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目 录</p><p class="ql-block">1、沔阳汉剧</p><p class="ql-block">2、仙桃中学</p><p class="ql-block">3、袁家口水电站</p><p class="ql-block">4、仙桃丝织厂</p><p class="ql-block">5、仙桃早点鳝鱼粉</p><p class="ql-block">6、仙桃早点鸡冠饺</p><p class="ql-block">7、仙桃绿豆豆皮</p><p class="ql-block">8、记忆仙桃城区皮影戏</p><p class="ql-block">9、仙桃屠夫状元刘一刀</p><p class="ql-block">10、戎马一生彭少茂</p><p class="ql-block">11、与时俱进</p><p class="ql-block">12、好吃婆娘</p><p class="ql-block">13、相濡以沫</p><p class="ql-block">14、享受生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沔中老校长,我们老班主任王鸿铭老师,七十年代任沔中校长二十多年,2011年参加6631班第一次同学会合影。</p> <p class="ql-block">王校长参加沔中6631班二次同学会合影。</p> <p class="ql-block">1965年,沔中少年篮球队参加荆州地区篮球比赛,男队获得冠军,女队获得亚军。图为沔中左永发书记和有关方面负责人与男女篮球队队员合影。</p> <p class="ql-block">沔中女篮队长丁振秀和女篮合影照。</p> <p class="ql-block">周华武在同学会上。</p> <p class="ql-block">1、沔阳汉剧</p><p class="ql-block"> 五十年代,仙桃有一条青石板路叫竹货街,一条青石板路叫好义街。是集当时仙桃文化、教育、竹器、餐饮的中心,两条路毗邻轮船码头。</p><p class="ql-block"> 竹货街除了家家做竹器手艺外,街南是昔日的天主教堂,解放后沔阳中学迁移到了天主堂,过去每年春节开庙会,就在天主堂举行。人山人海,什么台狮子,釆船,踩高翘,大型文艺节目社戏都在这里举行。那时仙桃及仙北、汉川三地的老百姓享受着建国初期文娱生活的愉悦。</p><p class="ql-block"> 竹货街北靠汉江边,从轮船码头或紫云里下河堤拐弯即是沔阳县汉剧团,汉剧团每天有日场、夜场戏,夜场戏散场,人们往往到好义街吃夜宵。好义街有鳝鱼粉、锅奎、油条、王毛字豆浆、仙桃酒楼的“沔阳三蒸”,所以仙桃人把好义街俗称“好吃街”。</p><p class="ql-block"> 仙桃旧社会叫“小汉口” 。沔阳汉剧团始建于建国初期,是由汉口来的一班汉剧老艺人在仙桃落藉组建。</p><p class="ql-block"> 有一批老艺人王剑培 九龄童 孙绮红 李俊林 陈凤兰 高云 花碧莲 张俊雄 邱振东 胡幼楼 彭天金 彭玉珍父女等等名角。彭天金是班主,团长,外号称台上见不得,台后离不得,他唱戏不大出色,但团里离不开他。彭玉珍是他女儿,外号叫“字纸篓孑”,即全才,什么老生 小生老旦都能唱,儿子老子婆婆都能演。</p><p class="ql-block"> 王剑培 老生,也唱老旦,沔阳汉剧团名角,八十年代仙桃照相馆还掛她名星照。</p><p class="ql-block"> 九龄童 五十年代引进的汉剧名角,她声音如清泉、甜美,《唐明皇游月宫》,她先唱李隆基与楊贵妃,转场后又唱楚剧俏娇娘,火爆极了。文革中,在龙华山副食品二楼凉台上,揪头发批斗,令人不寒而栗。</p><p class="ql-block"> 沔阳汉剧团经典剧目有《十五贯》、《龙凤环》、《狸猫换太子》、《追鱼》、《真假美猴王》、《三姐下凡》、《宝莲灯》等等。文戏王剑培、李俊林(李剑光的母亲)、九龄童话堪称名角,武戏邱振东、胡佑楼真假孙悟空可称绝佳。</p><p class="ql-block"> 1</p><p class="ql-block"> 五十年代后期,沔阳汉剧团从武汉、仙桃招收了一批学员,他(她)们也是一批优秀演员,如周同芳、林桂娟、李剑光、沈年祥、王明珠、王小枝、郑小黑、蔡先祥等。</p><p class="ql-block"> 《宝莲灯》,周同芳饰圣母,郑小黑饰刘彦昌,沈年祥饰二郎神,李剑光饰秋儿。</p><p class="ql-block">歌剧《韩英》,林佳娟饰韩英,周同芳饰韩母。</p><p class="ql-block">《双下山》,李剑光饰小和尚,王明珠饰小尼姑。</p><p class="ql-block">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李剑光饰楊子荣,陈文贵饰少剑波,王明珠饰小常宝,张俊雄饰李勇奇,彭玉珍饰李母,強強联手。