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客运段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 应急处理预案(暂行)10月28日

挚友

根据国铁集团、集团公司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铁路防控工作的最新要求和集团公司《关于重新修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站车应急处置预案的通知》(防控办〔2020〕96号)、《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纳入客运作业管理实施意见》(客管防控〔2020〕58号)具体要求,现重新修订段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应急处理预案,前发《大连客运段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站车应急处理预案》同时废止。 <b>一、列车上发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旅客处理流程</b><br>1.个人防护。列车上发生发热、咳嗽等症状旅客时,当班列车长、乘警和本节车厢乘务员及其他相关工作人员戴口罩、手套、护目镜、防护服等防护用品处置发热旅客,其他车厢乘务员和餐售、保洁、车辆乘务人员做好相应的防范措施,没有命令不得进入现场。暂时关闭发热旅客所在车厢空调。<br>2.启动应急处置程序。列车长发现发热旅客后,立即启动应急处置程序,有序开展以下工作。<br>(1)复测体温。先给发热旅客配发口罩(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严禁使用带呼气阀的口罩)并责令其佩戴。对发热、咳嗽症状人员用水银体温计复测腋下体温,询问基本情况(来源地及旅居史),控制车厢人员流动。对整节车厢及可能受到污染的旅客和乘务员检查确认是否佩戴口罩、是否佩戴规范,对没有口罩的旅客和乘务人员补充配发,并监督其正确佩戴。<br>(2)疫情报告。在列车上发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旅客时,列车长第一时间向大连客运段疫情防控办公室报告(24小时值班电话:0411-62831442),经段同意后,向集团公司疫情防控办公室(以下简称防控办)报告(24小时值班电话:024-62022567、62023537,传真电话22537),同时报告集团公司客调、列车运行所在局客调。集团公司防控办通知铁路疾控所或外局防控办。报告内容包括:列车长姓名、联系电话、车次、时间、运行区段、旅客主要症状、同行人及所在车厢号、旅行目的、身份证号码、联系电话等。<br>(3)安置隔离。在列车上发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旅客,配发口罩、及时隔离、减少污染。按照国铁集团预留防控隔离席位规定,普速旅客列车不再预留固定席位,由列车指定一个乘务员间作为隔离席位(我段各次普速列车预留乘务员间具体车厢为:Z81次7车、K683次7车、T131次16车、T129次16车、K55次6车、K715次17车、T369次4车、2051次2车);其他动车组列车,单组或长编动车组列车预留最大号二等座车厢最后1排的DF座,重联动车组每组各预留最大号二等座车厢最后1排的DF座,将发热旅客单独隔离,避免人员接触。<br>(4)登记密切接触人员信息。了解发热旅客的活动范围,确定密切接触者。原则上,乘坐全封闭空调列车,发热旅客所在硬座、硬卧车厢或软卧同包厢的全部乘客和乘务人员,以及其他已知与病例有密切接触的人员为密切接触者,逐一登记信息,并做好安抚解释工作,确保情绪稳定和秩序正常。登记信息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单位、旅行目的地、居住地、旅行目的、身份证号码、联系电话等。<br>(5)下交流程。调度部门根据铁路局集团公司防控办确定的处置方案,安排列车在前方最近下交车站停车,集团公司防控办通知列车长,列车上进行应急消毒。