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知秋层林染 智乐同行放光彩

春江花月夜

南小智乐杯教师优质课总结 <p>  根据学校工作安排,我校于10月份开展了“智乐杯”教师优质课比赛。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在全校教师的积极准备和密切配合下,经过初赛、复赛听课、评课,本次活动圆满结束,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具体情况总结如下:</p> 一、高度重视,积极参与 <p>  为了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张艳芳校长召开了校领导班子的专题会议,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这次优质课比赛活动得了全体教师的大力支持,他们认真听课,并做了听课记录,在课后与上课教师积极交流心得体会,交换经验和看法,从而更新了观念,提高了认识。</p> 二、准备精心,精彩纷呈 <p>  这次活动一开始,参赛教师便热情高涨,每人都争取在本次活动中大显身手。每人都找材料、请参谋、问指导、忙教案,精心制作课件,认真备课写教案,酝酿设计。所有参赛教师都能按照“智乐课堂”的教学模式去认真准备,按照新课程要求去分析教材,处理教材,安排教法。而且都较好地运用了多媒体教学的方法。这次比赛,课件制作,可以说,展示了我校教师近几年来多媒体教学中较高水平。走进每节评比的课堂,都会令你眼前一亮,耳目一新。优美动听的音乐,清晰亮丽的画面。都会让你感受到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在参赛教师的精心准备下,都上得很成功,起到了积极的带动作用和一定的示范作用</p> 三、认真教研,专业提升 <p>  大多数参赛教师都有这校的感受:上优质课就逼着你钻研教材,这样对教材理解就深刻了,上优质课就逼着你设计最佳教学方法,这个教程就是教学能力提高的过程。确实,开展优质课评比也是全体教师积极进取的一个推动力。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互相听课取长补短,对自己教学提高有帮助,另一方面,别人听自己的课进行交流,能有益于组织教学,因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样提出的问题可能是你永远没有发现的问题。</p> 四、找出问题,明确方向 <p>  大多数教师都成功运用了多煤体课件和白板,但个别教师操作尚不够熟练,运用不够自如。另外,还有一些教师前期准备不够充分,磨课不到位,没有真正地体现我样“智乐课堂”的理念和精髓。</p> <p>  总之,一叶知秋层林染,智乐课堂放光彩。这次优质课比赛,老师们各有千秋,各展风采,活动取得了一定成效,达到了预期目的,取得了圆满的成功。</p> <p>  莫留洋老师的英语课讲的是Lesson 2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omorrow ? Let's talk . 能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并根据本学期区研讨课的主题意义教学的精神,结合我校智乐课堂的课堂教学模式,设计教学活动,整堂课能感觉到莫老师教态自然,有激情,思路清晰,能根据学习内容设计教学各个环节,注重对学生听说的训练,同时注重对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指导,在一个个问题的引导下使学生听原声,思问题,表语言,说句子;莫老师精美的多媒体课件及平板电脑的熟练运用不但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及精彩度。在莫老师简洁课堂用语及丰富的肢体语言的带动下,同学们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中,达到了教学设计的初衷。不足之处,课堂时间的把控不够精准,有些环节训练时间长,有个别环节时间不足。</p> <p>  统编教材给老师们带来的难题是如何将传统授课抓课文的理解、体会,到统编教材关注学生能力的提升和综合运用融合在一起,李丽老师执教的《竹节人》一课,在李老师精心研究教材和教参、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的基础上开展了学生的探讨活动:竹节人制作指南、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任务单的出具帮助学生根据阅读目的有效的选择材料,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有针对性地细读。板书实质有效,梳理阅读方法、引导学生阅读并且完成对课文的理解。整个教学过程浑然一体,条理清晰,学生有所获有所得。</p> <p>  郭婧老师执教的《认识钟表》,整节课语言亲切、课程结构完整。这节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钟表,认识整时,培养遵守时间的好习惯。在教学中,老师通过创设生活中熟悉的情景,让学生探究整时钟面的共同点,进而总结出认读的方法。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通过让学生观察小明一天在什么时间,做了什么事情,让学生分清不同时段的整时,如早上9时和晚上9时,虽然都是79时,但是不同时段所做的事情也不相同。丰富了学生对时间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充分感受时间就在身边的生活中,逐步建立了学生的时间观念</p><p>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希沃白板互动、生成的特点,创设答题竞赛环节,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p> <p>  崔利利老师今天讲的《一个数除以分数》这节课利用数形结合的方式表示题意,来提升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整节课目标明确,层次分明,重难点突出,崔老师在课堂中使用了学习单,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画出线段图,并发现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这样既降低了学习难度,也让学生对今天的新知有了深刻的认识,达到了不错的效果。</p> <p>  高媛老师今天执教的《排列问题》这一课。依据课标的要求和低年级学生学习的数学的实际情况。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通过白板软件演示动手操作、游戏活动等方式组织教学。</p><p> 1.创设游戏情境,在一个又一个的活动情境中渗透排列的思想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简单的事物排列规律的过程,在活动中主动参与并发现规律。</p><p> 2.教学设计力求游戏化,更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层层深入开展教学,使学生在快乐,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知识,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p> <p>  梁帆老师执教的《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课,充分运用游乐园的三个情境让学生感知乘法的意义,情境一让学生感知了相同数连加的特点,情境二强化了相同数连加与“几个几”之间的联系,情境三设计学习单放手让学生自己操作,突出乘法的必要性。练习时设计发糖果的练习题,巧妙地利用副板书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并且增添了同桌互助出题的练习,整节课的设计有层次,有递进,学生听、说、读、写各方面都有兼顾,很好地突破了重难点。</p> <p>  今天董萌老师的展示课----《故宫博物院》,是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个以阅读方法为主题的单元,本单元语文要素是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董老师课前深入研究教材,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来设计教学过程。