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岁月》(1一5集)</p><p class="ql-block"> 目 录</p><p class="ql-block"> 前言</p><p class="ql-block"> 五洲厂概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岁月峥嵘 风华正茂</p><p class="ql-block"> 原五洲厂位置及近貌 1一 001</p><p class="ql-block"> 1970年~1993年</p><p class="ql-block"> 原五洲厂期间 1一 007</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80年代五洲厂</p><p class="ql-block"> 及张庙新厂房面貌 3一181</p><p class="ql-block"> 保存的老物件 3一199</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山二代" 3一237</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岁月静好 时光不老</p><p class="ql-block"> 回访原五洲厂 4一272</p><p class="ql-block"> 聚会旅游 4一305</p><p class="ql-block"> 个人才艺展示 5一355</p><p class="ql-block"> 后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前 言</p><p class="ql-block"> 这本画册记录了一段历史,展现了上海五洲电机厂员工提供的、经过精心挑选出的数百张人物和实物、资料照片。</p><p class="ql-block"> 20世纪60年代,国际风云变化莫测,遵照毛主席和党中央关于建设三线的指示和上级决策,从1969年开始由上海革新电机厂承建为五七高炮配套电机的军工企业——上海五洲电机厂。这是一项既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p><p class="ql-block"> 建厂初期,上海革新电机厂筹建人员和一批1968届中专、技校毕业生,怀着对党和国家的忠诚,对国防建设的满腔热忱和责任心,在皖南贵池县刘街乡新河村被称为“烂泥冲”的山沟里开始建造现代化的兵工厂。</p><p class="ql-block"> 为了早日建成工厂,他们住农舍、睡工棚,不讲条件克服工作、生活中的种种困难。满腔热情地参与了修筑公路、建造厂房、搬运设备的艰苦劳动。</p><p class="ql-block"> 1971年工厂建成后由革新电机厂支内职工、应届中学毕业生以及全国各地区的有关人员陆续来到企业加入军工生产行列。几年来,工厂完成了上级下达的为五七高炮配套的电机制造任务。</p><p class="ql-block"> 1978年起,随着国民经济结构调整,军工产品下马,工厂开展了军品转民品的产品结构调整工作。在厂领导带领下,科技人员及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成功生产了与空调机配套的耐氟电机,实现了产品结构的转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并且获得了许多荣誉。</p><p class="ql-block"> 画册内的人物和实物、资料照片,都反映了当时的真实情况。例如,"岁月峥嵘风华正茂"展现了企业从建厂初期到小三线完成历史使命,无偿移交给当地,人员全部转移到上海开展第二次建厂的部分影像记录。</p><p class="ql-block"> 从各个方面反映了亲历者的青春岁月和二次建厂的难忘历程,每张照片都有一段难忘的经历或精彩的故事。长期的艰苦环境磨炼,形成了这代人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牢记和怀念。</p><p class="ql-block"> "岁月静好,时光不老"主要反映了五洲厂员工退休后丰富多彩的生活情趣和各种爱好,取得的成果值得赞赏。