</p><p class="ql-block"> 现代京剧《杜鹃山》,周同芳饰柯湘,李剑光饰雷刚,沈年祥饰田大江,堪称经典。周同芳称,汉剧“小陈伯华”,小地方的名角。</p><p class="ql-block"> 林桂娟唱花旦,窈窕淑女,演过《拦马》杨八姐,《社长的女儿》、《韩英》等剧目,四清运动后任汉剧团团长,文革初,造反派将她与马杰县委书记一大帮干部在一起游街,一个未婚弱女子承受了如此打击,婚后随军去了。</p><p class="ql-block"> 沔阳汉剧团在湖北具有一批汉剧名角,也历经沧桑,改唱过京剧、楚剧、花鼓剧,后李剑光成为仙桃市花鼓剧团导演。沈年祥调荆州武术任教,很多角改了行。</p><p class="ql-block"> 沔阳汉剧团,一个在湖北颇有实力的文艺团体消失在汉江之滨。</p><p class="ql-block"> 2</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仙桃中学 </p><p class="ql-block"> 文/周华武</p><p class="ql-block"> 仙桃中学创建于抗日烽火燃烧的1940年,它的首任名誉校长是抗日名将王劲哉。王劲哉虽是一介武夫,小学私塾文化,他是国民党128师师长,后投奔延安。</p><p class="ql-block"> 他在沔阳兴办教育,并任沔阳中学首任名誉校长。现在仙桃中学(即沔中)校园内耸立着一尊王劲哉塑像,是为纪念这位抗日将领,仙桃中学的创始人而立。</p><p class="ql-block"> 沔阳中学解放后,迁入仙桃天主教堂,先后校名叫过沔阳中学、仙桃中学、文革叫过红卫中学,现在回归叫仙桃中学,一所湖北省重点中学,学子们常以毕业该校感到自豪。</p><p class="ql-block"> 六十年代初就读沔中,校园内外操场上生长着一株株高大繁茂的法国梧桐树,有几幢小洋楼扒满了爬山虎,绿荫环绕,教学楼为二层木楼结构,也有一排平房教室,学校分为六个年级,高中部一二三年级各两个班,初中部三个年级各四个班。</p><p class="ql-block"> 学习氛围很好,沔中每年都有很多高三毕业生考上清华、北大、北师大、北外、武大、华科大的学生。</p><p class="ql-block"> 我们63年进入沔中,我交的高年级朋友周崇云学长,64年考上了北京二外国语学院,学校文艺部长毛慧玉考上了北师大,遗憾的当年周厚康64年考上了清华大学自控系04专业,就读一年因病休学回了仙桃,当过民办教师,服装厂修理工,副厂长,退休不久英年早逝。2020年年初,一位天津居士朋友在我写的《美篇》中发现了我提到了周厚康,他在美篇中与我聊到:他叫范积成,与周厚康是清华大学自控系04专业同班同学,他二人都因生病,一块休学。范积成休息一年后重返清华了,周厚康没回清华,后来范积成向系里反映了周厚康没返校,系里给周厚康写信没联系上,周厚康错过了天降人才的机会。范积成70年清华毕业,分配到了天津。周厚康没主动回清华断送了大好前程。斯人去矣,现在清华健在的同学还怀念着他。</p><p class="ql-block"> 1</p><p class="ql-block"> 文革前,仙桃中学学风好,德智体全面发展,充满正能量,学校有教工篮球队,学生男子篮球队,女子篮球队,校文艺宣传队,乐器宣传队,每年学校举行文艺节目表演,各班纷纷呈现精彩节目,元旦全校举行大型狂欢节,跳集体舞蹈,盛况空前。</p><p class="ql-block"> 我们班的舞蹈《草原英雄小姐妹》、《黑孩子》、《洗衣舞》及高中部表演的《老俩口学毛选》、《逛新城》等节目,至今记忆犹新。那时我们班的辜学秀风华正茂,身材 相貌 舞姿特别优秀,差点被中央歌舞团釆风队在仙桃中学选中。</p><p class="ql-block"> 最难忘的是师生同台表演歌剧《江姐》,江姐由高三一班班主任黄碧如老师扮演,华为由高中部特级教师徐天祥老师扮演,匪兵乡丁也由老师扮演。黄碧如老师扮相俊美,大气磅礴,声音高亢圆润,一曲红梅飘香振憾仙中半个世纪。《江姐》歌剧的乐队由校乐队担当,音乐指挥曾炎煊老师,乐队有莫志民、张黑皮、周厚清等十多人。</p><p class="ql-block"> 刘汉民、朱志伟两位高中语文老师表演了很多原创相声段子,令人捧腹大笑,什么红安人民喝红茶,红光满面,黄陂地主吃黄瓜,黄皮寡瘦,脍炙人口。</p><p class="ql-block"> 仙桃中学的篮球队,文革前风靡一时,男子男篮,教练耿安黎老师。女子篮球教练丁霞鹏老师。当年仙中男篮获荆州地区中学生运动会冠军,女篮获亚军,并进入湖北少年篮球四強。当年男队队长中锋詹正鹏、前锋刘四才、周友才还有后卫蔡望甫、胡汉章、李中贵、张还香、刘少清等都是男篮风云人物。后来我们班古东、向思凯也进入了校队。</p><p class="ql-block"> 女篮独树一帜,象中国女排一样威风。