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按照云南省委、省政府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的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决策部署,作为云南重要的工业和能源基地的红河州,正积极发挥自身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发展环境,以及发展绿色食品的先天优势和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独特优势,加快新时代团结进步美丽红河建设。为考察调研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文旅产业项目、高原绿色食品加工产业和园区经济发展,联席会议部分成员单位在云南省人民政府驻深圳办事处的精心组织、在彭国湘会长的带领下于2020年10月28日赴云南对红河州弥勒市、开远市、蒙自市、建水县等进行为期4天的实地考察调研。</p> <p> 联席会议彭国湘会长、云南办、包头办、鞍山办、杭州办、十堰办、铜川办、宝鸡办、中旅联盟、云景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理士国际技术有限公司、西利标识、万丰集团等十多个单位参加了此次考察。 考察组一行在红河州投资促进局胡云副局长及弥勒市常务副市长马金荣及投资促进局贺玲局长的全程陪同下对弥勒市的绿色食品加工园、红河水乡、甸溪河治理工程进行了实地考察,有关领导及工作人员对打造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美丽城市情况进行了详细介绍。</p> <p> 首站是 红河州弥勒绿色食品加工园,该园定位打造“世界一流、中国最优”的国家级绿色食品加工产业中心、云南省绿色食品加工中心,云南省绿色食品科技创新研发中心和云南省绿色食品交易数字化平台。以“生态化、智慧化、高端化”为建设总体策略,坚持引进和培育相结合,面向省外发达地区、南亚、东南亚及中东等地的国际市场,构建以绿色食品加工、生物精深加工、冷链仓储物流产业和综合服务产业为先导产业,辅以生态工业旅游的五大产业体系。</p><p> 综合服务产业区:规划面积约27.2公顷。主要承载园区核心综合服务与管理功能,主打绿色食品认证、科创研发、绿色食品检测、智慧信息管理,绿色食品电子商务等功能,建设一批国际科研中心、重点工程实验室和院士工作站,打造技术集成、科技研发和融合创新基地和平台,为高端科技人才的引进奠定基础。</p><p> 绿色食品加工产业区:规划面积约235公顷,占园区总面积的 64.35%。围绕发展果蔬生鲜、肉蛋乳、小食品、饮品、调味品加工等核心绿色食品加工功能,是重点体现园区绿色食品加工的核心地、承载地及示范平台。</p><p> 生物精深加工产业区:规划面积约84.5公顷。以中东、南亚东南亚为国际目标市场,津京冀、长三角、珠三角、西南地区为国内目标市场,打造世界一流的灯盏花保健品牌、世界一流的食品及保健品牌,做大做强三七、重楼、灯盏花等红药原料产业。发展以中药材为原料的保健食品加工产业。同时在卉种植的基础上,以玫瑰、薰衣草为突破口,逐步发展植物精油产业,并引领未来弥勒芳香产业尤其是高端香水产业的研发、生产。延伸花卉产业链,开展生物细胞水的研发与制造。</p><p> 冷链仓储物流产业区:规划面积约18.51公顷。围绕构建红河州蒙自、开远、建水、弥勒“四枢纽”和元阳、河口“两节点”的现代物流发展框架体系,建设集冷冻冷藏、信息管理、储运加工、综合配套等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多功能、综合性的高原特色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建成配送反应快、配送功能集成化、配送作业规范化、配送手段现代化、配送经营市场化和配送流程自动化的新型物流配送中心。</p><p> 生态工业旅游:以公园绿地和防护绿地为主,建设世界一流的“生态化”园区,在园区内部打造体验游线及参观游线两大特色路线,实现园区“产在园中、游在园中”的园旅融合发展模式。