</p><p class="ql-block"> 画册还展示了当年跟随父母进山的“山二代”,天真活泼的可爱形象。皖南山区的小三线工厂在他们脑中有着深刻的印像和童年的回忆。</p><p class="ql-block"> 这本《岁月》画册,刊登的照片和资料,虽然是企业的部分史料,却能从各个侧面较好地展现了五洲厂从山沟里开始建设到发展壮大,1987年交给当地后再到上海第二次建厂,直到改革调整兼并之前的历史,是一份宝贵的资料。五洲厂的经历使每个参与者都难以忘怀,许多场景至今还历历在目。</p><p class="ql-block"> 这本画册献给五洲厂的员工,唤起我们对当年艰苦奋斗、奉献青春、锻炼成长、为国防为企业作贡献永留心底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原五洲电机厂党委书记 王银生 </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五 洲 厂 概 况 </p><p class="ql-block"> 五洲厂,初名上海五洲机械厂,内部编为5337厂。军转民后改为上海五洲电机厂,返回上海后改为上海五洲特种电机厂。</p><p class="ql-block"> 五洲厂以1969年2月成立以鲍永义、王富根、朱鸿祥三人筹建班子进山为发端,以同年五月军代表李春奎、党委书记房玉令进山成立领导班子为标志。 </p><p class="ql-block"> 五洲厂地处原贵池县刘街公社新河大队栗坑生产队的粟坑溪(俗称瓦家河)畔的烂泥冲里,离县城52公里。由上海革新电机厂包建,总投资约705万元,占地约8万平方米,定员510人,是贵池“507”指挥部下辖的建造五七高炮的配套单位之一(其它配套单位有八五钢厂,永红机械厂,火炬机械厂,前进机械厂,胜利机械厂,325电厂,507码头,683车队,长江医院,260通讯处等)。 </p><p class="ql-block"> 五洲厂初期的主要组成人员:上海革新电机厂抽调的技术骨干110人,施工人员及其生产、生活后勤保障人员100余人,如上海电机模具厂,上海人民电机厂等单位抽调的特需人员数十人,毕业分配来的上海纺织局第一技工学校,上海新业电工机械厂技校,上海电缆厂技校,上海人民电机厂技校,上海电炉厂技校,上海直流电机厂技校等应届毕业生164人,嘉定支农职工约30人,宁波支农职工约10人,72届毕业生约20人,特许的征地工,家属工等等。 </p><p class="ql-block"> 五洲厂的机构设置:党委、行政两套领导班子,下设各有关科室和三个车间。一车间(冲压、模具、热加工等);二车间(金加工、嵌绕接、装配等);三车间(金加工、锻压、设备安装维修、内外电等)。后来生产需要,还设置了翻砂车间、微电机车间。生活辅助机构有:食堂、医务室、小卖部、理发室、水泵房、托儿所、幼儿园、小学校及生产生活两需的运输排等等。 </p><p class="ql-block"> 军工产品时期 (1969年——1977年) </p><p class="ql-block"> 这个时期主要生产五七高炮的配套电机,S一221、S一121测速电机,Zk一32T驱动电机,Zkk交磁电机扩大机。还生产部分J03系列民用起重电机作为补充。原要求年产200套高炮电机,后增至年产300套。 </p><p class="ql-block"> 1970年6月,在当时厂房尚未建全,设备尚未到齐的艰苦情况下,五洲人在简陋的芦席棚里,试制装配成功了两门高炮电机,被称为“七一”打响,是五洲厂职工第一次向党的生日献的厚礼。从此以后的七、八年间,五洲人为小三线建设,为军工生产,贡献了我们的一份力量。 </p><p class="ql-block"> 军品转民品时期(1978年——1986年) </p><p class="ql-block"> 1978年以后,随着国民经济的调整恢复,皖南小三线的军转民势在必行。经过五洲厂领导,技术人员,广大职工的共同努力,在军转民过程中闯出了一条路子:试制耐氟电机,为空调、电冰箱配套,满足广大老百姓改善生活质量的需求。</p><p class="ql-block"> 1978年,试制成功了1.5KW三相四极耐氟电机获得了鉴定通过,并遂步形成一个系列产品。</p><p class="ql-block"> 1980年,1.5kW三相四极耐氟电机被评为了上海市优质产品,荣誉证书和样品在人民公园的画廊里展示。