女篮教练丁霞鹏老师,后来成为仙桃体操的开拓者,体操之乡的创始人,李小双、李大双的伯乐、祖师爷,没有丁老师的发现、启蒙教练,仙桃很可能出不了四名奥运冠军。女篮队长丁振秀、队员李良媛、谢大香、钟享玲、彭少玉、喻运娥等都是主力。少年队尹英芳、辜小玲、詹正玲、邵月娥、刘明芳、刘喜珍都是后起之秀。</p><p class="ql-block"> 2</p><p class="ql-block"> 1964年以后,学校开展突出政治,学毛著,学雷锋,写心得记日,开展学董加耕、邢燕子上山下乡活动,仙桃中学也出了一个刘翠兰,高中毕业放弃高考下了农村。我们班出了一个学习毛著的黑马高继香,他写的日记在全校展览,每周周六,我都在家里办小报,编辑高继香日记,周日晚自习贴在班级的墙上。学毛著写日记为以后高继香成为哲学副教授打下了理论基础。</p><p class="ql-block"> 那时,仙中在杜家湖有一个农埸,高中部同学用粪车拉肥到农埸去,来回一趟近二十里地。我们也到农埸劳动过,摘棉花,摘豌豆。学校春耕期间,全校到许垻支农好多天,声势浩大,三位语文老师梁德志(张梁山、何德三、朱志伟)创办了一个校园奇葩《丰收报》,登头由何德三老师书写,他的书法刚劲有力,名冠仙桃,全校师生文学爱好者,纷纷投稿,诗文录入者令人刮目相看。</p><p class="ql-block"> 文革前仙中党委书记是左永发,校长是孙克皓,后调沔师,饶书俭继任校长,汪耀章任副校长,教导主任是王日新,刘汉民,政治主任刘江汉。</p><p class="ql-block"> 仙中有一批数理化特级教师王道宏、黄碧如、徐天祥、罗亨煜、伍新民,几何大王李宏道等。</p><p class="ql-block"> 语文老师有刘汉民、朱志伟、张梁山、何德三等国文大家。</p><p class="ql-block"> 这里特别介绍一位网名叫湖畔人语的仙中学长,他62年仙中毕业考入武汉大学哲学系,毕业后辗转分配到《湖北日报》工作几十年后退休。他给我推荐了高中两位优秀语文老师,一位是杨成昆老师,一位是刘兴汉老师。二位老师讲课抑扬顿挫,神形兼备,深受学生欢迎。</p><p class="ql-block"> 外语有一个女凡老师、邵金波、曾兴旺等老师。</p><p class="ql-block"> 历史有一个卢炳均老师,从初一教到高三,不要教科书,精通古今。</p><p class="ql-block"> 地理老师欧阳信,罗亨煜老师是老伴。欧老师现年已九十岁健在,不拖累三个儿子,住进了老年公寓,2020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国务院为年满九十岁以上教师颁发了纪念勋章,仙中现任校长将这枚国家勋章掛到了欧老师脖子上。无尚光荣,亲友陪同去的有武汉大学化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欧老师的二儿子。</p><p class="ql-block"> 那是恢复高考后第二年1978年秋,欧老师三个儿子,有两个儿子在丝织厂,一个在县花鼓剧团乐队工作,同年三个儿子都考上了大学。欧老师桃李满天,可称一位伟大的母亲!</p><p class="ql-block"> 仙中66年516通知后,开展了批判《海瑞罢官》,工作组进校,给老师贴大字报,开展大串连,仙中两派斗争自然成了沔阳地区的中心。</p><p class="ql-block"> 风雨过后见彩虹,文革结束后,仙中的“老三届”经厉了上山下乡的洗礼,仙中一批高中毕业生刘贤木担任过仙桃市委书记,姚海波担任过市委副书记、政协主席,肖巧云担任过副市长。阳少修老师担任过副县长,我们三年的老班主任王鸿铭,在仙桃中学、仙桃师范执掌帅旗二十多年。现巳耄耋之年,仍担任仙桃中学的终身名誉校长。</p><p class="ql-block"> 我曾在《回母校》散文诗写过两句话,献给母校。</p><p class="ql-block"> 忆往昔, 礼赞老一辈名将名师前赴后继开创名校,</p><p class="ql-block"> 看今朝,讴歌新一代后生后辈继往开来再攀新高。</p><p class="ql-block"> 3</p> <p> 记忆仙桃</p><p>3、袁家口水电站(随笔)</p><p> 多彩人生</p><p>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这八个金光闪闪的大字,是毛主席五十年代发出的伟大号召。</p><p> 早在1955年,在仙桃城东汉江之滨,修建了一座杜家坮汉江分洪闸,气势宏大,逶迤几里路长,远眺望似巨龙腾空。过去汉江年年涨水,水位高到临界点,分洪闸开闸泄水,波浪壮阔,浊浪排空,开闸时,往往有一些人拿赶针子去捞鱼,收获斐然。</p><p> 五十年代末,在仙桃的袁市、彭场的解家口通顺河上建了两座涵闸,平常蓄水,水源丰富时,用于水力发电,通顺河的水是从汉江泽口闸引入。当时的袁家口水电站是全国的低水位平原发电站,落差仅一米就可以发电。当年沔阳县袁家口水电站风貌上了人民画报。