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游记(二)

明月天涯

<p>太白山,我们来了。</p><p> 下了太白山高速,平直宽敞的旅游公路直抵太白眼,一池秋水,一虹长桥。因为感觉登太白山会很消耗体力,所以定了两天的民宿,故不着急,慢慢走,慢慢看。这里不是很热门的景点,人流没有如织,街上不见熙攘,是我们喜欢的清净。民宿就在入山口旁,面向青山,斜依温泉,天色渐晚,路上行人才慢慢多了起来,看河水的,看演出的,商铺酒店也慢慢热闹起来。空气中带着潮意,街巷里传来人声。</p> <p>  次日晨,和店主拿上门票和索道凭条,去了游客中心排队进山。游览车坐满即发,山路越走越高,弯道越来越多,一路尽是发卡弯,弯道端头是凸镜,司机们观察着对面有无来车,决定等待还是前行。一众游人先在莲花峰下车,顺着人流和指示牌,看到了端庄的水月观音浮雕及观音身边从天而降的瀑布,青石暗影,绿苔红叶,景色美不胜收(欢呼的太早、后面更壮观),游人纷纷举起手机拍照留影,又随人流上车,再下车是三国栈道,依岩壁攀附前行,不时低头躲开枝叶,崖壁石缝中渗出的水滴不时落在身上,很有寻幽探险的味道。途中遇雨,众人急忙在候车点商店买了雨衣,我觉得黄色的比红色的好看也醒目,无奈黄色雨衣已让前面有人抢光(雨衣在山上大有用处)。在世外桃源,淙淙涧水在沟谷中没受一点点的约束,纵情的发出自由欢快的欢笑,溪石上满是青苔,河涧边尽是青翠中夹杂着斑驳或红或黄的秋叶。</p> <p> 天下索道</p><p> 敢自称天下索道不在高险,是因为平地拔高1200米。此时坐车,直接一日经历三季,从红桦坪的春秋景色,慢慢爬高,能看到落叶乔木,常绿针叶,高山低灌,高原矮草,低温苔原,直到满山石海。索道下站是云山雾海,离得很近的青山,被山谷中的大雾所遮掩。下站的工作人员不停提醒,山上小雪初停,请游客上山前穿好防寒衣物或及时租衣,避免受寒。进了缆车,缓缓上行,看到远处的山群也慢慢的露出被云雾半遮的容颜,行程渐高,就看到山褪去了青绿,逐渐变成了满目的金黄,苍黑,直到看到大片大片的石块顺着山坡淌着,间隙夹杂着积雪,都是大自然万千年来的自然景观。下了缆车先在候车厅打水吃饭,这里海拔高气压低,在上站候车厅里,热水器水温就没看到超过80度,我和妻子吃了些高油高糖的东西抗饿,低温状况下体力消耗大。待出了上站厅,确实是满地雪粒,站厅外檐上还挂着短短的冰凌。前行几步,没有了建筑和山体的遮挡,寒风突兀,从头到脚就包裹在大风的欢迎之中,人被吹得走路踉踉跄跄,歪歪斜斜,头发乱了,没拉紧的下摆也吹得飘散开来,脚下的雪粒打着旋,围着游人撒欢。</p> <p>太白山上确实冷</p><p> 坚冰连夏处,太白接青天。站在天圆地方勒石后面的石台上,环顾四方,群山相连,云雾如海,目力所及,群山尽被云雾环拥。常年难消的积雪,终日不停的大风。远眺可以看到,以去往小文公庙那条山脊路为界,北方的狂风不间断把南坡上涌的雾气吹散,不管南坡的雾气攒多久的努力,费多少的时间,只要一到山脊边缘,就被北风卷起吹乱,一次次的循环,始终不见云雾可北进一步。因为常年北风的侵袭,沿山脊而下的木梯栏杆,亭台斗拱,北面都早早的褪色掉漆,和南向的依存的涂饰形成鲜明的比较。下了木梯,缓缓向小文公庙前行,走在秦岭的中脊线上,左右都是被云雾所笼罩的山群,一山分南北,左右两重天。身在中脊线上,更能感到寒风的凛冽,妻子体弱,在我的一再坚持下,才翻出雨衣穿上,总算把风截住,不会浑身上下都吹透。</p> <p>  到了小文公庙,做了入山登记,前面的路已变成了石板铺垫,有些石板走上去还跟着晃动,人得不停调整步伐和姿势避免磕绊,两腿变得吃力起来。在山脊上面待时间久了,慢慢感到高反的厉害,走十几分钟就能明显感到心跳变得沉重,呼吸也急促费力,暴露在风中的手和脸,也慢慢的感到麻木起来,时不时得找块石头坐下休息一会。佩服徒步者的体力和毅力,如果说让我背上行囊,拿上登山杖,朝行夜宿的在山里走上几天,我是受不了的。走到大小文公庙之间的歇步亭稍事休息中,和前路来的游人攀谈,才知道前面大文公庙直至大爷海、拔仙台路途遥远,路况更加艰难,还需要在营地夜宿,考虑妻子身体吃不消,就此原路返回。</p> <p> 待再回天圆地方勒石下面,又是满山大雾,北风南侵的景色。山顶此时风云变化,浓雾弥漫,周身四极,山云层峦叠嶂如同挥洒出翻滚的泼墨画,天际云隙间却见一线晴亮,晴天朗朗,碧色如洗,风不停的从身边吹过,卷起每一片没有扎紧的衣物,寒风顺着衣服的每一个缝隙抚摸着游人,山顶一众游人都纷纷带起帽兜,或弯腰缩颈急匆匆下山,或一边跺脚搓手,一边仰头观看天际美景。耳边是呼啸的风声,眼前是美不胜收的景色,顿觉念天地之悠悠,山河之壮丽。凭栏许久,才恋恋不舍乘缆车下山。</p> <p> 出山后在太宝路游乐饭店(糖心油饼很赞)吃了晚饭,和妻子慢慢走到太白眼音乐喷泉演出场,正好是晚八点喷泉表演时间,汤峪河大桥两端早有身穿黄马甲的交警设了警戒,禁止车辆通行,让游客安全观看喷泉表演。太白眼不停变换着颜色,轮缘散开细细的水雾,激昂的的音乐随之响起,不同的灯光,不同的喷泉造型。如果说西安大雁塔音乐广场的喷泉,是彰显了汉唐故都的恢弘大气,洋洋洒洒的惠泽天下,一派王者风范,那汤峪太白眼喷泉的印象更像山野豪士的纵情高歌,用高亢激昂的歌声,展示远离朝野,脱世不羁的的自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