<br>①症状旅客下交前,将症状旅客和密切接触者信息登记并拍照,通过微信公众号上传集团公司防控办(电子版信息由段防控办报集团公司防控办)。<br>②症状旅客下交时,填写客运记录和发热旅客站车交接簿(见附表1)与车站办理交接。<br>③疾控所负责下交旅客疫情转归情况的追踪,并及时报集团公司防控办。集团公司防控办负责反馈列车担当局防控办。<br>(6)列车消毒。发热人员下交后,列车长组织相关人员按照《集团公司疫情防控消毒规定》(防控办〔2020〕3号)规定,对重点部位进行消毒。列车到达目的地后,由所在地铁路疾控所对终到后的列车进行彻底消毒,并做好记录。<br>(7)维持秩序。乘警应维护好车内秩序,确保区域封锁、旅客隔离、信息登记、站车移交等工作正常开展。<br> <b>二、列车上发现确诊或疑似病例的处理流程</b><br>1.确认信息。新冠肺炎确诊或疑似病例信息,由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公布。确诊或疑似病例乘车信息由集团公司防控办通告列车。当列车收到其它渠道的信息时,要立即向段和集团公司防控办报告,防控办立即核实信息并告知列车。<br>2.启动应急处置程序。列车确认新冠肺炎确诊或疑似病例乘车信息后,列车长立即组织相关人员开展以下工作。<br>(1)个人防护。列车长、乘警、病人所在车厢乘务员及其他随车专业人员,立即穿戴防护服、N95/KN95及以上标准防护口罩、手套、护目镜、防护靴(鞋套)等,列车长应对处置人员防护情况进行检查,确保绝对安全。<br>(2)确认病人。处置人员立即按照防控办确认的信息,迅速查找到病人所在席位,对病人身份进行确认,并对车厢进行控制。<br>(3)实施隔离。责令病人和同行者立即采取防护措施(戴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严禁使用带呼气阀的口罩),将病人转移至列车就近隔离区。乘座包房的,病人就地隔离,同包房旅客及同行者转移至就近隔离区。<br>(4)控制车厢。乘警立即封锁病人所在车厢或包房,严禁旅客或无关人员进出,同时做好旅客安抚,确保情绪稳定和秩序正常。<br>(5)登记信息。对病人所在车厢旅客,逐一登记信息。登记信息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单位、目的地、居住地、旅行目的、身份证号码、联系电话等。<br>(6)做好下交准备。列车长在等待集团公司防控办下交命令及到达下交车站之前,要将病人、同行人员、所在车厢旅客及乘务人员信息通过微信公众号上传集团公司防控办(电子版信息由段防控办报集团公司防控办),同时维护好列车正常秩序。调度部门根据铁路局集团公司防控办确定的处置方案,安排列车在指定车站停车并通知司机。<br>(7)下交病人、同行人员及密切接触者。列车到达下交车站后,按属地政府防控部门要求,将病人、同行人及密切接触者(含列车乘务人员)交地方政府防控部门接走。列车长填写客运记录,与车站办理交接并将发热旅客站车交接簿(见附表1)交车站。<br>(8)列车消毒。完成下交后,列车长组织相关人员按照国家印发《公共交通工具消毒操作技术指南》、《集团公司疫情防控消毒规定》(防控办〔2020〕3号)规定,在疾控部门专业人员指导下,做好列车应急消杀工作,疾控部门确认处置完毕后,方可解除区域封锁。<br>①有肉眼可见污染物时应先完全清除污染物再消毒;无肉眼可见污染物时可用含有效氯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消毒,消毒作用时间应不少于30分钟。<br>②有呕吐物时,应立即采用 “84”消毒剂原液,按1:1对呕吐物覆盖消毒。清除呕吐物后,再使用含有效氯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进行物体表面消毒处理。<br>③病人污染区域,如车厢客室地面、座椅、茶座、厕所、洗面间等区域,旅客列车可用含有效氯含量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喷洒或擦拭消毒。<br>④列车到达目的地后,由所在地铁路疾控所对终到后的列车进行彻底消毒,并做好记录。<br> <b>三、运送确诊治愈旅客、有密切接触史旅客、超过14天隔离期的入境旅客和近期从中高风险地区外出的旅客处理流程</b><br>1.