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岗人民武装抗日战争奋斗史

王兴国(文盅)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苏联红军从萝北跨过黑龙江,一路风卷残云向鹤岗走来,1945年8月10日上午六七点钟,六十余名苏联先头部队乘三辆汽车、两辆T-34坦克为前导进入鹤岗矿务局所在地——南大街(现红军街),停留少许(时间),就向新街基以南的日本南大营进发。第一个出面迎接苏军的是鹤岗矿山的头号大把头杜文祥,他原本是效忠日本鬼子的大汉奸,看到苏联红军来了,摇身一变投靠苏军。8月13日,成立维持会,成员都是伪满时期的汉奸、把头等头面人物,杜文祥自任会长。苏军刚刚到达兴山一带,杜文祥便带领维持会的人打着白旗迎接苏联红军进入,还杀了两口猪和1头牛慰问苏军,他把过去对待日本人的奴才相又献给苏军。到8月18日,维持会重新组合,杜文祥以自己没有文化为由,推举陆以周为会长,杜文祥任副会长。主要成员大多是杜文祥的铁哥们,他们曾两次派人到佳木斯和哈尔滨迎接国民党接收大员。苏军大部队过后,留下一部分步兵驻守鹤岗,成立了苏军司令部,司令官叫做基多夫大尉,副司令官是中国人张凤岐。司令部设在二马路东部一座小楼,此楼原是“炭矿取缔役”办公室兼住宅,苏军撤走后曾作为矿务局领导住宅,“文革”后期拆除,即现在鹤矿集团机关南楼位置。苏军大部队没有停留,一路向南进发追击日寇。司令部只有几十个官兵在此驻守,主要任务是维持社会秩序,保护矿山安全,还有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煤,以保苏军火车动力煤和生活用煤。光复后的鹤岗社会秩序混乱,各种政治势力都开始表演。鹤岗的地下工作人员刘银喜和他的好朋友徐挺坚(伪街公署雇员,以后在剿匪中牺牲)在8月9日秘密收听苏联广播得知苏联对日宣战,他二人十分高兴,决心组织一支秘密武装,迎接苏联红军,保护矿山。刘银喜又找到他的邻居姜鸿飞谈及此事,姜鸿飞原籍山东黄县,在老家当过儿童团,后来跑到东北,在炭矿医院当司药。他们都是具有抗日爱国心的热血青年,一拍即合。姜鸿飞问“谁领我们干呢?”刘银喜拿出一张保存很久的旧报纸,上面印有毛主席像,说“他领我们干。”于是三人开始秘密活动,搜集武器。按照共产党地下组织的办法秘密扩大队伍。当时,刘银喜的父亲在新街基开戏园子,他们经常以看戏为名到戏园子里面开会,研究工作,布置任务。到8月12日,发展30人。这支队伍就叫“手枪队”。很快与苏联红军联系上。据《鹤岗市光复前后武装斗争简介》所记载:“1945年8月12日至31日间,住在鹤岗的苏联红军基多夫大尉和赵上尉、张洛亭中尉、张凤岐上士(这个军衔不准——本文作者注)组成了地方武装工作队,刘银喜为队长,参加人员,第一批为30余人,9月份又发展第二批20余人。武装工作队的任务,调查破坏苏联边境安全的特务、伪警人员的姓名、住处和下落,收缴武器,做时事宣传。”这里除基多夫以外,另几位中国人都是抗联人员随苏军过来的。不久这支队伍接受三江人民自治军的领导,并且扩大到团的建制,由延安来的老干部担任各级领导。对于保卫新生政权,维持社会秩序,乃至剿匪都发挥了重要作用。</p><p>抗战胜利后,毛主席高瞻远瞩,真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毛主席党中央根据历史经验和中国革命的特点,针对当时国际国内的形势,敏锐地把目光投向东北。当时的东北有大工业、大农业,煤炭产量占全国的49.5%,钢材产量占全国的93%,有全国最大的小丰满电站,交通发达,铁路总长占全国一半以上,公路密度远高于关内。还有大片原始森林,东北土地肥沃,真是“满山遍野大豆高粱”,尤其是大豆产量占全世界总产量的60%以上。素有大粮仓之称。而且北满拥有大片未开发的处女地。