</p><p> 优化营商环境。制定《红河州绿色食品加工中心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出台《绿色食品加工中心工作联动机制》,针对已签约入驻绿色食品加工中心的项目实行“一对一”跟踪服务,签约项目抓前期,前期项目抓开工,在建项目抓投产。通过全市大力招商引资,截至目前,园区内已经实现云南生物谷大健康产业园、有机油茶产业化示范及精深加工、云南俊港中药饮片药业有限公司年加工3000吨中药饮片、红河云牧乳业有限公司日产200吨液态奶建设等18个项目正式签约,协议总投资18.88亿元。</p> <p> 第二站考察红河水乡,该项目由弥勒新城投资有限公司投资开发,是弥勒融入滇中、开放发展、率先发展的标志性项目,作为推进弥勒经济发展和城市发展的重要项目,于2014年被列入云南省150个城市综合体和全国135个优选旅游项目,同时也是云南省第一个PPP模式建设项目。</p><p> 红河水乡作为弥勒加快打造“云南省重要旅游城市”和“云南省休闲度假旅游示范城市”的重要项目,是昆玉红旅游文化产业经济带的重点项目,其与湖泉生态园相呼应,以静态的湖泉康体休闲带动红河水乡动态的欢乐水岸,以水资源为主的动、静结合,进一步提升了当地旅游品质。</p> <p> 第三站甸溪河生态治理工程项目考察。长期以来,云南省弥勒市甸溪河周边生态环境遭受破坏,水体也造成影响。对此,弥勒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甸溪河生态治理工作,并于2016年12月26日正式启动甸溪河治理工程项目建设。</p> <p> 甸溪河治理工程项目以河道生态护岸设计、保持河流的平面蜿蜒性、保持河流断面形状的多样性、恢复河道侧向连通性的生态环境工程为规划理念,工程涉及甸溪河河道治理64公里。按照统一规划、分步 实施。</p><p> 弥勒市境内的甸溪河经过有效整治已换了容颜,清澈的河水淙淙流下,河道宽敞而干净,鸟儿在河面上自由嬉戏,两岸绿树成荫。在这里,每走上一段,都能体验到不一样的风景,身临其境,“变身”后的甸溪河就像一条美丽“画廊”。</p> <p> 第二天首站考察团在红河州投资促进局胡云副局长和弥勒市投资促进局贺玲局长的陪同下考察了弥勒市太平湖森林小镇 。弥勒太平湖森林小镇因太平水库得名。太平水库于1959年由抗日名将张冲带领民众建成,水域面积13000亩,库容量约8600万立方米,属于云南八大水库之一。</p> <p> 弥勒太平湖森林小镇秉承“生态、健康、度假”的理念,打造国家级三产融合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健康生活目的地,一定会让人们提精神,心向往。</p> <p> 第二站考察了弥勒市东风韵艺术小镇,该镇始建于2014年,整个景区涵盖生态农业、艺术文化、休闲度假养生等多种产业,包括薰衣草庄园(薰衣草主题公园和薰衣草服务展示中心)、葡萄酒庄园、艺术家庄园、玫瑰庄园、百合庄园、森林公园、湖滨湿地、静谧溪谷、农副旅游产品加工基地等,是一个集高端休闲养生度假于一体的国家 AAAA级现代农业旅游综合体。 </p><p> 听取介绍的同时还参观了万花筒艺术馆。万花筒艺术馆是弥勒最热门的网红拍照打卡地,建筑风格融合红酒文化、彝族支系阿细人的火文化,酒瓶、火苗状的城堡全部用红砖砌成,因造型奇特而火爆网络,被誉为“魔幻未来主义的魔幻城堡”“离你内心最近的童话城堡”。</p> <p > 考察组中午到达开远市,开远市位于云南省东南部、红河州中东部,地处中国—东盟两大市场的结合部和昆明、河内两大城市辐射的交汇点,是滇南中心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滇中城市经济圈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的重要工业基地,素有“滇南明珠”的美誉。全市国土面积1950平方公里,城区面积约21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33万人。</p><p > 开远区位优越、交通便捷。