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style="text-align: right;"><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28, 128, 128);">图文-平湖中学 姚文昊</span></p><p style="text-align: right;"><br></p><p><br></p> <p> 2020年10月28日上午9:00——11:30,深圳市龙岗区横岗平湖园山片区进行了一次充实且丰富的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本次教研由横岗梧桐学校的蒋晓辉老师作为主持人,由余粤老师、史琴英老师为主讲人,进行了主题为《我们眼中的别人&别人眼中的我们》的听课与评课活动。</p><p><br></p> <p> 首先,由余粤老师进行录课展示,在课堂开始,通过手舞的互动,让同学们放松下来、沉浸课堂之中,导入今天的主题。紧接着,用十字形对坐的方式相互讨论:要不要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原因是什么。通过对“看法”的辨析去引导学生思考“要不要在乎别人的看法”这一问题。最后,通过引入父母、老师、同学等不同的角色,帮助学生思考面对在意的人如何应对他们的看法。整个课堂用小团体的方式进行研讨,严谨有序,带领同学们深入分析和 思考问题。</p><p><br></p> <p> 接着进入史琴英老师的展示课阶段。在课堂开始,史老师用一个有趣的“空箱摸物体”的活动导入课堂,同学们看不见箱子里的物体的情况下,充满好奇地伸手触碰箱子里的物体,最后猜测的也是不同的物体。接着史老师将电影《我和我的家乡》中几段两位老同学在参加家乡同学会的电影剪辑片段呈现给大家,去感受对一个人评价在一段时间前后的不同。在课堂重点部分,带领同学们讨论,深化理解。</p><p><br></p> <p> 与此同时,各个学校的中小学心理老师们也在各自的电脑面前认真地观看视频,做记录。</p><p><br></p> <p> 在点评环节,由李鋆老师、罗薇老师、王欣欣老师分别对两位主讲人的课程做了细致到位的点评。由听课老师们自由发言、提问。</p><p> 余老师的课更加偏重于“要不要在乎别人的看法”这一主题,慢条斯理、娓娓道来,且从“要不要在意别人的看法”升华到个人的认知,让学生从认知的角度去理解这个问题,能够真正去感受到“是被爱着的”。</p><p> 史老师从细节切入,通过身边熟悉的人或事物去帮助孩子认识到别人的评价对自己有怎样的影响。热身活动注重体验,重点突出,没有太多的灌输。以“别人的评价是非常片面的”,且上课的语言简洁精炼,组织非常到位。工具箱的时间有点长,但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性。用视频情节的方式去展示,为同学们澄清问题,这个方式非常新颖。“别人眼中的自己”运用了问卷的形式,去将别人的评价用词语总结出来。</p> <p> 余粤老师也回应到,期待以本主题来展示未来心理学研讨的方向,本次教研主题属于“生命教育”主题,通过对这个主题的探索和挖掘,本节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让学生明白无论接收到外界怎样的看法,重要的不是纠结于看法,而是通过别人的评价和看法,寻找到合适的方法提升自身的满意度。</p><p><br></p> <p> 各位听课评课的心理老师们也在此次教研活动中收获满满,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吧!</p><p><br></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平湖中学的罗薇老师说到:余校的课很关注学生回答问题时的感受,回应时总是温暖与肯定,给予学生很多积极的支持,对于课堂上学生的突发状况,教学机智也非常的好。能很好地挖掘出学生的元认知。让学生通过调整学生的元认知来理解师长评价背后的目的。</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史老师的课堂非常的惊艳,注重体验,切入点小,重点突出,提问很准确。在“别人眼中的我们”部分,通过几个选项让学生分辨出“最常用对自我的评价”,“补充几条自评”,“把不正确的评价”标出来,达到让学生分辨他人评价的效果。</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华德学校的心理教师王欣欣老师分享到:听完余老师和史老师的课,获益良多。余老师非常善于鼓励和引导学生,不忽视少数意见,耐心解释,及时反馈学生的回答;其次,整节课很流畅,学生顺其自然地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老师并没有过度灌输,而是引导学生,个人认为,引导学生所表达的看法或是感受更能影响其他学生,共鸣感更强。