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南昌市滨江学校纪实 <p>金秋十月,丹桂飘香,这沁人心脾的香气,总是让人心旷神怡,心情舒畅。在这个香气宜人的季节,今天上午,我们200余位学员,分乘四辆大巴,在江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唐日新和雷万胜两位副院长的带领下,参观了南昌市滨江学校。在短短的2个多小时的时间里,给参训学员留下的是满满震惊与收获。</p> <p>九点,我们下了车,进行扫码,体温检测,来到学校门口。首先迎接我们的是两名身披“争当滨江好少年”红绸带的学生,很有礼貌地向我们介绍学校的大体情况。南昌市滨江学校坐落在风景秀丽的赣江江畔,隶属东湖区,占地面积仅10000平米,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在校生1300余人,教师74人,共36个教学班。学校三幢主楼分别是泽才楼、泽心楼和泽康楼。</p> <p>走进校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写着“泽被未来”四个金色大字的主题雕塑,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抬眼望去,教学楼的墙面上挂着,育人目标:温润如水,从善如流,灵动如泉;办学理念;泽被未来;校训:法为上,和为贵,善为本,诚为先。给人的感觉是大气与精炼。右边是学校的“法园”,文化墙上写着“法为上,法律至高,公平如水,法正言行”,再往前走是精致的“善园”和“诚园”。左侧是长约80米的“尚水文化,滨江情怀”的文化墙,图文并茂,体现的文化主题为“德、善、智、刚、容、和、献、坚”。返回到泽才楼的前面是“和园”,不足200平米,摆放着几张乒乓球桌,四周满是花草树木,鸟语花香。最有意义的是花草中镶嵌着各式各样的学校标志“水娃”。然后走进泽才楼依次参观了一楼的游泳馆、二楼教师健身房和四楼的篮球馆。</p> <p>十点一刻,学员都坐在三楼演播厅,静候学校的报告。在学院主持人的介绍下,滨江学校副校长涂燕政为大家作了题为《共造水之气势,共享幸福之水》报告。干练的涂副校长,从三个方面为大家作了阐述,声音优美,娓娓道来。一、锁定“尚水”文化建设方向。“一方水土一方人,一方人创造一方文化”。经过专家多次论证、教师征询和行政研讨,学校确定以“尚水”文化为学校的特色文化建设,打造滨江学校特有的 “尚水文化 滨江情怀”。二、迈出“尚水”文化建设步伐教育若水,至柔至刚,至净至美,至情至义。“尚水”文化就是依托水的纯净,将水的服务精神、执着精神、团队精神、包容精神、创新精神等渗透到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当中。基于此,学校提出校训“法为上、和为贵、善为本、诚为先”并且在学校建设中,把校训物化为校园美景,即“法园、和园、善园、诚园”。此外,还介绍了学校的“廊”文化和“室”文化。三、浸润“尚水”文化建设内涵只有将“尚水”文化真正渗透于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才是有生命力的文化。基于这样的认识,该校分别以教师、学生和课程体系为抓手,多角度、多层面将水文化教育外化于形,内化于心。在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中,采取了“最美滨江教师”评选、“六个一阶梯工程”、“双名”工程和“月月乐活动”等形式培养教师,取得了扎实的成效。该校目前有省级骨干教师4人,市级6人。第二,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上,开展了“三礼”(入学礼、成长礼和毕业礼)活动,“六艺”(拳、泳、琴、棋、书、画)技能普及,阳光体育活动、多彩社团活动等,另外还成立法制王叔叔心理咨询室。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尤其突出的是游泳课的实施与评价,全省一流,成绩斐然。第三,在课程建设方面也很独到。校本课程是一所学校特色的基础与保障,其定义为“润之韵”课程。学校将12门国家课程及2门地方课程整合为“浸润”“智润”“丰润”“温润”四大课程,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润之韵”课程。孩子们畅游四大课程,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科学逻辑的奥秘、体育艺术的灵气和社会活动的丰盈,“润之韵”课程,“润物细无声”般的走进孩子们的心灵。</p> <p>最后,学院雷万胜副院长作了总结,滨江学校是一面旗帜,不仅教学质量稳居全区之首,而且精神文化落地,在师生中入脑入心。为学生的成长成材,为学校的长久发展打下坚实的精神底蕴。参观结束,所有的学员都为之震惊,都觉得滨江学校用水的智慧创造一个无限发展的新天地,共同谱写了“泽被未来”的精彩华章!我们收获满满,不虚此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