</p><p class="ql-block"> 1984年五洲厂被光荣评为后方基地文明单位、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模范单位。 </p><p class="ql-block"> 返沪第二次创业时期(1987年——1993年) </p><p class="ql-block">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进一步深化,搞活生产经营已是国企的头等大事。五洲厂与其它皖南小三线单位一样,由于幽居深山,多年积累起来的矛盾逐渐暴露了出来:运输成本高,造成生产成本高,产品定价高,缺乏市场竟争力;老职工夫妻分居问题、子女求学就业问题、大龄男青年的择偶困难问题…这些问题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p><p class="ql-block"> 根据中央指示精神,1985年1月28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和安微省人民政府进行了沟通协商后决定:上海在皖南的小三线单位,分期分批将固定资产、流动资金全部无偿移交给安徽地方,人员撤离回沪。</p><p class="ql-block"> 五洲厂是第二批交接单位,以1986年12月31日为最后期限。五洲厂的接收单位先为贵池硫铁矿,后改为贵池江南轴承厂。</p><p class="ql-block"> 五洲电机厂于1986年12月31日关停,1985年开始返迁人员,分期分批到86年底基本完成。</p><p class="ql-block"> 五洲厂返迁到上海,进行第二次艰苦创业。厂名为上海五洲特种电机厂,位于上海宝山区淞南乡新二村所属江杨南路584号,期初与新二五金厂联营生产,后独立办厂。新建厂房1170平方,使用场地3300余平方,开始了第二次创业。</p><p class="ql-block"> 五洲人克服回沪住房紧张,上下班路途遥远,交通不便等困难,努力生产当时畅销的耐氟电机,由于是市优质产品,除了满足上空厂外,还远销江苏、浙江、北京等地区。 </p><p class="ql-block"> 历史永远不会一帆风顺的。步入上世纪九十年代后,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三角债等等问题也产生了,五洲厂遇到了新问题。当时上级电机公司为了上海人民电机厂的做大做强决定并厂,并於1993年3月3日下午3点宣布了公司的这个决定,至此,五洲厂完成了历史任务,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是,五洲厂永远留在五洲人的心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岁月》编委会</p><p class="ql-block"> 执笔:许锦林</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五洲时期的24年岁月,步履匆匆,飞逝而过,回眸逝去的时光,一幕幕情景如诗如画,一段段故事如梦如歌,下面让我们分享一张张旧照片,缅怀我们的青春、我们的情谊。在记忆里走走,看看久违的面孔,想想愉快的故事,忆忆幸福的时光。一张伟民</p> <p> </p><p><br></p><p> 一、 原五洲厂地理位置及近貌</p> <p> 1. 池州市到五洲厂地形道路全貌</p> <p> 2. 五洲厂所处位置。</p> <p> 3. 厂区全貌 </p><p> 北纬30°24',东经117°40';池州市区东南47km;海拔143m~180m</p><p> 1、六号桥 2、行政及生活区 3、一车间 4、二车间 5、总装校验车间 6、微电机车间</p><p><br></p> <p> 4. 1、厂区大门 2、新办公楼 3、老办公楼 4、单身职工宿舍 5、托儿所遗址 6、往家属区的坡道7、老家属宿舍区 8、高坡家属宿舍区 9、邮电新村 10、生产区大门 11、原材料仓库 12、原一车间(现养鹿场)</p> <p> 5. 1、金工车间遗址(现养鸡养猪场) 2、电工车间遗址(图中亮点为水磨石地坪)3、总装校验车间(现养猪场) 4、微电机车间遗址(现全被灌木覆盖)</p> <p> 6. 