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海口市西湖实验学校第四届“西湖杯”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于第8周在本校展开。本届“西湖杯”历史组参赛的老师是陈光墉老师,参赛课题为八年级上册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p> 磨课篇 <p>一、第一次磨课</p><p> 2020年10月15日下午,陈光墉老师在八(2)班进行了第一次磨课。历史组全体成员肖素娟组长、邓红云老师、邓依老师、文瑜老师以及林怡老师均到齐听课。</p> <p> 第一次磨课可以看出陈光墉老师教学内容全面,教学手段丰富,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课后,历史科组在校园书吧进行了评课,指出过渡语言比较简陋,语言表达不够严谨;导入环节可换为最近的关注点《八佰》电影;课上要给学生记笔记的时间;卢沟桥的图片旨在点明卢沟桥的重要性,换成其地理位置图会更明确些。</p><p> 针对以上诸多建议,陈光墉老师经过调整后进行第二次磨课。</p> <p>二、第二次磨课</p><p> 2020年10月19日,陈光墉老师在八(5)班进行第二次磨课。课上师生互动频繁,课堂氛围融洽。</p><p> 课后历史科组成员对陈光墉老师这节课进行评课。首先肯定陈光墉老师的进步,相对于第一次磨课,陈光墉老师运用多个视频教学,增加了课堂趣味性,对课堂时间掌握较好,但仍有需要加强的地方。历史科组成员综合第二次磨课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建议。在播放视频过程中遇到了视频打不开的突发事件,这需要老师在课堂上灵活应变,可用语言介绍。小组讨论环节没有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南京大屠杀”环节可以结合课后练习写一段解说词。在语言方面教师要加强语言感染力,渲染气氛,陈光墉老师的叙述过于平淡也是需要加强的地方。</p> <p>三、第三次磨课</p><p> 陈光墉老师在2020年10月26日进行第三次磨课,磨课的班级为八年级(4)班。</p><p> 课后历史科组同样进行了评课。通过前两次磨课,陈光墉老师有了很大的进步,教学流程基本定型,但在一些细节方面还需多加注意。PPT上的文字、语句要注意通顺准确;在同学自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走下讲台与学生们互动,指导学生积极参与;解说词的题目要求可以再精准一些;在导入写解说词环节的过渡环节有点生硬,可以通过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图片引入该环节。</p> 上课篇 <p> 经过一个多星期的备课磨课,终于迎来了第四届“西湖杯”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的展示周。2020年10月27日下午,陈光墉老师在八(1)班进行公开展示课,历史科组全体成员均到齐听课。</p> <p> 在讲授新课之前,陈光墉老师以一段电影《八佰》的预告片作为导入,创设历史情境,激起了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兴趣。</p> <p> 看完视频后,陈光墉老师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完成《练案》中本课的知识点梳理。学生完成后,陈光墉老师把梳理点答案展示在PPT上,并询问学生有何不理解的,学生没有疑惑后开始进入授课。</p> <ul><li>国之难——七七事变</li></ul><p> 1937年7月7日晚,日军以借口挑起战端,七七事变爆发,也称为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的爆发标志着全民族抗战的开始。</p><p> 日军为什么要攻占卢沟桥?这是本节课的重难点之一。为了突破这个重难点,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点,陈光墉老师展示了日军进攻卢沟桥的示意图,点明了卢沟桥地理位置尤为重要,是兵家必争之地。</p> <p> 陈光墉老师提问,在七七事变当中有出现哪些抗日英雄吗?学生们很快便找到了答案。</p> <ul><li>国之幸——国共第二次合作</li></ul><p> 紧接着,陈光墉老师提到,在民族危急存亡的关头,国共两党再度携手合作,那么国共两党是以什么样的形式进行合作的呢?学生都能在课本上找到相应的答案并做好笔记。</p> <p> 接下来是这节课的第一大亮点,抗日英雄故事分享会。</p><p> 陈光墉老师先向同学们介绍了日军制造淞沪会战即“八一三”事变的经过。随后邀请同学们分享自己所找到的抗日英雄故事。同学们积极举手,踊跃发言。</p> <p> 同学们声情并茂的演讲,吸引了全场师生的目光,为抗日英雄拼死抵抗、保家卫国的精神和情怀深深感动。</p> <p> 陈光墉老师提问,从同学们分享的几个故事中,体会到什么样的民族精神?同学们畅谈心中所感,学习抗日英雄不畏强敌、不怕牺牲、誓死捍卫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的伟大民族精神。</p> <ul><li>国之殇——南京大屠杀</li></ul><p> 本节课的第二大亮点是紧扣中考,练习历史小论文的写作。中考复习不仅仅是九年级的备考任务,七、八年级也要有备考中考的意识。</p><p> 陈光墉老师展示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相关图片,并结合近年来中考的历史写作题型,设计了小组讨论环节,写一篇日军在南京犯下的滔天罪行——南京大屠杀的解说词。</p> <p> 在写作过程中,陈光墉老师也巡视、参与同学们的讨论,并给予同学们相应的指导。</p><p> 之后,陈光墉老师请了两位同学上台展示她们写的解说词。两位同学精彩生动的解说,让在场师生们仿佛亲眼目睹了残忍的大屠杀现场,再次感受到日本的残忍,也切身体会到当时被屠杀的人们的无助与绝望。</p> <p> 12月13日这一天对中国人来说是耻辱的、不可忘记的!因此,自2014年起,我国把每年的12月13日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每年的这一天都会响起防空警报,告诉人们铭记历史,勿忘国耻。</p> <p> 最后是课堂的小结和练习部分。在练习部分,陈光墉老师选择了一道2018年广东省的中考题,能够让同学们进一步了解中考考点,衔接中考。</p> 评课篇 <p> 课后,历史科组在一楼书吧对陈光墉老师的“西湖杯”展示课进行评课。</p><p> 首先肯定的是陈光墉老师的成长,从第一次磨课到最后一次上课,陈光墉老师越来越从容,语句语态、教态都越来越好,对课堂的应付能力有很大的提高。“西湖杯”的展示课很好的体现了《海口市课堂教学指导意见》的24字教学,教学过程环环相扣,教学手段包括视频、图片、史料、画图和讲故事等,并且链接中考,让同学们熟悉中考题型,教学内容丰富,课堂气氛也很活跃。</p><p> 同时老师们也指出了一些不足。在回答民族精神时回答人数略少,可以多请几位同学让他们回答其所感所想;在设计问题时要规范用语,注意找到落脚点,以免太宽泛学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教师语言感染力还需多练习等等。</p> <p> 研有所获,磨有所长。每一次的公开课对年轻老师来说都是一个成长的过程。陈光墉老师在备课磨课的过程中非常努力用心,历史科组的每一位成员也都齐心协力,共同出谋划策,帮助陈光墉老师上好这一堂公开课。在这两周不停的备课磨课的过程当中,历史科组的年轻老师们也跟着学习了很多。让我们期待下一次历史科组的精彩课堂展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