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黑鱼的新家 ——我的“绘本+美育”课堂

徐林霞

<p>  第一次读到这个故事,好像是在鄂教版的语文教材上,题目是《黑眼睛的大红鱼》。当时我还不知道其实这是根据李欧•李奥尼创作的绘本《小黑鱼》所改编的。</p><p> 绘本讲述了一条生活在海底的小黑鱼运用自己的智慧战胜大鱼的经历,主要通过拓印的手法来创作。</p><p> 今天,我给孩子们上的“绘本+美育”课堂里要用到的绘本就是这本《小黑鱼》,希望孩子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也能够用“拓印”的手法创作一幅作品——小黑鱼的新家。因此,在讲述故事之前,我要求孩子们更多地关注画面:海底里有哪些生物或非生物?它们有怎样的颜色与形态?小鱼在水里游动的情景有变化吗?</p> <p>  彩虹色的水母、走路大摇大摆的龙虾、树一般的海葵、各种颜色的水草与礁石……丰富多彩的海底世界让孩子们印象深刻,绘本故事刚一结束,他们就争先恐后地说出了答案!</p> <p>  “孩子们,刚刚大家都提到了故事里的主要角色——小红鱼和小黑鱼,咱们一起来看看这幅图,你有什么发现?”我将绘本翻到了标题页,让孩子们仔细观察。</p><p> “他们的形状、大小一模一样!”眼尖的孩子不一会儿便喊了起来。</p><p> “是呀,你真会发现!那作者是怎么画的,为什么所有的小鱼都是一模一样的呢?”我继续引导着。</p><p> “印的。”一个孩子一边说一边做出了盖章的姿势。</p><p> “是呀,这种方法在美术里有一个好听的名字——拓印。其实我们在生活中也会经常用到拓印,你能回忆一下自己什么时候用过吗?”</p><p> “玩橡皮泥!”</p><p> “小印章!”</p><p> “沙滩上玩沙子的时候!”</p><p> “走在泥巴路上!”</p><p> “下雪的时候走在雪地里。”</p><p> “冬天的玻璃窗起雾的时候,我就常常用手在玻璃上印!”</p><p> ……</p><p> 看来,孩子们还积累了不少“拓印”的生活经验呢!</p> <p>  “那你们觉得哪些材料可以拿来拓印呢?”趁着孩子们思维活跃,我进一步追问道。</p><p> “手!脚!”</p><p> “树叶!”</p><p> “橡皮擦!”</p><p> “硬币!”</p><p> “水果、蔬菜!”</p><p> ……</p><p> 一个孩子恰好带来一个大柚子放在桌子上,经过他的同意,我把柚子当场切开。孩子们兴奋极了。</p><p> “老师,柚子皮也可以用来拓印!”</p><p> “老师,我这里还有橘子和橙子!”</p><p> “老师,包柚子的网是不是也能用来拓印?可别扔了!”</p><p> “老师,我早上吃剩的鸡蛋壳也许能派上用场呢!”</p><p> 是呀,生活中处处都是创作的材料。只要我们敢想敢试,只要我们留心生活,艺术就在我们身边!</p> <p>  讨论完“拓印”与创作材料,我又给孩子们展示了绘本里的三幅画面。还不等我提问呢,孩子们就你一言我一语地说起来。</p><p> “第一幅图是刚开始的时候,小鱼们游得乱七八糟的。”</p><p> “乱七八糟这个词语也许可以换一换。那个时候的小鱼还没有遇到危险,所以它们在水里的状态应该是……”</p><p> “自由自在!”孩子们齐声答道。真是有默契的班级!</p><p> “第二幅图时它们在练习排队,但还没有排好,所以后半部分有点空空的。”</p><p> “第三幅图时它们已经完全摆成了一条大鱼的样子,小黑鱼正好给它们当眼睛,好像呀!”</p><p> “孩子们,这样的创作方法也有自己的名字,叫做聚合与分散。”</p> <p>  “刚才,大家从这幅图里都感受到了小鱼的自由自在,为什么你们能体会到小鱼的快乐呢?”</p><p> “因为小鱼们在水里想怎么游就怎么游,想游到哪里就游到哪里。”</p><p> “是呀,正是随意而不同的方向让我们感受到了小鱼的动感,不是被整齐地晾在地上的咸鱼干儿!”</p><p> 孩子们哈哈大笑起来。</p><p> 有朋友读完这本绘本之后,也学着作者的方法创作了一幅《小黑鱼的新家》,我们一起来看看吧!</p> <p>  看看他们都画了些什么,又分别是用什么来拓印的呢?你们有不同的材料替代吗?</p><p> “小鱼可以用柚子皮来剪!”</p><p> “石头可以就用石头来印!”</p><p> “水草可以用树叶。”</p><p> ……</p><p> 我不置可否。</p> <p>  当这一幅作品出现,孩子们马上说道:“这是聚合的方法,刚才用的是分散!”</p><p> “这幅图里好像用到了瓦楞纸来拓印。”