2019年原五洲厂航拍</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二、 1970年~1993年原五洲厂期间</p> <p> 7. 1970年 刘街劳动锻炼 </p><p> 左:孙凤英、郑爱芝、周为子、周惠珠、惠 静、钟月芳、梁东成、 吴乐森</p> <p> 8. 左:郑爱芝、周惠珠、孙凤英、周为子、钟月芳、惠 静</p> <p> 9. 1972年 </p><p> 左:王松林、童巧娟、黄 曦、杨祖樱</p> <p> 10. 1972年7月后方基地第一届团代会</p><p> 团代会花絮</p><p> 一 沈祖清</p><p> 1972年7⽉份,上海后⽅基地召开了第⼀届团代会。我⼚参加的有王银⽣,惠静,刘连海,陈爱娟和我共五⼈。会议⽓氛热烈,情绪激昂、纷纷表示要把⻘春献给三线建设。</p><p> 期间有⼀件事让我⽆法忘怀,晚上⽂艺演出时我⼚王银⽣、刘连海主动上台演唱了⼆⾸歌,⼀⾸是《越南-中国》,歌词是“越南中国,⽔连⽔,江连江”,“共饮⼀江⽔,朝相⻅,晚相望”。当时中越关係处于“胞波”(兄弟)时期,这⾸歌时新⼜讨巧,给⼈⽿⽬⼀新的感觉。第⼆⾸是沪语⼆重</p><p>唱《社员挑河泥》,“社员挑河泥哎,越挑越欢喜哎”,轻松的节奏配以肢体语⾔,展现了上海农⺠欢快的劳动场景。两⼈声情並茂配合密切,⽤上海话演唱,让⼈倍感亲切,获得全场热烈掌声,为五洲⼚争得很⾼荣誉。</p><p><br></p> <p> 11.汽车运输班 </p><p> 左:严宗杰、周铜宝、曹明华、蔡顺发</p> <p> 12.厂工会举办第一届百科知识大赛 沈祖清、张金玲主持</p><p> "由我和马根宝、马文成组成的一车间代表队获得了20寸搪瓷烧锅的优胜奖,唐大兴、蔡友华、张耀宗组成的运输组队获得了大红热水瓶的优胜奖。"一华国鑫</p><p> "厂第一届百科知识智力竞赛是厂工会组织操办的一次全厂性以班组为单位的大型竞赛活动,特邀请口才好的祖清,普通话好的张金玲为竞赛当主持。为了竞赛的公平保密,所有选题为一人所出,但部分政治类题目曾有祖清参与。为了竞赛抢答公平,特请电工班晋世强师傅用继电器,灯泡化几个通霄研制出来4一6路的抢答器,为这次竞赛成功立下了汗马功劳。经淘汰循环多轮比赛,最终运输组唐大鑫,蔡友华等获冠军。"一谢荣宽</p><p> 如梦令</p><p> 一姜金根</p><p>室外群山逶迤</p><p>屋内盛况空前</p><p>三线五洲厂</p><p>一场大战正酣</p><p>竞赛,竞赛</p><p>增长知识真赞</p> <p> 13. 前排左:周铜宝、戈盘富、朱新有、周荣强、仇生元、倪青红 后排左:張雪珍、周秀莲、吴信昌、蔡顺发、陈洪朗、張耀宗、金焕祥、王来福 </p> <p> 14. 前排左:薛纯高、陆启卿、戴德芳 后排左:徐国欣、梅鸿学、陈鑫元、周铜宝</p> <p> 15. 厂工会组织的九华山游 </p><p> 周铜宝、朱新有、杨美珍、薛纯高、 刘顺时、俞桂祥、严永保、谭进兴、乐娇萍等</p> <p> 16. 厂工会组织的九华山游</p><p> 左:王银生、沈文龙、李强国</p> <p> 17. 每年3月5日“五讲四美,学雷锋"活动日,各支部设摊为职工服务</p> <p> 18. 厂团委组织的九华山游</p> <p class="ql-block"> 19. 1974年 厂第二期马列读书班 </p><p class="ql-block"> 前排左:邵广珠、郑爱芝、刘淑华、沈金娣、李秀玲、王玲南、王淑敏、陆 薇 二排左:范智尧、吴永根、戴德芳、朱庆勋、王奎元、陈海林、林静翰、陆友根 后排左:殷扣旺、姜金根、周阿林、沈新万、苗泽余、张耀宗、葛伟海、罗明发 </p> <p> 20. 1975年春节厂团委组织参观上海展览馆 </p> <p> 21. 1975年春节厂团委组织参观上海展览馆 </p><p> 左:王银生、吴绍兴、朱庆勋、张伟民</p> <p class="ql-block"> 22. 1976年,厂七.二一工大去岩寺跃进机械厂开门办学,周日游黄山 </p><p class="ql-block"> 左:乌家义,殷国强、朱庆勋、沈祖清、傅月兴</p><p class="ql-block"> 回望“七·二一"</p><p class="ql-block"> 一沈祖清</p><p class="ql-block"> 七六年根据社会形势和上级部⻔要求,我厂开办了“七·二一”大学。