做好个人防护。列车通过站车交互系统中“重点人员”查询、途中排查发现、车站移交的上述人员乘车时,本节车厢乘务员或列车长指定专人第一时间做好个人防护,着隔离服、护目镜、N95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工作中,尽量与上述旅客保持足够距离,避免直接接触。<br>2.上报乘车信息。列车及时将上述旅客乘车信息向段派班室报告。<br>3.上述旅客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按照本预案第一部分处置流程处理。<br> <b>四、遇有入境人员乘坐旅客列车的处理流程</b><br> 为切实做好入境人员乘车防控管理及职工个人防护工作,根据集团公司《关于加强入境人员疫情防控管理工作的通知》(防控办〔2020〕121号)、《转发国铁集团关于做好北京口岸疫情严重国家入境人员铁路转运工作的通知》(防控办函﹝2020﹞127号)、《关于进一步做好入境旅客运输工作的补充规定》(防控办函﹝2020﹞130号)要求,现将入境人员疫情防控管理工作信息传递、处理流程及职工防护等进一步明确如下:<br>(一)有推送信息的在隔离期内的入境旅客处理流程<br>1.做好个人防护。列车接到集团公司防控办通知后,必须指定专人办理站车交接、开展车内服务。其中预留固定车厢运送境外旅客的列车,要安排专人,不得从事其他乘务工作;无预留固定车厢的列车,由隔离车厢乘务人员专职负责交接和服务,不得从事其他乘务工作。列车接触境外旅客运送的工作人员,要提高防护等级,立即做好个人防护,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和标准着隔离服、护目镜、N95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工作中,尽量与入境(转运)旅客保持足够距离,避免直接接触。<br>2.确认隔离席位。根据入境人员乘车信息,提前确认隔离席位使用情况,做好入境旅客使用准备;列车与车站办理境外旅客交接后,普速旅客列车直接在站台将乘车旅客引导至隔离乘务间乘车;动车组列车直接在站台将旅客引导至端部二等车厢隔离席位乘车。预留整节车厢运送境外输入旅客时,预留车厢实行封闭管理。车站未预留席位时,列车接到有关人员乘车信息后,要提前组织车内原有旅客调换席位,做好境外输入旅客运送的各项准备工作。境外输入旅客乘车时,要采取隔离措施,与正常旅客保持3排距离。<br>3.办理上车交接。列车指定专人到站台办理交接和引导旅客到隔离席位就坐时,必须与入境(转运)旅客保持足够距离,避免直接接触,并将旅客乘坐的隔离车厢号向集团公司防控办汇报。集团公司管内车站运送境外旅客,实行固定车站转运,按照入境口岸确定沈阳北、大连北、长春、龙嘉、延吉西站为指定转运车站,其他车站原则不办理境外旅客转运。<br>4.加强列车管理。在保证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各次列车对境外旅客服务中尽量采取无接触式服务方式,只提供基本服务,取消席位核对、厕所一客一冲等作业内容。列车长及乘警要严格控制旅客随意走动,杜绝其他旅客到隔离区域串行、逗留,入境旅客乘车期间使用卫生间后,要对卫生间进行消毒,严禁其他旅客使用。入境(转运)旅客使用后的卧具必须单独包装、消毒洗涤,确保无污染。禁止入境旅客中途下车,如发现入境(转运)旅客中途下车,列车长及时报告目的地车站。<br>5.办理下车交接。列车到站前,列车长组织隔离车厢内其他旅客在车厢一端车门上下,严禁正常旅客与入境旅客同车门乘降;到站后,在旅客隔离车厢下车门对应处站台办理交接,做到所有乘车入境人员信息无遗漏、现场交接“手递手”。如发现乘车入境旅客发热,要及时报告防控办,按规定在前方车站下交,登记、报告相关旅客和乘务人员信息。疾控所按照防控办通报信息,对发热旅客进行追踪、报告。<br>6.开展终末消毒。旅客下车后,要对旅客乘坐区域进行全面消毒;列车终到后,铁路疾控所对全列进行终末消毒。<br>(二)排查发现在隔离期内的入境旅客处理流程<br>1.做好个人防护。列车验票发现入关旅客乘车信息后,必须指定专人立即做好个人防护,着隔离服、护目镜、N95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专门负责境外输入旅客的引导、交接、服务等工作。