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距漳州市区东北部30公里处,长泰岩溪珪后村,民国时期“长泰王”叶文龙故居。</p> <p>(一),叶文龙故居。</p><p><br></p><p><br></p> <p>叶文龙故居。</p><p><br></p><p>叶文龙故居,又称“霞美堂”,俗称叶文龙“三座大厝”,位于岩溪镇珪后村中心。建筑坐北朝南,建筑面积2280平方米,占地面积约4500平方米,三座大厝平面而立,这是一座具有闽南特色的红砖大厝建筑风格。设计精巧,装修豪华,室内共有30房8厅7天井。中落建于1932年,右落建于1933年,左落建于1934年。</p><p><br></p><p>“霞美堂”采用日本洋灰(水泥)、洋弹簧弓,南洋产部分粗大红木料等。门口铺设石板埕,既平坦又牢固,至今无一处变形,人称“有他的厝也没有他的埕,有他的埕也没有他的厝”。材料工艺上乘精致,至今保存完好,是长泰县较有代表性的民居建筑群。</p><p><br></p><p>“霞美堂”原主人叶文龙,字起文,号振凤,原任国民党福建省“保安处上校、警备团长官衔”。1941年3月23日被国民党害于南平。</p><p><br></p><p>三座大厝其规模格局恢宏气派,张扬着主人的身份和地位,倾述着主人曾经的辉煌和传奇的故事。</p> <p>中落房屋,建于1932年。</p> <p>西侧房屋即右落房屋,建于1933年。</p> <p>西侧房屋院内。</p> <p>东侧房屋即左落房屋,建于1934年。</p><p><br></p><p>原住叶文龙与五姨太刘春兰所生儿子,名叫叶阿武,1938年生。</p> <p>叶文龙像。</p><p><br></p><p>(二),简文龙简历。</p><p><br></p><p>叶文龙,1900~1941,享年41岁。字起文,号振凤。长泰岩溪珪塘村珪后社(今改为珪后村)人。</p><p><br></p><p>家境清贫,幼年丧父,生母改嫁,从小与祖母相依为命。</p><p><br></p><p>由于幼时失去父母关爱,叶文龙少年时在村里受歧视,割茅垛草被人点火🔥烧毁,在庵前骑石遭人耻笑,受尽人间冷落,饱尝人间辛酸。</p><p><br></p><p>叶文龙自小得益祖母教诲,善解女性的劝言。如文龙带兵后曾要报复小时“仇人”,后听从祖母劝言,改行“仇将恩报”。</p><p><br></p><p>“贫家生虎子”,叶文龙在冷嘲热讽中炼就了倔强好胜、胆识过人、敢作敢为、豪放不羁的性格,也练就了他吃苦耐劳、能屈能伸的性格。</p><p><br></p><p>1918年,时年18岁,叶文龙投军在护法军闽南粤军陈炯明部为民军一旅同安叶定国手下当杂役、号手。</p><p><br></p><p>叶文龙素为机智,应变,又广交好客,入伍不久与叶定国义子叶振南结为八拜兄弟,改号叶振凤,自然成为叶定国义子。</p><p><br></p><p>文龙不识文书,尚识时务,经常向叶定国出谋献计。</p><p><br></p><p>1921年,时年21岁,被提升为一连连长。</p><p><br></p><p>同年,娶同安林串花🌸为结发夫妻。</p><p><br></p><p>1922年,时年22岁。直系北洋军阀师长张毅率军路过长泰,军纪败坏,行军所至奸杀掳掠。文龙率连士兵在同安、长泰边境截途伏击成功。</p><p><br></p><p>1924年,时年24岁。营长叶振南病逝,文龙擢升为第一营营长。</p><p><br></p><p>同年,娶同安林青花为二姨太。</p><p><br></p><p>收养子叶金城。</p><p><br></p><p>1925年,时年25岁。北洋军阀张毅在长泰、同安实行残忍围剿。文龙在同安、长泰、安溪与张毅展开游击战。这时长泰老百姓处于南北军阀与民军角逐混战之政局,俗称“反张毅”。</p><p><br></p><p>1926年11~12月,时年26岁。叶文龙受编在北阀军东路军第四师张贞所收编的民军叶定国部担任营长,进驻长泰。进驻长泰后,叶文龙支持新派反对旧地方势力,独揽长泰军政大权。