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五忠八贤刘氏—东族和西族

桃林山夫

<p>刘氏入闽后,又分为东西两族:崇安五夫里刘氏为东族,麻沙刘氏为西族。</p><p>福建西族的开派始祖是刘楚的长子刘翱。</p> <p>刘翱(868—935年),13岁时开始学习《三礼》、《春秋》,年轻时有文才,会写文章。唐僖宗乾符六年(879年)任通仕郎、遂州府记室参军。黄巢起事后,刘翱随同族祖山南东道节度使刘巨容讨伐黄巢,平定暴动有功,升检校尚书。昭宗乾宁二年(895年)十月,刘翱以散骑常侍身份聘任建州太守,奉诏率部镇守建州(治所在今福建建甌)。天复元年(901年),升任少府丞,后改少府监,封开国公。后裔遂留在福建,是为麻沙刘氏。</p> <p>在两宋之际,有一支刘氏宗族以军功崛起于世,成为整个刘氏族姓中最耀眼的家族。这个家族出了父子两员大将,率部西抗西夏,保护川陕;北阻金兵,创顺昌大捷,为保卫祖国,抗击外族入侵,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它就是民族英雄刘锜所在的福建安溪刘氏。</p> <p>刘锜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爱国民族英雄,与岳飞齐名的南宋抗金名将,被列为南宋中兴四大名将之一。</p><p>刘锜的籍贯,传统的说法是“德顺军人”,但学术界认为他是江西都昌或福建安溪人。</p><p>江西都昌县的《刘氏大成宗谱》记载,刘锜是楚元王刘交的51世孙、江西刘氏始祖刘巨容的第11世孙、都昌刘氏开基始祖刘彦诚的第六世孙。世系如下:刘巨容—刘汾—刘汉胜—刘义广—刘逾—刘彦诚—刘捷六—刘惟恂—刘仲武—刘锜。</p><p>《温陵芝山刘氏大宗世牒》则记载,安溪刘氏来自号称建州西族的建阳麻沙刘氏,是上述光州大都督刘楚的儿子刘翱的后裔。刘锜的父亲刘仲武是麻沙刘氏入闽开派始祖刘翱的第九世孙。</p><p>这两说是非还有待考证。</p><p>安溪刘氏到南宋初期,因出了一代名将、民族英雄刘锜而名闻天下,显赫一时。</p><p>当年刘仲武娶妻薛氏,赠韩国夫人,又娶妻王氏,赠越国夫人。据都昌谱,他们共生有9个儿子:刘镇、刘锐、刘锷、刘錞、刘锡、刘镗、刘钢、刘钊、刘锜。其中,刘锜最有成就。</p><p>刘锜(1098—1162年),字信叔,是刘仲武的第九个儿子。年轻时随父亲刘仲武在军营,学习骑射军事,练就一身武艺。善使大刀,箭法奇准。刘锜身材高大,英俊魁伟,声如洪钟。宣和年间以父荫补官,初任阁门祗候。不久,北宋灭亡,高宗和刘锜谈了国家军事形势和用兵之道,精通兵法的刘锜对答如流。高宗对这位相貌堂堂的将门虎子大为欣赏,于是任命他为阁门宣赞舍人,调任眠州知州、陇右都护,这样,刘锜在南宋初年就成为西北地区的一员虎将。</p><p>刘锜是一位优秀的军事指挥官。他任陇右都护后,多次率部与西夏作战,屡立战功。西夏人对刘锜闻风丧胆,甚至在小孩哭闹时,西夏人就用“刘都护来了”来吓阻小孩。建炎四年(1130年),受张浚赏识,升为泾原经略使兼知渭州。富平之战,刘锜力战有功。此后,历任宣抚司统制。江东路副总管、权提举宿卫亲军、果州团练使、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侍卫马军司主管,率部为高宗保驾,先后驻守金陵、合肥、京口等地。建炎十年(1136年),刘锜出任东京副留守,率王彦旧部“八字军”数万人马、战船近千艘从临安出发前往赴任。途中得到消息,金兵已攻占东京汴梁(今河南开封),东京留守孟庾投降。刘锜率部到达顺昌(今安徽阜阳)时,金兵突至,刘锜退守顺昌城,据城力战。金兵包围顺昌达数日,在太子完颜兀术的统率下向宋军发起猛烈进攻。当时金兵10多万,而且动用了精锐“拐子马”,刘锜只有4万军队。但刘锜不愧为千古名将,他身先士卒,指挥若定,而且顶住了秦桧下达的班师撤兵的命令,与八字军将士同仇敌忾,发誓要“为国家破贼立功”。经过一场激烈的战斗,刘锜部队出奇制胜,终于在顺昌大破“拐子马”,重创金兵,迫使金兀术狼狈逃回汴京,创造了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顺昌大捷”,极大地鼓舞了宋朝官员的抗金斗志。</p><p>第二年,金兀术再次率领十多万铁骑和“拐子马”南侵,刘锜以淮北宣抚判官身份奉命率部支援淮西,与张俊、杨沂中在柘皋(今安徽巢县西北)再次大败金兀术,重创金兵。柘皋之战后,因南宋王朝腐败,秦桧掌权,刘锜不但未受到提拔和重用,反而被秦桧剥夺兵权,降为荆州知府。6年后,改任潭州知府,加太尉。</p><p>建炎三十一年(1157年),金国皇帝完颜亮亲自统兵六十多万南侵宋朝,65岁的刘锜在国家危难关头再次挂帅,出任江、淮、浙西制置使,节制诸路军马,率部抗金。刘锜出师之后,曾摧毁金兵运粮船队,又在皂角林消灭了进攻扬州的金万户高景山部,宋朝军心大振。但这时已65岁的刘锜因积劳成疾,病倒不起,只得上奏朝廷请求解除兵权,退守镇江。</p><p>不久,朝廷任命回京面圣,出任提举万寿宫。刘锜来到临安后,寓居在都亭驿,宋高宗听说他的病情加剧,曾派太医前来诊视。后金朝使者将来临安议和,留守汤思退竟然要刘锜移居别试院,而将都亭驿让出来给金国使者住。刘锜见国家危急,而朝廷如此腐败,大怒不已,气得呕血数升而死。时间是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闰二月丁未日。</p><p>刘锜去世后,宋高宗追赠他为开府仪同三司,谥“武穆”,并赐给刘家白银300两、帛300匹以助祭葬,赐葬于刘锜故乡安溪县长泰里院后山。同年六月,宋孝宗继位,追封刘锜为吴王,加太子太保。&nbsp;</p><p>刘锜生四子:长子刘颂,当年随父在淮东抗金,后在战斗中阵亡;次子刘晞,官任金吾卫将军;三子刘晟,官任中书舍人;四子刘明,特奏名进士,刘锜在成都临安去世后,刘明护送父亲梓棺回故乡安溪安葬。后居泉州,生子刘逊。</p><p>刘逊,号寓泉,娶晋江长箕(后改名为祥芝)杨氏女为妻,因喜欢晋江民风淳厚,山明水秀,于是又自安溪迁至晋江城南30里的长箕乡开基创业,后裔形成“祥芝”刘氏。“祥芝”为堂号,称为“芝山衍派”。</p><p>刘锜的后裔子孙人丁兴旺,蕃衍为24派,分布于福建漳州、福州、泉州各地,以及广东、台湾和南洋群岛,后来又远迁到江浙、山东和东北地区。今天已发展到100万人以上的大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