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重阳,是落在故乡庭院的菊花瓣,是品味胜似春光之景的巡游,是遍插茱萸少一人的思念......扶老养老传家久,尊老敬老世泽长。为了传承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解放小学一年级的师生展开了“爱老敬老”主题班会活动。<span style="text-align: center;"> </span> 一、“重阳”我知道<div> 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节期为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div><div> 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九九重阳凝聚了中华民族千秋万代“老吾老”的浓浓深情和生生不息的民族风范。1989年,中国政府将农历九月初九正式定为“中国老人节”、“敬老节”,重阳节成为一个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节日。2012年12月28日,《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进一步在法律上明确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作为老年节,并于2013年7月1日起实施。因此重阳节这天又是“敬老日”、“敬老节”或“老年节”、“老人节”。<br></div> 重阳节登高的风俗历史悠久。古代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重阳登高习俗源于此时的气候特点以及古人对山岳的崇拜。 除了登高,放纸鸢也是一个特色。至于人们为何要在重阳时放纸鸢(风筝),除了重阳天高云淡,风轻日明,纸鸢可轻松乘风而上的气候原因外,还有些介于巫蓍之间的说法,于不经中颇为有趣。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 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 二、举手之劳表孝心<br><div> 冉冉秋光留不住,满阶红叶暮。又是过重阳,台榭登临处,茱萸香坠。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小事,把温暖送到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身边!我为爷爷奶奶做力所能及的事,我给他们捶捶背,我为他们洗洗脚,我为他们扫地、整理餐桌,洗碗......孩子们用实际行动感念亲情,接收到孩子们“爱的信号”,老人们喜笑颜开。<br></div> 三、手抄报寄真情<div> 同学们制作了精美的手抄报,饱含着孩子们对长辈的挂念。九九重阳,久久关爱。<br></div> <b></b><b></b><b></b> <div> 孝亲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是一切道德的根源,是一个人为人处世的根本。孝敬长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通过此次班会活动,在孩子们中营造了"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良好氛围,增强感恩意识,不仅被爱,也回馈爱。让我们将这美德传承下去,让每一天都成为“重阳节”,同时,祝愿天下的老人都健康快乐,永远年轻!</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