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说一:离我远点

冷月(三宝四喜)

我心里一直有一个未解之谜,不知道当讲不当讲。就是,为啥很多女生、女人以及老太太们都喜欢一起去上厕所?在我记忆中,上学时以及上班后,经常听到女同学或者女同事喊:走啊,上厕所啊?~~~简直了,就,十分困惑。<br><br>现在的卫生间还好吧,毕竟有冲水系统掩盖尴尬。你知道过去那种厕所吗?蹲坑那种。天,对我来说,简直是社会性死亡现场。所以,问题来了:我为什么要跟你一起上厕所?以及你们为什么喜欢一起上厕所?<br><br>是不是男人在成长过程中就不会遇到这种困惑呢?我不知道。但是记得我儿子小时候曾经告诉我,他同学议论说他可能是外星人。我问:为什么?儿子说:他们说我聪明,脑袋大,而且,从来没见过我上厕所。<br><br>emmmm,看来对公厕的恐惧感也遗传?我儿子经常是中午放学狂跑回家,喊:憋不住啦!<br><br><br>我猜啊,聚众如厕的习惯难道是来源于基因深处古人类的生存本能?你想啊,野外狩猎,光天化日,如果内急,就地解决,狼虫虎豹,重重危机,一不小心,血溅三尺,人虽已死,粑未拉完,此情此景,岂不惨烈?所以,原始人是不是就这样,互相拉扯着一把屎一把尿长大?以至数千年之后,我们还会呼朋引伴共同如厕。嗯,也许,有可能。<br><br>虽然有如上种种困惑,但因为不愿意否定别人的习惯做法,我并没有公开发表过关于独自如厕更爽更有尊严感的意见和建议。通常做法都是偷偷瞄着别人从厕所回来了,我再若无其事溜出去。这时候要是哪位姐妹突然来一声:哎,你去哪儿啊?我的内心将有无数羊驼狂奔而过。<br><br><br>当然,我写此文的中心思想并不是想讨论公厕与独立卫生间在卫生与文明进步等方面的区别。实际上,上大学前我都没见过抽水马桶,但这并没让我因此养成揭竿而起浩浩荡荡与同伴携手如厕的习惯。我想,这除了证明我比较内向拘谨,是不是也预示了我相对疏离冷漠的性格?<br><br>对,这才是本文的中心主题。<br><br><br>曾经我真的特别以此为耻,非常羡慕那些热情外向的人,羡慕他们拥有卓越的人际交往能力与随机应变的高超演技。无论何时何地面对何人,总是能一见如故谈笑风生懂得人情世故善于应对自如永远是人群焦点。<br><br>看看我从小到大交往的那些性格开朗的朋友就知道,我真的很希望朝着这样的人和目标前进前进前前进。<br><br>但是啊,有时候吧,心有余而力不足——比如,为啥每次喊你上厕所你都不去呢?<br><br>没错,我自己也纳闷,为什么我会屡屡因为他人眼中的正常接触而感觉尴尬呢?难道是我没法和人“坦诚相对”吗?<br><br><br>不仅仅是如厕问题,再举个例子——很多女生、女人以及老太太们都喜欢互相搂着行走。你见过,你肯定见过,也许你也喜欢那样——就是,靠着对方肩膀,或者抱着对方胳膊。这个姿势可能是在聊天,也可能是在散步,也可能是一起朝着厕所走呢。<br><br>你看啊,从力学角度来说,这样的姿势非常不利于保持正确的行走方向,也不利于调整自身因行走带来的重心偏差。而且,如果两人行走频率和步间距差别较大,还容易产生身体碰撞和拖拽,非常影响步行效率。<br><br>当然当然,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对我来说真的有点肉麻好吗?就,觉得不舒服,很紧张,很别扭。每次有人这么抱着我胳膊走路,我都觉得自己半身不遂了,瘸了,偏瘫了。总之,会在因对方的亲密举止而倍感尴尬以及因自身的排斥心理而倍感内疚的折磨中度步如年。<br><br><br>类似的例子真的挺多的。<br><br>比如,很多女生、女人以及老太太们都喜欢在公众场合说悄悄话。头凑着头,嘴巴对着耳朵,声音分贝处于隐约听到和确实听不到之间的微妙区域。每当这个时候我就忍不住面红耳赤,总怀疑自己瓜田李下涉嫌偷听。要是谁突然脸蛋子送过来试图凑到我耳边说什么,简直了,不如给我一把刀,让我剁掉自己耳朵免受此等荼毒。<br><br>再比如,很多女生、女人以及老太太们喜欢一起去洗澡,对吧?当然了,以前自己家没有独立淋浴间,只能去澡堂子,这是客观条件限制。但是,即便如此,我都是尽量自己去。同样是“坦诚相见”,周围是熟人还是陌生人,心理压迫程度很不一样。<br><br>又比如,很多女生、女人以及老太太们喜欢聊一些比较隐私的话题。我记得曾经有个同事说她老公感冒了,为什么大夏天会感冒呢?因为~~~嗯,算了不说了。你看,我复述尚且深觉为难,她却当着许多同事面说的。而且,包括我在内的有些人跟她并不熟,我甚至已经忘了她叫什么。<br><br> ......<br>这真的让我挺纠结的。你看,我想和性格外向的人交朋友,但是性格外向的人很多都喜欢一起上厕所一起洗澡并且抱着你胳膊一边咬着耳朵聊着隐私问题一边朝厕所和澡堂子走。<br><br>这大概就是我朋友很少的原因了。<br><br><br>网络上有一个流行词:社恐。我觉得妥妥的就是在说我。<br><br>后来,当我喜欢户外运动喜欢旅行之后,我发现,最愉快的出行,莫过于独自一人。<br><br>唯有如此,才得自由。<br><br>慢慢便开始放弃自我怀疑,不仅不再执着于改变自己,甚至对与他人的交往越来越没兴趣。或者说,本来就没兴趣,终于不想再伪装而已,并且渐渐对独处甘之如饴。<br><br>走过越远的路途,就越喜欢距离感。<br><br>同理,与他人保持疏离,才能尽量避开是非淤泥。 放眼看看手中仅存的几个朋友,我惊讶地发现,我们都是一类人:从不缺乏热情,不惧付出真诚,却难免保留三分疏冷。<br><br>三毛说,朋友之间,除了牙刷和老公,什么都可以借。然而我的朋友基本都有洁癖,不会对我的牙刷和老公感兴趣,有时候对我也没啥兴趣。这多好。<br><br><br>我记得看过一个比喻,说人和人之间就像两只刺猬,离远了不够温暖,离得太近又容易彼此伤害。<br><br>所以我觉得,人和人之间再怎么亲密,不妨留下一根刺的距离。适当保持距离感,能少却人间多半麻烦。<br><br><br>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才是真正的精神盛宴。<br><br>我喜欢。<br><br>————若你厌烦,不妨离我远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