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下放知青怀恩情,</p><p>五十年后结伴行;</p><p>回到当年“战斗地",</p><p>乡亲乡里暖人心。</p><p><br></p><p> 202O年1O月16日,原下放在江西石城县高田乡(现改高田镇)郑里大队(现为郑里村)潭家湾生产队(现叫上温疗自然村)的六位上海知青,来到赣州,与赣州四位下放在同一生产队的赣州知青会合,心怀恩情重返一同战斗过的地方,在第二故乡拜访父老乡亲。</p><p> 五十年,弹指一挥间,当年风华正茂的我们,早已芳华不在。岁月按照各自的生活阅历和轨迹,打磨着我们,使大家变成现在的自已。尽管我们之间少有来往,都在自己的日子中奔跑。但共同点是:都没忘记我们的第二故乡,我们知青共同战斗过的地方,沒忘记哪里的父老乡亲。</p><p> 于是,上海和赣州下放在同一生产队的知青们一合即拍,组织了这次怀旧、感恩、相聚之旅。</p><p> 这两天得有时间,将这次赣州~石城~谭家湾相聚、相会的经过,按时间顺序,流水式地做个纪录,便于回忆。</p><p> </p><p><br></p> 喜游八境台 <p>10位当年下放知青相会在赣州八境台。</p><p> 从左~右,熊京来(赣州知青)、乐英凤(赣州知青)、葛云龙(上海知青)、熊义诏(赣州知青)、杨红根(上海知青)、姜达美(上海知青)、白方源(赣州知青)、吕娟(|上海知青)和曹仁妹(上海知青)。</p><p> </p> <p>六位上海知青在八境台与客家南迁鼎前合影。</p> <p>1O位当年下放同一生产认的知青们在龟角尾赣江源头合影</p> <p>八境台下回味儿时感觉,岁月如舵飞快地转着。</p> <p>游览有80O年历史的建春门浮桥。</p> 品尝客家菜 <p>按我们的安排,上海知青们登郁孤台,游四贤坊,参观蒋经国旧居,沿着古城直到章贡两汇合的龟角尾,登上八境台眺望宋城赣州全貌,而后在建春门古浮桥上漫步,充分领略赣州独有的魄力。(这六位上海知青,下放6~8年,直到回上海,从未到过赣州市)。</p><p> 中午,我们尽地主之宜,在老馆子客家特色的餐馆宴请上海知青。</p><p> 图为吕娟代表上海知青对这次江西之行首到赣州:,得到周到安排表示感谢!</p> <p>四位女知青情不自禁玩自拍</p> <p>晚,游渔湾里网红打卡地</p> <p>在“老房有喜"晚餐,吃赣州特色菜。</p> ′游览通天岩 <p>10月17日上年,知青们游览江南第一石窑一一通天岩。</p> <p>在忘归岩前自拍合影</p> 包车前往石城 <p>17日下午,我们包车前往石城,由于六位上海知青都未到过瑞金,特意安排在途经共和共国摇篮瑞金时,作短暂停留。</p><p> 大家在叶坪客户中心前合影。</p> <p>17日下午五时许到达石城,下榻国际酒店。</p><p> 温远松、卢同生两位下放地的老友早己在酒店恭候,即刻入住。</p> <p>晚,味中味酒店设宴两席,与原生产队的老乡共进晚餐。</p><p> 打听到原生产队有5、6户人家己迁入石城县城居住,在赣时我就与温远松和卢同生商定,凡迁入石城县城居住的原谭家湾生产队的老人,全部请到酒店,共进晚餐。</p> <p>乡亲们先后来到酒店,与知青热闹交谈</p> <p>见到阔别五十年的乡亲,激动地流出眼泪。</p><p> 抱小孩的是原谭家湾生产队民兵连长温远华的儿子。温远华只比我们大几岁,有些文化,个头大性格好,在生产队对我们十分关怀、照顾。</p><p> 可惜,前几年温远华被一场车禍夺去了性命,今天温远华的老婆(左一)以及儿子抱着孙子,前来参加聚会,让我们激动不己。</p> <p>酒席开始前,温远松代表谭家湾的父老乡亲对我们的来到表示热烈欢迎。</p> <p>左一就是温远松,当年谭家湾生产队的老师,从事乡村教育几十年,从教育局退休后,搬到县城与儿子住在一起。</p><p> 我们这次石城之行,在县城和乡里的行程,全由温远松和卢同生安排。</p><p> 图为上海、赣州两位女知青向温远松敬酒。</p> <p>我跟远松是老朋友了,前年与去年我两次来石城都与远松坐聊过。这次相见异常开心。</p> <p>左一的就是卢同生,一位正直、开朗、善解人意的老朋友。</p><p> 在谭家湾,卢同生是外来户(谭家湾生产队全姓温),早年同生的父辈从广东迁入,但卢同生家很快就溶入温姓。</p><p> 卢同生与我们年令相当,我们赣州知青7O年招工进城后,上海知青在谭家湾又滚爬了几年,分别干75年和78年回到上海。