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古北口位于北京密云区,是古长城的重要关口和著名的旅游景点。2020年10月19日,友人邀请我们参观他在古北水镇附近购置的新宅,对此家人欣然接受。</p><p> 深秋是北京观赏红叶的最佳时节,而此时香山景区天天人满为患,古北口及其附近的司马台长城同样红叶遍野,今有机会前去观赏,何乐而不为呢?</p> <p> 古北口虽然也属北京市管辖,可距我家居然有150多公里的车程,途经京承高速、大广高速,为了看风景,我们提前下了高速公路,在太师屯出口出来拐进松曹路。沿途晴朗的天气和空旷的环境令我们心情大好。当在汽车上用手机抓拍时,因车速太快,沿途许多美景会转瞬即逝,于是我们索性找地方停下车来,尽情寻觅和体验着久违的山间野趣。</p> <p> 天气无比晴好,山峦起伏,天空湛蓝,近处的白桦林、溪流和芦苇丛层层叠叠,构成秋日里一幅幅变幻莫测的精美画面。</p> <p> 远处山脚下的茅舍是一家农家乐歺舘,不禁令我想起杜牧的诗句“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p> <p> 这是北京密云浅山区的秋色,远山近树层次分明。</p> <p> 一株株挺拔的白桦树密集成林,形成大山前面的柔软屏障。</p> <p> 小溪边的芦花也显得十分娇美。</p> <p> 难得在大山深处留个影。记录下秋游的愉悦心情。</p> <p> 这里的红叶和香山不同,很少见到黄栌,大多为五角枫和火炬树。每棵树都由多种色彩组成,红色、深红色、黄色、桔黄色以及尚未褪尽的浅绿色,在阳光下交相辉映。景色美不胜收,妙不可言。</p> <p>霜叶红于二月花。</p> <p> 女儿拍摄的这张照片取名“蓝天下的对话”,构图独到而别致。</p> <p> 一路上我们边拍照边观景,两个多小时后终于离目的地不远了。远远望去,大山深处一排排灰色的多层楼房隐约闪现,我想这大概就是朋友的住处了。此地位于古北水镇景区的边缘,为龙湖地产开发的“长城源著”小区,后被正式命名为“司马台村”。</p> <p> 这是“长城源著”一期工程的正门。一期工程的住宅采用米黄色调,典雅明快而略显张扬;二期工程改为中式民居传统的青灰色调,沉稳、含蓄、内敛,以避免在风景名胜区喧宾夺主。</p> <p> 龙湖集团是国内著名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因为起步于山城重庆,所以对山地建筑的设计和建造拥有丰富经验,长城源著项目的开发对其来说可谓轻车熟路。</p><p> 这是小区规划总平面示意图,建筑物多沿山地等高线布置,因此正南北向的房屋少之又少,但设计师却尽可能照顾到了多数房型观景的需求。</p> <p> 山地建筑设计的难度主要在于竖向处理,规划布局要根据地形随山就势,小区内道路系统的组织必须连贯、便捷,并不超出车行道和人行道的最大坡度限值。</p> <p> 住在这里的业主每户必然拥有至少一辆小汽车,因此小区规划必须满足停放机动车的要求。将众多小型停车场分散布置在道路一侧,往往是山地小区的特征。朋友家的停车场离住所很近,因而出行比较方便。</p> <p> 朋友购置的房子是这里难得的南北朝向,日照、采光和通风都很好。所在楼栋从北侧看是三层楼,从南侧看则是五层楼,因为设计师巧妙地利用了自然地形高差。朋友的住宅从北侧底层入户,带有一个小型私家花园,而阳台则位于南立面第三层的高度,由于前面是空旷而美丽的山谷,没有建筑物遮挡,这套住房的视野相当开阔。</p> <p> 朋友家的小院。院内的竹篱和沙发都是自制的,体现了主人的审美情趣。这套房子是二室一厅,建筑面积不足60平方米,尽管不太大,可是做为第二居所也夠用了。这个小区的住宅均为精装修成品房,交工之后即可拎包入住。</p> <p> 竹篱上爬满枫籐(俗称爬山虎),深秋时节叶子一片火红。</p> <p> 稍感不足之处是这里的住宅楼体量偏大,形体也过于规整和呆板,与周边环境不够谐调。估计是开发商为了提高小区容积率,以降低平均开发成本使然。</p> <p> 然而小区内部景观环境还比较优美,尤其是深秋时节的绚丽色彩,为这里增添了浓厚的生活气息。</p> <p> 邻家庭院各具特色,尽显人们独特的品味和爱好。</p><p><br></p> <p> 收获季节硕果累累。</p> <p> 组团院落中的白桦树和各色野花,有助于打破建筑空间的单调和冷漠,彰显生命的活力。</p> <p> 由于存在地势高差,局部地段不得不用踏步来取代坡路。这对于年轻人来说问题不大,而如果是老年人,就会感觉行走不便。这是女儿正在台阶上低头系鞋带,被我抓拍下来。</p> <p> 在小区适当位置设有八个观景平台,供人们饱览壮丽的山景和古老的长城。观景平台采用玻璃制作,透明的地板和护拦,既避免遮挡自然景观,又凸显其现代感。