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带路挖潜力 同行引领促成长

云淡风轻

<p>  “一岁重阳今又重阳”“一阵秋雨一阵凉”。海南今年的秋天来的有点早,重阳节刚过,台风过境带来的秋风秋雨还没有消散。</p><p> 10月27日下午,是白马井中学语文组教研活动的固定时间。我们有幸邀请了儋州市第二中学董新明老师来语文组作报告。</p> <p> 董新明老师,湖北省松滋市人,湖北省特级教师,海南省引进特级教师.海南省正高级教师,海南省专家库拔尖人才。从教39年,其中担任教育报编辑、记者6年。发表教研文章900多篇,发表文学作品200多篇,获得省级、国家级征文比赛大奖十几项。领办三个文学社,指导学生发表作文1000多篇,获奖300多人次。主编出版《中学生同题作文一拖三》《精彩阅读80篇》《高考金色作文》等十几部图书,全国公开发行。培养杨念念、陈婷婷、张元元等多名全国优秀文学少年。</p> <p>  黎校长十分重视教学教研工作,语文组的大型听课评课等活动每场必到!率先垂范!</p> <p>  语文组老师们认真聆听专家的分享!</p> <p>  董老师分享的题目是《与年轻的生命一起绽放》</p><p> 他结合自己39年教学经历,从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以及韩愈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谈起,他认为教师应该成为精神和物质双丰收的拥有者,教师要成为曙光,而不要成为蜡烛!</p><p> 他的理想境界是,教师与学生一起成长,与年轻的生命一起绽放,齐心点亮我们生命的天空!</p> <p>  董老师结合自己语文课堂教学经历,谈到如何“与年轻的生命一起绽放”。</p><p> 首先要为生命的绽放“做功课”。作为语文教师,要有丰富和广博的积累。古今中外的经典名著、名篇要去阅读甚至背诵,要培养自己独立阅读文本的“素读”能力,要在平时教学中乐于给学生做示范。他以自己在班上和学生比赛默写、比赛背诵、比赛写作等教学实践为例,告诉了在座的语文同行们既要重视教学理论的学习,更要进行实打实的教学实践。</p><p> 其次,要学会与年轻的生命多渠道绽放。作为一名资深的语文教师,董老师深知“课堂教学就是教师的立身之本”。他分享了自己在课堂上如何帮助学生积累,指导学生写作,开展生动有趣的语文活动,创新作文批阅方式,指导学生名著阅读和分享等等教学实例。</p> <p>  看,语文组的教师们听的多认真、专注!</p> <p>  朱晓坤老师就作文批阅方式的改革和做法与董老师进行现场交流!</p> <p> 董老师分享结束后,黎校长做了精炼的总结:董老师是儋州市教师队伍中“敬业”“精业”的代表,更是语文老师学习的楷模!勉励全校语文教师要学习董老师的这种热爱语文热爱学生的激情、勤于积累勤于写作勤于钻研的恒心。为提升马中的文化品味、提高马中学子的语文成绩、办好马中《涌泉》期刊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p> <p>  全体语文老师与董老师合影留念!</p> <p>  第一阶段的教学分享结束后,董老师又与马中“涌泉”文学社员面对面了。</p> <p>  在给文学社员们指导写作的环节,董老师给同学们展示了不同类型、不同要求的作文指导方式。</p> <p>  学生们深情朗诵董老师指导学生的作文!</p> <p>  看看这些文学社员们,听的多专注,沉浸在美妙的朗诵境界之中,沉浸在董老师的谆谆教导中。</p> <p>  展示的一篇篇优秀习作让这些学生们羡慕不已。董老师又鼓励大家,要“多从学校中寻找写作题材”“多从家庭中寻找写作题材”“多运用丰富的想象”。同学们茅塞顿开,似乎又看到了写作的曙光!</p> <p>  董老师对马中的《涌泉》刊物倾注了真情!先后向《中学生作文》《学作文》等知名刊物推荐了多篇习作,又向《儋州文艺》推荐了学生作品。</p><p> </p> <p>  董老师为朗诵作品的学生赠送小礼品!</p> <p>  后记:</p><p> 成功的鲜花,</p><p> 人们只惊羡它现实的明艳,</p><p> 然而他当初的芽,</p><p> 却渗透了奋斗的泪泉。</p><p> ………</p><p> 这首小诗就是董老师39年教学生涯的真实写照。也是与会老师们心中产生的共鸣。</p><p> 教育是农业,教育的成功就像农业一样需要一个缓慢的生长过程,需要很长的一段周期。教育过程中面对的学生和教学素材不是一个工业产品的加工过程、批量生产、整齐划一,而必须像对待农作物一样,不同的作物有不同的种植方法。所以,作为教师要始终保持一份学习进取心,保持一份自我反思之心。也只有这样才能与时代同步,与学生同频,与自我同一!</p> <p>  </p>

老师

语文

学生

作文

教学

教师

写作

绽放

分享

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