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作为父母我们代表教育这个主体发声,我们要向教育这个主体负责,首先我们要扪心自问我们是否懂得教育?这次幸福会的学习让我认识到以下几点:</p> <p>一、教育即影响;教育即审美。 </p><p> 教育孩子主要是靠家长的影响力,你无法去改变一个主体,你只能影响他,从而他自己做出改变。 家长发力原理可以说是一个杠杆原理,教育孩子也可以比喻成玩跷跷板,想把孩子的高度提升起来,你要在属于自己的这头发力,把自己整好,自己该使的力使上,自己该干的事情干好。而不是错误的跑到另外一头去硬扳孩子使蛮力,去控制孩子的行为,结果一点用都没有,还破坏了亲子关系。回到自己的位置,提升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影响力,你变了,孩子能接收到你的爱,孩子就会随之改变,当孩子这个人变了了,他的行为才会改变。</p><p> 我常常想当孩子行为不是那么理想的时候,我该怎么做,我该做些什么?我又是否有智慧的看到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是否能不去唠叨指责和控制,而是能明智的回到跷跷板的这一头来反思和审视自己,自己的匮乏又在哪里?今天早上陪孩子去上辅导课,路过小区的草坪,儿子非常自然的将几个不知道被谁扔的塑料袋捡起来带到垃圾箱去扔,儿子已经16岁了,他的行为决不是小学生为了响应老师的号召的举动,而是发自内心的去维护环境的清洁,我忽然为他而感动。因为嫌脏,我即使看见了乱扔的垃圾,有这个意识,也不一定会去捡。我把这个孩子子生下来,他一转眼就长大了,而我其实又了解他多少,又“看”到他多少呢?我有充分的重视他的内在品质,给到他欣赏和肯定吗?我可能更多的是将焦点放在他是否成绩拔尖,是否参与班干的选举,是否外表打理的高大帅气,让我看着顺眼,在人前有面子。其实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了我是怎样对待自己,怎样评判自己的?有重视自己的内在感受吗?我是否也是主要拿工作业绩和自己的外表来衡量和评判自己,一旦这些外在表现受到打击,就全然否定自己。其实细想想,自己也有很多很好的品质值得珍惜,这都是我的重要部分。如果我能看见和肯定自己的内心,把我自己的内在打理的像个大花园,外在行为自然圆满。就是顶一课上说的“你的内在身心灵和谐了,你的外在环境也就随之和谐了!”。孩子受我们影响,他的身心也会越来越和谐!这样他们的人生才能走的稳,走的好。“教育即审美”。审美,不是挑剔审丑,真正的欣赏到孩子,孩子是被美唤醒的,美唤醒爱和善。对孩子发自心底的喜欢,只因为他是我们的孩子,我们就喜欢他,看到他的美好!</p> <p>二、教育即建构</p><p> 学习不是学习问题,而是对象问题。这个命题对我启发也很大。学习对象的建构就是修渠,修回去,疏导回到正路上。家庭教育就是围绕孩子自身的特点构建。社会和学校对于孩子都是标淮管理和要求,就需要家庭来支持孩子的个性化发展。只有信息的输入,没有输出,认知只完成了一半。家长学习,学了以后要实践和观察,反思和总结,就是输入的同时也要输出,这也是为什么一再要求家长写作业的原因。怎样去促进孩子能输出。很多孩子因为不正确的引导,对写作业象服苦役一样反感。但写作业也是一个输出的过程。怎样建立“五星级厕所”帮助孩子输出,也是一个构建性的问题。修渠让孩子静下心来愿意写作业,就像有的孩子在父母的改变成长影响下从不写作业到听激烈的音乐写作业到听柔和的音乐写作业到安静的写作业,这个渠就无形中修好了。在修渠的过程中像杨老师说的“要想满足自己的需要,先满足对方的需要。”我觉得这是一条原则,你要做的事情到底是满足孩子的需要,还是从自己的需要出发。想要能够修好渠,首先帮助孩子建立内驱力,当孩子有了内驱力,孩子比谁都愿意去行动!</p> <p>三、教育即生长。</p><p> 孩子就像是麦田里的麦苗,它的目的就是要生长,教育就是要帮助到孩子更好的生长成为真正的人!要给到孩子力量,要自己能先成长起来,家长自己在成长的时候,首先要进行概念的修复,概念一定要精准。概念准确,行为才有效。反之,越走越远,做多错多。</p><p>1.构建内驱力。</p><p>1)塑造目标感。</p><p> 目标感是一种感觉,是一种能出现在脑海中的画面,不仅仅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和口号。积极目标是构建成功、塑造自己的未来、是充满热情的希翼。消极目标是怕丢面子,输不起,预防失败,防御恐惧,逃避自我否定。在我的人生中,很多都是防御性的目标,自己首先要转变观念,才能给到孩子正能量的影响,建立积极的目标感。另外要敢于失败,告诉孩子:失败不算啥,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失败不过是让我们吸取教训,又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成长的空间,一个失败都不敢失败的孩子,长大了也没啥出息!</p><p> 2)提升配得感 。</p><p> 配得感的高低,决定了一个人内在潜力的大小。配得感低,获取的欲望就被压抑了。教育的力量就是提取的力量,前提就是配得感,有配得感,潜力才能提取出来。家长可以预先按照他将来就是什么样的人来对待他激励他,提升他的配得感,激发他内在的潜力。我的孩子他值得拥有,他就是未来某领域的专家精英,他能够体现出他的领袖气质,他的生命在更高处!</p><p> 3)提升胜任感 </p><p> 父母往往自己就害怕失败,因为不敢面对失败带来的自我否定感。积极面对失败,失败就是成功的阶梯,失败很正常,弱化失败带来的负面体验,放大成功体验,增加正能量的感受,哪怕是对过程的肯定,提升自己和孩子的胜任感和前进的动力。</p><p> 4)意义感 如果孩不能取悦母亲,意义感就弱,做事就没动力。这就要求母亲能体会到孩子的情感需求,能发自内心的体恤到孩子,欣赏到孩子,看到孩子的不容易,给到情感上的回应,能及时的肯定、鼓励和赞美,只有和自己的生命源头链接,体会到流淌的爱,孩子才能感受到生命的意义,产生内心的力量!</p><p> 5)求知欲 </p><p> 重要的是提出问题,而不是告诉答案。提出问题,让孩子体会思维的乐趣,产生兴趣,好奇,形成反思性思维。从小我就爱给孩子讲大道理,给答案。这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孩子在某些领域的求知欲。就是现在我也经常犯这类错误。在聆听孩子的过程中,更多是给宽慰和给建议,而不太会启发和间接引导,怎样有意识的提出问题、间接引导,是我需要成长提升的地方。除非孩子要求,再给到建议。</p><p> 四、教育即生活 </p><p> 日子过不好的人就没法把孩子教育好,生活的水平决定了教育的水平。这也是我很需要成长的点,过去把日常生活看的比较淡,认为都是些繁琐简单的家务,不屑于花心思去打理,教育无小事,孩子生活在家庭里环境,生活的点点滴滴就是教育。一个女人是家里的温度计,不需要把家里装的富丽堂皇,但是一定要温馨有趣,良好的睡眠、发自内心彼此的微笑、对未来充满希望。生活有幸福感,大人才有动力工作,孩子才有动力学习!</p><p> 生活没有一帆风顺, 林林总总,无他,唯有真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