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里大世界 山顶小天堂——湘乡市登山运动协会登齐云山活动纪实,

寒鸦戏水

<p>照片提供:本次队员</p><p>图文编辑:寒鸦戏水</p> <p>中国有两座齐云山,一座位于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属于道教名山;一座位于湖南省桂东县与江西省崇义县、上犹县三县交界之处,又名齐云峰,齐云仙 ,主峰海拔2061.3m,为中国十大非著名山之一,享有“齐云仙山甲天下”之美誉。</p><p>齐云峰山高地阔,立于高山之巅,或是雨后初晴,可见云海翻腾,惊涛拍岸;或是艳阳灿烂,可见碧空如洗,远山含黛;亦或白雪皑皑,银装素裹,更是分外妖娆。</p><p>由于独特的地理条件,一年之中,齐云峰有200多天的时间被云雾笼罩着,“一睹芳容”便成为许多户外人心头的梦。</p><p>经过45天的苦苦等待,湘乡市登山运动协会终于等来了周末齐云山连续两日的晴朗天气,相邀24人于10月24日前往距离近400公里的桂东县普乐镇新庄村,开始攀登齐云峰活动。</p><p><br></p> <p>旅游车经过五个多小时的高速行驶,于下午1:20分钟,驶出高速,停在了桂东沙田镇沙田圩。</p><p>沙田圩“第一军规广场”是工农红军颁布“三大纪律,六项注意”的纪念地。竖在口速出口处的“第一军规永放光芒”白底红字,让来到这里的每一个人顷刻间就感到满满的红色激情。</p> <p>1928年3月30日,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一团从江西井冈山运动到湖南桂东县沙田镇,准备接应湘南暴动的朱德部队。</p><p>当毛泽东带领红军赶到沙田时,平日热闹非凡的集镇却空无一人,深受兵害之苦的老百姓已望风而逃,躲进了大山。了解情况后,毛泽东组织当地党组织负责人和红军战士进山把老百姓喊回了家,面对面进行交谈,启发劳苦大众团结起来闹革命。</p> <p>4月2日晚上,毛泽东在万寿宫后殿的这间简朴的小厢房里,一夜未寐,反复在考虑人民军队的建设问题。工农革命军创建之初,队伍成分复杂,存在习惯势力,游击习气,军阀作风等,加上“左”倾机会主义干扰破坏,部队中一些人纪律松懈,作风不正,小偷小摸,打骂士兵。综合前几个月曾经讲到,但未系统成为军队条例纪律,奋笔疾书写下了《三大纪律六项注意》。</p> <p>4月3日,在沙田圩老虎冲三十六丘旱田内,工农革命军战士高举红旗,昂首挺胸。刚组建的少年先锋队和农民赤卫队队员们分外两旁,手持梭镖大刀,身背火铳鸟枪,精神抖擞,扬眉吐气。毛泽东身穿灰军装,健步登上土石台,向部队正式颁布《三大纪律六项注意》。</p> <p>三大纪律:</p><p>一、一切行动听指挥</p><p>二、不拿工人农民一点东西</p><p>三、打土豪要归公</p><p><br></p><p>六项注意:</p><p>一、上门板</p><p>二、捆铺草</p><p>三、说话和气</p><p>四、买卖公平</p><p>五、借东西要还</p><p>六、损坏东西要赔</p><p><br></p><p>自军规颁布,至1947年10月10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关于重新颁布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前后经历了28年才最终定下来。