他们与卢同生、温远松的感情深厚,不亚于我这个赣州知青。</p><p> 说到卢同生,还必须提一件事。7O年底大招工和征兵在同一时进行,本卢同生是被招工的,单位来招工的人特别喜欢他,按现在的话说,当时很阳光,又在谭家湾一小水电站管发电(仅5千瓦时的小水电,供谭家湾照明,白天机米)。可公社把完成征兵任务看得更重,于是审批时,把卢扣下,没让他进工厂,后去了兵,几年后仍回家乡务农。</p><p> 由于卢被扣下,招工指标给了遥岭大队的温XX,一来一去办手续,时间便拖到71年元月。7O年底被大招工的人,</p><p>12月底前己全部回赣。因我是赣州知青,来招工的师傅,特地要我去遥岭把温Xx带下赣州,同时还带了屏山的熊Xx,这两位当时只有16、7岁,第一次离开乡村,家里并不把当工人作为一件事,拖着不来报到,于是就让我完成把他们带出家乡的任务。</p><p> 图为赣州、上海两位女知青向卢同生敬酒。</p> <p>酒席中最年长的温宗财(宗字辈,比远长一辈),今年94岁,身体硬棒,在儿子的陪伴下,特意来见我们。</p> <p>向温宗财敬酒</p> <p>上海、赣州知青分别离桌向宗财敬酒。</p> <p>说不完的事,道不完的情,第二故乡的情感,全在这酒中表达……</p> <p>席间敬酒视频</p> <p>席间敬酒视频</p> <p>席间交流视频</p> <p>离别之前,知青与乡亲们在酒店合影</p> <p>酒席后离开酒店之前,突然一个大美女来酒店看望知青大爷、大妈,一打听原来是卢同生的媳妇,生了一对儿女的标准美女。</p> 回到久别的高田 <p>1O月18日上午,我们乘车前往阔别四、五十年的高田乡。</p><p> 当年在乡粮管所工作的温远群,住在高田,我们先在他家落户,拉家常。</p><p> </p><p>′</p> <p>当日是高田的圩日,在远群家小息后,大家各自当街。</p><p> 我也没顾大家,独自在高田圩上扫街。</p> <p>下面是一组扫街的镜头。</p> <p>这口井有个故事。</p><p> 当年没有井台,水齐地面下20~3O公分,四周建有台阶,人们沿台阶下到水边挑水饮用。刚来的上海知青不懂,一度闹了笑话,还引起乡居民的不满,后经“五七"大军领导,做工作,还在大会上解释,最终化解矛盾。</p> <p>现镇政府内保持完好的祠堂</p> 来到谭家湾 <p>终于来到当年的下放地一一谭家湾。听说我们的来到,在家的父老乡亲纷纷出门相迎,拉着进屋。</p> <p>郑里村支刘书记(右一),得知我们来到,也专程赶来,代表村委会表示欢迎,并与我们共享午餐。</p> <p>边走边聊</p> <p>手拉着手,似同姐妹</p> <p>寻找当年的记忆视频</p> <p>在当年住过的门前合个影</p> <p>寻找当年的记忆视频(二)</p> <p>温远松的父亲,今年94岁高龄温宗绳,是我们下放时生产队的保管,一进到他家,知青们见后问候。</p> <p>思绪万千</p> <p>寻找当年记忆视频(三)</p> <p>寻找当年记忆视频(四)</p> <p>谭家湾小风光</p> <p>谭家湾小风光</p> <p>寻找当年的记忆视频(五)</p><p> 这块200余斤的石头,是当年老保管和上海知青共同煅炼的器具。</p> <p>老屋下自然村,最早上海知青住在老屋下。7O年底,赣州知青先后进城,上海知青便搬至我们住的上温疗自然村。</p> <p>在老屋下碰到熊姓妇女主任,很干练的村姑,后面的新居就是她家的。殊不知,微信、抖音之类玩得很顺。</p> <p>青春的岁月</p><p>珍贵的记忆</p><p> “三人照片里第一个是我班级最好的住在三多里外的上海同学,已经嫁到宁波。中间是我,第三位是这次去高田生产队的赣州知青,当年同一个地方拍的照片,结了半个世纪的情缘了"。(摘自上海知青吕娟朋友圈)</p> <p>10月18日晚,温远群在高田宴请我们,当晚住高田。</p><p> 1O月19日上午,我因要赶回赣参加老年大学30年校庆活动,很遗憾地与老乡们和上海知青告别,先行回到赣州。</p><p> 上海知青还有二天行程。19日安排去金华山和八卦脑,20日游览芦屋和通天寨。21日,上海知青返沪。</p> <p>离开高田时,1O位下放在高田谭家湾生产队的知青在温远群家门口合影。</p><p><br></p><p> 感谢温远松、卢同生两位好友的热情接待和周到安排,感谢谭家湾父老乡亲们,这次怀旧之旅、感恩之旅划上园满句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