滇越铁路的开通,拉开了开远登上现代工业历史舞台的序幕,使开远成为铁路、公路的交连汇聚之地,成为连接广西、广东出海,通往东南亚各国的陆上咽喉要道,被誉为 “滇南锁钥”、“旱码头”。全市工商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达91%,城镇化率达73%,城镇绿化率达68%,是中国西部重要的能源、化工、建材基地和滇南中心城市、工业经济中心、商贸物资集散和仓储中心。多年的商贸物流积累,使开远成为云南省苗木花卉基地、云南省第二大汽车市场、红河州最大的药品集散地,建材、日用品、农资等商品辐射南亚东南亚,被誉为“滇南商埠”。辖区内矿产资源、水资源、电力资源、土地资源、人才资源丰富,拥有我国长江以南最大的露天煤矿(产能1500万吨,保有褐煤储量10亿吨),火电装机容量120万千瓦,年平均水资源可利用量10.17亿立方。国家级蒙自经济开发区、红河综合保税区和河口-老街跨境经济合作区覆盖开远,使开远成为云南省面向东南亚开放的交通枢纽和重要基地。</p> <p> 第三站:考察红河技师学院,红河技师学院占地面积800亩,建筑面积26.05万平方米,概算投资11.21亿元,现已完成投资11.5亿元,目前已基本建成,预计明年春节前云南省化工高级技校、红河州高级技工学校、红河州商贸旅游技工学校、开远市职业高级中学整合后迁入办学。学院拟设化学工程、冶金工程、自动化工程、机械工程、信息工程、经济管理、生物与食品工程7个系、36个专业,招生规模1万人。</p> <p> 参观结束后召开了座谈会,会上红河技师学院院长业志强对考察组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学院的基本情况。</p><p> 云南驻深办龙乔忠主任表示作为省政府驻广州、深圳办事处一直关注企业招工用工情况,为学院输出人才,为企业解决用工荒的问题做了大量的工作。这次一同来考察的广州理士国际的人力资源总监,也是为家乡的学生出力希望能推动校校合作,校企合作,扩大就业,就如何提升就业质量,下一步怎么跟深圳对接好,让孩子走出大山,寻找更好平台。</p><p> 理士国际人力资源总监何思晓代表企业发言,理士国际是做锂电池,5个工厂20000多人。每年校招300人。公司培养通道两个方向,一是管理人才,二是技术人才,公司有内部评定机制。员工待遇好,配套设施齐全。专业,化工,机械类,自动化专业需求大,希望进一步合作沟通。公司内部也有企业大学。</p><p> 彭国湘会长表示可以与深圳奋达科技对接,奋达科技是2012年授牌的全国各省市区人民政府驻深圳办事处职业技术学校实训基地,也是贵州省职业技术学校,黔南技术学校,黔东南技术学校合作的,他们有企业需要人才培养的老师。比如新能源汽车可以邀请比亚迪的老师。湘西民族大学合作也不错。会长表示为了校校联合,乐意牵线搭桥。</p><p> 开远市张虎彪副市长,红河州投资促进局胡云副局长,开远市投资促进局副局长王海阳参加座谈, 张虎彪副市长最后介绍了开远市的基本概况,并希望通过考察交流引智引资。</p><p><br></p><p><br></p> <p> 第四站在开远市张虎彪副市长及红河州投资促进局胡云副局长的陪同下参观考察开远高效现代农业园七彩云菊及知花小镇。</p> <p> 开远高效现代农业园,是云南省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创新示范园、云南省现代农业产业园和云南省知识产权示范园区。</p><p> 该园区目前建成核心区333公顷,有18家国际国内领先农业龙头企业签约入驻。</p><p> 该园区充分利用当地海拔、气候等优势,确定以“七彩云菊”高品质花卉为重点发展方向,在2018年云南省名优农产品“10佳花卉品牌”评选中,园区“虹华园艺”牌菊花种苗、“丰岛”牌菊花鲜切花成功入选。</p><p> 目前,园区已建成亚洲最大的菊花资源库,保留品种3600多个,获得农业农村部授权菊花新品种46个;拥有发明专利18个、实用新型专利54个,拥有“爱必达”“花花草草”“虹之华”等一批世界知名、全国畅销的高品质花卉品牌。园区辐射带动周边发展花卉种植3460余公顷,产值达到7.5亿元。