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性难移

岩云

<p>  谈情说爱阶段,双方都会尽力迎合对方,把最好的一面展现给出来,把最不好的一面尽力隐藏,才有了“两情相悦”,进而步入婚姻的殿堂。</p><p> 那些谈了许多次都不能“如愿”的人,难道真的是志趣不投吗?非也。</p><p> 余以为主要是秉性难移。</p><p> 如若不信,那你就看看婚后吧。初期彼此都希望能改变对方,而不是改变自己,所以柴米油盐的磨合期也往往是锅碗瓢盆磕碰不断,出现了许多闪婚闪离的典范。</p><p> 现在离婚率持续走高,那是因为过去的人有传统观念的束缚、有儿女亲情的羁绊。现在的年轻人没有了约束,却有了更加自由的“性子”,任性的一代遇事不听父母的、不信朋友的,甚至“油盐不进”,我行我素,抛弃儿女亲情让婚姻成了旅游逛景点,走到哪都不能满意,所有的过错都抛给了他人。</p><p> 能坚持走下去的,也未必真是情投意合,能一直两情相悦的恐怕也凤毛麟角。为了父母、为了儿女、为了名声而坚持的也不在少数。所以有些坚持到父母离去分手了,有的坚持到儿女成家立业分手了,有的坚持到七老八十因重重原因没有分手但几乎让争吵、分居、分餐、漠视占据了一生,情同陌路更别提爱情了。</p><p> 过了中年,“性子”磨的差不多了,可依然无法达成共识,甚至更加的没有了共识。</p><p> 不信你仔细观察,同一扇窗子你永远向右推,因为你觉得这样容易省事,而另一方永远都是向左推,因为他觉得更顺手。</p><p> 不信你再仔细观察,晾衣架上挂衣服,你永远都是挂钩朝外,而对方永远都是挂钩朝内,即使双方不断沟通也很难达成共识。</p><p> 如此这般,就出现了无休无止没完没了的“你……”、“你……”……的责怪,想两情相悦恐怕都难。</p><p> 生活中有多少怨或准怨“夫”、“妇”,总觉得别人好,自己的另一半哪都不好,试想一下双方能心甘情愿完全包容的能有几人。</p><p> 一些貌似亲密的伴侣不是因为真的情投意合,而是因为已经十分的疲倦了那些无休无止的“责难”、“抱怨”,选择了“沉默是金”,也因此出现了保持无语,任由对方肆意作为。</p><p>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三十五:“常言道得好,‘江山易改,秉性难移’”,意思就是要改变一个人非常难。</p><p> 几十年前我的一个老师新婚燕尔,小两口上厕所都得手拉手到厕所门口,出来手拉手离开,就不知现在如何了?</p><p> 一女法官“如果谁对他的老婆不好我绝不放过”,但据观察他的老公也未必如她期许心愿。</p><p> 默默细数亲朋、同事、身边约百个家庭能数十年“和睦”“安稳”者不在少数但能一直卿卿我我者实在难说能有几人。</p><p> 婚礼上有许多1314的海誓山盟,有许多“无论疾病、贵贱”的豪言壮语,能不背信者能有几人。也许贫穷时还好说,有了富贵、身份之后就更加的不好说了,一个很现实的物欲的社会能耐得住穷酸、诱惑而不攀比的能有几人,除非脑子有问题吧。</p><p> 实乃“秉性难移”是也。</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