</p><p><br></p><p>同年娶三姨太徐爱仙。</p><p><br></p><p>同年,国共合作,北洋军阀张毅就擒,长泰政局稍微安定。叶文龙早期接受过国民党左派革命思想影响,又得幕僚叶伯申、叶愚青、叶思恭、叶仲意等协助,开始勾画出建设长泰蓝图,并在各区设立民团分管民政、军事、财政。</p><p><br></p><p>1927年,时年27岁。蒋介石发动“4.12”反革命政变后,国民党驻漳闽49师师长张贞,收编叶文龙为独立团长,军费自筹。</p><p><br></p><p>张贞在漳州开办“长通公司”,专卖鸦片。叶文龙在长泰开办烟局,形成抗争。</p><p><br></p><p>同年叶定国解甲在同安家中逝世,叶文龙带孝送殡。</p><p><br></p><p>5月15日,文龙祖母逝世。</p><p><br></p><p>1928年,时年28岁。文龙收编安溪股匪。北洋军阀“三点会”(即清代反清复明民间组织—天地会,以朱元璋明洪武年号为名,称为“洪门”。又以“洪”字偏旁“三点水”,称为“三点会”)势力扩大到安溪、程溪一带,并在林墩开设兵工厂,更引起张贞疑惑,张贞蓄意围剿叶文龙。</p><p><br></p><p>1929年,时年29岁。陈友章唆使张贞发令叶文龙率兵赴南靖金山剿共,叶文龙托辞带孝在身,派三营代征,时任三营连长叶景民为中共地下党组织交通员,他发动战地哗变,缴械给中共游击队。叶部三营长叶明辉挂罪“通共”,被张贞正法。</p><p><br></p><p>同年,叶文龙在岩溪养病,张贞出兵突袭岩溪,叶文龙三姨太徐爱仙巧施金元计救叶文龙脱险。事后徐爱仙劝叶文龙弃军从商,爱仙先避居香港。</p><p><br></p><p>又是一场妥协,叶文龙接受张贞收编,任闽南49师驻泰独立团团长。这时叶文龙成为名副其实的“长泰土皇帝”。</p><p><br></p><p>1930年,时年30岁,叶文龙进行市政建设,修建岩泰公路,基本做到村村有大路;疏通溪渠,确保河运畅通。</p><p><br></p><p>1932年,时年32岁,毛主席率中国工农红军攻占漳州,全歼张贞部。叶文龙对红军缺乏认识,逃匿在枋洋、林墩一带静观形势。</p><p><br></p><p>1933年,时年33岁,十九路军入闽发动“福建事变”,打击国民党右派势力,对民军既往不咎。叶文龙又接受十九路军改编,为61师独立团团长,仍驻长泰。</p><p><br></p><p>这时叶文龙受十九路军影响,拥护抗日,改岩溪小学为“岩溪共和小学”,并成立农民协会。继而改建县城、枋洋、林墩、珪塘、金里、田头、恭信、仁化等小学校舍,并设立教育专款。</p><p><br></p><p>抗日时期,叶文龙拥护抗日,抵制日🇯🇵货,严惩贩卖日货不法商人。倡导农民施用有机肥,不用化肥,保障土质不受破坏。抗战期间他协助龙溪中学、崇正中学搬迁岩溪、坂里,并腾出住宅为校舍,帮助漳、码、厦居民内迁长泰农村以躲避日本飞机✈️。</p><p><br></p><p>1934年,时年34岁,蒋介石对十九路军发动进攻,十九路军败退漳州,叶文龙退守枋洋、林墩一带,后靠上入闽独立第三特务团团长、长泰人连英豪从中斡旋,叶文龙才免于祸患,仍掌长泰民团大权。</p><p><br></p><p>1936年,时年36岁,叶文龙发动叶氏宗族修理叶氏祠堂“追远堂”,指定叶春木为会长,从香港购进名贵硬木(番柴),做为祠堂梁柱,并请名匠雕梁画栋。</p><p><br></p><p>叶文龙好交知识分子,接受新思想,办教育、兴文化,从上海、厦门引入京剧组建“群芳戏班”,京剧在长泰极为盛行,叶文龙成了戏迷。</p><p><br></p><p>1939年秋,时年39岁,原国民党民军陈国辉部,时任国民党省保安处旅长陈佩玉,来长泰坐访叶文龙,在回省途中被国民党特务暗杀,叶文龙不胜惊奇,认为国民党收编民军是“养狗🐶逐兔🐰,兔🐰死狗🐶烹”。</p><p><br></p><p>1940年,时年40岁,日军占领厦门,厦门沦陷。国民党执行蒋介石“安内攘外”,对民军进行彻底清剿,调派陆军75师韩文英、范子明等并配合县保安,清剿各县民军。