工作中,尽量与入境(转运)旅客保持足够距离,避免直接接触。<br>2.调整隔离席位。列车排查的境外输入旅客乘车时,要采取隔离措施,列车指定的专职乘务员要组织车内原有旅客调换席位,将隔离区附近旅客引导到安全区域。普速旅客列车直接将入境旅客引导至软卧车厢隔离包房就座;动车组列车将入境旅客引导至端部二等车厢隔离席位就座,与正常旅客保持3排距离。<br>3.上报乘车信息。向集团公司防控办报告入境旅客乘车信息及隔离情况,由集团公司防控办通知到达站做好防控工作准备。<br>4.加强列车管理。在保证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各次列车对境外旅客服务中尽量采取无接触式服务方式,只提供基本服务,取消去向登记、换发卧铺牌、席位核对、厕所一客一冲等作业内容。列车长及乘警要严格控制旅客随意走动,杜绝其他旅客到隔离区域串行、逗留,入境旅客乘车期间使用卫生间后,要立即对卫生间进行消毒,严禁其他旅客使用。入境(转运)旅客使用后的卧具必须单独包装、消毒洗涤,确保无污染。禁止入境旅客中途下车,如发现入境旅客中途下车,列车长及时报告目的地车站。<br>5.办理下车交接。列车到站前,列车长组织隔离车厢内其他旅客在车厢一端车门上下,严禁其他旅客与入境旅客同车门乘降;到站后,在旅客隔离车厢下车门对应处站台办理交接。发现发热入境旅客,要及时报告防控办,按规定在前方车站下交。疾控所按照防控办通报信息,对发热旅客进行追踪、报告。<br>6.开展终末消毒。旅客下车后,要对旅客乘座区域进行全面消毒;列车终到后,铁路疾控所对全列进行终末消毒。<br>(三)列车乘务人员隔离规定<br>列车直接服务境外旅客的专门工作人员,在列车终到后,实行7天居家隔离观察。隔离观察期间,各车队要密切关注乘务人员状况,出现身体不适的乘务人员要立即就医,并报告段防控办;隔离观察期满,无乘车旅客确诊信息,相关人员方可上岗。<br>(四)交接要求<br>列车要严格执行发热旅客交接流程(本预案第一部分)要求,填写客运记录,连同入境旅客站车交接簿(见附表1)交车站并做好站车签字确认,列车留存客运记录,作为交接依据。 <br>(五)内部职工防控管理<br>1.加强内部职工管理。疫情防控期间,凡是回国职工及共同生活的家属,必须严格执行当地政府疫情防控相关规定,居家隔离14天。居家隔离期满并收到当地政府相关部门解除隔离通知书后,方可返岗。<br>2.及时报告相关信息。疫情防控期间,凡是职工有境外入境的共同居住亲属,必须严格执行属地政府疫情防控规定,及时向大连客运段防控办报告。<br>3.严禁接触入境人员。各科室、车队、车间要加强对职工的管理,要求职工不准与入境人员接触,更不能参加任何形式的集会、聚餐等聚集性活动。<br>4.做好个人隔离防护。如职工及家属与入境人员有接触,必须按照属地政府规定采取相应隔离措施。 <br>5.各科室、车队、车间要切实履行疫情防控的主体责任,严格干部职工的教育、管理和监督,确保疫情防控措施落实落地。广大干部职工要严格遵守疫情防控有关法律和规定,切实保障自身健康安全。对违反上述规定人员,一律比照事故严肃处理,调离原岗位,并追究当事人及所在部门负责人责任。<br> <b>五、列车乘务人员出现发热症状的处理流程</b><br> 为做好列车乘务人员发病应急处置,确保乘务工作正常开展,依据国铁集团《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列车乘务员卫生防护指南》(防控办﹝2020﹞11号)和集团公司《关于重新修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站车应急处置预案的通知》(防控办〔2020〕96号)文件要求,对乘务过程中工作人员发病应急处置和乘务组织工作明确如下:<br>(一)途中应急处置流程和乘务组织<br>1.应急处置。列车乘务人员执乘期间有发热、咳嗽等症状时,个人防护、报告流程、应急处置流程与发热旅客一致。特别要做好与发热乘务人员接触的人员排查和信息登记,严格落实隔离处置规定,划小作业单元,禁止其他工作人员与其接触。<br>2.乘务组织。被隔离乘务人员的岗位,由列车值班员顶岗;值班员被隔离时,由列车长顶岗;广播员被隔离时,列车广播停播,各车厢乘务员加强到站通告。涉及多名乘务员发病,列车长根据车内客流情况,调整乘务组织模式,硬卧车可采取3车1人、硬座车采取2车1人等。