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县城外,大道旁,移民文化苑已立。秋风里,碑石下,一小众学子来忆。移民情,移民魂,书写着淅川人的无私奉献;丹江水,碧连天,奔腾着淅川的美好未来。</p> <p>从1959年开始,淅川经历了三次移民搬迁,共移民40余万人。为了让京津人有水喝,淅川人舍小家为大家,远离家乡,移民他乡。早上,雨滴落下,秋风萧瑟,淅川一小的学子们并没有退缩,他们依然欢快地踏上征途,去探寻移民精神。</p> <p>前进的路上,风光无限好。银杏树上挂满了黄色的叶子,偶尔会有如黄蝴蝶一样的几片叶子飘飘悠悠地在空中游荡,树下,一片金黄,随手捡几片,握在手中,我要把它们珍藏。香樟树长得很茂盛,像一把把大伞,树的叶子竟然还有红色,鲜红,点缀在绿叶当中,真有“万绿丛中一点红”之美,大自然真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p> <p>当我们不停地口头提倡“淅川是我家,卫生靠大家”,当我们还会乱扔垃圾,当我们还对垃圾视而不见,今天,这几位孩子给我们上了一课,走一路捡一路垃圾,手中的塑料袋满了又倒,倒了又捡,连他们自己都不知捡了几袋子。请记住那个那垃圾袋的男孩——贾松雨,后来袁鑫浩、张茂林、贾政礼等都加入了捡垃圾的队伍,他们是好样的,是我们每一个人学习的榜样!</p> <p>到了,到了,终于到了移民文华苑。移民纪念碑、移民展览厅都静静地屹立在水雾中,遥望高高的纪念碑,心中的敬意油然而生。</p> <p>碑身高17.2米,碑底高4米。碑身高17.2米的意思是水位线在172米以下的居民都要搬迁。仰望纪念碑,我觉得自己仰望的是移民的精神,高远而深邃!</p> <p>红领巾宣讲社团的小队员在给学生们讲移民故事,她们仪态端庄、落落大方,故事也讲得绘声绘色,我想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是他们平时刻苦练习的结果。</p> <p>今天的重头戏便是省报记者赵川女士的故事。赵记者当年亲临移民第一线,见证了许多移民故事,一位84岁的大娘在移民前一天在祭祀祖先的坟前一头栽下长眠于故乡,亲人第二天含泪离开;一位夜里在宾馆里生下小孩的母亲第二天和孩子一起坐着救护车去往移民地;经历三次移民的大爷期盼不再搬迁,临死交代儿孙埋骨辉县,希望能扎根辉县;一个不愿离家的小狗追着家人所坐车辆跑得四蹄流血……一个个故事催人泪下,为淅川人所做的贡献而感动,为淅川人顾全大局而感动,为淅川人舍家离家的大义而感动……</p> <p>孩子们专注地听着……</p> <p>移民故事讲完了,孩子们争着上台说移民精神。“无私奉献”“舍小家为大家”“顾全大局”“我爱我家,更爱国家”……看来孩子们这一趟没白来,既锻炼身体,又学到了移民文化、移民精神。</p> <p>这里古树参天,这里河水潺潺,这里房舍独特,这里杨柳依依……这里风景优美,文化氛围极浓,是游览的好去处。</p> <p>时间悄悄流逝,已是上午11点了,我们也开始返程,被疲劳轰炸的队伍溃不成军,全锐和张茂林两位小将全力督导,终于,两路整齐的队伍又意气风发地行走在道路上。</p> <p>凉风起,秋已深,学习的路上不能歇;不叫苦,不叫累,翻过大山便是景。淅川人是乐于奉献的,淅川人是勤奋刻苦的,孩子们,淅川品质、移民精神还需要你们来传承,加油吧,少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