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持续推进,语文教学呈现出千姿百态的生动气象,各种教学理念和模式也不断创新。然而,语文教学是不是一定要如此“精彩”“热闹”“推陈出新”?什么才是语文教学真正应关注的核心?10月28日,著名教育专家李镇西老师来到大邑中学送教,以一堂传统而朴素的语文课表明了他的观点。 本次送教活动,由李镇西博士工作站与大邑县刘源工作室共同举办,活动分为上午的讲课和下午的研讨。大邑县语文教师150余人有幸聆听了本次讲课。 在上午的送教课上,李镇西老师专门选择了一篇初中教材上没有的散文——张晓风的《春之怀古》,现场发放给同学们和听课的老师们。没有提前预习、没有多媒体课件,只以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带领同学们回归到传统而朴素的语文课堂上。 整个课堂教学按照“读一读”“查一查”“聊一聊”“问一问”四个环节逐步推进。学生在自读、同学交流、师生交流中解决了字词障碍,在学生分角色朗读、师生分读、听课教师参与共读中不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在“怎么才算把课文读懂了”的导问下学到“读出自己、读出问题”的阅读方法并对文中特别喜欢的段落语句进行了品析,最后,同学们还彼此交流了对这篇文章的一些疑问。 整堂课在轻松幽默的氛围中进行,简单而朴素,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孩子,由他们去探究、去品读、去解答。而同学们也表现不俗,回答精彩不断,得到了参会老师的阵阵掌声。 上课结束后,李镇西老师与参会老师进行了提问交流互动,重申了他对回归朴素而本真的语文教学的观点。 在下午的研讨会上,李镇西博士工作站及刘源工作室的学员老师们纷纷发表了听课感想与收获启发。李镇西老师在点评大家的发言时,谈到了语文的熏染功能、语文教师的职业高度和专业素养,以及良好的师生关系(共享式关系)、好课堂的标准(有效、有趣)、好教育的标志(有意思、有意义)。<br> 最后,李镇西老师鼓励大家,做一个有作家素养、诗人情怀、哲学家思想的语文老师,要“用语文去教人”而非“教语文”,让语文回归到原本的样子。“一片树叶摇动无数片树叶,森林就飞翔;一个波浪拍打无数个波浪,大海就飞翔;一双翅膀唤醒无数双翅膀,天空就飞翔”。正因为有像李老师这样语文泰斗的熏染和引领,才会有无数语文老师们的精益求精和求真务实,才会有万千语文课堂的精彩纷程和百花齐放,才会有对语文教育的无限憧憬和展望。“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循着李老师的脚步,我们循序渐进,一往无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