<br>(二)折返站应急处置流程和乘务组织<br>1.应急处置。列车乘务人员在折返站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时,个人防护、报告流程、密切接触者排查登记同途中应急处置流程一致。列车长陪同发病人员到当地医院进行检查诊治,诊断为确诊或疑似病例时,要立即向大连客运段和集团公司防控办逐级汇报。集团公司防控办向所在局防控办通报,协调所在地消毒工作人员对车体进行终末消毒。集团公司防控办请示国铁集团防控办,明确下一步处置流程。<br>2.乘务组织。<br>(1)列车停运时。全体乘务人员随车体一同返回,陪同去往医院的列车长和密切接触者在软卧包房内(动车在规定的隔离席位)隔离,终到后进行居家隔离观察。疾控部门负责动态跟踪以上被隔离人员的健康状况并及时上报防控办。<br>(2)列车继续运行时。<br>①陪同去往医院的列车长返程期间严禁值乘,与其他密切接触者一起在软卧包房(动车在规定的隔离席位)隔离,严禁与其他人员接触,做好个人防护。<br>②隔离人员较多时,由集团公司客运部门向国铁集团申请折返站所在局客运段协助担当乘务。<br>(三)乘务员处理或接触发热旅客需要隔离时流程<br>1.信息提报。由车队将需要隔离列车相关信息报办公室及财收科。办公室负责接送及安排食宿,财收科负责票据相关工作安排。<br>2.接送安排。办公室安排接站汽车及司机。司机需做好个人防护,着隔离服、护目镜、N95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司机由车站接乘务员后直接送到隔离宿舍,不需回段退乘。汽车接送前后均需对汽车内外进行全面消毒。<br>3.食宿安排。办公室合理安排宿舍进行隔离,做好隔离乘务员的供餐工作。送餐人员做好个人防护,着隔离服、护目镜、N95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br>4.票据安排。被隔离班组的票据、补票机、票箱等物品随被隔离列车长(值班员)一起隔离保管,待隔离解除后再回段结算。<br> <b>六、测温要求</b><br> 为进一步加强列车疫情防控工作,依据国铁集团《旅客列车抽测体温工作指南》(防控办﹝2020﹞13号)和集团公司《关于做好旅客列车抽测体温工作的通知》(客管防控〔2020〕37号)文件要求,制定列车测温流程:<br>1.组织测温。旅客列车测温工作由列车长负责组织,选派一名责任心强、会操作测温设备的列车员配合,测温人员固定,严禁乘务中更换测温人员,乘警全程维持测温秩序。客运段建立测温人员档案,动态跟踪测温人员身体情况,出现发热等症状时,立即向集团公司防控办报告,按照疫情应急预案处置。<br>2.抽测范围。列车始发应对不同席别各一节车厢旅客全部进行测温,列车运行中,动车组列车单程每增加3小时抽测一次;普速旅客列车单程每增加6小时抽测一次,夜间运行(21时至次日6时)不抽测。遇特殊情况,开展重点抽测、随机检测。旅客体温抽测不低于现员20%,单程运行时间在2小时以内的,可降低抽测率。运行中对身体不适、发热、咳嗽等症状旅客进行重点体温抽测。发现超过设定温度的旅客,必须使用手持测温仪复查确认,如仍处于临界范围或超温,必须使用水银体温计进行测量。<br>3.抽测登记。抽测开始前列车长检查音视频记录仪,确保作用良好,记录测温全过程,列车长填记抽测登记表,终到后下载视频内容,连同登记表(附件4)交车队保存60天。<br>4.抽测处置。对≧37.3℃的旅客,安排在列车隔离区域,使用水银体温计复测体温,确认旅客发热启动应急处置预案。隔离区域车厢列车员做好个人防护。<br>5.配备测温包。段配备测温专用包(保留应急处理箱),测温专用包按照班组配备。<br> <b>七、进京列车管理</b><br> 按照国铁集团《关于做好铁路返京进京人员管理的通知》(防控办﹝2020﹞9号)和集团公司《关于落实国铁集团2月20日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的通知》(防控办﹝2020﹞89号)、《关于进一步强化限制进京人员管控工作的通知》(防控办﹝2020﹞122号)、《转发国铁集团客运部关于加强进京列车防控管理的通知》(客管防控﹝2020﹞38号)、《关于加强“四种人”进京卡控的补充通知》(客管防控﹝2020﹞46号)和国铁集团《关于做好从国内其他口岸入境进京人员转接工作的通知》(客管〔2020〕17号)文件要求,疫情防控期间,严格控制“四类人员”乘车进入北京地区,加强路内限制进京人员管理,现将路内外限制进京人员管控要求进一步明确如下:<br>(一)严格落实“四类人员”管控措施<br>加强“四类人员”进京卡控。