</p><p> 我们是66年底,县水利局袁家口水电站、彭埸解家口水电站,通过劳动局招工进站的。袁家口水电站有6名青工,有我,冷惊涛、付文林、刘单信、杜贤斌、彭金宝。彭场电站有张小双、贺木林、辜学英等。</p><p> 我们袁家口电站当时有两台180匹柴油发电机组,两台90匹柴油发电机组。供缺水季节发电。袁家口闸上有三台160千瓦水轮发电机组,每年春夏水源丰盛时节,我们都在闸上发电,三台水轮机并网发电,有时水电火电并列运行发电。</p><p> 六十年代,袁家口电站发电装机容量很小,供袁市、小南、县砖瓦厂、汉江船厂用电。仙桃城区是县电油厂供电,装机容量也仅1500千瓦。</p><p> 每年春夏水轮机组发电时,气象万千,上游碧波涟漪,下游一派壮观,有泛舟捕鱼的,有用搬针子捕鱼的,通顺河都是野鱼,鳊鱼居多,还有人在闸缝里,弄起一条条的鲫鱼。有时半夜在闸上能捉到甲魚,别有情趣。</p><p> 我在袁家口水电站干了三年青工,先搞柴油机动力工,后我搞内线电工,是当时最时尚的工作。到了1969年,毛主席发出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号召,我被仙桃中学一纸66届高中毕业证寄到电站,1970年5月作为“老三届”知青下放到胡埸区夏市公社向阳大队七小队插队落户。</p><p> 在农村干了两个多月,我们知青到了排湖泵站挑淤泥,那时排湖泵站刚动工,挖泵站基础,工地上人山人海,广播政治宣传人声鼎沸,我们班同学楊凤兰在指挥部搞播音员,同为天下沦落人,我到指挥部找杨凤兰,碰到了过去袁家口水电站的师傅们,水电站与排湖泵站合并为一个单位,电站一部分人调到了排湖泵站,一部分人调往电力局。</p><p> 泵站指挥部把我抽到了袁家口闸上发电,我又成了一个地地道道“背袋子”发电工了。和我一同发电的有一位县革委会常委,文革后解除职务回到了水电系统。八十年代后,我们又在市毛纺集团共事近二十年。同年9月份,招工回了仙桃城区。</p><p> 袁家口水电站,我干了二年内线电工,从此,我的人生轨迹定格在电子世界里。</p><p><br></p><p> 记忆仙桃</p><p>4、仙桃丝织厂(随笔)</p><p> 多彩人生</p><p> 仙桃丝织厂前身是一个小作坊式的工厂。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由二十多位老工人组织成了一个打线社,几台土木机器织包头巾,包头是少数民族缠在头上的一种装饰品,用土锅土灶将包头巾染成黑色。渐渐地丝织厂效益好起来了。</p><p> 到了六十年代,丝织厂开拓者袁在明、胡常发等老领导,在杭州、苏州买回了一批旧式铁木织机,并聘请了苏州、杭州、上海几名退休艺匠、修机师傅,工厂初具规模,丝织厂由原大礼堂附近,迁址到了竹货街老县印刷厂旧址。有三个当时比较象样了小花车间、被面车间、包头车间。</p><p> 工厂发达了,刘少华首任书记,袁在明任副书记。工厂发展有一千多人,三班倒生产,在仙桃屈指可数。</p><p> 当时风尚很好,县委书记陈远清的夫人在丝织厂,镇委书记金超的夫人在丝织厂,县人武部政委的女儿在丝织厂。可是书记们的夫人常年在生产一线上三班倒,没有任何特权。</p><p> 丝织厂的拳头产品是软缎被面,小花软缎,这些都是丝织品,过去谈婚论嫁,都要买苏杭软缎被面,湘绣被面,仙桃丝织厂的软缎被面,无疑在国内占领了一定的市场。</p><p> 丝织厂的软缎被面,工艺精良,花色品种繁多,艺匠设计是上海请来的退休设计师商老师,他设计的图案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堪称上海的知名设计师。他带了丝织厂的一名爱徒陈桃字,视为爱女,教徒弟们在工人俱乐部打太极拳,老领导袁在明夸商老师说,商老师的太极拳发功时,十个指头一阵风,可以把人推倒。</p><p> 软缎被面小样设计后,又制版放大,在纸版上打孔,在提花龙头上有序排列这些纸版,通过穿吊等工艺,在织机上形成各种花形的被面。</p><p> 刘少华任丝织厂首任书记期间,丝织厂发展到了鼎盛阶段,老省长张体学的夫人林局长考察过丝织厂,丝织厂成为当时轻纺系统大规模的工厂。</p><p> 1978年,丝织厂在钱沟圈了九十多亩地,盖起了一个现代化的八个锯齿厂房,打了两口深开泵,供车间空调所有。工厂引进了140台咸阳纺织机械厂生产的K251、k252全机械自动化织机和全电子自动化织机。一个七十年代现代化的丝绸工厂在钱沟拔地而起。</p><p> 八十年代初,一场企业整顿,丝织厂领导几经换屇,先后刘少华、汤学洪、陈正福、熊国辉、肖作鑫等等无数次的变换。丝织厂沉没在改革的浪潮中。</p><p> 当初丝织厂的𠂆房、地土被钱沟村买下,钱沟村保留了原有的八个锯齿厂房,开发了一个集电脑、电器、副食品等多元化的批发市埸,成为仙桃城区的黄金宝地。</p><p> 原丝织厂旧厂地,如今价值年城,成为钱沟村的一桶金。</p><p><br></p><p> 5、 仙桃早点.