<p>2020.10.10.庄河老三届知青.学友联谊会,进行文化作品展示与交流。</p><p>会前,会客大厅洋溢着热情与激情,充满着欢乐和笑声。熙熙攘攘,皆为情来。同学之情,知青之谊,在这里,便被再次搅起。时隔52年,同学重见,感触多多。我本不善交际,不会圆滑,乏熟可数。此时只好抱膀伫立一角,眼观热络,分享欢快。</p><p>想想也是,当时庄河城乡共有初中十三所,仅有高中一所。庄河高中成为通向大学的“独木桥”。受旧观念影响,升高中的女生不多。生源性别比例严重失调。以致于每个学年四个班中,只有头两个班可编男女混班,另两个班只能设"庙”。在我看来,当时升入高中的女生,是众多佳丽皆俊俏,花枝招展每一人。我有幸编在二班,没当"和尚”,但看似“身在楼台",无奈性钝心愚,竟然是“任凭明月下西楼”!也好,毕业了,下乡了,没有为谁牵肠挂肚,更无"为谁消得人憔悴"。</p><p><br></p><p>时光荏苒,52年过去。老三届们再次相聚,初中部分自不必说,高中部分,女生中除同班一人同点二人外,竟不再识一人!望着眼前陌生而又似曾相识的一张张面孔,深感岁月无情!受累了!老三届们,辛苦了!老三届们!</p> <p>役情见缓,便接到通知,准备文化作品,秋季老三届聚会并展示。文化作品?开什么玩笑?老三届,由于课程中止,学业荒芜,传统知识与我们擦肩而过。冠名为知识青年,缺的是知识,少的正是文化!老三届,真的是中国特色。古今中外,绝无仅有。这帮人几乎是共和国的同龄人,人间的磨难,国家的困苦,政治运动的频繁,他们都毫无例外地予以"享受"。改革开放,下岗待业,提前退休,鲜有文凭,首当其冲的又是他们。尽管,极个别的成为国之栋梁,学科带头,专家教授,但毕竟凤毛麟角。绝大部分的老三届仍在贫困线上徘徊。还奢谈什么文化作品?!饱受沧桑,早已“人比黄花瘦”。</p><p>金秋气爽,天高云淡,老三届们聚会了。文化作品真的展示了,并且有模有样。书法佳作可谓龙飞凤舞。绘画、摄影、剪纸、老照片应有尽有。诗词(歌)文创,编书目不暇接。</p> <p>观看展品,内心在思索,这些老三届们大都没有受过专训,艺从何来?生活!对,是生活!“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不是吗?社会生活实践,是文学艺术创作的源泉,而且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正是这最基本的实线,最底层的酸甜苦辣,使老三届们世事洞明,人情练达。尽管他们手中少文凭缺职称,但他们最有学问,最擅文章!万岁!老三届!</p> <p>老三届聚会是由赵军主持。教育出身,文质彬彬,老当益壮,有板有腔。赵军比我高一届,三年一班。虽不同班,交情甚好。父母辈都是同厂的老工友。五十年代,在小县城里,工厂屈指可数。特别是挂地方国营的牌子,那就是响当当的“国企”了!</p><p>赵军天賦极高,悟性极强。在校也属于学霸级别的,尤以数理化成绩优异而为人知。和善亲切,说话轻声细语,即便动怒发火,也没见他大喊大叫的。当时庄河高中有个铜乐队,庄河银行也有几支铜号,那时县里大型活动也频,两家就合起来组成一个乐队,进行演奏。赵军在乐队里吹长号,又称拉杆。物以稀为贵,小地方的人不免少见多怪,总觉得赵军吹奏有点夸张,其实就是那个演奏方式。大串联时,我和赵军一起去北京。第五接见红卫兵那次,我俩同在。在乘火车去京途中,花了一元捌"高价”买了一只沟帮子燒鸡。我坐靠车窗反向位置,车窗大开。撕鸡腿时,用力过猛,鸡腿是撕下来了,可是手臂后扬,碰到窗框,大鸡腿竟惯性甩出车外!剩下部分我俩分食,总觉得索然无味。尽管赵军一劲哄劝,可心里还是对失落的鸡腿耿耿于怀,念念不忘。</p> <p><span style="color: rgb(34, 34, 34);">毕业离校,插队下乡,我俩又分在同一青年点。我当兵先行离开农村,赵军隨后抽调城山中学任教,在农村受了不少磨难和困苦。