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前言】编织是人类最古老的手工艺之一。据上世纪八十年代《冲蒌区志》记载:历史悠久的冲蒌地区,众多乡村周边种上竹子,而勤劳聪慧的乡民,因地制宜,早有就地取材编织器具的习俗,并形成了良好的传统条编技艺。</p> <p class="ql-block"> 历史悠久 源远流长 </p><p class="ql-block"> 冲蒌镇位于珠江三角洲东南部,台山市的东南部,总面积126平方公里。辖17个村、居委会,总户数9400多户,总人口近3.78万人,旅外乡亲逾6万多人,是台山市华侨大镇之一。</p> <p class="ql-block"> 冲蒌地区的先民,绝大多数是由南宋时代起,从中原南迁而至,他们带来农耕技术,也带来内涵丰富的农耕文化,编织手工艺便是其中的一个样式。传统的编织手工艺,原料以竹子为主,主要有上川青、紧节青、广宁青、泥竹、水竹、石竹、粉丹竹等品种。</p> <p class="ql-block"> 溯流从源,明清两代,当时沿海的广东的草编、藤编、竹编等生产有了很大发展,受此潜移默化影响,世居乡民就以竹子为原料,用手工编织生产生活用具,每编织一件用具,要经过选竹、裁竹、定尺、编织、收口、定型等工序。</p> <p> 以农耕为主的冲蒌,属亚热带气候,雨水充足,竹料资源丰富,利于竹子生长,而历来不少村落也讲究风水,喜欢大片种植竹林纳凉与辟邪,并当成一道风景线来美化村庄。就算普通家宅的周边,长着茂盛的竹丛亦到处可见。</p> <p class="ql-block"> 在漫长的家庭个体农耕的历史中,冲蒌大多数农民都掌握简单的编织手艺,充分利用竹子为原料,自行编织出与农耕生活、生产用具密切相关的各种器具和日用品,农闲时以手工编织手艺来弥补生计。</p> <p class="ql-block"> 其时冲蒌竹编编织技术精巧,产品丰富,外观大方、结实耐用,在圩日摆卖大行其道,深受四乡群众青睐。竹编编织,也成了冲蒌农村重要的家庭副业,不少能工巧匠借助这一手艺,足不出户,就能代代相传从事生产,为家庭创造收入。</p> <p class="ql-block"> 编织之乡 名不虚传</p><p class="ql-block"> 编织行业逐渐在冲蒌大行其道,蔚然成风。而薪火相传,也涌现出一大批民间编织能手,他们把所编织出各式各样的实用产品,拿到邻近墟市出售,形成这里众多的农民都有一技之长,又是个体的编织手工业者,能够长期以来与农耕生活共存。</p> <p class="ql-block"> 从上世纪60年代起,编织工艺还成为农村集经济的主要副业创收项目,大多数生产队办起编织厂,农闲时组织农民编织产品销售,以增加收入。而其中一大批编织能手,能用不同的工艺手法,编织出各种不同规格的箩、筐、篮、箕、筛、笼、笪、笼、篓,以及各种捕鱼工具等实用产品。</p> <p class="ql-block"> 时至上世纪70年代,民间编织技艺在冲蒌进一步推广,编织行业更为乡村普遍重视,而随之能工巧匠又多了不少,这方面以西海、新围、竹湖、竹洛等村落整体突出,家家户户开展起来如火如荼,此时西海南洲村办得最为出色,是全镇最为赫赫有名的“编织村”。</p> <p class="ql-block"> 1979年初,欣逢改革开放,西海村办编织厂负责人黎亮均、黎亮生昆仲,作为芒芯行业开拓者敢为人先,在传承竹编技艺的进行过程中,不断在芒芯编织结构和制品形式上,进行突破创新创造,致使其产品的实用价值、审美价值和社会价值,得到国内同行的普遍认可,这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殊为不易。</p> <p class="ql-block"> 产品价值 无可估量</p><p class="ql-block"> 1989年10月,黎亮均、黎亮生在传承竹子工艺基础上,开始扩大与创办以柳、藤、竹、芒芯等为原材料的家居工艺制品企业。黎氏兄弟虽拥有不同企业,但均不走传统技艺套路,而是积极开拓创新,经过潜心专研,选材从单一竹蔑,扩用到葵叶、芒芯、藤皮、藤条、木料和金属配件,且从造型到编织各项工艺更为讲究。</p> <p class="ql-block"> 为让世界看到中国手工制品的独特魅力,以及新一代手工艺人对文化的传承、对创新的突破,他们加强与国外大公司挂钩合作,把研发的大批量生产投向海外市场,高清淡雅的编织产品包括大至床、椅、桌,小至水果笠的全套现代家居用品,力求做到实用性和观赏性的统一。