</p><p><br></p><p>1940年6月13日,国民党75师进驻长泰围剿叶文龙。叶文龙不明情况下令抵抗,在林墩白交祠首战惨败,中央军扬言,如果叶文龙抗拒,不缴械自新,将填平珪塘所有水井,断绝全社水源。</p><p><br></p><p>叶文龙这时处于四面受敌,身边唯带吴宗等数名护兵逃匿良岗、吴田山间迂回隐蔽。在国民党军事压力和政治攻势下,自感寡不敌众,更不敢辜负父老乡亲,便一边命令埋藏枪🔫械,一边派员与国军谈判。</p><p><br></p><p>叶文龙终究不敌大军压顶,于当年7月上旬在岩溪文坑投案自新,当晚被骗解漳州,随后押往永安(当时省会)监禁,后解押南平。</p><p><br></p><p>叶文龙押解南平监狱时随伴有四姨太、五姨太刘春兰,随从吴宗等,叶文龙亲信叶肇基、叶洞庭、黄仲祺、叶思恭监押三元监狱。</p><p><br></p><p>1941年农历3月15日上午,时年41岁,叶文龙被枪决于南平。</p><p><br></p><p>同日夜晚,叶文龙的亲信叶肇基、叶洞庭、叶思恭、黄仲祺和平和县的张河山被活埋于三元(今三明)。</p><p><br></p><p><br></p><p><br></p><p>(三),叶文龙评价。</p><p><br></p><p>叶文龙在执掌长泰的14年中,有值得人们称赞的地方,也有令人憎恶之处。</p><p><br></p><p>叶文龙在长泰办教育,建学校,修公路,兴集市,也卖鸦片,误杀无辜。</p><p><br></p><p>75师围剿叶文龙时,是五姨太一句话:“大丈夫何能在这关头,以一己生命殃及众生”,叶文龙毅然下山受擒。</p><p><br></p><p>叶文龙善交有识之士,从中启迪自己的为人道理。叶文龙集农民、军阀于一身,敛财、享乐、无所顾忌,但他却热心于办教育、开拓商务、铺桥造路等公益事业。</p><p><br></p><p>他资助“长泰教育参观团”赴北京、上海等地学习观摩。吸取外地办校经验,聘请外地优秀教师,进行教育改革,资助困难学生上学,提高长泰的教育水平,为后来长泰教育在全省领先奠定了良好基础。</p><p><br></p><p>叶文龙极力倡导新生活,反对妇女裹脚,要求男人不得留发辫。</p><p><br></p><p>叶文龙时,全县各行业都有“专业”排球队,他亲手创办敢拼才会赢的“拜六队”,并从龙溪(今芗城)请来289军主攻手王坤当教练。原中国女排教练、龙海人陈忠和的叔父也是“拜六队”的成员。“拜六队”当时名誉全省、屡屡夺冠。长泰由此被誉为“排球之乡”。</p><p><br></p><p>不通文墨的叶文龙,求知欲却十分迫切。他身边的叶伯申,是位谙通历史博学多才的学者,他爱听叶伯申讲远古帝王为人治国的故事,常常叫叶伯申讲《三国演义》、《东周列国》、《三言二拍》,从中启迪做人的道理。</p><p><br></p><p>他重视商贸集市建设,整建县城、岩溪、枋洋街道集市。据传旧县城街路铺设的石条,是拆旧城墙的条石铺设。</p><p><br></p><p>行伍出身的叶文龙,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文化背景却是农耕文化和江湖文化,因此在治理社会治安方面,执行的是自己的意愿和想象,却也竞然达到了社会安定的“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景象,然而他采用的却是封建社会最严酷的刑法。</p><p><br></p><p><br></p><p><br></p><p>叶文龙身边有一批智囊人士为其运筹帷幄,决心把长泰建成闽南第一县。在大办教育同时,也发展经济,铺桥造路,开通长泰第一条公路——岩泰公路。建设街市,活跃经济。他懂得农业的重要性,为保障农村劳动力,他对当时“抓壮丁”敢于“瞒君骗婿”,好男不送兵,以保障农村劳动力发展生产。严管社会秩序,当时长泰城乡有“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美名。据说,在一个夜晚,叶文龙故意把一个金镯子丢到窗外,第二天便有人主动送交回来。