办学宗旨是依靠企业自身技术力量,结合本厂产品特点,采取自願报名的原则培养技术⻣干。</p><p class="ql-block"> 厂部由技术厂⻓张德哉分管,明确苗泽余为负责人,我为办校人员,聘请技术科清华大学毕业的张志涌为专职老师。我们对工厂办校毫无概念,好在社会上刮起一股办学⻛,大厂小厂有条件没条件都在办,还流行一句口号叫:“大学大学,大家来学。”有坚强的技术后盾和清大老师,底气足多了。</p><p class="ql-block"> 报名的同学没让人失望,都是充满朝气求知欲强烈的优秀⻘年,不乏像乌家义这样有丰富生产实践经验的技术⻣干。我们三人组成一个班子,同学共十五人(一⻋间叶建华被派往上海先锋电机厂学习数控⻋床),学校就这样起步了。</p><p class="ql-block"> 教育重担都压在张志涌老师身上,主要内容是讲述电动机原理及相关知识,同学们对他很仰慕,相处也很好。不能说在短时间里学到多少东⻄,至少在文革后期开始静下心来学技术和知识了。</p><p class="ql-block"> 办校期间有两件事留下深刻印象。一是“开⻔办学”,二是办学成果展示。开⻔办学是当时流行做法,就是走出厂⻔,扩大视野,学习别家教学经验。我们选定到徽州岩寺上海第七机床厂支内的跃进机械厂,借住在他们的招待所。学习内容是观看他们的生产线。机床生产工艺比电机复杂得多,很有启发。又陆续参观了附近几家厂,听了他们的公开课。</p><p class="ql-block"> 岩寺就在⻩山脚下,秀丽的⻛景肯定有诱惑力。“五岳归来不看山,⻩山归来不看岳”,过⻔而不入肯定会留下愦憾。去吧,违反纪律会受到处分。为了成全大家的美好回忆,犯个错也值,这样便有了一次违规的⻩山游。</p><p class="ql-block"> 面对仙境般的奇异景色,大家心情非常愉悦,老师与同学融合在一起,传递出浓浓的正能量。</p><p class="ql-block"> 游山过程有两件乐事。一是乌家义有恐高症,爬天都峰时吓得扒在地上不敢抬头,是大家搀扶着他走下山的,成了日后一个笑柄。二是有人把一包衣服遗留在前一个休息点了,往返路程需半个小时,正当众人面面相观时,谢荣宽毫不犹豫说“我去!”日后我常有感触,在困难或危急的时刻能 挺身而出是多么不易和伟大。</p><p class="ql-block"> 回厂后自然受到了批评。时任党委副书记的惠静很温和的批评了我(她总是一贯的友善),並让我写了检查,开⻔办学就告结束了。</p><p class="ql-block"> 七·二一大学的成果之一是组装了一台“S-221自动喷漆机”,由乌家义为主设计,利用涡轮涡杆和 限位开关,油漆喷头固定在涡轮上来回工作,效果不错。</p><p class="ql-block"> “七·二一”是文革特定时期的产物,在读书无⻔的大环境下、对职工学习知识是一种补充。参与的同学确实很优秀,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大潮中都有出色的表现,专职教师张志涌,后离厂往国内外高校继续深造,并执教于多所高校,栽培桃李,不少同学成了企业⻣干或著名外企部⻔掌⻔人,他们确实是一群出类拔萃的优秀⻘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23. 1976年厂"七.二一"工大去岩寺跃进机械厂开门办学,周日游黄山 </p><p class="ql-block"> 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第一排:张志涌、谢荣宽、 蔡国英、王松林、沈鑫武、戴克明、 第二排:谈连昆、朱庆勋、沈祖清、聂红妹、付月兴、 杨永康、葛伟海、 再下面:陈卫平</p> <p> 24. 1976年,厂七.二一工大去岩寺跃进机械厂开门办学,周日游黄山 </p><p> 前排左:傅月兴、沈祖清、朱庆勋 后排左:戴克明、张志涌、陈卫平</p> <p class="ql-block"> 25. 1976年9月16日悼念毛泽东主席逝世大会工作人员 </p><p class="ql-block"> 前排左:沈祖清、李惠民、朱庆勋、刘顺时、周天鹏 后排左:曹建华、李敏、夏振忠、郑步国、邢充元</p> <p> 26. 周铜宝、万林根、朱新友、张耀宗等</p> <p class="ql-block"> 27. 