列车始发及途中各站开车后,通过各级联防联控推送的“四类人员”乘车信息和站车交互系统中“重点人员”查询功能,查询进京列车或途径北京列车的“四类人员”(①确诊病例,②临床诊断病例,③阳性检测,④疑似病例,⑤密切接触)本车次的购票信息(不限制车票必须是到北京);发现非进京旅客为限制乘车进京人员的,列车要加强重点盯控,必要时联系乘警(安全员)协助处理,防止越站或中途下车进京;发现“四类人员”已购进京车票,按照规定在前方停车站下交,严禁下交北京站(北京区域车站),如无前方停车站,随车免费送回;各次列车严禁办理‘四类人员’到北京地区车站的越站和补票业务。列车对无实名制验证设备的车站上车的旅客,要逐一认真严格核验;限制乘车进京人员提出异议时,列车可引导旅客拨打12306反馈,客服中心受理汇总后报北京客服中心,北京客服中心每日向北京市有关部门核实信息正误。对于限制进京人员信息核实有误的,由北京客服中心通知铁科院解除限制。<br>(二)切实加强路内人员进京管理<br>1.加强通勤职工乘车管理。通勤职工严格按通勤区段乘车,列车发现铁路职工不符合进京条件时,要重点盯控并登记相关信息,乘车时要分散乘坐,严禁聚堆,乘务员及时提醒劝阻。对于不配合站车查验,违规乘车的铁路职工要严肃处理。<br>2.加强北京折返站管理。各乘务人员在京折返期间,要严格遵守所在公寓和北京市各项管理制度规定,疫情防控期间,保证班组人员绝对安全。乘务人员在折返站、存放站停留和入住公寓期间,由列车长负责管理,严禁私自外出,添乘干部要同班组一同管理,禁止外出。车体在存放站停留时,看车人员严禁到站外用餐。<br>3.各科室、车队、车间,要认真做好控制,专人专业负责,疫情防控期间,坚决实现“零进京”目标。做好“四类人员”职工思想工作,引导职工正确对待,指定专人动态掌握密切接触者职工信息,做好个人信息保密。加强职工休息期间的管理,严禁“四类人员”利用休息时间私自进京,对管理不到位的部门严格追究责任。各次进京列车乘务人员中(包括餐饮和随车保洁人员)的“四类人员”,要予以调整交路,严禁乘务进京或途径北京的列车。<br> <b>八、有关要求</b><br>1.落实体温测量制度。客运班组出乘点名前及终到退乘时,在段派办室由车队值班干部和派班室组织班组全员进行出乘、退乘体温测量;对测温人员进行登记填写《职工健康状况登记表》(见附件2)并签字确认,在派班室留存;随车保洁人员由值乘列车长负责进行岗前二次测温,建立与保洁公司联系应急机制。对体温≧37.3℃<font color="#b06fbb"><b>或者有发热、呼吸道症状的乘务人员</b></font>,要暂停出乘,就近就医。列车运行中,列车长随时关注列车工作人员状态,对身体不适的人员应及时测温、对体温≧37.3℃的乘务人员,按规定进行下交,对发生确诊或疑似病例的,要立即主机上报,配合地方开展流调,协查密切接触者,做好应急处置工作。异地折返出乘前,由列车长负责组织对乘务人员测温并登记。<br>2.加强乘务管理。按照集团公司《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纳入客运作业管理实施意见》(客管防控〔2020〕58号)文件要求,乘务中做好个人防护,应佩戴一次性口罩等防护用品。乘务餐送餐到岗,固定乘务车厢岗位,除用餐时其他工作时间和场所严禁摘口罩。宿营车严禁向旅客出售,乘务员在宿营车采取一人一铺,每铺空不超2名职工固定铺位休息。职工入住待乘室及休息室要进行登记、体温测试,根据房间空房率,将乘务人员分散安排房间休息,尽量减少人员接触,房间设施、卧具执行一客一消毒制度,离开后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每天通风不少于2次,通风时间不少于30分钟。异地在折返站停留和入住公寓期间,实行集中管理严格遵守纪律,不得外出。<br>3.加强防控包保。全段干部要按《大连客运段干部添乘列车工作安排》和《大连客运段疫情期间干部添乘指导工作要点》对我段担当的各次列车进行防控添乘。