</p> <p> 山河壮丽,落日辉煌。</p> <p> 远眺大好河山,眼前美景如画。</p> <p> </p> <p> 晚上我们入住两室一厨一卫带拐角大阳台的民宿,每天报价680元,因为时值周一游客稀少,而我们又属当日入住,所以获享优惠特价347元,如赶上双休日和节假日,这样的房子每天是980元。</p><p> 从民宿阳台上可以清楚地观看司马台长城的灯光和夜景。由于手机拍照功能自动切换成了夜景模式,因此拍成的照片比夜景明亮很多,出现了近似黄昏时光的效果。</p> <p> 10月20日早晨,我们在民宿阳台上迎接初升的太阳。</p> <p> 阳台拐角处的秋迁。</p> <p> 早饭后,我们来到古北水镇,可是并没打算进入景区。因为我们前年曾专程来过一次,对景区内的环境已经了然于胸。况且里边地势高低不平,身为老年人走起来也比较吃力。相比之下,景区外的小镇地势平坦,游人稀少,浓郁秋色在温暖的阳光照耀下,更显闲适与安谧。</p> <p> 因为并非节假日,我们可以从容、悠闲地慢慢遊逛,感觉十分放松和惬意。</p><p> 我们背后即是古北水镇景区入口。</p> <p> 造型古朴的牌楼。</p> <p> “白水苍山”,白水指的是北京潮白河的支流白河。</p> <p> 我很喜欢景区外小镇的环境,它与景区内的不同之处,在于仍然保留着中式民居群落原有的质朴格局和风貌。尽管这里也有可能经过了重新规划和改造,但却不留痕迹,修旧如旧,浑然天成。</p> <p> 古北口小镇是自清末至民国时期才逐渐形成的,因此建筑风格与我国北方的传统乡镇建筑略有区别,融入了一些西方建筑的元素,如屋顶花园、二层洋楼、建筑外墙上的壁灯、平开的窗扇等等,具有了中国近代建筑的特征。</p> <p> 令我感兴趣的是这些四合院的院门。我自小在北京城里的四合院长大,所以看到这些院门倍感亲切,能勾起我很多童年的回忆。</p> <p> 一般的院门大多都有两三步的石阶、青砖勾缝的扶壁、起脊双坡顶的门头、木制的大门以及门前两侧的石制门墩。门墩的规制和门弟的高低有关,普通人家就是四方型的原石,达官贵人府邸不仅石料硕大而且雕刻成精美的造型和图案。看着这些熟悉的四合院,我耳边不禁回响起儿时妈妈时常重复唸叨的童谣:“小小子儿,坐门墩儿,哭哭咧咧要媳妇儿……”。</p> <p> 在木门上有些人家还刻有对联,如“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之类的家训,表现出中华文化在民间传承的经久不衰和深入人心。</p> <p> 四合院中的大槐树是北京典型四合院的标配,硕大的树冠在夏日给人们带来宝贵的荫凉,而冬季树叶凋零后,又敞开胸怀把温暖的阳光迎进室内。</p> <p> 在这座院门前留个影,因为它太像我儿时的家门了。</p> <p> 院门上灰色的砖雕和侧边安装的壁灯,也体现出中外建筑文化在细节方面的融合。</p> <p> 这里四合院的外墙不同于北京城里四合院的灰色调,而是采用白色墙壁,类似江南水乡民居粉墙黛瓦的风情。</p> <p> 进入这个院门,就能看到河对岸的城墙了。令我感到奇怪的是,为什么这里没有人住呢?这些房子的主人是谁呢?</p><p> </p> <p> 这里的院落布局疏密有致,建筑密度很低,空间环境温馨而舒适。</p> <p> 小镇保留着原有的格局,街巷和胡同尺度亲切宜人,住宅庭院错落有致,石板铺砌的路面平整坚实,感觉这里的一切都见证着世间沧桑,承载着历史变迁。</p> <p>依水而建的古老阁楼是小镇的核心,选址十分恰当。</p> <p>精美的细部设计</p> <p> </p> <p> 走累了后,在临水的咖啡馆坐下来看风景,午后的暖阳照在身上格外舒服。</p> <p> 白杨树的叶子变黄了。小树林后边是古北水镇的停车场。</p> <p>白河映着峰火台的倒影。</p> <p>观景台</p> <p> 离开咖啡馆往回走时的街景。</p> <p> 在当年的古北口驿站前再次合影。</p> <p> 回看古北水镇景区的门楼。</p> <p> 离开古北水镇返回京城的路上,沿途风光也令我们留连忘返。为了欣赏风景,我们特意绕行了一段密云马北路。</p> <p> 京郊的白河,岸边有人垂钓。</p> <p> 即便是不知名的小水塘,在秋季也能展现出迷人的风采。</p> <p> 用手机记录下这美好的时刻。虽已是古稀之年,心情象个小孩子。</p> <p> 众所周知,秋天是北京最美丽的季节,姹紫嫣红,色彩斑斓。今年10月19日和20日,处于寒露已过、霜降将至的时节,恰好又能避开节假日游人如织的嘈杂和喧嚣,朋友选择这两天邀请我们来古北口赏秋,现在回想起来应该是经过精心考虑的,他希望把古北口一年当中最美的景色分享给他人。从中我不仅感受到主人对他的新居情有独钟的热爱,也品味出他为人处事发自内心的真诚和善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