前排左:朱国英、全惠琴、王桂清 后排左:蔡云娣、聂红妹、刘仪、陈玲珍</p> <p class="ql-block"> 28. 前排左:徐炳超、钟福堂、陈根尧、晋世强 后排左:蔡云娣、郑玲珍、全伟琴、刘仪、王桂清、朱国英</p> <p class="ql-block"> 29. 前排左:许锦林、沈阿兴、陆仁元、顾祥铨 后排左:郑爱芝、张金玲、施惠珠、王秀芝、关伟君、沈美英、王玉风</p> <p> 30. 1976年厂大会主席团成员 </p><p> 左:吴绍兴、严国汉、张北贵、沈荣华、惠 静、鲍永义、钱生德、王银生</p> <p> 31. 大别山淮河机械厂培训人员</p><p> "这里有一段难忘的往事。1976年7月10日至8月20日,我受组织委托,带领20多位青工到大别山淮河机械厂培训,历时40天。照片是部分72届员工,前排左:陈月桢、夏志秋、张敏、陆玉妹、吴宪珍、王银生 后排左:陈惠良、杨建华、毛国民、曹建华、陆连忠、茅保卫、杜建华。"一王银生</p> <p> 32. 左:彭生国、任光辉、方德庆、肖宏仁</p> <p> 33. 前排左:耿财宝、張裕秀、王新昌、李丁和 后排左:薛绍余、崔朝江、王学强</p> <p> 34. 1978年厂职工大会主席台上</p><p> 左:沈荣华、房玉令、惠静、王富根</p> <p> 35. 1978年清查工作队与厂党委委员 </p><p> 前排左:沈荣华、张北贵、宣辅良、惠 静 后排左: 王银生、王富根、韩传章、钱贵生、卜文娟 </p> <p> 36. 1978年10月二车间员工在学习文件</p> <p class="ql-block"> 37. 厂排球队 </p><p class="ql-block"> 前排左:严宗杰、万林根、苏荣建、苏培初、周培祥 后排左:徐炳超、刘连海、高荫平、李强国、刘龙骏、吴建章</p> <p class="ql-block"> 38. 厂足球队 </p><p class="ql-block"> 前排左:储网生、苏培初、余民华、陈菊宝、苏荣建 后排左:張耀宗、王谓阳、丁小杰、朱鸿祥、刘龙骏、李敏、许祥俊、髙阴平。其中领队朱鸿祥 、教练曹岳庆、余绵庠</p> <p> 39. 1979年7月1日 动力科党支部获厂先进党支部 </p><p> 前排左:赵全元、 张信根、李焕炎 后排左:沈文龙、陆福昌 、卞鸿根、刘炳君</p> <p> 40. 1979年微电机车间 </p><p> 前排左:王燕萍、夏志秋、沈欣、张敏、聂红妹、陈曼丽、王正妹 后排左: 乌家义、董世忠、杨丛兴、王克强、张锦清、朱友娣 </p> <p> 41. 五洲厂小卖部人员</p><p> 左:姜银英、江翠凤、陆福妹、朱金娣、张乃艳</p> <p> 42. 1979年9月二车间举办产品质量展览会。</p> <p> 43. 1979年厂工会国庆联谊活动 </p><p> 陆友根、陈菊宝、钱元、柏惠奇</p> <p> 44. 前排左:王银生、徐新德 中排左:沈文龙、马根宝、朱庆勋 后排左:沈宝根、万林根</p> <p> 45. 陈惠良和陈曼丽被选拔为上海小三线乒乓球队,参加池州地区第二届运动会乒乓球赛</p> <p> 46. 左:沈文龙、沈宝根、王银生、马根宝</p> <p> 47. 团干部和团员代表屯溪开会</p> <p> 48. 团干部和团员代表宁国后方机电公司开会</p> <p> 49. 随着生活条件改善,周阿林成了厂里骑自行车第一人</p> <p> 50. 厂第一次普法教育竞赛 , 二车间荣获冠军</p> <p class="ql-block"> 51. 507工程指挥部于1969年12月5日正式成立, 57高炮生产线1979年下马</p><p class="ql-block"> 在上海东方绿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上海小三线制造的五七高炮(装有五洲厂生产ZK、ZKK电机)</p><p class="ql-block"> "57高炮的试制和生产</p><p class="ql-block"> 57高炮是上海小三线涉及企业最多、生产规模最大的军工产品。1969年1月,国务院正式下达兴建“507”工程,规划新建和改造18家工厂。它的主体生产包括地处安徽省贵池县境内的胜利机械厂、前进机械厂、永红机械厂、火炬机械厂、五洲机械厂等</p><p class="ql-block"> 57高炮的生产线于1969年5月定点,1970年开始施工,边基建边试制。