鳝鱼粉</p><p> 文/多彩人生</p><p> 仙桃鳝鱼粉,闻名遐迩,五十年代初,仙桃鳝鱼粉馆在好义街,后搬到竹货街附近的城区解放路正街上,阰邻老沔中,六十年代初清晨到沔中上学,经过仙桃唯一一家鳝鱼粉馆,花7分钱吃一碗鳝鱼粉,花2分钱买一根油条,油条泡在粉汤里,鲜美无比,可算是当时的美味早餐了。</p><p> 仙桃的米粉,是用大米做成一根根很细的面条形状,如千丝万缕,食用前泡在清水缸里,待用时,用一个小竹瓢抓一注粉放在里面,在热水锅泡一下,粉出热水时,将两根长竹筷子敲打一下竹瓢。竹筷子与竹瓢敲打时发出撞击声,别有一番风趣。</p><p> 1</p><p> 鳝鱼粉汤很讲究,用活鱔魚血、鳝鱼刺或猪骨头熬成,并下了糊粉,味道鲜美。鳝鱼哨子作点缀,哨子去了刺,舀几片放在食客碗里,撒一点香葱,香喷喷的。鳝鱼哨子是精华,味道美极了,一般开始舍不得吃,待米粉和粉汤喝完时,才舍得品偿鳝鱼哨子的味道,回味无穷。</p><p> 一般粉馆同时现炸油条,粉汤里泡上热油条,男人一碗粉一根油条可以吃饱,小孩早上上学一碗粉泡油条,一天都饱。</p><p> 仙桃鳝鱼粉确有名气,讲一个笑话,过去一些人到仙桃轮船码头乘船,轮船快开了,有一个外地人气喘吁吁地从轮船码头跑到粉馆,近半里土,他边跑边喊:“腊狗子!腊狗子!船都快开了,你这日姐的,吃了粉死去的……”,虽然是笑话,确有此事,说明仙桃鳝鱼米粉远近闻名。</p><p> 至今,我们有也一些后辈年轻人在武汉工作多年了,双休日忍不住乘动车回仙桃,在花园酒店过了早吃碗鳝鱼粉,又回武汉去。</p><p> 仙桃鳝鱼粉如同武汉热干面一样诱人,成为一代又一代人的早餐美食。</p><p> 2</p><p><br></p><p> 6、仙桃早点.鸡公饺</p><p> 文/多彩人生</p><p> 仙桃鸡公饺,外形如公鸡的冠子,又称“鸡冠饺”。鸡公饺的原料是用大米磨成细粉,用生姜加热水将粉子和软,揉成条状原料放置,再用手工一个个的包上条粉馅,然后在油锅里将一个个的炸熟。</p><p> 刚出油锅的鸡公饺,黄灿灿的,如同金元宝的光泽,吃在嘴里,又脆又香又微辣又开味,增加食欲。过去卖油炸鸡公饺的附带卖小汤圆伏汁酒,吃鸡公饺喝点鸡蛋伏汁酒,别提有多清爽。</p><p> 仙桃从五十年代公私合营起,到八十年代中期有三家做鸡公饺的卖过早饮食店,都属集体性质,一个在竹货街粉馆下隔壁,一个在解放街中端老派出所对门,一个在油榨湾猪猔厂钭对面,三家同属饮食公司主管。</p><p> 1</p><p>仙桃做鸡公饺勤行手艺的师傅有向家的向师傅,有油榨油的陈強师傅,陈強有一只手残,人聪明能干,能说会道,他的鸡公饺,绿豆豆皮过了杆,十里八乡,远近闻名。陈強是我们老家邻居,八十年代,我的母亲退修后,她们烟酒商店垮了,单位不买保险,靠卖房子把钱存银行吃利息,结果钱吃空了。没有退休费,五十多岁卖过早汤圆,也顺便帮人加工电磨,推汤圆粉,团子粉子,磨豆浆,磨豆皮,推面窩浆,推辣椒酱,也磨鸡公饺粉子。</p><p> 那时逢年过节,卖过早的、加工汤圆、豆皮的人较多,一般一斤加工费5分钱,现在加工一斤粉孑要一元钱了。</p><p> 给油榨湾陈強他们店加工,一次要推一百多斤,而且要磨二次,大米粉磨成面粉一样。好在多中盈利,他们的鸡公饺粉子成了大客户。由于粉子推的细,做出的鸡公饺好看,不裂缝,比别人的更甚一筹。所以油榨湾卖过早的大多是我们电磨加工的客户,当然哪家的早点好吃与否也有所了解。</p><p> 仙桃正宗的油炸鸡公饺老字号数集体时代的三家。如今仙桃做鸡公饺的比比皆是,鸡公饺也上了酒店宴会的大雅之堂。</p><p> 现在有的开同学会,外地同学一般带上几十个鸡公饺回去作仙桃特色食品,仙桃鸡公饺有着悠久的历史,同样成为仙桃一道美食名片。</p><p> 2</p><p> 7、仙桃早点.绿豆豆皮</p><p> 文/多彩人生</p><p> 仙桃油榨湾的早点美食,数陈強的鸡公饺、溜粑出名,正宗的陈強绿豆豆皮在仙桃也屈指可数,陈強若健在,已是百岁老人了。陈強性格耿直,做手艺不蒙骗食客。陈強八十年代退休后,每逢年过节,都在我们家推绿豆豆皮。</p><p> 绿豆豆皮主要原料是将大米淘净浸泡后,再伴上适量的浸泡好的绿豆,磨出来的豆皮浆呈绿色,用锅贴出来的豆皮有精神,吃在口里有咬劲。</p><p> 以后的豆皮多少走样了,有些搞早点的节约成本,不用绿豆,加一些大蒜苗,磨出来的米浆虽然也是绿色,但做出来的豆皮暗然失色了。</p><p> 陈強的绿豆豆皮,加进去的是货真价实的绿豆,而且是自己手工在锅里贴出来一张张圆形豆皮半成品,他家豆皮远近闻名,供不应求。</p><p> 豆皮有多种吃法,家里吃法一般是将切成条状的豆皮干炒,放一点大蒜佐料当早餐。</p><p> 正宗街上卖的牛肉豆皮是仙桃早点一绝。豆皮汤是牛骨头煎熬出来的宽汤,味道是回教馆的一种美味,将适量豆皮放在漏瓢里在开水里泡一下,放在碗里,加进一瓢浓汁的牛肉汤,再放上几片牛肉,那味道鲜美极了!若放点辣椒,让你满头大汗,辣得哈哈大笑。</p><p> 近些年来,出现了一些现贴的豆皮,将豆皮浆放进锅里后,形成了圆形的豆皮,撒上一些糯米饭,一些干子,将锅里的包饭豆皮分成几碗。