史老师的导入很新颖,在最后的揭晓部分成功点题,给了学生顿悟的感觉;整节课非常开放,给了学生很多的时间自己探索和思考。</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两位老师都给我带来了很多启发,比如,上课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不应该讲得过多,以及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课堂等等。</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来自白泥坑小学的罗淑娟老师在写到教研心得时分享到:余老师和史老师的同课异构课程各有亮点,精彩纷呈。余老师紧紧围绕课程目标,从暖身活动调动课堂积极性,全程运用了小团体技术,设置了讨论队形(十字交叉队形),各类型的学生都能听到不一样想法,最后形成想法,提高了学生讨论质量效率,而且余老师按照“点-线-面”层层深入,深入浅出,逐步引导学生形成系统客观认知,并且余老师善于尊重接纳不同学生的想法,巧妙引导学生思考,也做出了在乎别人看法的正面榜样。</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史老师从随机抓箱子的活动开始,娓娓道来,引人入胜,从两个视频,提炼关键词,比较别人眼中的自己和我们眼中的别人,最后结尾以揭晓谜底结尾,是个很惊喜的课程,同时如果能在魔箱过程节省时间,将更多时间用于后面讨论,会增强课堂效果。</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西坑小学的向康桥在教研心得中这样写到:今天的教研会议虽然一开始并不顺利,出现各种卡顿、声音画面不同步、网络不佳的状况。但事实证明,这一切都值得,因为今天我观摩了两堂高质量的心理课。一堂是由余粤老师教授的“我要不要在乎别人对我的看法?-要不要在乎师长对我的看法”,余老师通过简洁的公式引导学生意识到自我评价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如何应对他人对自己的看法。不得不说,余老师很擅长循循善诱,这是非常值得我学习的一点。另外一堂是由史秦英老师教授的“我们眼中的别人&别人眼中的我”,这节课教学环节设计巧妙,尤为吸引我的一个环节时导入和总结部分的呼应。史老师最开始拿出一个纸箱,让同学们从四个不同的方向去摸箱子里的物品,然后猜是何物。之后,在课程结束部分,拆开纸盒,揭晓迷底,取出大象,并说道“我们每个人都是箱子里的大象,别人从某一点了解到的我们,其实是不全面的,如何看待别人对我们的评价,还需从全面的角度去思考”。我认为这两部分的首尾呼应设计的非常巧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也以具像化的形式引发学生思考。这一点,是非常值得我学习的,在未来的教学设计中,尤其对于小学生,应将抽象的知识具像化,并引导学生思考,调动其主体性。</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今天的教研活动给了我很多启发与思考,感谢两位老师的无私分享。</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辅城坳小学的陈慧莲老师分享到:余校的课程中谆谆善诱,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关注自己的内在感受。许多学生在面对他人对自己的负性评价的时候,通常都采取自我保护的方式,否认或者阻抗。而当本堂课引导学生挖掘师长为什么对他有负性的评价,学生会有一个全新的思考。史老师的课程导入非常新颖,强调我们眼中的别人活着别人眼中的我们都只是一部分,并不全面。通过视频,学生会有很深的感悟。让学生通过选项,观察自我内心对于别人给我的评价是否在意,以及在意的原因。学生通过本堂课会引发全新的思考。</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平湖信德学校的韦荣贵老师在教研感想中写到:余校、沈老师带来两节非常精彩的“模范”课,让新生教师和后辈们受益匪浅!更是感叹道:前程路漫漫,任重而道远!并用一句古诗词“诗境何人到,禅心又过诗”来表达自己的收获和感触。</span></p> <p><b style="color: rgb(1, 1, 1);"> 本月的教研在这里拉下帷幕,但严谨、有趣的教学设计为参与的老师们带来新的想法和思考。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老师们带着在教研活动中学到的满满干货,更加充满信心地投入教学之中!</b></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