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如切如蹉共教研</p><p> 齐头并进同成长</p><p> ——记粉阳路小学教研活动</p> <p> 金秋的十月、瑰丽多姿;金秋的十月,硕果累累,在这样一个美丽的季节,我们粉阳路小学全体语文教师,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下,扎实开展了中心组研讨活动。以说课、讲课、评课为载体,扩大了全校语文教师的交流合作,做到资源共享,齐头并进,共同发展。</p> <p>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这次教研活动,三位执教老师精心准备,对课标精神准确把握,对教材知识强化整合,异彩纷呈,各有千秋。</p> <p> 吴丹老师执教的是汉语拼音,整堂课突出一个“趣”字。老师善于动脑筋、想办法,灵活运用了多种教学手段,设计了“海边拾贝壳”、“向小岛出发”、“摘椰子”、“你说我猜”等活动,这些丰富有趣的游戏,活化了拼音教学,让枯燥乏味的学习,变得生动有趣,遵循了学生的年龄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p> <p> 看,孩子们的学习劲头真高!小手举起,自信发言!老师引导学生观察图画,训练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在这个快乐的课堂上,听到了孩子们拔节成长的声音!</p> <p> 李芳老师执教的《搭船的鸟》,是三年级习作单元的一篇课文。老师热情洋溢的精神状态,感染着每一个学生。把握好了习作单元教学的特点,关注单元训练重点: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有一个问题“作者对哪些事物作了细致观察?”走进文本,了解翠鸟的外形和捕鱼的动作,让学生明白,观察时需要多角度、多种感官去发现。适时进行了拓展延伸:说说看到的“鹦鹉”的样子、记录观察到的含羞草。教学层层推进,渗透写法,循循善诱,让学生学有所获!</p> <p> 向云老师执教的是作家梁晓声的《慈母情深》,整堂课如行云流水,跟随作者时时让人感动。高年级的教学,老师善于放手,积极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根据自学提示批画备注。从文中描写的两个场景中,品词析句,抓关键词句,感悟“慈母情深”。不同的段落、不同的场景,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特别是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升华了学生的情感。</p> <p> 三位老师在课堂上驾驭教材游刃有余,把握了年段特点,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给每个孩子发言、展示的机会。这样的课堂,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生成的课堂才是最精彩的!</p> <p> 老师们认真聆听,思考斟酌,对研讨的课畅所欲言。为教师更新教育观念、进行业务切磋、相互学习、提升自我,搭建了一个有力的平台!</p> <p> 最后,由学校分管语文教学的王主任对三节课进行总结。强调了教学中要以单元为整体,落实课标对统编教材的教学要求,做到两个关注,即关注单元要素和文后思考题,单元要素是整个教学的核心,要整体解读教材,要整体设计教学,要分层逐步落实。文后思考题是教学目标的体现,是搭建了教学内容和教学的联系,它可以引导我们去找到教材的切入点和教学重难点,将思考题作为教学重点放在教学突出位置,围绕这一问题的核心展开教学。分析了统编教材发生的变革,强调了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为我们的教学注入新鲜血液!</p> <p> 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集体研讨已经成为我们工作的常态。实现资源共享,提高教研效率,在教研中点亮智慧,让爱岗、敬业,重视教学研究的氛围成为学校的主旋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