一个细心的孩子有了新的发现。</p><p> “孩子们,今天,我们也要用“拓印”的手法来创作一幅《小黑鱼的新家》,想不想玩?”</p><p> “想!”有些孩子恨不得跳起来。</p> <p>  于是,我按照教案上的步骤一步一步讲解起来,并根据提示重点强调了几个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比如:注意鱼的大小、背景色的选择、使用“分散”的手法时鱼游动的方向等等。</p> <p>  </p> <p>  其实,孩子们在我讲解的过程中已经开始构思自己的作品了:做大鱼还是小鱼?使用聚合还是分散?用什么材料做?选什么颜色?于是,教室里开始闹哄哄起来,后面我再讲什么,估计孩子们都听不进了,他们已经沉浸在自己的创作中。</p><p> 后来,我反思了一下。在讲解步骤的时候,也许我们没有必要一次讲完。一边讲一边做一边思考一边修正,也是不错的选择!</p> <p>  当然,一次把步骤讲完也有好处,那就是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随时调整创作的顺序,这对于小组合作来说,是节约时间的好方法。</p><p> 而这一次课,孩子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先创作背景。创作的手法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用柚子皮、有的用纸巾、有的用上了网兜、有的用牙刷…… </p> <p>  即使是同一种工具,他们也尝试着使用不同的方法。你看,蘸上颜料后拍打牙刷和直接在纸上拍打出来的效果可是完全不同呢!</p> <p>  开始做小鱼了。柚子皮真的是个不错的选择,容易造型,容易上牙签。可是孩子们却发现拓印出来的小鱼轮廓并不很清晰。于是,我现场制作了一个小鱼进行拓印,经过对比与讨论,孩子们纷纷发现了自己的问题:颜料调得太稀、给柚子皮上色不够均匀充分、柚子皮剪得不够干净……找到问题是成功的一半,接下来解决问题就容易多了!</p><p> 那些用树叶做小鱼的同学也从中得到了启发,你看,小鱼的边边角角他都涂得仔仔细细呢!</p> <p>  涂好了颜料,拓印的时候也很关键。下落定位要干脆,再给小鱼来个全身按摩,让它与纸张接触充分,拿起小鱼时也要迅速剥离。</p> <p>  有的孩子画完背景后,选择了先画石头和水草。而他们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呢!</p><p> 有的用黄瓜,有的用纸巾,有的从家里带来了塑料草,有的在花坛里摘来了长叶子,还有的直接上手,真有点艺术家的风范呢!</p> <p>  终于画好了。我把他们的作品摆到了走廊和窗台,让孩子们排队参观。孩子们边走边看,不时还和身边的伙伴讨论几句,多像参加一场美术展啊。其实,他们每个人都是这次展览的评委,因为我给每个孩子发下了三支彩笔,请他们投给自己最喜欢的作品。</p> <p>  我把投票前三名的作品拿到了电脑前,请投票的孩子们分别说一说喜欢的原因,同时也请大家给作品提一提小建议。</p><p> 第一幅作品分散的方法用得很好,小鱼藏在水草里好像在捉迷藏,很生动。第二幅图的背景颜色很好看,我很喜欢。第三幅作品用手掌做鱼,真特别。第四幅作品鱼的形状做得很好,很突出……</p><p> 我觉得这些水草排列得太整齐了。我觉得石头的排列太整齐,而且颜色很单一。我觉得画面上面有点空、鱼太少有些单调……</p><p> 突然间我觉得这些孩子仿佛真的成了艺术评论家,每一句赞美或者建议都说得那么有道理!</p> <p>  我请所有的孩子们将自己的作品领回去。如果觉得大家的建议不错,可以对作品进行完善;如果自己觉得满意了,就可以给它取个名字,写在背面,再签上自己的名字交上来。</p> <p>  看到这幅作品的名字我笑了。因为这个孩子在创作的时候是没有想过鱼的队形的,差不多完成的时候,我一眼看过去以为他是想用聚合的手法,就随口说了一句:“哎,好像拼成了一条大鱼啊!”其实后面还有一句话我没有说:好可惜啊,后面的部分没有印好。</p><p> 没想到孩子给它取名——没那么听指挥的小鱼。这让我想到那些先锋艺术家,不得不佩服孩子们的智慧呀!</p> <p>  《小黑鱼的新家》结束了,孩子们有快乐,也有遗憾。但我们的艺术创作之旅才刚刚起步,愿我们越创作,越快乐!</p>

孩子

拓印

小鱼

黑鱼

绘本

柚子

创作

作品

新家

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