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毋庸置疑,中国是诗的国度,国人骨子里也崇尚诗意的生活。但也不得不惋惜,当下离它太远;如果有一天中高考不再考,还会有人读吗?</p> <p> 不太喜欢把诗、文化、教育直接和生产力画上等号,在我看来它是高于生活的,应自有一股傲洁之气。</p><p><br></p> <p> 简简单单读诗、诵诗不是一种单纯的美好吗?</p> <p>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p><p> 多美!极致的情感浓缩成几字。</p> <p> 晨读,引导孩子们背诵《小学生必背古诗75首》,偶然讲解到了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凉州词》:</p> <p>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p><p>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p> <p> 二年级可能不懂什么立意,但是会想象,能理解作者视角。就着诗意我打起了比方,《长沙词》该如何写?在原句上改内容试试——</p> <p> 孩子们兴趣正浓,时间却无情打断,趁机布置了作业——创《长沙词》。</p> <p> 当天下午放学前孙雨桐就迫不及待展现了她的作品。</p><p> 当我看到并念出“当代诗人孙雨桐”时,相视一笑。1903至此多了一位花间派诗人啊!</p><p> 之后她又趁空写了诗。</p> <p> 没几天功夫,就涌现出了一大批诗人!班长姚松延的三首诗颇有古风,大气怀古又意味悠长。</p> <p> 周筱徐的《长沙词》最为贴近当代生活,是网红长沙最佳代名词,着实应该上个新闻广而告之!</p> <p> 已记不起这是哪位的作品,不完美中充斥了美感,“圭塘两岸万家灯”不正是他们每天所见吗?贴切!果然,诗源于生活。</p> <p> 成逸凡的诗充满了人文气息,应该得益于同为教师的奶奶。奶奶才华横溢,即兴作诗一首和我分享,让我又惊又喜。</p> <p> 董乐诚妈妈也是如此,随性编写了几首小诗;还和我分享了作诗心得:刚开始觉得好为难,编写编写又觉得很有趣!</p> <p> 吴紫彤个小心不小,“玉带潇湘抱星城”,这得多大的心胸才能俯瞰这一切?</p> <p> 双胞胎妈妈系湖师大毕业,经她指导的诗真是一绝!</p><p> 个人 “最喜妹妹长沙词,开福寺里见真章”。</p><p> “古刹青烟,晨钟暮鼓”,多美的画面啊……由景入画,由画入情,由情入理,令我醍醐灌顶,有幡然醒悟的悟道之感。</p><p> 绝妙啊!</p> <p>还有太多好词佳句——</p><p><br></p><p>湘江北去</p><p>日新月异</p><p><br></p><p>岳麓送湘江</p><p>激流遏飞舟</p><p><br></p><p>江南草如烟</p><p>杨柳客思牵</p><p><br></p><p>书院隐玉林</p><p>洲头思伟人</p><p>……</p><p>成逸凡的“湖大学子风华茂”让我恍惚看到了这又是一群“恰同学少年”,继中华未来。</p><p><br></p><p>玉带潇湘</p><p>钟灵岳麓</p><p>……</p><p>一座古城</p><p>芙蓉国度</p><p>……</p><p>朗朗上口!古色古香!</p><p><br></p><p>诗,有何用?</p><p>音乐、美术有何用?</p><p>等到没有考试时,是否就没了意义?</p> <p> 当下俗务缠身。</p><p> 何当共把诗词送,却话尔等诗意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