</p><p> 有识之士一致认为,谁占领东北,谁就可以夺取全国。毛泽东在“七大”政治报告中明确指出:“从我们党、从中国革命最近和将来的前途看,东北是特别重要的。如果我们把现有的一切根据地都丢了,只要我们有了东北,那么中国革命就有了巩固的基础。”</p><p> 于是,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派遣大批干部和部队进入东北,与东北抗日联军会合,占领东北。1945年9月抗战刚刚胜利,中共中央东北局成立。中共七大一共有44名中央委员,中央派出20名中央委员,其中包括4名政治局委员率领2万干部、10万大军挺进东北。林彪原来被中央派到山东,走到濮阳时,接到中央急电,命他立即去东北,任中共中央东北局书记,东北人民自治军(东北民主联军前身)司令员兼政委。政治局委员陈云、彭真、高岗、张闻天都在他领导之下。1945年12月28日,党中央做出了“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指示,毛主席要求我们的军队“迅速发动群众,建立根据地。”</p><p> 《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规定,苏军同意将八路军、新四军改名为东北人民自治军,方可进入东北。1946年1月4日,中共中央军委决定,改称东北民主联军,至1948年1月1日起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当时东北民主联军发文称“经林总司令向中央军委建议,改东北民主联军为东北人民解放军。”</p><p> 1945年11月5日,中共中央东北局派三江人民自治军进驻佳木斯,合江一带的军政都归三江人民自治军领导。刘银喜经常往返于鹤岗、佳木斯两地执行任务。</p><p> 1945年11月17日,中共合江省工作委员会(简称合江省工委)在佳木斯成立,不久成立合江省政府,省长李延录。1946年4月29日合江省工委改称合江省委,张闻天任书记。</p><p> 11月中旬,刘银喜接到一项重要任务,到佳木斯迎接三江人民自治军派出第一个共产党的接收干部王其清,任务是接收鹤岗矿山,由三江人民自治军签发的委任状,任命王其清为鹤岗矿务局局长兼矿警大队队长。刘银喜带领部分手枪队员,赶到佳木斯,于11月15日保护王其清到达鹤岗。王其清是只身到鹤岗工作,没带任何随员,所以手枪队一直负责保护他的安全。在手枪队的保护下,大汉奸杜文祥和叛匪谭成玉两次预谋刺杀王其清均未得逞。</p><p> 王其清,1923年生于山东省黄县,1944年参加革命,1945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11月派到东北工作。王其清到达鹤岗当天,由刘银喜安排住在手枪队队部。最初三天没有公开身份,只是同刘银喜等人了解情况。对矿山有了大概的了解后,第四天,在刘银喜的陪同下去苏军司令部,同苏军司令官接上了关系,并将三江人民自治军的介绍信和委任状给对方看了。苏军司令官很支持王其清,并设宴招待。席间,苏军司令官表示,有什么需要苏军帮助的,尽管来找或打电话,苏军一定配合。</p><p> 11月30日,王其清认为一切准备就绪,可以正式接收矿山了。就是在这一天,在苏军司令部里,由苏军司令官召集当时矿山的头面人物维持会的头头杜文祥等人与王其清见面。苏军司令官向杜文祥介绍了王其清,告诉他说,这是共产党派来的干部,担任鹤岗矿务局局长兼矿警大队队长,今后矿山一切事物都归王其清管,你们必须服从云云。王其清向杜文祥出示了委任状,杜文祥当场表示一定照办,一切听从局长的支配。然后,王其清在苏军司令官和杜文祥的陪同之下,到杜文祥的办公地把头诘所,以及矿警队、医院、工人宿舍等处看了一遍。刘银喜及手枪队员不离左右。当时的矿警队队长是刘介中,原队长王梦久和原矿山亲国民党的旧职员郝邦俊等人被杜文祥派去哈尔滨找国民党接收大员,一直未归。