</p> <p> 开远知花小镇是开远市落实省委书记陈豪视察开远高效现代农业园时提出的“推动现代高效精致农业与新型城镇化有机结合,促进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打造特色经济小镇,带动更多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指示要求,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引擎,围绕“产业为基础、研发为核心、交易为平台、带动为根本、文旅为补充”的发展定位,规划建设的特色小镇。整个小镇核心区1平方公里,规划区3平方公里,辐射带动项目周边区域8.8平方公里。小镇规划了知花小镇核心区、高效现代农业园、羊街特色村庄改造、农特产品精深加工冷链物流园4个子项目,以高品质花卉规模化种植,打造集农业技术研发、新品种种植、高原特色农产品营销、互联网+产业发展、精深加工与包装、冷链物流、智慧农业示范、民俗文化及农业观光体验为一体的一流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特色小镇。</p> <p> 第五站在蒙自市投资促进局副局长张迪的陪同下考察了蒙自市境内的碧色寨,今天,走在占地2平方公里的碧色寨火车站,还能清晰地看到百年前的那些历史遗存:大通公司、水塔、站房、火车站钟、警察局、法国员工的宿舍、哥胪士旅馆、红土地网球场,甚至还有当年法国人栽下的一颗葡萄树等。</p><p> 多年来,云南省、红河州、蒙自市各级政府及昆明铁路局一直重视对碧色寨车站的保护,使得整个百年老站,历经岁月风雨,依然基本保持了通车时的原貌,展现着中法文化交汇的独特景观。</p><p> 1987年12月21日,碧色寨被公布为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整个车站都属保护范围,2013年3月又升格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电影《芳华》的取景地。参观结束后,红河州周踊副州长对红河州的经济文化项目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并表示希望更多的企业家来红河州投资兴业。</p> <p> 第三天首站在红河州投资促进局李玲局长的陪同下考察了红河规划展览馆。红河展览馆于2017年2月15日正式开工建设,采用土建与布展交叉施工的模式进行,于2017年11月15日建成,历时9个月,展览馆总用地面积24123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0428平方米,布展面积11000平方米。</p> <p> 红河规划展览馆以哈尼梯田为设计原型,通过深入解读“千年哈尼梯田”的内涵精髓,将“天、地、人、和”的释义与红河城市发展相结合,采用“高科技+现代化+网络化”表现手法对梯田大地艺术进行了重塑和再现,打上了深刻的红河州地域人文精神烙印,以“天赐之美、地蕴沧桑、人之盛世、和谐共生”为引领,以过去、现在、未来的时间轴线为主线,以红河州城乡规划建设为核心,致力打造“记得住过去、看得见未来”的现代化专业展馆。</p><p> 考察组一行参观了序厅、历史沿革、文物古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街保护规划、近代工商文化、红色文化、民族文化、红河美食、名人文化、滇南中心城市总规沙盘、能量单车、城建大事记、特色归化等多个展区 。</p> <p> 考察组第三天第二站到了建水县,赵雄县长介绍建水县是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下辖的县之一,该县位于云南省南部红河北岸,面积3789平方公里,居住着汉、彝、回、哈尼、傣、苗等民族,1988年建水被国务院批准为对外开放县,1994年列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重点风景名胜区。2016年末全县常住人口为54.98万人。近年来,建水县先后完成了旅游观光小火车及系列站、文献名邦坊、北城门、“十大院落”、碗窑村游客接待中心等项目建设,临安府衙、迎晖路、朱家花园等风貌恢复项目全面实施,古城保护恢复累计完成投资32.28亿元。