重点围绕“八必须”“八不准”对添乘班组疫情防控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盯控。<br>4.健康登记。根据国家工作部署和地方政府防控要求,需要填报健康登记卡或通过电子方式登记的,各次列车利用广播做好宣传,在到站前,组织旅客认真填报。<br>5.加强内部防控。严明疫情防控纪律,严格遵守“八必须”“八不准”规定。段实行职工健康监测和出入登记管理,进入段进行体温检测,正常方可进入。<font color="#b06fbb"><b>继续采取错峰就餐、保持安全距离等措施。尽量不举行聚集性活动,科学佩戴口罩,会议、培训期间要佩戴口罩。减少工后聚餐,减少室内娱乐活动,降低感染机率。宣传引导职工养成“一米线”、勤洗手、公筷制等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b></font>直接接触发热旅客的乘务人员按规定居家隔离,待发热人员医学诊断排除后方可上岗。如发热旅客被确诊或定为疑似病例,相关乘务人员按照地方防控部门要求进行居家或集中隔离。从重点地区(地方政府或上级部门根据疫情形势变化确定的疫情中、高风险地区)入(返)辽职工,必须在第一时间主动向段防控办报告,同时职工个人落实属地要求向家庭所在社区报告,在站北C区宿舍隔离的职工,由段防控办向社区报告;按照集团公司《关于进一步加强职工出行管理的通知》(防控办〔2020〕186号)文件要求,职工及共同居住的家属往返中、高风险地区,须按照属地防控要求,严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职工出行期间要做好个人防护,避免不必要的社会接触,减少感染风险;如出现发热、咳嗽、咽痛等异常情况的,要立即向段防控办报告;段防控办要密切关注疫情发展动态,严格落实地方政府各项防控规定,加强24小时疫情值班,每日16时向集团公司防控办零报告(隔离人员情况及原因),如出现疑似及确诊病例随时报告;按照《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纳入客运作业管理实施意见》(客管防控〔2020〕58号)要求,严格控制职工到高风险地区公差(探亲、就医)。对必须到高风险地区出差人员,严格落实相关规定报备。职工公差乘车前应执行公免签证制度,未签证严禁进站、上车。<br>6.预留防控隔离席位管理。各次列车严禁将预留隔离席位挪作他用,遇列车工作人员发热需隔离时,可安排在隔离席位进行隔离。<br>7.加强重点人员核查和车内秩序的巡视宣传。按照《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纳入客运作业管理实施意见》(客管防控〔2020〕58号)要求,列车始发及途中各站开车后,通过站车交互系统中“重点人员”查询功能,对重点人员重点核查。列车发现无票或旅客要求越站时,要认真核对旅客信息,使用联网功能进行补票;按照《关于加强客运系统疫情防控工作问题答疑及指导意见》(客管防控﹝2020﹞45号)要求,乘务人员要落实日常车厢巡视制度,对儿童旅客车厢跑动玩耍、旅客随意在车厢内通行、旅客不佩戴口罩等问题及时宣传制止,确保疫情防控期间旅客列车车厢内的良好秩序。<br>8.列车疫情防控应急备品。各次列车要按《列车疫情防控备品包清单》、《列车疫情防控测温包备品清单》(见附件3)配备疫情防控备品,并设立《旅客列车疫情防控应急备品交接簿》、《旅客列车疫情防控应急备品使用登记簿》(见附件3),各车队组织班组认真交接列车疫情防控应急备品,同时按规定填写交接和使用记录。添乘干部加强列车疫情防控备品配备、交接落实情况进行检查,确保疫情防控备品使用状态良好。<br> <b>附件1:入境(发热)旅客站车交接簿</b> <b>附件2:职工健康状况登记表</b> <b>附件3:大连客运段旅客列车疫情防控备品交接簿</b> <b>附件4:旅客列车抽测登记表</b> <b> 附件5:入境旅客铁路运输信息推送流程图</b> <b>附件6:境外输入人员所乘列车在指定转运车站不停车的应急组织流程图</b> <b>附件7:穿脱防护服程序</b> <b>附件8:上级疫情防控应急处理相关文电</b>

旅客

防控

列车

隔离

乘务

人员

列车长

入境

车厢

乘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