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那是1985年的秋天。秋季开学,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首个教师节诞生。作为师范院校和将来准备当教师的师范生,真像过节那样高兴。我们文学社精心准备着一份礼物:办一期《山城》增刊,定名《园丁》。时间很紧,我们几个人分头去跑。当时,我是这个叫“北斗”文学社的社长兼《山城》的主编。增刊《园丁》,当然是要发一期专门以写教师为主题的专集了,稿源是我们最头疼的。情急之下,我们给当时的校长丁文庆先生也“布置”了一篇“作文”,他不仅欣然接受、如期交稿,而且给我这个小主编写了张便条——请学校打印室打印文稿。很快,稿件凑的差不多了,诗歌、散文、评论、访谈、题词都有了,连插图都好了,就差一篇小说啦。</p><p> 有天,一位面目清秀、身材欣长的同学拿篇誊写在作业本上的稿件给我,题目叫《麦黄时节》。写的是麦黄的时候,该放暑假了,山村的老师要调走了,孩子拿着麦黄杏依依送别老师的故事。约莫两千字,写得不错。这不正是我们期盼的《园丁》专刊上的小说嘛。救场如救火!就这样,那份献给首个教师节和老师们的礼物终于在教师节那天出刊了!我和这位"救场"的同学因此相识相近相熟,后来成为同事,一晃快四十年。后来,他还著文谈及这件事。那期《山城.园丁》是固原师专学生文学刊物《山城》自创办以来的首次铅字打印,因之也被好些同学记着。</p><p> 可能是受那篇小说关于山村情景的细腻描写,或者是他给我初次见面时留下的某些异样气质的印象,或者是他曾随我堂弟(他的预科班同学)去过我的家乡吧。总之,我一直想到他的老家去看一看。后来,我们先后毕业回到家乡,走上工作岗位。虽不曾联系,但每读他小说中那些让我陡生温馨的有着异样韵味的情景,总有执念在心——去那个在他笔下“像邮票一样精致的”充满温情怀想与异样气息的地方转转。终于,我们成了同事,他是我的领导。这样,一晃荡,二十又一年矣!不再青葱年岁,已是妄心如膜。他即将履职新岗位,我将这个怀揣几十年的执念郑重相告。</p><p> 雨过天晴,空气清新,绿意盎然。途中我们说着过往的碎片记忆,心头不时涌出暖意的情愫。人生太快了,许多东西都在不经意间流失流落。从固原城经叠叠沟,穿过马莲川,进入葫芦河谷。他的家乡就在单家集再南边的那头,叫玉桥,一个有着诗意的小镇。沿途的好些地方,我都多次因采访或其他事走过,唯有玉桥小镇是没有现实印象的。有年,我的老领导王文玉邀我到他的老家单家集去浪,他领我登临牛百叶山,给我讲一千年前的宋夏好水川之战。登临山顶远眺,这里真是天然的打伏击的好地方,东西山脉相峙,中间一条川原,三条河流相汇,间杂几重河套。好水川之战,夏军大捷,李元昊的谋臣张元踌躇满志地写诗这样说:“满川龙虎辈,犹自说兵机。”这条河川里曾有座古城叫羊牧隆城,总让人想到落日斜晖、群羊塞道的美好。这条河谷被旧史志称誉为“三川相汇,隆(德)静(宁)之母”。同学的家,自此向南不过数公里,位于河谷川地的最南端,自是块风水宝地了。</p><p> 老父母高兴地迎我们进小院。老人慈祥,小院宁静。南墙边的小畦是玉米、辣椒、茄子、西红柿、萝卜和叶类蔬菜,东墙那边是果园,有苹果和梨树。老父亲是德望很高的老伊玛目(阿訇),不一会儿被来人请去吃油香了。招呼我们的便是老妈妈了。圆满的脸盘上洋溢着游子归来的那种喜悦。一会儿过来陪我们说上几句话,递茶倒水,让着吃水果吃糕点。一会儿又到厨房忙着准备招待我们的“大餐”。妈妈的慈祥和喜悦,让我既高兴又歉疚,心底还掠过丝缕忧伤。我属薄福之人,青年时就失去了父母,母亲无常巳经三十有年了。触景生情、黯然神伤的事经常不禁而来,并且多是在那种温馨美好的时候。真是太攘累老妈妈了,上桌的竟是满满当当、香气氲氤的十盘,蒸鸡、羊羔肉、小炒、甜饭,还有新鲜蔬菜。我们回族人家只有过节、娶亲或招呼贵客的宴席,才会有十五盘、十三盘和十盘的,分别称之为“十五月圆”“十三花”“十满(十碗)”。说实话,我是吃过几回这样丰盛可口宴席的,但两人享受这待遇,着实还是头一回。</p><p> 妈妈的拿手菜是蒸鸡。大概的做法是,将白条鸡切块,用各种佐料腌好,上锅前拌上面饯。“这是我妈的拿手菜!”同学热情地边让我边介绍,“我几天前就给妈妈说了。”哎呀,真是劳烦快八十岁的老母亲了。这蒸鸡香酥松脆、精道爽口。我不管不顾地大口吃起来。一抬头,见老妈妈看着我吃得津津有味的样子,满是皱纹的圆满脸盘上洋溢着熠然的笑容,就像我在小院的金菊畦中看到的盛开着的那朵大莉花。面盘是那样的慈祥,目光是那么的温暖,仿佛我就是她久违了的孩子!吃完了,我去老妈妈忙碌的厨房看看。老式的灶台、炕床、厨柜、案板,地上是拭擦得泛着古铜色光亮的烤箱,炕上是绘着花卉的漆质肥厚的老被柜和衣箱。这一切都让我残存心底的那些温馨的儿时记忆顿时复活起来!拉着老妈妈的手,抚着她有些佝偻的背,我说:“老妈,攘累您老人家了。”老人隐约迟疑,接着用慈爱的目光久久地抚慰我,柔软的手掌暖暖的。那慈祥温暖的目光、那洋溢春风的面盘,和我时常在梦中见到的我妈那样的相像。哦,我久违的妈妈。</p><p> 我们离开时,老妈妈还特意给我装了她做的蒸鸡。妻子也分享到了这份美味,连声称赞,真好吃,真香呀!我将老人的情谊和玉桥之行记录下来,以表达我的祝福与谢意,题目就叫《妈妈的味道》吧。祝愿慈祥的老妈妈健康、快乐、长寿!</p><p> </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