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p><p> 最初对读书印象最深刻的是九七年从银洲度假村图书室借的《撒哈拉的故事》及《雨季不再来》、《稻草人手记》等等。大概那时三毛的全集都看过,其他有几册现已不记得书名。几乎是一口气读完的,每天下了班就急急的猫在水陆洲的出租屋内读书。心随着她的文字起起伏伏,从那时起便对流浪升起了浓浓的兴趣,虽然至今也没有勇气去选择流浪。三毛的作品对我最大的影响便是开启了我对文字的向往,知道世界上还有人这样活,可以将每一个随性的生活状态这样记录下来。三毛在书里说她即便下雨也不喜欢伞,我便从此下雨天也不再愿意撑伞,尝试着跟她一样光着脚或趿着一双人字拖行走江湖。读三毛时她已不在了,惋惜她以及她的荷西。</p> <p> 后来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太接触书,只是偶尔跟跟风,读一些杂七杂八的书。有时风轻云淡地读读《你的孤独,虽败犹荣》《不畏将来,不念过去》《一个人不要怕》打发闲暇时光。特别流行管理类书籍的时候也会读什么提升管理的N种方法等等,选了几个不同版本的这类书籍发现基本上表达的是一个道理越读越索然无味。嘿嘿,至于是不是真的提升了还有待商榷呢!</p> <p> 再次对书感兴趣是前些年随皓玉去十翼书院听课时发现自己根本听不懂,无知得让我面红耳赤,只好将老师们在课堂上提到的书名记下一一买回家慢慢啃。从《史记》《左传》《春秋》到《论语》《道德经》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的喜欢上了各种经史子集类书。读这类书籍时也没有遵循“刚日读经,柔日读史”的古训,刚开始晦涩难懂的文言文读得我筋头发滚、抓耳挠腮,多读后也就没有了阅读障碍。将没有读太明白的书选择上喜马拉雅再听一听,这样就将整个脉络梳理了一遍容易懂还记得住。听王东岳先生讲哲学时他提到人的一辈子时间有限要读就读经典,再从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这些书都是经过时间的洗礼沉淀值得去读。当然哲学是我读不懂的类别之一,就像我至今也没有记住的《百年孤独》里的人名一样绕到要窒息的感觉!因为要学琴、画画、书法等目前又转向了读这类工具书较多!</p> <p> 昨天中午一口气看完了高木直子的《一个人上东京》后意犹未尽,里面的经历让我感同身受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仿佛看到高木小姐那可爱俏皮的笑脸、温暖的心!读书时经常尝试从文字里跟作者对话,有时对面仿佛有一双澄净明亮的眼睛在书里注视着,有时又觉有智者循循引导......如此种种不亦乐乎!</p> <p> 近来喜欢买书而不太选择借了,不是因为有了买书的余钱,其实买书也还是蛮费钱的。而是对书的占有欲望比以前强烈了。有些书买来放在家里虽然不会马上阅读,心却也是安的!至于买何种书多是来自朋友、老师们及可信赖书商的推荐。碰到喜欢的作者就整套的整套的采购回来得闲了、遇着清风了再翻翻......来长沙搬家无数书却是我一直也不曾舍弃的。</p> <p> 有时候读完一本非常喜欢的、惊奇的书会满腔热忱的想写写读书笔记,可往往在空洞的脑袋里转悠一段时间后硬是下不了手便不了了之了。我想要是将所有我读过的书全部支个摊子的话应该会是个杂货铺,很杂很杂的那种。因为经常出差的缘故之前读过一些电子书,后来觉得眼睛越来越模糊就完全放弃了,还是读回了喜欢的纸质书,纸质的书籍握在手中踏实!</p> <p> 我书读得不深刻但是喜欢闻见书里的芬芳!读书改变了我的世界,也让我更多更好的了解了这个世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