后调入母校庄河高中任教而返城。曾任庄河高中的副校长。再以后调入庄河人大任职,直到退休。</span></p> <p>94年庄河高中80年校庆,时任高中副校长赵军(中)代表校方接受67届2班的贺赠。</p> <p>本次老三届聚会主题是侧重于文化作品展示。二年二班组队并特邀大连企业文化研究会的钟祥斌会长一道与会,向大会致词演讲,赠送图书,以呼应文化主题。钟祥斌充满激情的演讲,活力四射,老三届们听的直呼过瘾!</p> <p>钟祥斌的“官方”身份:大连企业文化研究会会长、北德书院院长、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研究员、中国管理科学院研究员。2004年“中国最具影响力策划专家”、2010年获"中国企业形象创意领军人物奖”、2011年评为"中国品牌文化建设特殊贡献人物”、2014年评为“推动中国企业文化建设十大功勋人物”。</p><p>盛名之下,其实也真的是殊勋茂绩!请看:80年代,成功策划中国首届企业文化研讨会,首次提出中华文化企业文化理念;90年代,成功策划中国首届生态文化研讨会,首次提出生态文化概念;国家建立雄安新区,他又为新区规划设计献计献策并获得首肯的民间人士。作为庄河人,更不该忘记,是钟祥斌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到庄河采访调研时,发現冰峪沟景美人穷,遂写出5000字的《对庄河冰峪沟文化旅游的设想》,后得到时任副总理谷牧的题词《冰峪奇山秀水 北国又一江南》响应,成功策划庄河冰峪沟开发,首次提出旅游文化概念。等等等等,不一而足。</p><p>无数光环之下,其实钟祥斌和参会的老三届一样,也是从知青走来。1968年,18岁的钟祥斌下乡到宽甸农村,在山沟林区一干就是三年!在一派非议上山下乡声浪中,钟祥斌有其独到看法。他认为,上山下乡,其实是“一场浩大的文化交流"!很难说,眼下的农民工进城和当年的知青下乡没有一点渊源和关联!一一慢慢琢磨吧,这就是文化人的文化思路。</p> <p>钟祥斌为大会书写题字。</p> <p>钟祥斌在贺词中讲到,说起庄河高中老三届,不能不提到两个人。一位是张启敏。他说,张启敏自喻为革命的一块砖,东西南北任党搬。</p> <p>谦谦儒雅知无不言的张启敏平时爱唱的一首歌是《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由庄河调往长海县任职时,据说在欢送会上唱的就是这首歌。以后调大连市科委、调大连高新园区唱没唱这首歌,咱就不知道了。作为庄河老三届,特别是下乡城山的知青们,知道的是张启敏浓浓的老三届情节,对农村父老乡亲们的念念不忘,对知青聚会的不厌其烦的热心操办。</p> <p>从纪念下乡50周年的2018年始,大型活动已经搞了四次。每次聚会,从谋划布局,运筹帷幄到具体实施,张启敏事必躬亲,亲力亲为。在他身上,充分体現着“革命人永远是年青”!正是:知青跷首学友笑,搭台唱戏在今朝,一年一度喜相逢,启敏赵军有功劳!</p> <p>钟会长说的庄河高中另一位就是汤闯了。其实就在我们变身为知青之前,六八年三月份汤闯已经结合进庄河县革委会了。期间还先后在化肥厂、蓉花山等基层挂职。直到一九八一年革委会撤销成立县人民政府时,汤闯还继续在县政府任职。八二年入读辽宁财大(东财),毕业时考虑个人意愿分配到渤海饭店,开启了经商之道。</p> <p>钟会长说到,七五年大连碧流河水库会战时,汤闯作为庄河民兵团党委书记兼团长,带领庄河5000人组成的民兵团,敢打硬拼,受到好评和表奖。关键时刻,曾跳进激流,带动民民,以身躯拦水筑垻,令人感动。老三届精神展现的淋漓尽致。</p> <p>得知这次聚会信息后,汤闯立即通过班群号召,将以班级名义整体参会。其中孙萍任作成当天分别从沈阳、营口赶赴庄河。