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秋季传染病预防知识宣传

幼小衔接

随着秋冬季的到来,又进入了传染病的高发季节,为了幼儿的在园健康,我们严格加强对园内的清洁消毒,注意开窗通风;严格执行晨、午检制度;严把食品安全与卫生关;班级教师加强对幼儿的健康卫生教育;教师在园密切关注孩子的全日健康状况,发现有异常情况,立即采取防范措施。为了保证幼儿的健康,也希望家长与我们一起携手展开对流行性疾病的预防工作。 1、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传染源为患者和病毒携带者,在发病前的最初三天,传染性最强。病毒随打喷嚏、咳嗽或说话喷出的飞沫传播。<div> 主要症状:症状是起病很急,除了很明显的咳嗽、打喷嚏、流鼻涕外,还伴有剧烈的头痛,幼儿怕冷、发热、咽喉痛、全身酸痛无力、眼结膜充血。有的以胃肠道症状为主,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情况。有的以肺炎症状为主,发病1-2天后会出现咳嗽、气喘等症状。部分患儿有明显的精神症状,如嗜睡、抽风等。如果治疗不及时,幼儿身体的免疫力下降,还会引发中耳炎、支气管炎等并发症。<br><div> </div><div> 2、普通性感冒:主要表现:咽喉痛、鼻塞和流鼻涕、流眼泪、打喷嚏、轻度发热、头痛和咽痛,很少出现发高热和全身酸痛的症状,发病周期短。<br></div></div> 流感和普通感冒的防治:<br><br>(1)要注意随温度变化选择衣物,注意保暖;<br><br>(2)增加户外活动,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br><br>(3)多饮水、多吃水果,适当补充维生素C;<br><br>(4)注意通风,居家每天开窗通风半小时到一个小时;<br><br>(5)尽量避免幼儿出入公共场所;<br><br>(6)要注意幼儿个人卫生,要勤洗手。<div><br></div><div>(7)<font color="#ed2308">应做好居家隔离,待热退后48小时方能返校</font>。<br><div><div><br></div></div></div> 3、水痘<div> 水痘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发热和成批出现周身性红色斑丘疹、疱疹痂疹为特征,传染性强,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或直接接触传染。<div> 主要症状: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传染性强。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从出现皮疹前1-2日至皮疹结痂为止,均具有传染性。传播途径主要是呼吸道飞沫、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染,人群普遍易感。患病初期可有发热、头痛、全身不适、食欲不振等前驱症状,在发病1-2天后出现皮疹。皮疹分布呈向心性,即躯干最多,四肢远端最少。大部分情况下,病人症状是轻微的,病程呈自限性,一般1-2周自愈,可不治自愈。<br></div><div><br> 防治措施:除注意空气流通外,重点在于管理传染源,隔离患者后全部疹退为止,<font color="#ed2308">必须至少隔离至发病后14天</font>,<font color="#ed2308">待结痂干燥后、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上医疗机构出具的证明方能复学。</font></div></div> 4、手足口病:患儿有轻微的发烧,口腔内部出现水泡,有时会伴有疼痛感,形成口腔的浅表溃疡。病后1—2天,患者的手脚上会出现水泡(多见于患者手指、手背和脚背的皮肤表面),但不痒不痛。<br><br> 防治措施:做好环境、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预防病从口入。尽量少让幼儿到拥挤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注意幼儿的营养、休息,防止过度疲劳,降低机体抵抗力。<font color="#ed2308">一般手足口病需要隔离至发病后14天,需要等孩子身上的疱疹完全消退之后,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上医疗机构出具的证明方能复学。</font> 5、麻疹<div>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发热、咳嗽、流涕、眼膜充血、口腔粘膜疹及全身斑丘疹为主要特征,麻疹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病人是唯一传染病,患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br> 麻疹发病初期,症状和患感冒差不多,有发烧、咳嗽、流鼻涕、眼怕光、流泪等现象。发病2-3天后,口腔黏膜会有改变,口腔内两侧臼齿旁的颊黏膜上,可以看到灰白色针尖大小的小点,周围有红晕,这种麻疹黏膜斑是麻疹所特有的症状,是早期诊断的重要依据。