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虽然很多草莓种植户明白连续多年在同一个大棚重茬种植草莓的危害,但是受生产条件、经济效益限制(毕竟打一枪换个地方的模式很难留住老客户),不得不重茬种植草莓,时间一长,土传病害严重,死苗烂棵甚至全垄断苗的情况时有发生,给草莓种植户带来了繁重的病害防控工作,稍有不慎,还会造成减产减收。</p> <p>今天,我们就来深入地聊一聊作物重茬障碍发生的原因、原理,供广大种植户参考。</p><p><br></p><p><b>首先,我们来看看重茬草莓都有哪些现象表现:</b></p><p><br></p><p><b>生长生育不良</b></p> <p>由于草莓对养分的选择性吸收,在同一块土地上长期种植草莓,会造成土壤中某种养分亏缺,使草莓植株生长发育不良,叶片变小,叶柄变短,长势衰弱,植株矮化,须根呈黑褐色,甚至全株枯死。</p><p><br></p><p><b>生理性病害趋严重</b></p> <p>多年简单轮作造成土壤养分亏缺,影响花果的发育。缺硼造成授粉和结实率降低,果实畸形、果品质量差。缺钙易发生硬果。而异常花、畸形果、软质果、果实着色不良等直接造成果实品质差、产量低。</p><p><br></p><p><b>侵染性病害早发、重发</b></p> <p>在简单轮作模式下,土壤病原菌大量积累,增加了草莓病虫原基数,病虫害提早且严重发生。特别是在开花结实期,地温升高,病菌繁殖蔓延较快,土传病害如枯萎病、立枯病、黄萎病和红中柱根腐病,导致的死苗现象逐年加重,防治难度加大。有研究表明:草莓连作2 年的死苗率为40.9 %,减产50.1%。</p> <p>从草莓重茬的表现我们不难看出,造成作物重茬障碍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连作障碍,二是土传病害恶性爆发。</p><p><br></p><p><b>连作障碍</b></p> <p>什么是连作障碍?就是同一作物或近缘作物连作以后,即使在正常管理的情况下,也会产生产量降低、品质变劣、生育状况变差的现象。我国的著名农书《齐民要术》中就有关于一些作物连作之后病害加重的记载,被称作连茬病。很多作物都存在连作障碍问题,如水稻、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苹果、桃、樱桃、葡萄、草莓、番茄、黄瓜、茄子等果蔬,甜瓜、西瓜、南瓜等瓜类作物,此外还有多种花卉及一些药用植物。</p><p><br></p><p><b>连作障碍原理</b></p><p><br></p><p><b>1、植物自毒作用</b></p><p><br></p><p>某些植物可通过地上部雨水淋溶、根系分泌和植株残茬腐解等途径释放一些有机致毒物质,对同茬或下茬同种或同科植物生长产生抑制、毒害作用,这种现象被称为植物的自毒作用 。自毒作用是一种发生在同科作物或同种作物间的生长抑制作用。</p> <p>目前,已在番茄、黄瓜和辣椒等多种设施园艺作物组织和根系分泌物中分离出包括苯甲酸、肉桂酸和水杨酸在内的十余种自毒物。这些物质通过影响离子吸收、水分吸收、光合作用、蛋白质和 DNA合成等多种途径来影响植物生长,而且,这些分泌物的种类、数量与作物营养状况有直接联系。</p> <p>植物的自毒作用看起来不可思议,实际上也很好理解,连作条件下,植物根系分泌的自毒物质连同土壤中植物残体腐解产生的以及病原微生物代谢产生的有害物质,共同作用,一起影响植物的生长代谢活动,最终导致了自毒作用的发生。</p> <p>当然,并不是所有作物都会发生自毒作用。有研究已证实,番茄、茄子、西瓜、甜瓜和黄瓜等极易产生自毒作用,而与西瓜同科的丝瓜、南瓜、瓠瓜和黑籽南瓜则不易产生自毒作用,其生长有时反而被其它瓜类的根系分泌物所促进。</p><p><br></p><p><b>2、土壤恶化</b></p><p><br></p><p><b>2.1土壤理化性状恶化</b></p> <p>近代农业生产化肥投入的增加,引起土壤物理结构的破坏,尤其是大棚连作土壤,土壤淋溶作用降低,加上作物对盐基养分的选择性吸收,导致土壤pH、有机质含量以及阳离子交换量显著降低。有专家对大棚黄瓜的研究表明: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水稳性团粒增加,土壤孔隙度度提高,通透性增加;土壤耕层的可溶性盐含量和硝酸盐含量累积,土壤盐渍化成为大棚蔬菜连作的障碍之一。</p><p><br></p><p><b>2.2土壤微量元素缺乏</b></p> <p>每一种作物都有它独特的需肥规律和对各种养分的吸收能力,在没有科学指导的施肥情况下,连续多年种植单一作物,由于作物对某种或几种元素养分的喜好而大量吸收,会导致土壤中某种或多种元素大的缺乏。例如多年水稻田的缺硅、缺锌,果树老区的缺钙、缺铁,大豆田缺钼、缺锰、缺铜等。除此以外,过量施用化肥引起的盐分累积、离子拮抗,更加加重了作物微量元素的缺乏,导致作物生长障碍。</p><p><br></p><p><b>2.3土壤养分有效性降低</b></p> <p>目前我国大部分土壤磷、钾含量非常高,但是60%以上都是缓效的,也就是处于很难被作物吸收的状态。所以,土壤缺的是有效的、能被作物吸收的磷和钾。有研究表明,连作土壤由于连续多年同样配方的化肥大量施用,土壤有效养分出现不同程度的积累,使土壤P、S含量显著积累,N:P:K:S比例严重失调,钠、氯等盐分离子残留、表聚,造成土壤盐渍化。同时,连作导致土壤化感作用的发生,土壤有机质组分、土壤腐殖质总量、胡富比(胡敏酸/富里酸比)下降。这些情况的发生,最终导致土壤部分养分有效性降低。</p><p><br></p><p><b>土传病害</b></p> <p>土传病害是指病原体生活在土壤中,条件适宜时从作物根部或茎部侵害作物而引起的病害。常见的蔬菜土传病害有:茄果类、瓜类等猝倒病、立枯病、疫病、根腐病、枯(黄)萎病、根结线虫病,十字花科、莴苣的菌核病,十字花科的软腐病等。</p><p><br></p><p><b>土传病害恶性爆发的原理</b></p><p><br></p><p>有研究数据表明,病害在所有作物重茬障碍原因中占85 % 左右,特别是土传病害是连作障碍的主要因子,而且有些从未发现具有危害性的菌类也会对作物根系产生不良影响。</p> <p>由于栽培作物种类单一,形成了特殊的环境,使硝化细菌、氨化细菌等有益微生物受到抑制,而有害微生物大量发生,土壤的微生物种类/种群发生了很大变化,土壤微生物和无机成分的自然平衡受到破坏,导致了肥料分解过程障碍,土壤病菌蔓延。</p> <p>研究表明,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寄生在植物残体中的病菌孢子、菌丝年复一年残留在土壤中,造成土壤有害真菌的种类和数量明显增加。而真菌型土壤是地力衰竭的标志,细菌型土壤则是高土壤肥力的生物指标。连作土壤的主要特征是“细菌型”向“真菌型”的转变。这些有害真菌最终导致重茬作物根腐病、枯萎病、立枯病、青枯病的泛滥。</p> <p>理解了作物重茬障碍的原因,那么解决起来就相对简单了,至少有的放矢了。</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28, 128, 128);">以上文章来自网络,如有侵权告知删除。</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