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红妆·待嫁的女儿》创作简记

清晨

<p class="ql-block">我总是将一幅画当作使命来完成,把过程拉得很长。</p><p class="ql-block">这张十里红妆之二《待嫁的女儿》在几位老师的鼓励下酝酿了半年,从四月中旬开始起稿,六月底完毕,又用了两个多月来画它。很多时候,不是在画,而是——端详。</p><p class="ql-block">起这个稿子大费心思是我没有想到的。原本想着在第一幅的基础上加个人物就可以了,可是雷同感太强,于是想打破那种定势。反复构想,小稿有上百次改动推敲,所有的物品都换了,还是不免有《十里红妆》的影子。这也情有可原,因为那就是她的嫁妆么。如此费劲,说一幅画是心血的凝成,一点也不虚。</p><p class="ql-block">最主要的是人物,一共只有一个形象,所以她是重中之重,必须全力刻画。我一直等待这个人物于冥冥之中出现,不早不晚恰巧遇上,一眼打动我。可是世间哪有那么恰巧的事,等到怕是黄瓜菜都凉了。</p><p class="ql-block">刘学云老师建议拍素材。影楼有许多古代服装,女儿有个开影楼的同学,很好的条件可以利用。根据我的描述传过来小姑娘的照片,有拿扇子的、绣花的、正面的、侧面的、含羞的、眉眼如飞的、全神贯注的……几十张看下来,感觉都对不上号。太“影楼化”了,完全不是生活的写照。看来还得亲力亲为。猛然一个形象出现眼前——气质淡雅清丽脱俗的郭娜老师,我绘画班的同学。她虽说已是孩子的妈妈,年龄上偏大,但是纤体瘦脸衣着翩翩,更重要的是她能理解古代风格,把握人物心理。打电话一说就通,抱着衣服跑上门来。</p><p class="ql-block">长衣短衫绣花鞋穿戴起来,拍了近百张照片,直到有满意的出现。</p><p class="ql-block">接下来就是画。衣褶纹饰精工细描,发型头饰全新来,脸部是点睛之笔,依样画有年龄差显然不合适。我要找出心目中那个虽有父母千般呵护但又不娇气十足飞扬跋扈的,一个性情淳朴眼神明澈的女孩,她既有对美好明天的向往与期待,又带着一丝羞怯不安,若有所思、心地坦然,她是含蓄秀美的,又温厚善良,心灵手巧,最好还有一点书卷气……她是我心目中理想女孩的化身。</p><p class="ql-block">屏风隔断作为画面虚的部分,起到若隐若现的作用,并有意借助边框掩去女孩半个臂膀,使其有遮藏的感觉,不致太露。灯笼你可以想象有光也可以无光,它是氛围的衬托,也许这是将要出嫁的女孩一个安静的夜晚,独自享受幽谧时光,含着幸福的思量。心里的动与周围的静形成一种对比。</p><p class="ql-block">大量的家具与精美的陈设都是衬托和铺垫,除了人物之外,那枝节节向上开放的木槿花是有生命的,它是幸福的象征。暗含的朵朵花苞也隐喻着子孙昌盛的意思。</p><p class="ql-block">总之,我把对所有女孩的祝福都涵盖在这里了。</p><p class="ql-block">之所以没动用矿物颜料,从头至尾用国画色,除了不想重复上一幅的表现手法,也想走清淡之风薄中见厚。这点在绢丝的屏风上有所表现。层层分染、渲染、平铺,以微差体现层次与器物的不同,有古画的沉稳笔意亦有纱的薄透感,有时光流逝的沉淀亦有色度不衰的淡雅。这里我借鉴了在苏州留园看到的薄纱格窗,那种似有非有若隐若现的感觉。祝福女孩,你的岁月是从容的,你的今后亦是遇有良夫,和谐美满的。</p><p class="ql-block">关于纹饰,也是稍微动了心思,女孩的身上用了竹、兰、春天的玉兰、盛开的芙蓉,朴素的旧银镯,碧玉耳坠,象征女儿的纯洁芬芳,精巧的头饰发辫又是她家族富贵的反应。</p><p class="ql-block">把一幅画当作一世人生来衡量也不为过,这里头浸透的心血大概只有参与过才知道。</p><p class="ql-block">就像唐老师说的,你看画一幅画有多么难呐!</p> <p>过铅笔大稿</p> <p>参考了蒋勤勤的发型,借去一个灯。</p> <p>屏风的推敲有好几稿。从样式到位置摆放几多周折。并请教了多位老师,最后还是觉得这样平直的简洁概括。我尤其喜爱它对人物进行了有效遮挡,使主角有了含蓄意味。</p> <p>色稿之一</p> <p>色稿之二。也是定稿,不过画正稿时又作了改动。</p> <p>完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