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孩子(6-18岁)的认知心理特征及沟通重点都在这里啦!强烈建议家长、老师收藏,供大家参考哈。</p><p><br></p><p>孩子开始上小学,就进入了全新的成长阶段。</p><p><br></p><p>从小学,到初中、高中,TA将完成多阶段的基础学习,度过从儿童到青少年的关键成长期。</p><p><br></p><p>这12年中,孩子会从懵懂的小屁孩逐渐蜕变成能独立思考、有思维能力的青少年,作为老师和父母的我们,要帮助孩子顺利度过这至关重要的12年,首先得了解孩子这段时期独特的认知和心理特征,还得学会如何跟孩子进行有效沟通。</p><p><br></p><p>近代知名的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阶段理论、著名发展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能分别在认知、人格塑造两方面帮助我们,更好、更清楚地理解进入学龄期的孩子。</p><p><br></p><p>以下整理的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孩子(6-18岁)的认知心理特征及沟通重点,强烈建议家长、老师收藏,供大家参考哈,留着慢慢看。</p><p><br></p><p>小学阶段</p><p><br></p> <h3>01</h3></br><h3>小学一年级</h3></br><h3><strong>认知特征:</strong>开始逐步形成直观、具体、形象的逻辑思维能力。</h3></br><h3><strong>心理特征:</strong>孩子对小学生活既感到新鲜,又不习惯,一时可能难以适应。好奇、好动、喜欢模仿,很难做到专心听讲,特别信任、依赖老师。</h3></br><h3><strong>沟通重点:</strong>此阶段,以帮助孩子适应学校生活,培养学习习惯、学习兴趣为主,引导孩子怎样愉快地学习。和孩子谈谈他在学校感到不习惯的地方,针对性引导他做出相应的转变,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h3></br><h3>02</h3></br><h3>小学二年级</h3></br><h3><strong>认知特征:</strong>直观、具体、形象的逻辑思维能力进一步提高。</h3></br><h3><strong>心理特征:</strong>此阶段是小学生形成自信心的关键期,情绪不稳定容易冲动。</h3></br><h3><strong>沟通重点:</strong>此阶段孩子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从可塑性强转向逐渐定型的重要过渡阶段,逐步适应了小学生活,也形成了一定的行为习惯,家长要对其不良形为进行及时纠正,培养学习兴趣。</h3></br><h3>03</h3></br><h3>小学三年级</h3></br><h3><strong>认知特征:</strong>孩子普遍会出现马虎大意、做作业磨蹭等不良习惯,需高度重视及耐心纠正。</h3></br><h3><strong>心理特征:</strong>此阶段是孩子情感发生变化的转折时期,从情感外露、浅显、不自觉向内控、深刻、自觉发展。但在学习和人际交往中,情绪控制能力有限。</h3></br><h3><strong>沟通重点:</strong>伴随人际交往范围扩大,认识能力的提高,孩子遇到的各种困扰也随之增加,他们可能会产生越来越强烈的无能感,进而不安。</h3></br><h3>04</h3></br><h3>小学四年级</h3></br><h3><strong>认知特征:</strong>9-11岁是儿童成长的一个关键期,大脑发育正好处在内部结构和功能完善的关键期,处于从小学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期,是培养学习能力的最佳时期。</h3></br><h3><strong>心理特征:</strong>孩子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正在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但辨别是非的能力还有限,社会交往经验缺乏,常常会遇到很多问题。家长如果不注重引导,这些小的困难很可能引发孩子的不安,从而干扰他的学习。</h3></br><h3><strong>沟通重点:</strong>此阶段孩子的学习知识点已经增多、加深,孩子开始出现小学阶段第一分化,需及时帮助孩子发现问题,树立信心。注意孩子上课时注意力的问题,书写习惯,培养孩子演算、检查的习惯。</h3></br><h3> <h3>05</h3></br><h3>小学五年级</h3></br><h3><strong>认知特征:</strong>孩子更频繁地接触自然和社会,有能力发现其中的问题,但仍缺少实践解决问题的能力。</h3></br><h3><strong>心理特征:</strong>竞争意识增强,不甘落后。更关注学习成绩,对于学习优秀的同学开始产生敬佩之情。独立能力增强,喜欢自发组成小团体。不轻信吹捧,自控能力逐步增强。</h3></br><h3><strong>沟通重点:</strong>鼓励做事情的坚持性,帮助孩子建立进取的人生态度,促进自我意识发展。