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书隐楼,一个如雷贯耳的名字,江南三大藏书楼之一,却隐秘地深藏在老城厢逼仄的巷子里。</p> <p>几位对古建颇感兴趣的同好相约而来,在早已无任何原貌的大门前留个影。</p> <p>入门内,仰首望,鹅掌楸树,几层楼高;绿荫如伞,华盖如云。</p> <p>比早年上海城楼还高两米的山墙上,爬满了刚刚泛红的地锦藤,甚为壮观。</p> <p>就连屋顶瓦、马头墙也未能“幸免”。</p> <p class="ql-block">甚至还肆无忌惮地延伸到了屋内。</p> <p>实际上,整个院子满目皆是,也算得上草木葳蕤。</p> <p>出自《诗经》的楣题,全句是:“古训是式,威仪是力”。我只见到门楼的内檐,也许后半句刻在外檐。</p> <p>既然这么有来头,就把它拍下来吧。</p> <p>如此繁复,又如此厚重;如此辉煌,又如此憔悴。</p> <p>这样的画面,给人一种梦里江南的印象。</p> <p>只可惜,四处的荒芜描摹出风雨的无情。</p> <p>但就是这样,院子里随处一瞥,都会透出些许诗意。</p> <p>占地三亩多,如果是一座完好光鲜的园林该有多好啊!</p> <p>精致的砖雕,镌刻着生动的故事。</p> <p>暗红的木刻,泛灧着岁月的包浆。</p> <p>曾经负有盛名的江南名院,怎落得这么一个地步。</p> <p>虽然是绿植处处,仍难掩累累伤痕。</p> <p>一个可以孕育锦绣文章的地方,竟然在当年沦为粗悍的工厂。</p> <p>一串不知名的绿叶伸展着婀娜的身姿,显得那么彬彬有礼。</p> <p>我们来得还不是时候,藤叶尚未到最佳观赏期,正透出勃勃生机。</p> <p>多像一副绿色的项链啊,不由让人想起一句宋诗:“柔条长百尺,秀萼包千叶。”当然,有点夸张了。</p> <p>如果不是在这座几近废墟的地方见到这样的场景,谁能说这何尝不是一幅画呢?</p> <p>散落的构件,诉说着当年的精彩。</p> <p>掉落的窗棂,牵挂着沉重的历史。</p> <p>行走在昏暗的古楼,我甚至幻想着,这里会不会产生中国版的“古堡幽灵”?</p> <p>斑驳的粉墙,似乎倾听着今人一阵阵扼腕的叹息。</p> <p>山墙上的福字,映照着昔日房主美好的祈愿。</p> <p>在现主人生活的屋外,精美的门框上挂着艾草、中国结和年年有鱼之类中国传统文化的物件。</p> <p>挑一个好日头,主人会在杂草丛生的院落里晒晒被子。</p> <p>虽然有二楼,但已经难以承受参观者纷杂的脚步。</p> <p>底楼的墙体也残缺不全,惨不忍睹。</p> <p>倒是那茁壮的藤蔓,年复一年,生命力极其顽强。</p> <p>一条孤独的长凳,等待它主人的抚摸;一棵倔犟的小苗,亟盼阳光的照临。</p> <p>虽然冷冷清清,却时不时还有人慕名前来,寻寻觅觅。</p> <p>就为那早已不堪重负的盛名和坊间流传着的某种神秘。</p> <p>光阴轮回,枯荣转换,我们似乎遁入了时空之门。</p> <p>庭院深深深几许,楼高不见来时路。</p> <p>整个院子过于阴湿,氤氲之息弥漫四周。</p> <p>春去秋来,时光荏苒,古楼正在老去……</p> <p>斜阳草树,斯人憔悴,凤凰何日回归?</p> <p>如此多娇,简直是精美绝伦的微观盆景。</p> <p>好看吗?煞是好看!不仅仅是色彩,这玲珑的身段多么讨人喜爱。</p> <p>有道是:墙里秋千墙外道,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p> <p>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李太白的《把酒问月》道出了探访者此时的心境。</p> <p>静静地,时光美好。恰如人说的岁月静好。但倘若太过寂静,或许也不是这栋古楼的本意。</p> <p class="ql-block">在即将离去的时候,一片俏丽的红叶像是在与我们揖别。</p> <p>告别了,书隐楼,期盼你能早日化腐朽为神奇,下一次再遇见时,又可一睹你昔日的芳华。</p> <p>我不是研究古建筑的专家,与书隐楼这一类的文化“名胜”毫无瓜葛,对其委婉曲折的历史也毫不知情,只是出于好奇,在一个偶然的机会,进去观看了一番,再恣意地回放了一下。故无法解开观者过多的迷茫,真有需要的朋友可以从网上或其他专门渠道搜索了解。顺便说一句,喜欢摄影的朋友可以在十一、十二月交界的时间去,那时满园的枫树就会一片殷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