身兼大连企业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利用"职务之便",推荐、特邀大连企业文化研究会会长到会致词并向大会赠书。</p> <p>二二班寇宪玉是老三届中“另类”知青,早在六八年年初,还没毕业,就当兵提前离校了。缺少"毕业"环节,岂不另类?这一类是一大批人,无论在部队还是在地方,他们的表现的都很优异,比如三年级的陈国令等。二年二当时去了五名同学,即寇宪玉、高士岚、李满堂、顾有富、楚同贵等。</p> <p>寇宪玉生于1949年10月。1968年2月由庄河高中应征入伍,在解放军坦克4师服現役,1973年退役。先后在县工业站、小孤山政府、城关街道党委任职。毕业于北京中央民族学院。退休以后勤奋学习书画,现为庄河市美术家协会会员,庄河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翰林书画院大连分院院士。</p> <p><span style="color: rgb(34, 34, 34);">这次聚会,寇宪玉有多件作品参展,令人眼前一亮。其书法技艺纯熟,笔法刚健,造诣极高,已成一体。国画尤善画梅花牡丹,含蓄蕴藉,意境深远,几近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一字一画,都是岁月的积淀,透显出从容和儒雅。慕名求画索字者,虽未达络绎不绝,但也时时有之。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起步虽晚也有登顶之希望。用寇宪玉的话说;做事要坚持,要用功,有困难不放弃,到头来总是有收获的。</span></p> <p>二班有位"远客”即家住营口的任作成,也来庄河参会。七十四五的人,营口经盖州倒车至庄河,当天往返,坐车就十多个小时,在庄河仅仅不到三个小时,虽说身体尚可,但毕竟日暮残年,为何乐此不彼?答曰,就是为了同学见一面!</p><p>1969年4月1日,就是这一天,任作成从老家蓉花山出发,背着行李,带着老军人父亲的嘱托,孑然一身扑进茫茫的海边荒滩一一营口盐场!成为一位名付其实的盐工。</p><p>四月招工,5月开始,是盐场采盐的盛忙时期。在盐场,盐的生产工艺主要是“滩晒法”,并没有什么高技术含量。在某种程上说,采盐就是纯粹的体力劳动!苦累可想而知。</p> <p>上面几副照片,拍照技术甚佳,银光闪闪,色彩斑斓,画面温馨浪漫。可称为艺术照。可是背后的艰辛又有谁知?</p><p>盐场远离市区,百里盐田皆为荒无人烟的滩涂,由于工作的特殊性,盐工们更多的时间是与茫茫盐田为伍,与孤独寂寞为伴,而且是常年累月。</p><p>就是在这种环境中,老三届任作成同学脚踏盐田,凭借已有的老高中文化,凭借吃苦耐劳厚实待人的作派,由盐工到记帐员到报道员,在很短的时间内,直到总场干部。后轻工系统班子调整,虽先后调至营口罐头厂和营口印刷厂任职,最后还是在自己坚持下调回盐场,直到退休。</p><p>有人统计过,从1956年至1985年,吃苦耐劳的庄河人,先后去营口盐场的达六千之多。可以说任作成是其中的佼佼者。也是庄河老三届的荣光。</p> <p>山东省某位盐工出身的省级领导曾对盐工有过恰如其分的评价。读后觉得,那些有过老三届经历的人又何偿不是如此?。故引录过来,作为对老三届的礼赞,也作为本篇的结束语。</p><p>《盐工,是天下最苦最累的工种。盐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是世上最高尚的人。人这一生,只要做过盐工,就没有吃不了的苦,就没有受不了的累,就没有干不好的事儿,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儿!》</p> <p>(晒盐借用网图)</p><p>寒旅2020.10.30大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