首先,教学目标很明确。围绕两个任务,让学生明确这节课的阅读目的。学生学习思路清晰,紧紧抓住“游览顺序、方位词”这些关键信息,来规划游览路线。其次,学生在课堂上学有所获。学习运用梳理、提取关键材料信息,对故宫有了粗略的认识,又结合材料三、材料四整合信息,精细修改参观图。第三,董老师本课在教学中,运用了多媒体教学,课件比较简洁、精美,结合课文内容讲解,同时又不过分突出该手段的替代和渲染作用,效果较好。</p><p> 由于课前学生资料查阅不够,阅读文本不够深入,致使课堂上花费太多时间在任务一上,没有时间进入任务二的学习。另外,老师一步步带着学生学,很累,也不一定有好的效果,如果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以小组形式展示交流,学生积极性会更高。</p><p> 部编版教材的教学,大家都在摸索,怎样教学更有成效。虽然教参是要求一课时完成的略读课文,但这篇阅读任务大,学生也是刚刚接触四个材料的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还需要大量的交流展示,没有充分的阅读,比如太和殿的建筑、规模、布局,怎能很好的完成任务二的阅读任务?即使安排两个课时完成又何妨?对部编版教材的教学研究还在路上……</p> <p>  使用了部编教材以后,我们语文老师就又面临了一个新的课型,课外阅读指导课。之前一直迷惑,如果让我去上课外阅读指导课,我该怎么去上?怎样把它上好?马乐老师执教的课外阅读指导课《小松鼠找花生》,让我澄清了迷惑,更加清晰了课外阅读指导课的教学思路和在指导中如何落实课外阅读教学目标。马乐老师的课不仅让孩子们在愉悦的阅读过程中获得了知识,学习了方法,积累了词语,最主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读书的兴趣,让孩子们乐读、高兴地去读,在读中慢慢体会故事中的的童趣,丰富陶冶孩子的情操。</p> <p>  王宁宁老师今天讲的《比的意义》这节课利用熟悉情景即达标测试的成绩引入新课“比”,激发学生兴趣。王老师课堂上循循善诱,启发引导学生理解两个数相除的关系可以表示成两个数的比,让学生理解比表示的是两个数之间的关系,整节课层次分明,重难点突出,在课堂中老师设计了学习单,更加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提升,对掌握比、除法和分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有很好的帮助,整节课体现了学生的主体的地位,有利于学生的发展</p> <p>  王智华老师执教的《太阳》,在教学过程中,能针对习作单元的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熟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说明方法的作用。运用多媒体使学生感受到太阳的三个特点“远、大、热”,课后让学生结合学习内容,进行小练笔,做到学以致用。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p> <p>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王曌静师执教的《圆明园的毁灭》一课在充分把握教材知识点的前提下灵活处理教材内容。整堂课思路清晰,环节紧凑,设计合理。通过资料拓展,图片赏析,教师讲解等多种形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了学生对侵略者的痛恨、对祖国的无限热爱。整篇文章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教学时可以进一步重视朗读的指导,加强朗读,加深理解,升华情感。</p> <p>  温海山老师执教的小篮球-高低运球的转换是以以“学生发展为本”和“自我调节”的教学理念,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意识和自我调节学习的能力。本课的器材,源于儿童常见的篮球,将它作为教学的载体一物到底,并根据水平二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进行教材的编排。力求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练、练中会、会中得,真切地感受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体验到体育课的情趣所在。</p><p> 本节课重点是低运球,它要求球弹起的高度必须低于膝;难点则是对球的控制能力。随着高运球和低运球的掌握,两者之间的转换就变得自然起来。</p><p>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高运球与低运球技术,以及两种运球技术在篮球运动中的不同作用;运用游戏法等练习高低运球,使100%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运球技术,掌握运球控制技能。本课中,学生的练习密度以及强度均适中,目标达成度100%,学生在快乐中学会了小篮球-高低运球的转换,很好的体现了快乐中学习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音乐节奏感,提高其篮球兴趣,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相互协作的精神,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p> <p>  马荧聪老师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灵活的安排多样的跳法练习。"换挡"游戏贯穿整个基本部分的学习,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了学生的协调能力。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示范与讲解,学生认真模仿,仔细聆听老师本节课的讲解与重难点的解析。使学生学会在活动中思考,在玩中锻炼。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公平竞争的氛围,让学生在学习和观察思考中得到启示。</p> <p>  张栋老师今天讲的脚背正面运球,从教学设计思路到教学实践总体比较流畅,教学效果基本达到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张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及教学重难点,设置徒手模仿、脚触固定球模仿,多种运球练习方法以及运球穿球门等环节,循序渐进的帮助学生逐步学习和掌握运球技术。张老师还引导学生质疑,探究,自主学习以及小组合作学习,评价等方法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为打成教学目标奠定基础。</p> <p>  赵琦老师上课的题目是脚背外侧运球,属于水平二,学习领域水平发展目标为依据,针对三年级学生身心发展和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在突出“脚背外侧运球”动作方法直观性教学同时体现本教材的循序渐进,降低练习难度,激发学习的趣味性和实效性,另外,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迎合学生探求新知的心理,从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nbsp;</p> <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撰稿:李红莉</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美篇制作:李红莉</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审稿:张艳芳 董柏玲</span></p> <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2px;">洛阳市涧西区南昌路小学</b></p>

学生

教学

运球

老师

学习

课堂

教材

教师

优质课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