</p><p> 1945年12月1日,在把头诘所门前召开了全矿职工大会,宣布由共产党领导的鹤岗矿务局正式成立,王其清就任鹤岗矿务局局长,标志着共产党民主政权接管了鹤岗矿山。从这一天开始,维持会宣布解散。为了稳定局势,其他旧职员暂时不动,由陆以周管生产,杜文祥管劳务。在这次大会上,杜文祥和陆以周当场表示交权。杜文祥在会上说:“王局长是三江人民自治军派来的,今后一切事情都要请示王局长。”还说:“我杜文祥什么都不懂,我这杜文祥三个字分了家我就不认识了,我今后一切都听王局长指派。”王其清讲话说:“三江人民自治军派我来接收鹤岗矿山,首先代表军区领导向大家表示问候!”然后,王其清讲:“我们打跑了日本鬼子,现在要尽快恢复生产。今天和大家见面,认识了,今后有事可以找我。大家先在原来岗位上工作,抓紧出煤,保证矿山开支。”苏军司令官基多夫最后讲话,通过翻译,大意是:苏军完全支持王其清局长的工作,大家都得服从王局长的领导,谁要是不服从的话,苏军司令部是不答应的。</p><p> 鹤岗矿务局刚刚建立不久,以杜文祥、陆以周等人为首的敌伪残余势力跑到佳木斯苏军司令部策划反夺权。一时间苏军司令部居然被他们蒙蔽。12月中旬的一天,突然佳木斯苏军司令部派3名上校到鹤岗,在火车站附近的一个苏军驻地,找到王其清和陆以周,当场下达命令:</p><p> “今后矿务局的行政、生产、人事等工作全部由陆以周负责。王(指王其清)只管矿警队,负责警卫。”宣布完以后3名苏军上校就要回去。王其清立刻意识到这是一场敌对势力的反夺权阴谋活动,于是,找到苏军的翻译说:“我是共产党、八路军派来的,而陆以周是国民党的人,苏军到中国来如果是帮助共产党、八路军的这个命令就不对了,如果苏军是来援助国民党蒋介石的那我就没有别的说的了。”</p><p>翻译立刻向苏军军官说明了王其清的意见,3名上校又把王其清找回去让他再表述一遍,王其清把上述意见又当面说了一遍,翻译再次向苏军上校翻译,3位上校很严肃,用俄语商量了一阵,然后叫人把陆以周也找回来,重新宣布命令,由翻译表达出来说:“刚才的命令作废,现在重新下达命令:今后矿务局的行政、生产、人事、以及矿警大队都由王(指王其清)负责,而陆(指陆以周)只在采煤技术上协助王。”</p><p> 由于王其清的据理力争,一场敌伪残余势力的反夺权被当场粉碎。王其清在以后的工作中,对杜文祥、陆以周、张毅牧等人十分警觉,工作上依靠老工人,没有给杜文祥等人什么权利,于是后来这些人又谋划暗杀,这是后话。在1946年3月公判杜文祥时陆以周见势不妙逃跑了。</p><p> 首任局长王其清,只身进入鹤岗。面对着严峻而复杂的形势,在佳木斯的三江人民自治军司令部的领导也认识到王其清单枪匹马工作的艰难,为了支持王其清并加强鹤岗矿务局的领导,一个月后三江人民自治军派出刘仲甫到鹤岗,担任鹤岗矿务局政委,他还是鹤立中心县委书记,当时的鹤立中心县所辖区域很大,包括汤原、鹤岗、嘉荫等地。刘仲甫成为共产党在鹤岗矿山的负责人,他还兼任独立团政委。王其清在鹤岗矿务局工作了100天,与政委刘仲甫领导处理了缴械矿警队、公审大把头杜文祥等重要事件,为建立新中国第一个国有大型企业开了一个好头,为以后的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以后王其清和刘仲甫分别奉调到鹤立县和合江省工作。</p><p> 鹤岗北靠苏联,南临松花江,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于是,这里就成为东北解放战争的重要大后方。在那波澜壮阔的东北解放战争中,鹤岗为辽沈战役的胜利、为东北全境解放和新中国的解放作出了重要贡献。鹤岗这块热土产生出闯关东精神、东北抗联精神、解放战争精神、北大荒精神、煤矿百年创业精神,这些都成为鹤岗的宝贵精神财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