生意也挺兴隆。</p><p> 呜呼!豆皮的吃法诸多。我推崇的是正宗的仙桃牛肉绿豆豆皮,它是仙桃的美食一绝!</p><p> 陈強的长子话陈氏豆皮 </p><p> 真正的《陈强》早点豆皮,是我们父母半夜起床,塌成一菜盘大,很薄很薄,然后放进谄(好几种的),叠成一豆腐块大小放起来(半成品),天亮后客人来了,要几块就炕几块,放進猪油,猪油在《陈强》的把控下在锅内豆皮块之间游走(因为猪油是一个见到高温才缓慢释放的过程。《陈强》站在锅旁,手拿一长锅铲在锅里到处的敲打,老爸陈强的铲子敲到哪老媽的柴火就烧到那,那灶是用缸改造的,柴火只用麦杆,因为麦杆燃的容易熄火快,而且灰里的暗火保温程度高。</p><p> 想起当年往事,想起我们当年年轻又阳光的父親母親,标准的一副《男耕女织》油画……出锅的豆皮两面起壳金黄脆亮,外焦里软,特别好吃(黑皮写着想流口水了)。</p><p> 这种豆皮陈克服吃到了,但小(因为我都只在读小学低班级)。望香、月香只怕看都没看到,更别谈吃到了。</p><p> 公私合营后这种原始小豆皮就因太麻烦没有了。</p><p> (注:陈強的长子小名叫黑皮,二子陈克服、望香、月香两位小女儿)</p><p> </p> <p class="ql-block">10、 戎马一生彭少茂</p><p class="ql-block"> 文/多彩人生</p><p class="ql-block"> 仙桃城区建设橫街有一个彭少茂,解放前,家里很穷,父亲去逝早,家里只有一位母亲和妹妹,租住别人的房子。解放初期,彭少茂十五、六岁在仙北彭市河当学徒,朝鲜战争爆发后,彭少茂毅然从军,参军了抗美援朝战争。彭少茂是独子,他母亲闻信后,几乎哭瞎了眼。</p><p class="ql-block"> 彭少茂那时年纪小,在朝鲜战埸是娃娃兵,在连队当通讯兵,直到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后回国。五十年代在沈阳部队任职,一身军装,英俊潇洒,可称得上美帅哥了。</p><p class="ql-block"> 六十年代,彭少茂调到北京某部任政委几十年。</p><p class="ql-block"> 彭少茂的母亲从五十年代起与我的母亲同在仙桃城区烟酒商店工作,情同姐妹,甚至比亲姐妹还亲。</p><p class="ql-block"> 彭少茂的母亲姓张,我叫张伯,他的妹妹长我一岁,我的母亲,我叫幺爷,她妹妹也叫幺爷。六十年代初,张伯在建设橫街买了一个空地,我的母亲帮助张伯建了一座平房,以后每个星期六,我的母亲都在张伯家去住。张伯也时常到我们家去住,因为这俩位伟大的母亲都是年轻就守寡,少茂哥和我都是从小就没有父亲了。</p><p class="ql-block"> 几十年我们两家走的比亲戚还亲,每逢端午、中秋、春节,少茂哥从北京寄回一些宫庭月饼、果脯等,张伯都给一些我们家。</p><p class="ql-block"> 张伯很低调,在商店从不以军人家属自居,每年过春节,居委会都给张伯家送上春联,猪肉、掛军人家属的牌子,张伯从不摆显。</p><p class="ql-block"> 少茂哥每次从北京回仙桃,都给我们家带礼物,我的母亲也每次在家整十大碗接少茂哥的二口子。八十年代,少茂哥把他的母亲与我母亲接到北京,小住了一个星期,游天安门、故宫、颐和园等名胜古迹。但是张伯生前始终不愿意把户口转入北京,张伯更舍不得离开仙桃。</p><p class="ql-block"> 少茂哥的妹妹78年,30岁英年早逝,他们家悲痛至极,每年都是我与我母亲代表张伯去火葬埸,为他妹妹烧香,沿袭了二十多年,总不能让张伯伤心吧!</p><p class="ql-block"> 2000年春节大年初六,母亲要我买了几斤猪肉给张伯送去,一到大门口,见门上对子撕下来了,进门见褓姆说张伯走了。少茂哥也赶回来了,我也很伤心,参加了张伯的追悼会,我的母亲那时中风多年卧床,不能下地了。事后我把张伯去逝的消息告诉了我的母亲,母亲伤心的老泪横流,与她情同姐妹的张伯永远分别了。</p><p class="ql-block"> 少茂哥送走母亲后,又乘车到我家看望我的母亲,临走时还给了我母亲红包。随后少茂哥将张伯的骨灰盒带到了北京。</p><p class="ql-block"> 我至今还保存着张伯和我母亲的合影照,将照片放大翻新保存着。</p><p class="ql-block"> 想念俩位老人的时候,佇视很久很久……</p><p class="ql-block"> 少茂哥现在八十多岁了,沔阳撤县建市时,仙桃父母官在北京找过他,他与市领导有过交往。</p><p class="ql-block"> 少茂哥戎马一生,一个抗美援朝的老兵,也是仙桃走出去的一位成功人士。</p><p class="ql-block">11、与时俱进</p><p class="ql-block"> 文/多彩人生</p><p class="ql-block"> 两个同学婆婆语音聊 天。</p><p class="ql-block"> 仙桃的婆婆说:听说明年领取退休金不用存折了,统一使用社宝卡取钱、看病、买药一卡通了。