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2px;"> 双鸭山市建国小学 王杰 </b></p><p><br></p><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2px;"> 秋风送爽,落叶缤纷</b></p><p><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55, 138, 0);"> 时光如梭 , 岁月如歌</b></p><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伴随着秋的丰硕,采集心中的果实</b></p><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建国小学教研的成果,流光溢彩</b></p> <p><b style="font-size: 22px;"> 聆听落花盈素语,墨染书香在深秋。部编版语文教材致力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在中高年级阅读教学中进一步强化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的培养和指导,并且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教材中独立设置了阅读策略单元,结合小学阅读教学的实际,引导学生在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阅读活动中习得一些基础、有用的阅读策略。</b></p><p><b style="font-size: 22px;"> 金秋十月,醉美建国。建国小学以“阅读策略”为主题的教研活动跟随着秋天的脚步如约而至。为了让教师们更快地解读新教材的特殊单元,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我校由名师引领,3—6学年的各个教研组开展了阅读策略教学的教研活动。并通过“打造高效活力课堂”评课议课活动,落实要求,检查效果,进一步强化质量意识,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尤其是王杰、崔英英、杨艳玲三位老师积极探寻阅读策略单元教学方法,为这一阶段的学习成果做了美好的呈现。</b></p> <p><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55, 138, 0);"> 三年组教师对三年级上册“预测”进行了单元解读,并从四个方面提出了教学建议:</b></p> <p><b style="font-size: 22px;">1、注重教学目标的层层推进;</b></p><p><b style="font-size: 22px;">2、增强整组教学意识;</b></p><p><b style="font-size: 22px;">3、先通过阅读实践,交流经验,再利用旁批和“交流平台”运用预测策略;</b></p><p><b style="font-size: 22px;">4、要关注学生的起点,依据学生实际的阅读状况开展教学。</b></p> <p><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55, 138, 0);"> 四年组教师对四年级上册“提问”进行了单元解读,并从五个方面提出了教学建议:</b></p> <p><b style="font-size: 22px;">1、要依据教材编排的梯度和层次,逐步达成单元教学目标;</b></p><p><b style="font-size: 22px;">2、重视引导学生借助提出的问题理解课文;</b></p><p><b style="font-size: 22px;">3、要充分尊重学生提出的问题;</b></p><p><b style="font-size: 22px;">4、要重视小组合作学习;</b></p><p><b style="font-size: 22px;">5、要多给学生运用提问策略进行阅读的机会。</b></p> <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2px;"> 五年组教师对五年级上册“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教学策略进行了解读,并从四个方面提出了教学建议:</b></p> <p><b style="font-size: 22px;">1、关注和指导学生的阅读过程,强化速度意识,了解和掌握提升阅读速度的方法;</b></p><p><b style="font-size: 22px;">2、要把握好提高阅读速度与阅读理解之间的关系;</b></p><p><b style="font-size: 22px;">3、要不断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阅读行为;</b></p><p><b style="font-size: 22px;">4、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加强提高阅读速度方法的运用。</b></p> <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2px;"> 六年组教师对六年级上册“有目的的阅读”进行了单元解读,也从四个方面提出了教学建议:</b></p> <p><b style="font-size: 22px;">1、要注意三篇课文的整合与利用;</b></p><p><b style="font-size: 22px;">2、要关注学生自主阅读实践;</b></p><p><b style="font-size: 22px;">3、教学时要注意与学生已在的学习经验紧密联系;</b></p><p><b style="font-size: 22px;">4、课文需要反复、多次地阅读。</b></p><p> </p> <p><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2, 126, 251);">教学《将相和》心得体会 </b></p><p><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55, 138, 0);"> 建国小学 王杰</b></p><p><b style="font-size: 22px;"> 《将相和》是个千年流传的动人故事,课文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三个故事,写出了将相之间由“和”到“不和”再到“和”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机智勇敢和为国家利益顾全大局的政治远见,也赞扬了廉颇知错就改的爱国精神。</b></p> <p><b style="font-size: 22px;"> 课文篇幅较长,文中人物表现栩栩如生,三个故事既相互独立,又有内在联系。因果关系错综复杂。主要借助语言、动作描写表现人物性格。</b></p><p><b style="font-size: 22px;"> 学生进入高年级,课内外阅读量逐渐增加,阅读材料的种类不断丰富,掌握并运用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对于增加阅读量,扩大知识面尤为重要。所以,应该引导学生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并自觉运用到阅读实践中。</b></p><p><b style="font-size: 22px;"> 教学中我抓住题眼,课堂上我运用指导阅读法、图表法、引导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我积极推行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快速读文,采取“自主阅读——小组交流——教师点拨”的学习方式,体会结合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的特点的方法。同时培养学生快速阅读、捕捉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演一演”、“讲一讲”,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b></p><p><b style="font-size: 22px;"> 教学中我从课文题目切入课文内容,让学生初步了解到课文内涵的矛盾冲突。然后让学生有意识地进行快速阅读练习,在阅读实践中逐步掌握阅读方法,形成阅读能力,做阅读的主人。我充分相信学生,提供平台让学生小组合作独立解决生字词障碍,为深入理解课文作好准备。 </b></p> <p><b style="font-size: 22px;"> 让学生带着问题再次阅读,记录阅读时间,并提醒学生继续有意识地用学过的方法提高阅读速度,结合课后第三题,先帮助学生梳理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然后要求学生以三个故事为线索,利用图表形式,小组合作交流,理清三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我这样设计以学生的语文实践为主,重在提高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多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总结概括能力。</b></p><p><b style="font-size: 22px;"> 结合课后第四题,借助具体事例小组合作交流对蔺相如、廉颇的印象。此时再次提醒学生默读课文时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要“连词成句地读”,扩大阅读的视域。</b></p><p><b style="font-size: 22px;"> 交流时,引导学生根据图表,结合具体事例,根据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等,感知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特点。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统览全篇,画出语言描写的相关语句,以体会语言为切入点,结合人物说话时的交流对象、所面临的局势、语气、神态、动作等综合分析,找出关键词句,有理有据地说明自己对人物的看法。进一步提高学生快速默读的能力,体会通过具体事例体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学生根据图表可以对三个故事中的人物进行分析、概括、总结,从而把握人物形象,感受人物的内在精神品质。同时教育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向将相学习,以班级利益为重。适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学以致用。</b></p> <p><b style="font-size: 22px;"> 总之,也许我们在实践中会出现困惑,但不管如何,我们站位要准,要依据我们的教材,崇拜我们的课堂,崇拜我们的孩子,让我们在经典的共读共享中形成每一个老师自己的最独特的风景,成为孩子生命里最尊贵的风景。</b></p> <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2px;">教学《搭石》心得体会</b></p><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2px;"> 建国小学 崔莹莹</b></p><p><b style="font-size: 22px;"> 溪水潺潺,清波荡漾,在这如诗如画的美景中,一排排搭石默默的伫立水中,见证着人间美好的情感,让我们一起迈着轻快的脚步,追随着作者踏上这平凡而美丽的搭石,品味那浓浓的乡情吧!</b></p> <p><b style="font-size: 22px;"> 《搭石》一课是语文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是一篇意境优美,富有生活气息浓郁的散文,全文围绕“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一中心句,品读作者细致描写的典型事例,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阅读时抓住中心句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同时,继续用集中注意力不要回读的方法,边读边想象人们摆搭石的画面。</b></p> <p><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1, 1, 1);"> 这篇课文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石头摆放在小溪中,几番精心踩踏;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才肯离去;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序,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两个人面对面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课文语言质朴,意境优美,字里行间洋溢着乡村的生活气息。让学生学习运用“集中注意力、不要回读”的方法,记下每次的阅读时间,通过比较,从而体会提高阅读的好处,更好地迁移运用于今后的阅读实践。抓住重点词语,依次找出描写人们走搭石时的动作、声音及画面的语句,学习作者以小见大的写法来写搭石,启发学生在小事中也能发现大道理,去品味语言,体会和谐美、谦让美和尊老美。</b></p> <p><b style="font-size: 22px;"> 希望通过本课的学习,将这一深刻感悟延伸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去,通过学生的慧眼让学生找到自己身边的美,欣赏这些不起眼的美,珍藏这些细微之处见真情的美。</b></p><p> </p> <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2px;">《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教学心得体会</b></p><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2px;"> 建国小学 杨艳玲</b></p><p><b style="font-size: 22px;">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是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作为阅读策略单元里的第一课,这篇课文的讲解显得尤为重要。教学中,我注重在这一篇童话故事中唤醒学生们对预测的认识,引导学生们一边读一边预测,运用多种方法进行预测,初步感受猜测和推想带给我们的阅读乐趣。预测单元的教学和以往有较大的不同,尤其是要珍视学生初始的阅读体验,也要重视利用学生已有的阅读经验,引导学生建立起主动预测的意识。</b></p> <p><b style="font-size: 22px;"> 上课伊始,我会出示单元导读内容,要求学生了解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这也为我今后的教学敲响了警钟,不论讲到哪篇课文,都应该让学生明确单元学习要点,便于更好地把握整个单元的重点。在阅读课文时,我又问道,你们觉得老屋会答应老母鸡吗?孩子们的回答更是充满了惊喜,有人认为老屋会帮助老母鸡的,因为老屋很慈祥善良,它会帮助老母鸡的。还有同学认为老屋不会帮助它,因为它已经占了100多年,已经很破旧了,随时都有可能因为支撑不住就倒下的。那样住在老屋里的小动物就会受伤……,孩子们的答案多种多样,我为他们的善于思考,敢于大胆猜想的勇气鼓掌喝彩。针对同样内容可以有不同的预测,正确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积极地展开预测。</b></p> <p><b style="font-size: 22px;"> 学生通过旁批也认识到了什么是预测,预测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文章的题目、插图、生活经验、阅读经验都可以帮助我们预测。能够积极展开预测,并学会多种预测方式,我相信孩子们在今后的阅读中可以展开想象,收获更多的阅读乐趣。</b></p> <p><b style="font-size: 22px;"> 我们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我们的人文素养、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所以要推进语文大阅读,让学生具有文学欣赏能力、审美能力、了解历史的能力。让阅读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必需品”,让孩子在阅读中成长,使其终身受益!</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