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导图构建支架,让孩子遇见灵感 ——海口市秀华小学语文科组专家进校园活动后记

椿

<p>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这个凉爽的金秋,10月27日上午,我们有幸再次邀请了优雅知性的黄亚香校长,为秀华小学的语文老师再次注入了一股清流。</p><p> 黄亚香,海口市第三十三小学副校长,中学高级教师,海南省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海南省冉茂娟卓越教师工作室指导教师,海口市冉茂娟助推站专家成员。</p> 课例展示 <p>  黄校长亲自上阵,给我们上了一节习作课《我的心儿怦怦跳》。一段亲切地交流很快就拉进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老师首先用一个“摸物品,说感觉”的环节,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敏感性的训练,调动起学生的身体反应。接着和学生玩起“打气球”的游戏,从气球逐渐变大,直至爆炸的过程来让学生真正触摸自己的心跳。有了切身感受,学生自然而然有话可说。课堂呈现出第一个高潮。</p> <p> 有了学生碎片化表达,黄校长对这些信息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做了写法的小结。本次习作侧重于如何细致地表达砰砰心跳时的感受,因此老师小结出身体感受和心理想法比较关键,再由思维导图细化了这两个支干衍生出来的细支。这样的框架形成之后,在说一说环节,老师再降低难度,用三个小句子作为依托,讲述今天课堂中发生的故事,学生便有了成段的完整性表达。</p> <p>  紧接着,老师给同学们解题,明确习作题意,用限时写作请同学们写一件让自己心儿怦怦跳的事情。虽然时间很短,但是我们发现同学们文思泉涌,有不少同学都能完成写作任务。最后,老师以自评、互评、展评等方式,围绕本课的构建框架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一张简炼的思维导图,一个清晰且紧扣中心的写作框架,在黄校长的引导下,一切都是水到渠成。</p> 讲座分享 <p>  上课结束之后,黄校长围绕这节习作课,为我们做了一个关于《如何运用“思维导图”支架指导作文教学》的微讲座。黄校长从这几个方面为我们进行讲解:</p><p>1、为什么要用思维导图?</p><p>2、什么是思维导图?</p><p>3、如何绘制思维导图?</p><p>4、思维导图如何指导作文教学?</p> <p> 黄校长分别从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现代社会必备技能,心理学,脑科学,国际视角等方面阐述的掌握思维导图的必要性。</p> <p>  接着,黄校长用了具体的思维导图范例让我们了解了它的可视化、图像化、结构化等特点。思维导图具有如此丰富的信息表达方式,这也正好满足了小学生的好奇心理及认知特点。</p> <p> 在绘制思维导图板块,黄校长展示了具体的课例图示,配合清晰的方法指导,我们对思维导图又有了进一步的理解。</p> <p>  掌握与实际操作总是有差距的。在接下来的实际操作中,黄校长从不同年段的课程标准,采用的不同策略。再从不同的文体出发,详细介绍了思维导图的制作方法。对我们来说,这已经是既“给予鱼”,又“授以渔”了。</p><p><span style="color: rgb(63, 63, 63);"> </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有了这个讲座的学习,我们发现,除了习作教学,在任何类型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更好的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理清楚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让学生对知识有比较清楚的认识。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以一定的知识点为基础,然后进行放射性思考,通过联想想象更好的记忆和掌握知识了。</span></p> <p>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美好总是短暂的,今天收到的满满干货,我们只有将其反刍,实践,再反刍,才不会辜负黄亚香校长为我们带来的这份美好!</p><p> 思维导图是语文教育中的又一次创新,它带给学生的不仅是开拓思维的能力,更能在制作中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能力,对其任意一样,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虽然对于思维导图的学习,我们只是初期阶段,但是相信通过我们的不断努力,此次活动一定能让秀华小学的语文老师摸索出一条更有成效的教学之路!</p>

导图

思维

学生

校长

老师

习作

我们

语文

黄亚香

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