</p><p>在后来的长期革命斗争中,这一号称“第一军规”铁的纪律铸就了战无不胜的人民军队,经过长征的洗礼,抗战斗争,解放炮火,抗美援朝打出了人民军队的威力,直到驻港澳部队的文明威武,无不证明了毛泽东“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的正确论断。</p> <p>大家在纪念碑前合影留念后,乘车前往30余公里外的齐云峰下的普乐镇新庄村。</p> <p>沿着106省道前行不到二十分钟,车子便进入011乡道,一条往大山高处延伸的水泥路面,道路曲折蜿蜒,陡峭的山坡海拔高度急剧抬升,驾驶技术娴熟的田师傅凭着十多年的旅游经验,让车子一路顺当地行进在崇山峻岭之间。</p><p>上山的公路如蜷缩着身子的长龙,匍匐在莽莽大山的丛林间。</p><p>“嘟~嘟~嘟”短促浑厚喇叭声回荡空旷的山谷中,汽车有如奔跑着的矫健猎豹,朝齐云峰方向绝尘而去。</p> <p>公路上升到海拔一千多米的高度,进入相对平缓的路段,道路依旧险峻,时上时下,曲折蜿蜒,翻山越岭。</p><p>秋是收获的季节,路旁少有的几处袖珍梯田已收割完毕;有一块土地宽阔的地方,种上了生姜,老乡们正在拨扯,打成捆,统一送往山下,划算着一年的收成。</p><p>山里不通班车,老乡出山主要是靠摩托车,偶尔也有小面的。对我们旅游大巴的路过,便觉得有些好奇,放下手中活,抬头转身,观望打量。</p><p>近二十公里的山路花了将近两个小时。下午四时,我们终于抵达了齐云峰山下的新庄村齐云峰农家乐。客栈老板老方热情地把我们迎进了家。</p><p><br></p> <p>我们原本打算去山上的号称“中国第一爱情桥”仙缘桥去游览。老方说时间不够了,仅是上山就要一个多小时。为了印证老方的说法 ,队友九哥哥、李铁龙等借老方的摩托车前往仙缘桥方向一探究竟。</p><p>果不其然,从仙缘桥游览下来的人告知从相遇的地方到仙缘桥最少要一个半小时,这样的路程与位置,不宜当日活动,也不宜第二天继续进行,原定的游览仙缘桥计划只好作罢。</p> <p>客栈就在公路旁边的斜坡上,窗门几静,公路的另一边是三江合流之处,所谓“江”是指从齐云峰流出来的峡谷河流。房前的地坪刚好能容得下大巴车。老方五十多岁的样子,有着山里汉子的那种刚毅与憨厚,与老婆一起精心打理着客栈。老方告诉我们,他接待广东那边过来游客,尤其是夏天来避暑的人较多。</p><p>正在枯水期间,客栈前小河裸露出满河的大大小小卵石,在流水的冲刷下,石头磨去了棱角,变得光滑了。</p><p>大家三三两两或踯躅在河床中,或漫步在村道上,体会着大山之中的静谧。</p> <p>长在路边无人照看的大南瓜,是绝对的绿色食品;钻在草丛中寻找食物的土鸡们是城里人眼中的渴望食材;山里的野生猕猴桃、竹笋;溪流里的小鱼小虾……这里足可以“食无忧”。</p><p>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老方向我们谈起政府将加大对齐云山旅游的开发力度,言语中流露出对未来的憧憬。</p><p>山里人的热情是绝对的,尽管我们定了费用标准,但老方夫妇似乎怕我们不满意,尽自己的力量,做出了一道又一道拿手的柴火饭菜,多稻连已经烹饪好了菜都差点忘记端上桌了。看到两桌饭菜风扫残云般光光盘盘,大家一个劲地称赞,老方笑了。</p> <p>山里的时间经不得黑,不知不觉太阳便转到山后去了,天色暗淡了下来,黄昏中的齐云峰残阳如血。</p> <p>齐云峰之夜,属于月光落地的声音和躲在云后狡黠地眨眼的星星;属于峡谷河床中欢快轻盈的涓涓细流;属于藏在老乡家灶台后“吱吱”浅吟低唱的蛐蛐儿;属于农舍鸡埘里凌晨四点准时打鸣的雄鸡…</p> <p>25日早晨7:00时,大家吃过老方准备好的早点,帅哥田师傅开车把大家送到了离登山口最近的地方。