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乘风破浪 一起研修成长——国家级骨干教师高级研修小语班·习作组跟岗第三天小记

王婷婷

<p>  不知不觉,跟岗学习已经进入第三天,我们总是期待着时间能慢一点,再慢一点,好让我们能在湖大子小学到更多、领悟更多。</p><p> 虽然相见恨晚,时间也短,但我们已经强烈地感觉到,这所岳麓山下安静低调的小学,卧虎藏龙。</p><p> 老师们风格各不相同、百花齐放。如果说昨天的课堂是高端、大气、上档次,那么今天两位老师的课则是低调、奢华、有内涵。</p> 素描 <p>  上午第一节课,是来自湖南大学子弟小学的优秀教师——吴红果老师带来的部编四年级上册习作教学《我和__ 过一天》。</p><p> 吴老师的课就像一幅素描画,真实地呈现了老师对教材的把握和开发。</p> <p>  吴老师的课从“审题目、理思路、悟秘诀、拟提纲、写片段”几个方面,层层深入,呈现了一节真实、扎实有效的写作课堂。</p><p> 审题目——通过读习作要求,观看神话人物的图片,老师采用与学生对话的方式,重点强调作文题目中要我们补上的地方是要求是:神话人物,而且,要有一定的特点。</p><p> 理思路——在这一环节,教师面向全体,巧妙发问,“这是谁?他有什么特点?要是我们跟这样的人物过上一天,会发生什么故事?”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发散学生思维,课堂氛围也进入佳境。在经过三轮引导后,启发学生自己说出喜欢的神话人物,想象和这些人物过一天的情景。随后及时总结强调:想象大胆,突出主题。</p><p> 悟秘诀—— 吴老师出示了两篇范文《我和女娲过一天》、《我和嫦娥过一天》,意在渗透写作时要有顺序、有详略。学生在全班交流中,体悟到创编故事的小秘诀。</p><p> 拟提纲——吴老师为每位同学准备了学习单,根据秘诀拟提纲,并在全班交流展示。</p><p> 写片段——让学生选择自己觉得最有意思的事情写一个段落,并展示评议。</p><p><br></p> 工笔 <p>  </p><p> 第二节课,是由湖南大学子弟小学语文教师,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教育部基础教育“国家成果奖”评审专家,湖南大学专业硕士导师——杨振辉老师为我们展示的部编六年级上册《桥》的课堂教学。</p><p> 杨振辉老师的这堂课就像一幅隽永辽阔的工笔画:画中有牡丹,令人叹而远观。画中还有桂树清香袅袅,尤其是她课堂上对孩子的句句点拨,关注孩子的精神世界,令人敬佩。画中有明月,朗朗星空,包罗万象,令人心旷神怡,无限向往。</p> 杨老师紧扣单元语文要素“写小说故事”,凸显统编教材理念,同时又对文本进行了二度开发。<br>  上课伊始,杨老师与学生平等对话,探讨了本单元的目标,一致把落实的难点指向于写小说的情节。接着,指向以《桥》为例学写情节的教学活动有序展开:<br>  课文的主要人物是谁?作者围绕主要人物创编了哪些故事情节?为这些情节归纳小标题……<br>  一步一步,教师引领着学生,快速、轻松地梳理清楚了这篇小说的情节。 接下来是品读这四个情节,杨老师目标非常明确,是品读,是赏析,也是对写作的学习。<br> 在学习情节一和情节二时,杨老师与学生对话:这一节写了怎样的老汉?这句话应该怎么读?作者用了怎样的方法塑造老汉的形象?<br>  在反复的朗读中探究,在探究中去反复朗读,形成了学习共同体的激情探究学习模式。学生们畅所欲言、课堂气氛活跃达到了高潮。<br>  在学习情节三和情节四时,杨老师由扶到放,让学生对照学习单,自主学习,最后全班交流:塑造了老汉什么样的形象,用了什么描写方法。从课堂参与度,回答问题的深度来看,杨老师的教学方法是卓有成效的,学生们参与度高、参与度广,回答的质量很高。<br>  因此,到了畅谈收获的环节,大部分学生都能说出自己的收获,并总结出可以用什么方法塑造人物形象,而情节是围绕人物展开,这背后,是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是落实语文核心素养的典范,可见杨老师的课堂是深入人心的。<br> 杨老师的眼睛关注着每一位学生,她的心也关注着每一位学生,她给了孩子舞台,给了孩子尊重,给了孩子平等的地位,在她的课堂上,孩子们是真正的主人! 课后,两位老师阐述了课堂设计理念。 欣赏者 有精彩的课堂,也有懂得欣赏的观众。<br>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教授,黄朝霞老师亲临现场观课;国培小语班写作组的七位老师全神贯注、全心投入。<br>  在议课交流环节,老师们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争先恐后地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收获。 来自浙江衢州的郑晓老师把老师们的课做了形象的比喻:李虹老师的课就像一幅水粉画,丁青松老师的课就像一幅朦胧的山水画,吴老师的课就像一幅素描画,而杨振辉老师的这堂课就像一幅隽永辽阔的工笔画。 来自湖北利川的王婷婷老师,用了“巧”字评价“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吴红果老师的课,总结为“面向全体巧追问,关注回答巧发现,整篇写作巧范文,及时总结巧方法,架设框架巧构思,精彩片段巧呈现”;用了“明”字描述杨振辉老师的课,因为杨老师的课让我们感受到柳暗花明,同时,她的课“直击重点,目标明;听说读写,指向明;有扶有放,方法明;关注全体,态度明;全班参与,效果明”。 来自山东聊城的马荣婷老师激动地对杨振辉老师连说六个赞,杨老师一连串的问题,达到了“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这是思维的碰撞,也是语言的碰撞。足以看出杨老师的内功深厚,把控课堂的能力。 来自山西大同的曹慧慧老师认为,两位老师有许多共同的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如搭建支架指导写作方法,为学生扩散思路,例文的巧妙运用等等,都指向了课堂的深度学习,引领习作自然发生。 <div>  在大家的期待中,黄朝霞教授对两位老师的课进行了点评。</div><div>  她认为,吴红果老师的课核心点是展开想象,统编教材意图很明确,环节清晰,知识点明确。但在重难点突破还有提升空间,让更多学生参与进来也是老师需要思考的问题。</div><div>  黄教授对杨振辉老师的课提出了四大特点和一点思考:首先是探究性的朗读指导非常到位;其次让学生感受文字背后的温度也体现了老师的巧思和功底;同时在体贴关爱全体学生精神成长的过程中推进了教学流程;最后紧扣单元语文要素,做到二度开发,提炼教材也是青年教师值得学习的地方。一点思考则是怎样让全体学生参与进来,这一问题也值得所有老师探讨和研究。<b></b><i></i><u></u><sub></sub><sup></sup><strike></strike><br></div> 我们 <p>  时间不知不觉地过去,我们却久久不愿离去,围绕在老师们周围,交流、请教,感受着名师的魅力。</p> 人聚在一起叫人群,心聚在一起叫团队,<br>  国培小语班写作组七位成员聚在一起,凝成团队,<br>  向导师们学习,向优秀的伙伴学习,<br>  一起乘风破浪,一起研修成长!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编辑:王婷婷 马荣婷</h3> <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b><i></i><u></u><sub></sub><sup></sup><strike></strike><b></b><i></i><u></u><sub></sub><sup></sup><strike></strike><b></b><i></i><u></u><sub></sub><sup></sup><strike></strike><br></div> <div><br></div> <div><br></div><div><br></div> <h5><br></h5>

老师

学生

课堂

学习

情节

杨振辉

人物

一幅

习作

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