1971年转入批量生产,至1979年,合计生产562门57高炮,其中经验收出厂556门。" 一朱庆勋摘选自:《上海市志·工业分志·工业综述卷》"上海小三线建设始末"</p><p class="ql-block"> "1、南京军区对于华东地区小三线的工作,由军区副司令员铙子健中将领衔。</p><p class="ql-block"> 2、上海小三线成立了八一二军管会,由上海警备区后勤部部长张克宽领衔。</p><p class="ql-block"> 3、池州地区成立了五0七指挥部,由上海警备区守备六团团长董连成团长领衔。</p><p class="ql-block"> 4、五洲机械厂军代表由上海警备区守备六团宣传股股长李春奎和我组成。"一陈强华</p> <p> 52. 1980年6月,机电公司第二届青工金属切削技术比赛</p> <p> 53. 1980年厂团委组织庐山游</p> <p> 54. 1980年厂团委组织庐山游 </p><p> 前排左:陈跃山、茅保卫、陆连忠、汪国良、陈伯仁 后排左:施德顺、曹君华、张吉生、徐步照、周秀莲、接月锋 </p> <p> 55. 前排左:沈阿兴、李静、朱荷芬、江肖珠、惠静、陈爱娟、陈坚华 后排左:许锦林、徐新德、李焕炎、黄瑞生、吴永根、邵全忠、王银龙、王国芳 </p><p><br></p><p><br></p><p><br></p> <p> 56. 左:王国芳、王银龙、沈阿兴</p> <p> 57. 前排左:王田忠、苗泽余、陈坚华 后排左:王载福、沈阿兴</p> <p> 58. 李建坤、叶建华、华国鑫、余绵庠、朱荷芬</p> <p> 59. 前排左:周阿林、王仙乐、俞忆蓉、惠静、朱明珠 后排左:何开源、周高孝、李惠民、李强国、陈祥胜、沈新万、陆伯荪</p> <p> 60. 1980年厂工会组织的九华山游</p> <p class="ql-block"> 61. 1981年7月厂先进党支部 </p><p class="ql-block"> 前排左:薛纯高、 李静 、俞忆蓉 、王银生 后排左:施炳山 、李丁和 、汤居船 、徐宝根 、刘明悌、刘承根</p> <p> 62. 1982年7月厂先进党支部 </p><p> 前排左:李静 、俞忆蓉 后排:王银生、 薛纯高 、李丁和、刘承根</p> <p> 63. 1983年4月厂第一期党训班</p> <p> 64. 1983年4月厂第一期党训班</p> <p> 65. 1983年4月厂第一期党训班</p> <p> 66. 1983年6月第三期党训班</p> <p> 67. 1983年6月第三期党训班</p><p> 俞忆蓉、惠静、张德载、邵全忠、严国汉、王瑞生、刘炳君、于龙妹</p> <p> 68. 1983年第四期党训班</p> <p> 69. 1983年6月二车间党支委在研究工作</p><p> 左:李丁和、王银生、俞忆容</p> <p> 70. 1983年6月二车间党员在学习党的十二大文件</p> <p> 71. 厂先进个人光荣榜上俞忆容工作照</p> <p> 72. 先进党小组在车库前 </p><p> 前排左:彭生康、戴世孝、王云松 后排左:瞿志龙、许金元、顾正留、万林根 </p> <p> 73. 厂先进班组二车间嵌线组</p> <p> 74. 1983年8月20日厂开展"青工政治学习轮训和爱国主义教育",组织参观上海市历史博物馆 </p><p> 左:苏荣建、周高孝、庄锡荣、朱庆勋</p><p> "1983年至1984年两年间,按上级部署,厂开展了"青工政治学习轮训和爱国主义教育"。我还是"工人阶级历史使命"4课时的授课老师。记得在讲资本主义腐朽性章节时,对西方国家商品广告的一些现象持批判态度。多年后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才对商品广告属性有了更全面认识。"一朱庆勋</p> <p> 75. 1983年8月厂开展"青工政治学习轮训和爱国主义教育",组织参观"一大"会址</p> <p> 76. 1984年2月厂开展"青工政治学习轮训和爱国主义教育",组织参观宝钢码头 </p><p> 左:周高孝、张耀宗、宝钢陪同、赵全忠、苗泽余、朱庆勋、马根宝</p> <p> 77. 1984年2月厂开展"青工政治学习轮训和爱国主义教育",组织参观宝钢码头 </p><p> 三车间部分职工</p> <p> 78. 