这个阶段,可以为孩子提供一些接触自然和社会的机会。迎接更复杂的挑战有积极的作用。</h3></br><h3>06</h3></br><h3>小学六年级</h3></br><h3>孩子开始进入青春早期,青春期是少年向成年过渡的阶段。</h3></br><h3><strong>认知特征:</strong>孩子的记忆力增强、注意力容易集中,特别是由于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能力加强了,自我意识、评价和教育的能力也得到了充分发展。</h3></br><h3><strong>心理特征:</strong>孩子初步形成了个人的性格和人生观。但意志力仍不够坚定,分析问题的能力还在发展中,所以遇到困难和挫折容易灰心,情绪容易不稳定。</h3></br><h3><strong>沟通重点:</strong>此阶段需要密切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关注学习的同时,还需有健康的心理发展。逐步为进入初中作准备,对心仪学校的考试范围和特点多了解。</h3></br><h3>初中阶段</h3></br> <h3>01</h3></br><h3>初中一年级</h3></br><h3>进入少年期,身体形态发生显著变化,身体机能逐步健全,心理也相应地产生变化,但童年和少年两个阶段之间是逐渐过渡的。</h3></br><h3><strong>认知特征:</strong>孩子刚进入初一,理性思维的发展还有限,身体发育、知识经验、心理品质方面依然保留着小学生的特点。</h3></br><h3><strong>心理特征:</strong>新鲜感和紧张感共存,新环境新老师新同学新学科感到新鲜。但不久后,由于学科增多、复杂性增强、课时延长、考试增多、教法和学法与小学不同,使其感到紧张。</h3></br><h3>向上性与盲目性共存,自我意识开始发展,有了一定的评价能力,也开始注意塑造自己的形象,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好评,在学习和纪律方面会认真努力,力争给老师和同学留下好印象。</h3></br><h3>但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还处于萌芽阶段,容易受外界影响,顺利时盲目自满,遇挫折时盲目自卑,泄气,有从众心理。</h3></br><h3>独立性与依赖性共存,不愿让大人管,但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具体困难希望得到老师和家长的帮助。</h3></br><h3><strong>沟通重点:</strong></h3></br><h3>关注适应性——从小学生转变为中学生,适应的快慢,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孩子初一甚至整个初中阶段的成绩,所以初一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要尽快适应新的生活。</h3></br><h3>新的习惯养成——初一是打基础的年级,不仅要打好知识的基础,更要进一步打好学习习惯的基础,重视“养成教育”,养成正确的学习方法,是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成绩优秀的重要保证!</h3></br><h3>重视基础知识——课程的难度是渐进的,所以通常刚开始的时候,学生都会觉得比较简单,初一不要追求“难度”和“进度”,才有可能在整个中学阶段学得轻松而有成效。</h3></br><h3> <h3>02</h3></br><h3>初中二年级</h3></br><h3><strong>心理特征:</strong>此阶段绝大多数孩子已经进入青春期,男生女生身体都发生了许多引人注目的变化,容易导致孩子产生青春期烦恼。</h3></br><h3>这个年纪的孩子独立性有较大的发展,自尊心增强。表面上好像什么都不在乎,实际上从众心理很重,既想标新立异又担心脱离集体。</h3></br><h3>于是有的孩子出现了紧张、焦虑、自卑等不健康心理,进而出现程度不同的对抗情绪,逃避、说谎、破坏、暴力等青春期叛逆行为。</h3></br><h3><strong>沟通重点:</strong>青春期性成熟带来的好奇心,促进青少年性意识的发展,怎样去认识爱情,处理对异性的好感需要正确引导。但孩子进入青春期后,逆反心增强,和父母交流逐渐变少。</h3></br><h3>这段时间,家长一定要降低“姿态”,多和孩子进行平等性的沟通,随时了解孩子的心理变化,及时发现问题的苗头,及时展开心理疏导,保证孩子在健康的心理轨道上发展。</h3></br><h3>不仅初二,连同高二也是一样,都处于学习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学科内容加大加深,孩子此阶段学习上会出现一个明显的分层,需引起高度重视并提前准备。</h3></br><h3>03</h3></br><h3>初中三年级</h3></br><h3><strong>认知特征:</strong>观察力接近成人水平,意义识记占主导地位,思维活动已有抽象、概括的水平。学习兴趣基本稳定,学习成绩亦开始相对稳定。