发病3-4天后,开始出皮疹。皮疹会按照耳后、颈部至面部、躯干、四肢,最后到手心、脚心的顺序出现。出疹一般持续3-5天,这期间孩子持续高烧,常伴有呕吐、腹泻等症状。疹子出齐后,孩子体温开始下降,并逐渐恢复正常,症状也随之减轻。<br>防治措施:<br>(1)控制传染源,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隔离患者治疗后5天。<br><br>(2)增强免疫力,可肌注丙种球蛋白或麻疹疫苗。<br><br>(3)注意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的新鲜。<div><br></div><div>(4)<font color="#ed2308">待出诊后应该隔离至少5~7天以上,皮疹消退才可以解除隔离,若合并肺部感染者延长至14天。并且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上医疗机构出具的证明方能复学。</font><br></div></div> 6、流行性腮腺炎<div> 腮腺炎是被患者和健康带毒者唾液污染的食具或玩具,病毒侵入上呼吸道粘膜并在局部生长繁殖,患者可有倦怠、畏寒、食欲不振、低热、头痛等症状,其后则出现一侧腺肿大或者两侧腮腺同时肿大而变形,局部疼痛,开口和咀嚼时疼痛明显,食酸性食物胀痛加剧,常可波及邻近的颌下腺,台下腺和颈部淋巴结。腮腺肿大可持续5日左右,以后可逐日减退。全部病程约7-12日,可并发脑膜炎等。<div> 主要症状:发病急,同时有发烧、怕冷、头痛、食欲不振等症状。除上述一般症状外,腮腺炎最大的特点是口腔周围的6个唾液腺肿大。腮腺大以耳垂为中心,向周围扩散,边缘不清楚。张口或者咀嚼时感到腮腺部位疼痛,尤其吃硬的或酸的食物时,疼痛会加剧,肿胀会在4-5天消退。<br></div><div><br> 防治措施:服用中药抗病毒冲剂预防,流行季节注射“麻腮风”疫苗提高免疫力。<font color="#ed2308">及时隔离至发病后14天,腮腺肿大完全消退,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上医疗机构出具的证明方能复学。</font></div></div> 7、疱疹性咽峡炎<br> 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上呼吸道感染,病原体为柯萨奇A组病毒,是一种常见的具有流行性的病毒性咽炎。临床特征为骤起高热伴有咽喉痛、头痛、厌食、咽峡部疱疹溃疡,是手足口病的近亲,二者之间有很多相似之处。 防治措施:<br> 1.儿童应养成勤洗手的习惯,少到公共场所,室内多通风,不要随意使用抗生素。<br> 2.由于疱疹性咽峡炎的初期症状与一般感冒区别不大,很容易被误认为是感冒而延误治疗。<br> 3.当孩子出现不适症状时,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到正规医院进行确诊,以采取正确的方法及时对症治疗。<div> <font color="#ed2308">4.疱疹性咽峡炎需要隔离至发病后14天,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上医疗机构出具的证明方能复学。</font></div> 8、诺如病毒<div> 诺如病毒是一种引起非细菌性急性胃肠炎的病毒。感染诺如病毒后最常见的症状是腹泻、呕吐、恶心,或伴有发热、头痛等症状。儿童患者呕吐、恶心多见,成人患者以腹泻为多,呕吐少见。病程一般为2-3天,此病是一种自限性疾病,恢复后无后遗症,诺如病毒的感染全年均可发生,尤以冬季较多,而人类是唯一已知的宿主。传染源为该病的患者、隐性感染者及健康携带者,主要传播途径是粪口传播。此外,日常生活接触也可引起该病的传播。<div><br></div><div>防治措施: <br> 1.锻炼身体,提高机体抵抗力。<br> 2.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防止病毒病原体的感染。<br> 3.不吃生冷食品和未煮熟煮透的食物,减少到校外的餐厅就餐,特别是无牌无证的街边小店。<br> 4.流行季节,少去人多的公共场所,杜绝传染渠道,减少感染机会。<br> 5.家中有腹泻病人时,应积极治疗病人,并适当地隔离。<br> 6.一有情况,立刻就诊。<br></div></div><div> <font color="#ed2308"> 7. 患者隔离症状消失后至少72小时,需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上医疗机构出具的证明方能复学。</font></div> 作为家长我们应该这样做:<br> 1.每天来园前健康自查,发现有发热、呕吐、咽红、皮疹异常情况,先进行自行隔离,居家观察休养,严重时及时就诊。<br> 2.确诊传染病不要隐瞒,及时上报班级教师。患儿不要在小区或公共场所玩耍,以免传染其他幼儿。<br> 3.传染病期间不要带玩具到幼儿园,以免交叉感染。<br>让我们家园紧密配合、共同努力,为孩子的身体健康、快乐成长保驾护航!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h3>

症状

隔离

幼儿

发病

皮疹

传染病

病毒

疱疹

麻疹

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