然后我们便携带了水和干粮,在领队的带领下,沿着山冲里崎岖不平的机耕道路往山坳处行进。</p><p>道路旁边是一条溪流河床,河那边的高山便是齐云峰,近在咫尺的山峰傲居头顶之上,似乎伸手可及。而我们却不得不辗转绕到山背,雄关漫道从头越。</p> <p>前天23日霜降日,意味着冬季的开始,秋的季节把颜色撒在山坡上,挂在树梢上,转身就走。青的、红的、黄的树叶斑驳陆离,由近及远,蔓延开来……</p><p>此时此刻,让人情不自禁吟诵起唐代诗人杜牧的《山行》</p><p>远上寒山石径斜,</p><p>白云生处有人家。</p><p>停车坐爱枫林晚,</p><p>霜叶红于二月花。</p><p><br></p><p>我们必须马不停蹄地赶路,容不得放慢脚步,艰难的陡坡攀爬在前面等待着。</p> <p>跨过小桥流水</p> <p>越过芒草小径</p> <p>穿过绿荫隧道</p> <p>来到稍开阔的树林休憩地,接下来就是近乎垂直的陡坡攀登。</p> <p>山上本没有路,走的驴友多了,便就有了路。坑坑洼洼的崎岖陡坡让人高一脚,低一脚,步履艰难。走在不见天日的灌木与次森林中,大家很快就感觉到什么叫登山运动了,汗流浃背,气喘吁吁,双腿仿佛被灌注了铅般沉重……因为有大家的相互鼓励,那些初次参加活动体验的队友才咬紧牙关坚持了下来。</p> <p>终于走出了森林地带,来到与高山草甸接壤的地方。眼前豁然开朗,极目楚天舒,由近及远,山色渐变。</p> <p>蔚蓝色的天空被白云铺就,山与天在遥远处无隙缝合。</p> <p>极目远眺,尖峰突兀,刺入天幕。江西上犹县的五指峰远远地望去,犹如贴在窗棂上的艺术剪纸画,碧翠的薄如蝉翼;又如五个婷婷少女,婀娜多姿,楚楚动人。</p> <p>继续往上,开始进入高山草甸区。</p><p>因为齐云峰上山坡为花岗岩石结构,土层不厚,土质贫瘠,使得这里的草与武功山的草有明显区别。武功山的草高升飘逸,齐云峰的草低矮寸长,弱不禁风。但又因为齐云峰交通不便,山顶之上没有客栈,如果想观日出日落,只有重装才行,因此齐云峰又是保护得较好的高山草甸,充满原始与狂野。</p> <p>人往白云天空走,把矫健的背影留给了大山。</p> <p>对面山头上有白色山体迎映入眼帘,以为是白色的巨石,仔细观察旁边的山头,发现原来是已经风化成了土的石块。</p> <p>金黄成了山顶的统一色,环顾四周,金碧辉煌。浅黄、姜黄、土黄、橙黄、橘黄、金黄把漫山的乱石装扮得恰到好处。</p><p>山坡往斜上方延伸 ,小径在草甸与乱石间蜿蜒穿行。</p> <p>牛是山顶的常住“居民”,山上草料充足,不停地啃吃,已膘肥体壮。牛被放养到山顶后,主人是不会经常来的,牛长得快,为了方便辨认,每头牛的耳朵上就挂了一块 数字牌子。</p><p>对外来入侵的人类,“牛民”睁着圆圆的大眼,竖起长长的牛耳,警惕地注视着。</p> <p>在斜坡的边缘,草甸嘎然而止,山南是悬崖绝壁,万丈深渊,站在坡边,不免胆颤心惊,腿脚发软。</p> <p>行走草甸上,身陷“黄色漩涡”中,美女们欢呼着,跳跃着,把身心愉快地释放到激情四射的大自然里。</p> <p>坚硬的花岗岩石让人感到齐云峰的雄伟与刚毅。给走在上面的驴友一种心理暗示,人只要有信念与执着,内心就可以变得强大,再远的目标都可以到达。</p> <p>在继续上山的途中的山窝里,有一个用石头垒成的矮房子,可供人临时休息用。其中一间内还供奉着石像,石像的渊源就是关于齐云峰一个传说。</p> <p>相传,明朝时普乐乡上庄有个青年刘奇云,因不满包办的婚姻而出家在此修行,后来得道成仙。这刘仙虽然自己出了家,却对人间家庭极为关心,谁家有了困难他都乐于帮助。