</h3></br><h3><strong>心理特征:</strong>独立性进一步获得发展,学习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喜欢自己自由独立地组织、开展一些活动。他们比初一、初二的学生更渴望教师和家长的尊重与理解。</h3></br><h3><strong>沟通重点:</strong>需充分利用此阶段特点,培养和发展他们独立学习、独立生活的能力,同时为中考准备,与孩子一起了解当下学习情况和状态,设定目标,协商方法。</h3></br><h3>高中阶段</h3></br> <h3>01</h3></br><h3>高中一年级</h3></br><h3><strong>认知特征:</strong>身体迅速发育,自我意识明显增强,独立思考和处理事物能力显著发展。</h3></br><h3><strong>心理特征:</strong>高中生正处在心理上脱离父母的心理断乳期,在心理和行为上表现出强烈的自主性,迫切希望从父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h3></br><h3>而他们的感情变得内隐,即内心世界活跃,但情感的外部表现却并不明显。这些特点常阻碍着父母与子女的相互了解。</h3></br><h3><strong>沟通重点:</strong>高中的学习深度和难度较初中上升到新的台阶,跨度很大,很多学生都是上课能听懂,课后作业也认真完成了,结果成绩不理想。其实症结在于学生的知识牵引能力差,综合学习能力急需要提高。</h3></br><h3>家长不能盲目相信孩子自己可以解决问题,因为高中的各科学习都是知识的延伸,应该趁发现问题时,尽快与孩子一起对问题进行整理和有效解决。</h3></br><h3>02</h3></br><h3>高中二年级</h3></br><h3><strong>认知特征:</strong>高一一年下来,学生在知识掌握程度方面明显地分出层次,即所谓优生和后进生。</h3></br><h3><strong>心理特点:</strong>学习上的两极分化导致不同心理状态。对优生来说,他们的积极心理得到一步步发展,如兴趣上升为乐趣,好奇转化为求知欲和探索欲。</h3></br><h3>他们充满自信,学习已成为自觉的行为,并不断从中得到成功的心理体验。而另一部分学生在学习中屡遭挫折,对学习的灰心,自卑甚至害怕等心态已渐渐固化,出现兴趣转移,偏科等倾向。</h3></br><h3>对中等水平的学生来说,学习热情不高,学习目的仅希望在会考中获得通过,处于一种淡漠的被动状态。</h3></br><h3>归因心理发生很大变化,学习的主动意识明显增强。到了高二,孩子对于学习成败的归因,更重视个体学习行为的影响即归因的内化,而不是客观条件即归因的外化。</h3></br><h3>对于学习成绩的提高,他们更多地寄希望于改进自己的学习行为、学习情感、良好习惯的养成、时间利用率的提高、学习毅力的增强等,而不是客观条件的改变,如学习环境的改善,老师的教学水平等。</h3></br><h3>对高考的期待与恐惧 。具体表现在上课和学习的时候容易走神和分心、不能集中精力学习、易受干扰、经常幻想将来等。他们感到很紧张,一想到要真正高考又感到莫名的恐惧,所以他们的潜意识有时宁愿在幻想中满足。</h3></br><h3><strong>沟通重点:</strong>引导和帮助孩子实现均衡发展。引导孩子向内化归因转化,促进他学习主动意识的进一步增强。帮助孩子正确认识高考的必然性和普遍性,帮助他们认识到提前准备的重要性,以此减少恐惧和焦虑。</h3></br><h3>03</h3></br><h3>高中三年级</h3></br><h3><strong>心理特征:</strong>此阶段孩子的社会意识已经接近成熟,并逐渐形成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社会现实问题有自己的独立见解。</h3></br><h3>随着备考时间的减少,在思想压力和心理上的波动都会比较突出,出现信心型、迷茫型、放弃型三种形式的分化。</h3></br><h3>信心型的孩子,在思想上有明确的目标和远大的理想,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基础扎实,方法科学,学习能力强,各科平衡发展,历次考试成绩稳定,对高考充满信心。</h3></br><h3>迷茫型的孩子,在思想上渴望考入理想大学,但由于基础不扎实,学习方法不当,成绩经常被动,从而导致思想不稳,当成绩不进步或下降时,比较消极。</h3></br><h3>考试进步时,又充满斗志。自感考大学有难度,对前途感到迷茫。</h3></br><h3>放弃型的孩子,经过努力,成绩并没有进步,或者学科发展很不平衡,以致成绩下滑,甚至最关键的时候自暴自弃。</h3></br><h3><strong>沟通重点:</strong>通过与老师和孩子的沟通,了解孩子的当下情况。家长在调整自己心态的同时,多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切勿因自己的焦虑影响到孩子。给孩子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重视孩子的营养健康。</h3></br><p hm_fix="2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