</p><p><br></p><p><br></p><p><br></p><p>但是在治安方面,叶文龙采用封建王法的严刑酷打,以莠民治莠民,时有误杀无辜,给后人留下不寒而栗的印象。最典型的例子是,马洋社有4个农民,因为到邻居的菜园里偷吃了几个不怎么值钱💰的芋头,结果全部被砍了脑袋示众。还有一个鸦片鬼👻,因为偷了一个屠夫的一杆秤,也被砍了头。(可谓是轻罪重判,大炮打蚊子)</p><p><br></p><p>叶文龙反对妇女缠足,这本来是件好事,但他的做法同样让人惊诧万分。他不是耐心地宣传,而是派兵上街巡查,一发现缠足的妇女就抓,先是命令其自己揭开裹脚布,不从者轻则拘留罚款,重则游街示众。这种粗暴的做法不仅带有浓厚的匪气,也表现了叶文龙性格唯我独尊的军阀作风。</p><p><br></p><p>叶文龙的蛮横,有时甚至到了愚蠢的地步。他不知从哪里得知,用化肥会破坏土壤结构,即“拔田格”,居然下命令,在长泰不准销售和使用化肥,闹出了不少笑话。在这方面,他颇有点像山东的军阀韩复渠,自以为是,在一些常识问题上,弄出让人啼笑皆非的事情来……</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 <p>(四),分述。</p><p><br></p><p>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军阀割据示意图(1917~1918年)。</p><p><br></p><p>福建为皖系段祺瑞部李厚基所控制。</p> <p>皖系军阀首领段祺瑞。</p> <p>皖系福建军阀李厚基。</p> <p>1917年9月,孙中山在广州成立护法军政府,任大元帅。</p><p><br></p><p>护法即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p> <p>图为孙中山先生。</p> <p>图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p> <p>1918~1920年,孙中山派陈炯明率粤军护法军击溃北洋军阀李厚基部,进占闽西南27个县,以漳州为中心设立“闽南护法区”。</p> <p>长泰与同安相邻。</p> <p>民国时期同安枭雄叶定国。</p><p><br></p><p>1918年,时年18岁,叶文龙投军在护法军闽南粤军陈炯明部,为民军一旅同安叶定国手下当杂役、号手。</p><p><br></p><p>后成为叶定国义子。</p><p><br></p><p><br></p> <p>同安叶定国府第。</p> <p>叶定国之死,传遭雷击。</p> <p>1920年底,陈炯明退出漳州,闽南护法区结束。</p><p>图为1920年底全国形势图。</p> <p>1926年8月,全国形势图,福建为孙传芳所控制。</p> <p>民国初期控制五省的“东南王”孙传芳。</p> <p>1927年,蒋介石在南京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p> <p>1929年,张贞令叶文龙率兵赴南靖金山剿共,叶文龙托辞带孝在身,委三营营长率队代征。</p> <p>民国时期“闽南王”、国民党陆军49师师长张贞将军。</p> <p>诏安四都镇。</p> <p>东峤村。</p> <p>张贞将军府。</p> <p>张贞书法。</p> <p>红军进漳纪念碑。</p> <p>1932年4月20号,毛主席率领中国工农红军东路军攻克漳州。</p> <p>毛主席率领红军攻克漳州纪念馆。</p> <p>1931年毛主席在瑞金。</p> <p>1933年,李济深、蒋光鼐等发动抗日反蒋的“福建事变”。</p><p>闽变主要领导人之一李济深。</p> <p>闽变主要领导人之一陈铭枢。</p> <p>闽变主要领导人之一蒋光鼐。</p> <p>闽变主要领导人之一蔡廷楷。</p> <p>1933年,福州,中国全国人民临时代表大会。</p> <p>漳州市区青年路,东坂后基督教礼拜堂。