</p><p class="ql-block"> 社保卡怎么用还不清楚,还要到所在银行去把它“叫醒”吧!</p><p class="ql-block"> 武汉的婆婆听了一头雾水,么事叫“叫醒”?迟疑了一会说道:哦!你说的“叫醒”是要把社保卡到银行“激活”一下吧!</p><p class="ql-block"> 仙桃的婆婆不懂“激活”是什么意思。武汉婆婆戏言了一句,好比把你的青春活力激发起来吧!</p><p class="ql-block"> 仙桃婆婆回了一句:老不正经。</p><p class="ql-block"> 仙桃婆婆又说:听说以后不用纸币,用什么电子货币了。用微信呐,还什么宝的。</p><p class="ql-block"> 武汉的婆婆说:那叫支付宝。</p><p class="ql-block"> 仙桃婆婆说道:支付宝!比我老头子还宝哩!老头子是我的赚钱宝!不过话说回来,现在手机比老头子还重要,白天打伙吃饭,夜晚各找各伴。老头子看手机,我看视频话聊,老头子象隔壁俩哈的凉到一边去了。</p><p class="ql-block"> 二人格格笑了。</p><p class="ql-block"> 仙桃婆婆又诧异道:听说你们乘高铁、动车不用检票了,叫么事“打脸”。</p><p class="ql-block"> 武汉婆婆纠正说:叫“刷脸”。</p><p class="ql-block"> 仙桃婆婆叹了一口气:过去女人做了坏事叫打脸,叫丢人现脸。现在男的、女的都要“打脸”、“刷脸”,也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事了!</p><p class="ql-block"> “打脸”与“刷脸”一个样!象剃头和理发一个样啰!</p><p class="ql-block"> 二人不约而同感叹道:这叫与时俱进!与时俱进了!</p><p class="ql-block">12、好吃婆姨</p><p class="ql-block"> 文/多彩人生</p><p class="ql-block"> 好吃婆娘上有公婆,下有子女。家里有什么好吃一点的东西,只顾自己,上不顾婆婆,下不顾儿子、女儿,自己吃独家食。</p><p class="ql-block"> 可不是吗?早上家里下丏过早,下四碗丏,她打两个荷包蛋藏在自己碗底,上面用丏盖着。</p><p class="ql-block"> 她端上四碗丏上桌后,指定哪一碗面是婆婆的,哪碗丏是儿子的,哪碗丏是女儿的,最后一碗放在桌上,指定是她自己的。</p><p class="ql-block"> 儿子天天吃素丏,心里很不高兴。等好吃婆娘转身下厨房后,个个碗里用筷子挑,发现妈妈碗里藏了两个荷包蛋,儿子用筷子夾了一个荷包蛋婆婆碗里,夾了一个姐姐碗里。</p><p class="ql-block"> 儿子也没夾一个蛋自己碗里。好吃婆娘回到桌子跟前坐下吃丏时,发现自己碗里荷包蛋没有了,见状后,恶狠狠的用筷子敲打了一下儿子脑袋问道:“是不是你偷吃了我的荷包蛋”?</p><p class="ql-block"> 儿子不服气地说:“凭什么你一个人吃两个蛋?我们吃光丏”?</p><p class="ql-block"> 好吃婆娘理直气壮地说:“婆婆吃光丏,是她呐吃好的在前面了。你们俩姐弟还年轻,吃好的日子还长得很。我几十岁了又要上班又要烧火几累,正是吃的时候”!</p><p class="ql-block"> 婆婆和孙女见状又把两个荷包蛋送到好吃婆娘的碗里了。</p><p class="ql-block"> 好吃婆娘真理直气壮地吃下了这两个荷包蛋。</p><p class="ql-block"> 再比喻说吃魚,好吃婆娘又说了,魚头,是婆婆吃的。魚尾,是女儿吃的。鱼背,是儿子吃的。魚肚,是归好吃婆娘自己吃的。</p><p class="ql-block"> 这真还有其人,哪里有一点贤妻良母、尊老爱幼的道德风尚呢?这让人想起了羊糕跪乳、乌鸦反哺的故事,母羊都有把奶水喂给小羊糕之心,乌鸦老了,飞不动了也有得到回报的时候,难道人心连动物心都不如吗?</p><p class="ql-block">羊有跪乳之恩,</p><p class="ql-block">鸦有反哺之情。</p><p class="ql-block">孝顺还生孝顺子,</p><p class="ql-block">忤逆还生忤逆儿。</p><p class="ql-block">不信但看檐前水,</p><p class="ql-block">点点滴滴旧池窩。</p><p class="ql-block"> 母亲的孝道贤惠是儿女的最好榜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3、相濡以沫文/多彩人生</p><p class="ql-block"> 女主人在菜市场买回两条鲫鱼,魚离开了水面还顽强地活着。