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王旗,字逸庐,现为吕梁市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山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2009年创办望山轩书院(以书法艺考为主体的专业工作室)</p> <p> 王旗是个好兄弟,我常常这么想。</p><p> 一头长发,隐隐约约夹杂着几根白丝,精精瘦瘦的脸庞、忧郁而又深邃的眼神让你感觉这就是个艺术家。</p><p> 的确,王旗由里到外散发着艺术家的气质。</p> <p>(左起:王旗、辛利生、刘中安、贺前进、任继云)</p> <p> 每次老贺(贺前进)来太原,约了我、任哥(任继云)、王旗,兄弟几个总要叙叙旧,撇达撇达。念我岁数偏小,王旗和任哥总做东。王旗请客主要有两个特点:第一接待标准高,一去地方总感觉是“县处级水准”接待,酒席虽不是山珍海味,但也丰盛非凡,酒常常也是“二十、三十年”的级别,烟拿了“华子”,其实我知道王旗这么多年在太原打拼,也很不易,但他总是把最好的给了弟兄们。第二:不喝则已,一喝必醉,吐在走廊里,吐在厕所里,吐在并州城“略显低洼”的草丛里,为什么?最主要是不能喝,更主要是对兄弟们的一片真心,总觉得喝不多对不起兄弟们。聚的多了,兄弟们也知道他的那点“量”,劝他不必如此,可性格使然,照常如此。</p><p> 你说,对弟兄们使“这种路子”,能不好好处吗。</p> <p> 王旗的书法,无论是行草,还是魏碑,面目上给人以一种清爽、秀劲、沉稳、洒脱的感觉。结构随形就势、自然随意,与和谐生动的章法布局互为表里。事实上这么多年深耕于高考培训(按:王旗在太原设一高考书法培训机构,名“望山轩”,多年成绩豪华),王旗对五体都有一定的研究。著名书法家李双阳先生认为“书法的学习并不是单一的某种书体的“偏爱”所能涵盖,而是要通过系统的分析以厘清不同书体元素的“临创”关系,在“笔法为核心”的基础上促进不同书体元素的提炼与融合,从而达到“五体兼修”。其实大家都知道书法上最讲究一个“专”字,五体兼精注定是个“失败”命题。依我理解李双阳先生的话,大致意思主要是厘清五体脉向关系,五体的涉猎其实是对某一种或两种书体的滋养做准备,相互之间互不矛盾。似乎,王旗的行草书正在受这种土壤滋养,以苏子瞻为主调的行草书得篆隶“加持”后而变的飘逸而不显浮滑,俊美而不失古雅,特别是最近两三年的字,经过一系列大奖小奖后,兄弟们普遍认为王旗快“点大炮”了。</p> <p>(小楷甚是精妙)</p> <p> 王旗在书法上是个讲究人。什么样的纸适合写什么样的字,什么样的书体需要什么样的章法,总有一些让人耳目一新的看法,任哥(吕梁书法名家任继云)经常和我说:“要好纸找王旗去”,于书法王旗有种“工匠精神”的感觉,他在书法上有很多独立的思考,他不仅思考当下书坛出现的各类创作手段,而且会思考自己究竟要走一条什么样的路,王旗对于同一个书写内容,经常会尝试各种创作方法,然后发到微信群让兄弟们“拍砖”,对于别人建设性的意见总是虚心接受。之于书法是情深更是深情,应了那句话“此院深深,此梦遥遥,此念无期”。</p> <p> 王旗曾作过一首七绝:“不拜佛陀不坐禅,轻狂侠义酒无泉。闲言入耳皆凝笑,世间风尘累百年”,意境多么好的一首诗,但大致可以窥测到他的内心境界,这是一个专一,心无旁骛、且有思想深度的人。我们在经过庙宇时,如果匆匆忙忙,也许会错过那种“风动清凉”风铃的声音。书法的高层次,在于我们静下心来聆听那种细微处的声音,以一颗纯粹的心去体会那种古典的美,而忙忙碌碌,时时刻刻追逐于名利,哪能听见那般悦耳的天籁。王旗兄似乎正在认真的听。</p> <p> 书法的学习是一个长久、不断修行的过程,以王旗的认知、天赋,以及不断进取的品质,王旗迟迟早早会达到他所希望的样子。</p><p> 不信走着瞧。</p> <p>作者:辛利生</p><p>附:(王旗获奖入展经历)</p><p>山西省第六,七,八届群众书法篆刻作品展入展。</p><p>“朔源问道”山西省第十四,十五,十六届书法临摹作品展入展。</p><p>“新时代,新气象”山西省书法优秀作品展获优秀奖。</p><p>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吕梁书法作品一等奖。</p><p>全国“丝路风情杯”书法作品展入展。</p><p>山西省第十届书法篆刻作品展入展。</p><p>全国第四届《丝绸重镇·魅力景泰》全国书画名家邀请展入展。</p><p>第四届“赵树理杯”书画大赛入展。</p><p>全国首届“张弼杯”书法篆刻作品展入展。</p><p>全国第五届“正山堂杯”书法作品展入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