在实用的前提下,体现出“冲蒌编织”精巧工艺特有的艺术吸引力。 </p> <p class="ql-block"> 值得一提的是,黎亮均创办的恒达家居工艺制品有限公司,面积达110000平方米厂区。虽然配备大型的烘干机全自动喷涂线、水淋式喷台等一系列现在现代化设施,但主体仍是一条条庞大的靠手工操作的流水编织作业线,每生产一件产品要经过设计、选材、整形、深加工等工序。</p> <p> 作为编织行业的一个龙头老大,恒达家居工艺制品有限公司肩负推动“冲蒌编织”蓬勃发展的重任,他们的产品也是绝大部分靠手工操作,除此还通过发外加工,范围普遍及镇内不少村庄,让不少农民从业增加经济收入,而且又将新的手工编织技艺广为传播。</p> <p> 现今游客来到设在红岭的恒达家具展示大厅,就可从琳琅满目、高雅淡青的编织产品中,看到了传统工艺正在传承和发展,也看到了冲蒌民间手工艺术内涵的博大精深,更看到随着编织团队科研不断开发,促使冲蒌编织在传统产品的基础上,从为农工生产生活的狭隘用途走向包涵现代时尚生活,让使用层面前景更为广阔,产销实施与市场顺利接轨,成为全镇出口创汇拳头产品,体现了其高度的经济价值。</p> <p> “冲蒌编织”成为一个驰名品牌,饮水思源,离不开黎亮均、黎亮生兄弟努力钻研和开发,孜孜不倦不断推出新产品,赢得如日中天声誉。后来,黎亮均与黎亮生更在红岭工业区开发区分别独资建立恒达家居工艺制品有限公司、南洲工艺制品有限公司,将冲蒌民间编织工艺精益求精,使之扩大成为冲蒌镇出口创汇的龙头产品,并最终实现与国际市场接轨,产品远销欧美和东南亚,让中国的编织工艺大放异彩,惊艳世界!</p> <p> 前景可期 事在人为</p><p> 岁月见证了冲蒌编织,从竹子到芒芯传统手工业的演变,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低档编织产品,因为农业生产模式的改变,或由塑料制品所代替造成内需量越来越小,加上懂编织手艺的人年龄逐向老化,从而形成靠编织为生的个体手工业者越来越少。工厂化的编织,其编织工序也靠手工操作,是密集型的企业,吸收新工人要做好上岗前的技术培训,制约了发展的速度,由于本地资源有限,原料来源已扩至广西、福建、江西等地,以至东南亚各国。 </p> <p> 冲蒌镇党委、政府对编织业的现状和发展也是十分重视,他们经常深入企业调查研究,听取意见,协调解决有关问题,在政策上提供多方面的支持。“黎家昆仲”黎亮均、黎亮生、黎春生在困难面前,仍对编织业的发展充满信心,各自组织起精悍的业务领导班子,潜心挖掘与开发民间工艺,并制定了远景工作规划,建立健全编织工艺技术资料库,一再加大资金投入,扩大生产规模,致力冲蒌民间编织工艺不断传承和发展。</p> <p> 保护传承 刻不容缓</p><p> “冲蒌编织”于2009年荣获江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称号,为便于传统手工艺传承和发扬,冲蒌镇于2019年于西海村委会南洲村开设“编织传习所”“编织展览中心”“编织公园”,以充分展示“冲蒌编织”这个品牌的深厚历史底蕴,为让这项承载数百年的传统技艺重新焕发夺目光彩。</p> <p> 时代的变迁与岁月的流逝,并未使人们失去喜爱中国传统工艺。为了把编织文化继续发扬光大,更为了从传承保护到继承创新有所突破,并让越来越多的人看到编织手工艺品的精湛技术,冲蒌把保护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视作责无旁贷,当仁不让。</p> <p> 手工艺的传承和发展,不仅要沿袭传统的精华,还要跟随时代的脚步,注入新的流行元素。冲蒌镇除组织外地游客来亲身体验之外,还利用配套的乡村振兴展览馆,组织本市中小学生来参观学习编织知识,另组织青年团员前往恒达家居工艺制品有限公司,参观了解该公司编织产品的制作工艺,以让“沖蒌编织”文化一代又一代传下去。</p> <p> “冲蒌编织”是一块眩目的品牌,自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如今已经走到编织化的中期阶段,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雏形已逐步形成,但因受疫情带来的巨大影响,国内外编织市场未迅速回暖,不过这也孕育为编织行业发展提供机遇,假时以日,冲蒌编织将再出现欣欣向荣的发展局面。</p><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