1984年厂开展"青工政治学习轮训和爱国主义教育",组织参观上海市农业展览馆 </p><p> 左:苏金娣、司徒明</p> <p> 79. 在新建图书馆里阅读 </p><p> 陈荣钟</p> <p> 80. 1984年5月1日厂工会组织九华山一日游,凤凰松下 </p><p> 左:陈仁伯、刘明弟、许锦林 </p><p> 九华东岩</p><p> 一许锦林</p><p>先贤避谗坐东岩,与世⽆争云深处。</p><p>静听⾕⻦迁乔⽊,闲看林峰归旧窟。</p><p>⿎钹梵⾳穿夜空,⽇⽉倩影透云雾。</p><p>锦⾐卫⼠穷忙碌,⼀段公案笑君主。</p><p> 九华⽼爷</p><p>九九蕴⽞机,</p><p>⼤⼀在雄殿。</p><p>参透坐化去,</p><p>东南第⼀⼭。</p><p> 注:1983年五⼀节,⼚⼯会组织职⼯游九华⼭,我们⼀家四⼝都去了。在百岁宫登99级⽯阶,静怡和⼩峰登得⻜快,其时静怡九岁,⼩峰六岁,在九华⽼爷殿前,留下了宝贵的“全家福”照⽚。</p><p> “⾮⼈境”是天台⽯刻,“捧⽯亭”在⼭顶,“⻘⻰背”是从“千佛寺”到“⼀线天”的险路,明代武崇皇帝派锦⾐卫⼠追查王阳明有⽆反意,⻅其打坐东岩,遂笑⽈:此道学⼈也。留下⼀个遗迹,也留下段笑话。当地⽼百姓俗称地藏王菩萨为九华⽼爷,⽼爷宝殿供奉的是九华⽼爷,在99级陡直的⽯阶之上,尊称为东南第⼭。</p><p> 附记:⾄2010年5⽉我们家随吴⽼师家上⼭还愿,我曾六登九华⼭。</p> <p> 81. 1984年6月1日齐山翠薇亭 </p><p> 五洲小学全体教师</p> <p> 82. 1984年9月30日厂工会组织厂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黄山游</p> <p> 83. 1984年9月30日厂工会组织厂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黄山游 </p><p> 左:任光辉 朱庆勋 沈文龙 严国汉</p> <p class="ql-block"> 84. 1984年9月30日厂工会组织厂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黄山游 </p><p class="ql-block"> 左:彭生国、朱庆勋、俞忆蓉、沈祖清、沈阿兴、郑步国、王华兴</p> <p> 85. 1984年9月30日厂工会组织厂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黄山游,山顶北海宾馆</p> <p class="ql-block"> 86. 左:沈祖清、俞忆蓉、王华兴</p> <p class="ql-block"> 87. 前排左:俞忆蓉、李静、吴文娣 后排左:周阿林、乌家义</p> <p class="ql-block"> 88. 左:朱庆勋、王华兴、郑步国、俞忆蓉、沈祖清、王华兴、沈阿兴</p> <p> 89. 左:王华兴、王建中、彭生国、俞忆蓉、沈祖清、沈阿兴、陈步国、刘桂宝</p> <p class="ql-block"> 90. 1984年10月王银生在厂选举贵池县人大代表主席台上</p><p class="ql-block"> "在这次全厂大会上,我传达了选举贵池县人大代表的办法和有关事项。会上按照法定程序选出了张耀宗为贵池县第八届人大代表。"一王银生</p><p class="ql-block"> </p> <p> 91. 汽车修理组人员在车库前 </p><p> 前排左:马恒伟、俞桂祥、万林根、张耀宗 后排左:仇生元,许祥俊,朱长生,苏培初,王基海,王祖辉</p> <p> 92. 技术科人员同游六号桥</p> <p> 93. 1985年4月30日工会组织工会积极分子九华山游</p><p> 前排左:丁小杰、朱庆勋、薛纯高、谢荣宽、陈坚华 后排左:彭生国、严永保、沈阿兴、徐炳超、王银生、谢志忠、顾祥铨</p> <p> 94. 前排左:马根宝、李焕炎、徐炳超、谢永宽、張耀宗、陈荣钟、汪国梁、、沈阿兴 后排左:江肖珠、陈坚华、吴春儿、徐融 </p> <p> 95. 1985年5月5日贵池山区</p><p> 左: 陈坚华、任光辉、薛纯高、袁华安、朱庆勋、周铜宝、邵全忠</p> <p> 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