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安海埭仔蔡祖祠新形式<br>祠堂是族人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祠堂有多种用途,除了崇宗祀祖之用外,平时家族办理婚、丧、喜事,商议族内的重要事务都会以祠堂作为活动之场所和会聚场所。然而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即中国农村转化成城市的过程,以及市镇区的旧城改造,昔日存在于民居中的祠堂都将不可避免面临被拆迁的命运。那么作为祠堂的用途和功能,用什么新的形式出现?这是每个宗族,每座祠堂都需要认真思考问题。今安海埭仔蔡祖祠已在安海镇新一轮旧城改造中被拆迁,埭仔蔡族人经过一段时间探索,终于在旧址附近买一处店面,用作为埭仔蔡家族活动会聚场所。我们认为这种以顽强坚持凝聚家族血脉,让后昆记住祖先发迹之地,这种以新形式祠堂出现,其实与过去旧祠堂功能并没有什么两样,值得提倡之,故今特写此文志之。<br>安海古镇南边靠海,近海处有一地名埭仔,得名于蔡氏。说得是在康熙年间,台湾平定不久,安海复界,东石龙江金埔十一世毓传、毓赐、毓历、毓益等诸公携九户三十多人,来安海定居,其起因源于金埔十二世孙娶靖海侯施琅将军之侄女,当时施将军刚得到康熙帝敕封靖海侯兼福建水师提督,福建广大沿海海域受其节制管辖,故将东石至安海此片海域交由金埔蔡氏守卫。因此金埔蔡氏毓传、毓赐、毓历、毓益等诸公率九户三十多人移居安海,除守卫此片沿海治安外,并组织族人围海成埭,在埭内及海域塗滩经营生产,以农耕牧海,维持生计。据达洞公、保庄公、埭仔公的海契记载:其管理经营范围东至马祖宫,西至安平桥新兴宫,南至龙舌尾。诸公和族人还在埭仔北面位于(旧马祖宫北面)筑屋建舍,后来里人就把此处聚居地称之埭仔蔡,此为埭仔蔡之由来。<br>安海埭仔蔡系出东石龙江金埔蔡氏派下,其字行:文章克振孙谋远 基业丕丞相泽深 诗礼传家贻燕翼 箕裘继志奋鹏程。肇基始祖严,字伯毅,号直斋,于洪武七年由南京入闽,经莆至泉,最后相中晋江十都即东石乡狮尾境埔上巷南端之地定居,至十一世毓传、毓赐、毓历、毓益等移居安海至今已三百多年,传衍安海埭仔蔡族裔有500多人,其中移居国内、海外及台湾等地后传衍人数不计其内。埭仔祖宇修于清代乾隆年间,兄弟4人建有祖厝四座,为二落三间张传统建筑。2011年安海旧城改造,其临海一带海埭全部征用,民居全部拆迁,起盖商品房,因此其祖宇被征拆。旧城改造后,埭仔蔡仔蔡族人为勿忘先祖开基之地,在其原址的路口立碑,由原柯蔡安海分会会长蔡峰毅宗长之父宗贤蔡远龄题字“埭仔故里”,其碑背镌刻“埭仔故里纪事”,叙事埭仔蔡三百多年来的沿革史。(按:碑文撰写不知出何人之手,将金埔蔡氏迁入安海年月误写为1664年即清康熙三年。据史料记载,安海曾是南明郑成功府第所在和反清复明根据地,1955年,在清兵压境之际,自坠府第,举族迁往两门,次年1956年丙申,清兵再入安海,焚毁安海镇区及周边型厝、西安、后库、黄墩等村落,是谓“丙申焚毁”,安海化为平埔达三十年,直至1684年即康熙二十三年甲子,都督靖海侯施琅克复台后,向康熙帝奏请复界,其时施将军在安海草创搭盖民屋,收四季税。埭仔蔡亦于其时迁入安海,今借此特更正之。)2019年埭仔蔡宗亲发动族人集资并联合镇区济阳轩蔡氏联谊会宗亲捐资,共花费近人民币百万之巨,于原埭仔对面购得一处房产,作为济阳轩会址,亦作联系埭仔蔡聚族开会祭祀场所,以代替祖祠功能。并于是年7月举成落成典礼。<br>我们正处一个改天换地新时代,旧村旧城改造必定会把几百年来家族的聚族生活方式打破,因此,我们宗族应与时俱进,变通把维系宗族根即祠堂功能做些改变,以新形式去廷续留住我们的根。<br>(蔡良才 蔡清景 柯玉堂)</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