</p> <p>中华共和国龙汀省政府旧址。</p> <p>陈仪,1934年闽变后任福建省政府主席。</p> <p>漳州台商区角美镇东美村,曾氏(曾振源)番仔楼(曾氏家庙)。</p> <p>省级文保。</p> <p>礼堂,陈仪题。</p> <p>长泰岩溪珪后村,叶氏家庙。</p><p><br></p><p>1936年,叶文龙发动叶氏宗族修缮叶氏祠堂“追远堂”,指定叶春木为会长,从香港购进名贵硬木(番柴),做为祠堂梁柱,并请名匠雕梁画栋。</p> <p>抗战期间,叶文龙协助龙溪中学(今漳州一中)、崇正中学(今漳州三中)搬迁至岩溪、坂里,并提供民宅做校舍。</p><p>图为今漳州一中。</p> <p>图为今漳州三中,原称崇正中学。</p> <p>叶文龙创办长泰排球队—“拜六队”,原中国女排主教练陈忠和的叔父曾为“拜六队”队员。</p><p>图为陈忠和。</p> <p>(五),有关叶文龙书籍。</p><p><br></p><p>《长泰历史人物叶文龙》。</p> <p>连环画,《长泰历史名人—叶文龙与长泰排球队》。</p> <p>(六),结语。</p><p><br></p><p>民国时期的漳州及长泰,与全国一样,军阀割据混战,民不聊生。像戏剧舞台上一样,城头变换大王旗,你方唱罢我登台。1926~1940,14年间,叶文龙在军阀混战中在长泰拥兵自重,武装割据,成为“长泰土皇帝”,在夹缝中求生存,求发展……</p><p><br></p><p>叶文龙在长泰当14年的土皇帝,实质是封建军阀割据。</p><p><br></p><p>①,1918年——在陈炯明闽南粤军民军一旅同安叶定国部当杂役、号手。</p><p><br></p><p>②,1922、1925年——反张毅。</p><p><br></p><p>③,1926年——在北伐军东路军第4师师长张贞部民军叶定国部任营长。进驻长泰,始揽长泰军政大权。</p><p><br></p><p>④,1926年——国共合作,张毅就擒。</p><p><br></p><p>⑤,1927年——蒋介石发动“4.12”反革命政变,国共分裂。国民党驻漳闽49师师长张贞收编叶文龙为独立团团长,军费自筹。</p><p><br></p><p>⑥,1929年——张贞出兵突袭岩溪叶文龙,叶文龙脱险。张贞再次收编叶文龙。</p><p><br></p><p>⑦,1932年年——毛主席进漳,全歼张贞部,叶文龙逃匿在长泰枋洋、林墩一带静观形势。</p><p><br></p><p>⑧,1933年——十九路军入闽发动“福建事变”,叶文龙又接受十九路军改编,为61师独立团团长,仍驻长泰。</p><p><br></p><p>⑨,1934年——蒋介石进攻十九路军,十九路军败退漳州,叶文龙退守长泰枋洋、林墩一带。靠上闽独立第三特务团团长、长泰人连英豪从中斡旋,方免祸患,仍控长泰。</p><p><br></p><p>⑩,1940年——国民党陆军75师韩文英、范子明执行蒋介石“安内攘外”方针,进驻长泰围剿叶文龙,叶投案,后被害。</p><p><br></p><p>可谓是:</p><p><br></p><p>炯明来了厚基走,</p><p>定国文龙被收编。</p><p><br></p><p>炯明走了张毅来,</p><p>文龙率兵反张毅。</p><p><br></p><p>张贞来了擒张毅,</p><p>定国文龙被收编。</p><p><br></p><p>张贞突袭叶文龙,</p><p>文龙再次被收编。</p><p><br></p><p>红军进漳歼张贞,</p><p>文龙逃匿静观势。</p><p><br></p><p>十九路军发闽变,</p><p>文龙再次被收编。</p><p><br></p><p>蒋总进攻十九路,</p><p>文龙退守长泰北。</p><p><br></p><p>七十五师韩文英,</p><p>执行蒋总安内令。</p><p><br></p><p>进驻长泰剿文龙,</p><p>文龙投案后被害。</p><p><br></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