</p><p class="ql-block"> 女主人买回魚后,把魚放进厨房的洗碗池内,池内没有盛水。</p><p class="ql-block"> 女主人又干别的事情去了。两条魚在死亡线上挣扎。出现了罕见的一幅画面,一条魚与另一条魚嘴对嘴在接吻,好象相濡以沬的用口水延缓生命,眼晴里还含着泪花。似乎知道等待它们的将是清蒸还是红烧的命运?</p><p class="ql-block"> 动物也有生离死别的伤感之情,令人也顿生怜悯之情……</p><p class="ql-block"> 这时女主人的三岁小儿子进厨房,看到两条鲫鱼在亲吻,十分好奇,这是一幅罕见的画面。</p><p class="ql-block"> 他十分好奇地叫女主人。</p><p class="ql-block">“妈妈!你看你看,这条男鲫鱼和女鲫鱼在亲嘴”!</p><p class="ql-block"> 女主人见了笑道:“傻儿子!动物不分什么男女,只有公母,雌雄”之分。</p><p class="ql-block"> 小儿子十分怜悯地说:“它们好可怜!你把它们放了吧”!</p><p class="ql-block"> 女主人迟疑了刻片,顿时觉得孩子这么小尚有慈善之心!这么善良,答应了儿子把这两条鲫鱼放生。</p><p class="ql-block"> 母子俩把鱼装进了塑料袋子,袋子里装了一点自来水。鱼儿顿时欢快起来。</p><p class="ql-block"> 母子俩来到附近的仙下河边,将两条鱼放进了河里。</p><p class="ql-block"> 两条鱼在水里欢快地游了几圈,仿佛与母子们在告别,顺着仙下河的流水游向了远方……</p><p class="ql-block"> 小儿子高兴地拍着手,连蹦带跳地叫了起来:“妈妈妈妈!男鲫鱼和女鲫鱼游走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4、享受生活</p><p class="ql-block"> 文/多彩人生</p><p class="ql-block"> 隆冬时节,朔风凛冽,寒风刺骨。老王头依旧早起在小区周边遛达。</p><p class="ql-block"> 走进小区门栋的“千把碗”早点店,宽敞的店内初开堂,老王头买了一碗仙桃的名点“鳝鱼粉”,泡上一根油条,吃得饱饱的,浑身上下热呼呼的。</p><p class="ql-block"> 老王头顿时感觉到今天过了一个奢侈的早餐。往日都是在家里自己下碗丏条,吃一个煮鸡蛋,既经济又实惠。</p><p class="ql-block"> 时间尚早,店内人还不多,在店内的另一端,老王头发现一位食客,身着羽绒祆,头戴着风雪帽,背朝着老王头坐着,也看不出是什么样子。</p><p class="ql-block"> 这位食客的条桌上放着两瓶啤酒,两盘小拼盘,卤牛肉、卤鸡什么的,旁边还放着一碗牛肉炸酱丏加小笼包,别有一番绅士风度。</p><p class="ql-block"> 老王头也没在意。这时,对方的手机响了,手机的那边传来:“今天休息,我和儿子还没起床,你给我们娘俩买过早回来哇”!</p><p class="ql-block"> 食客一本正经地回答:“老婆大人!我马上带两碗千把碗的鳝鱼粉和小尖包回来”!</p><p class="ql-block"> 对方掛机了。</p><p class="ql-block"> 这一边也在掛机前甜蜜地说了声:“see you”!又埋头品赏啤酒卤味去了。</p><p class="ql-block"> 老王头一听是儿子的声音。心里顿时无名火上来。他一个箭步走到儿子跟前说道:“小子!你小日子过的挺奢侈的”!</p><p class="ql-block"> 儿子一见是老爸,倏地站起来喊了声:“爸爸!是冷呐”!</p><p class="ql-block"> 老王头恶狠狠地说:“我应当叫你爸爸了”!</p><p class="ql-block"> 老王头接着说:“一大早你就过有酒有肉的日子,又潇洒又摆阔。</p><p class="ql-block"> 我早上吃碗鳝鱼粉都觉得很奢侈了,你一早就过阔少爷生活,你觉得风光吗”?</p><p class="ql-block"> 儿子理屈词穷地说道:“你们的生活叫着过日子!我们的日子叫享受生活!时代不同了!老爸”!</p><p class="ql-block"> 老王头越听越生气:“你们一家三口啃我们的养老金,吃香的喝辣的,分文不给,四手不伸,在外面风光得很”!</p><p class="ql-block"> 老王头叹了一口气:“变了!时代变化了,啃老哇!啃老”!</p><p class="ql-block"> 老王头临行离开早点店,对儿子严厉地说道:“你把这些没吃完的早点都打包带回家去”!</p><p class="ql-block"> 儿子顺从地打了包,又给老婆和他的儿子带上了过早,恭恭敬敬地孝敬老婆和他的儿子去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