共有国家4A级景区4个,团山古村列入全国20个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p> <p> 考察团在建水县投资保进局范维矗局长陪同下先后参观考察了文庙、朱家花园、建水双龙桥紫陶博物馆及紫陶街。</p> <p> 建水文庙位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西北部的建水县城内。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建水文庙始建于元代至元二十二年(公元1285年),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历经50多次扩建、增修,占地面积已达到7.6万平方米,其现存规模、建筑水平和保存完好程度,在全国现存的两千多座孔庙中,除了皇家祭祀的山东曲阜孔庙和北京孔庙外,建水文庙就是首屈一指的了。</p><p> 建水文庙总体布局采用中轴对称宫殿式建筑,仿照曲阜孔庙的规格建造,有一殿、二庑、二堂、二阁、五祠、八坊,是一组规模宏大的建筑群。</p><p> 参观结束后,考察组成员发自内心感叹保存完好的文庙展现了中华之魂,更加坚定了文化自信。</p><p><br></p> <p> 建水朱家花园是一组规模宏大的清代民居建筑,是清末乡绅朱渭卿兄弟建造的家宅和宗祠,有“西南边陲大观园”之称。</p> <p> 双龙桥位于建水城西3公里的泸江与塌冲河上,因两河蜿蜒如龙,故而得名,俗称“十七孔桥”,是一座三阁十七孔大石拱桥,长148米,宽3-8米,是云南省著名古迹之一,被认为是云南省规模最大、艺术价值最高的一座多孔连拱桥,已列入中国造桥史册。</p><p> 桥中建有三座飞檐式阁楼,楼中有楼,桥楼相映,蔚为大观,不失为我国造桥史上极为珍贵的杰作。两端阁楼略小,居中一座大而壮观,素有“滇南大观楼”之称。</p><p> 1965年我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前来考察,将其列为全国大型古桥之一,遂被定为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br></p> <p> 承载着紫陶前世今生的建水紫陶博物馆,让人们能在方寸之间一览建水紫陶数千年的发展变迁。 </p><p> 建水紫陶博物馆占地33.9亩、建筑面积达1.37万余平方米,集文化宣传展示、作品收藏鉴赏、文创产品展销等为一体,是建水县紫陶文化传承保护、交流合作的崭新平台,也是建水又一独具特色的人文景观和地标性建筑。</p><p> 据建水紫陶博物馆馆长谢恒介绍,紫陶博物馆设有一个紫陶主题系列展馆和非遗综合展示、建水县城市规划两个主题展厅。紫陶主题展馆又分为主大厅、古城序厅、紫陶序厅、龙窑展厅、紫陶工艺厅、精品展示厅等9个展厅。</p> <p> 建水紫陶薪火相传数千年,曾创造“宋有青瓷、元有青花、明有粗陶、清有紫陶”的传奇佳话。建国来,建水紫陶快速发展,1953年被国家轻工部命名为“中国四大名陶”,2008年建水紫陶独特的烧制技艺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7年建水县紫陶文化产业园区被正式列为全国首批10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创建单位,2019年建水县被授予“中国紫陶之都”荣誉称号。</p> <p> 此次考察,我们穿梭于绿水青山,漫步在碧水花海,近距离看、听、走,最多的是拿起手机,把手机拍照功能用到极致一一定格了生长在湖泊之上城市的美丽瞬间。</p><p> 考察结束后,大家真诚感谢云南驻广东办事处的精心组织和不辞辛劳的全程陪同。感谢红河各级领导和同志们周到细致的安排陪同介绍。通过这次参观、学习、考察,我们走进红河工匠精神、亲身感受了文化自信在红河大地上的生动实践,</p><p>近距离学习了红河人改变过去的坚韧和逐梦未来的决心的创新精神。可以说,大家一路欢声笑语,纷纷表示受益匪浅,收获很大,不虚此行。</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