他上山采药为十里八乡的山民治病,医术极高,特别是治疗不育有一手绝技,许多没有孩子的家庭都在他的治疗下喜得贵子。刘仙飞升之后,人们在山上修起了奇云仙庙记念他,之后,该山得“奇云仙”山名。又因“奇”与“齐”谐音,久而久之,人们就把此山叫成了“齐云仙”和“齐云山”了。至今山上那个寺庙还在,它就是现在的齐云寺,周边民众还时常到山上的寺里祈福、许愿、拜神、求子、求姻缘,香火很是旺盛。</p><p><br></p> <p>齐云山寺庙是齐云山顶上唯一的建筑物,具体不知始建于何时。庙宇是由凿打的花岗岩一块又一块砌筑而成的,显得破败、苍凉。望着寺庙门前古朴沧桑的香炉、石柱础、石台和横七竖八的麻石,穿过岁月的烟云,遥想公元1517年,明朝大理学家王阳明带兵在齐云山一带金戈铁马,攻破桶冈,扫荡谢志珊、蓝天风的起义军。战争结束后,王阳明趁着闲暇上了齐云仙,并将在齐云深山歇息的无名亭起名“借山亭”,且有感赋诗:“借山亭子近如何?乘兴时从梦里过。尚思清池环醉影,犹疑花径驻鸣珂。疏帘细雨灯前局,碧树凉风月下歇。传语诸公合频赏,休令岁月亦蹉跎。”好一句“休令岁月亦蹉跎”!</p> <p>中午时分,终于登顶。</p><p>来不及卸下包袱,来不及干粮充饥,来不及喝水解渴,大家围着“齐云山”石碑拍照留影,仿佛动作慢了,石碑就会飞走。</p> <p>伫立山顶之上,放眼湘、赣、粤三省八县,蓝天白云之下,青黛无极,浅草金黄的齐云峰俨然成为寰宇碧绿玉盘的园心。</p><p>在天之北极,湖南资兴东江湖水域就像被敲碎了的镜子反射出淡淡日光;在山之南坡,由近及远,大小峰峦在身姿巍峨的齐云峰面前如小家碧玉列成一排排等候临幸。</p> <p>南屏叠帐,娇柔翠帷幕。不免令人想起唐代诗人李白《关山月》中的诗句,“屏风九叠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p> <p>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吃完路餐,大家收拾好心情,依依不舍告别了齐云峰,原路折返。</p> <p>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一点不假,随着体力的下降,大家不得不更加小心谨慎,步步为营。</p> <p>环保永远是登协的亮点,在下山途中队友刘娟兰、明月、李铁龙始终贯彻环保理念,把别人丢弃在途中的垃圾收集起来,带下了山,放入垃圾桶。</p><p>经过两个小时的下撤,下午3:40分,全体队友安全返回到了大巴车上,开启了返程模式。</p> <p>活动点评:</p><p>一、因天气、节假日交通拥堵等诸多因素,齐云山活动规划准备时间长,协会秘书组从一个多月之前第一次接受报名,到第二次报名核实调整,耗费了太多精力,但还是认认真真提供了祥细的报名名单。</p><p>二、活动目的地远,乘车时间长,但大家能克服困难。</p><p>三、为少数队员突破自我,挑战自我点赞。</p><p>四、为队友李铁龙、流苏子助人为乐点赞;为队友刘娟兰、明月、李铁龙、谭学军等人的环保志愿行为点赞</p><p><br></p><p>参加会员名单:</p><p>晓华、蝶恋花、风雨、寒鸦戏水、明月、张林子、一片馨香、李军、李铁龙、香香、流苏子、素颜依旧、百合花、晴空、刘娟兰、曾经沧海</p><p><br></p><p> 登协秘书委员会</p><p> 10月28日</p> <p>以下照片拍摄于2017年10月</p> <p>谢谢观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