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人小2020—2020学年第三期点灯行动</b></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 1, 1);"> 从迷茫到明朗,从陌生到熟悉,从手忙脚乱到从容不迫,这些老师,在探索与坚持中获得经验,在反思中完善自我,在前辈的引领下不断成长。本期点灯行动,让我们聆听张元念、李梦莉、成婷、毛奇婧、宣雯老师的成长故事。</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指缝很宽,时间太瘦,忙碌的九月从指缝中悄悄溜走。回顾九月,虽工作忙碌,但收获满满。</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收获的第一枚果实就是成功地从一年级过渡到三年级。或许是因为我跨了一三两个年级的教学,一开始便陷入了一个误区,总觉得三年级应该是大孩子了,很多要求已经不用再强调了。可是,一个星期后我发现他们学得似懂非懂后才幡然醒悟:他们也才是八九岁的孩子,对于我这种太过于培养独立的教学方式他们很明显“水土不服”。调整教学方法,分析学情:三年级开始,学生进入转折期,性格特征中会表现出明显的独立性,但内部的自我控制能力又尚未发展成熟。所以,我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去要求他们。分析学情,因材施教,改变教学方式,我的课也逐渐走上正轨。</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第二枚果实是获得了学生的信任。一开始,为了管住学生,我在课堂上反复强调了纪律,并对学生严格要求,以致于学生都有点怕我。记得一次在一个班进行体育测试,有一个女孩子跳绳测试190多个,我一下子就关注到她,想为自己的绳毽社团招兵买马,于是我通知她:“回家练练双跳,会了老师选你进绳毽社团。”可能是因为平时对他们太过于严格,她呆呆地点了点头。到第二周时,她见我进了教室,犹犹豫豫地掏了一张纸条给我,内容如下:“敬爱的老师,谢谢您的厚爱,让我加入绳毽社团,但比起跳绳,我更喜欢数字油画课,跳绳是一项很好的运动,我平时也会当做锻炼跳的,请老师批准,谢谢!”看到内容时,心里有种失落感,不是因为她没有选择我的社团,而是觉得学生与我的距离太远了。这样一件简单的事亲口告诉我就行了,字里行间都透露出“害怕”。课后我留她下来,拍拍她的肩膀说:“依依,你写给老师的纸条老师看到了,写得真好。虽说你拒绝了我,我心里有点失落,但老师高兴的是你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并且会为了喜欢的事努力,老师支持你!”看到她释怀的笑容,我也笑了。</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孩子是天真、单纯的,你付出多少,它就回馈你多少。就像这忙碌的九月,你付出多少,就收获多少。种下希望,继续前行!</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九月是丰收的季节,作为新教师的我也在这一个月中收获颇丰:班级管理从束手无策到现在的妙招迭出,教学工作从无从下手到自由驾驭……回顾自己走过的九月之路,可以说欢乐与辛酸同行,收获与遗憾同在,唯一一路伴随的是“打不死的小强”心态。</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作为教师,最本质的工作就是教书育人,因此锤炼自己的教学技能是我必修的功课,打开我的听课记录,回顾自己的听课,听的最多的就是我师傅於老师的课。一个月的课听下来,对于听课有了以下的体会:</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 听课并不能一时兴起就去了,一定要有所准备。在听课之前首先要了解听课的内容,必须对要听的课有充分的了解(跟预习差不多),这样在听课的时候才能有重点、有目的地去听。</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2. 详细的去记录听课笔记,听完以后再仔细回味,内化成自己的东西,听一课上一课。</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3. 每次听课应该把於老师的表扬语言单独记录,丰富自己夸赞学生的语言。</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就这样每次听课我都会坚持以上三点,很多时候听课会给我带来很多教案上学不到的东西。有一天听於老师教学《j q x》时,她采用的方式是复习导入-认识拼音--讲解技巧--读顺口溜--写好拼音--5分钟默读,挨个过关。於老师的这种方法让我眼前一亮。的确,前面的拼音已经让学生大量练习过,掌握了编顺口溜的方法,随着拼音的增多,要留给更多的时间让学生练习基本知识。</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一个双边活动,在教的方面,我会坚持听一节,上一节。九月已收获,十月继续向阳播种。</span></p><p></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九月,开学的第一个月,总是很忙碌的。回忆去年开学时的状况,我已经做好了加班一个月的准备。幸运的是,有了过去一年的工作经历,今年负责的工作都已经熟练了,所以节省了很多时间,总算不用天天加班了。</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去年刚来到人小,学校让我负责文印,虽然听起来只是操作电脑打印而已,但里面很多门道其实一点都不简单,之前负责的老师告诉我,她是请打印公司的人教了两天才能够熟练操作。可是我没有,仅仅只是花老师教了我两次操作步骤。简单的版式,打印起来不成问题,但是遇到复杂的版式就麻烦了,比如印试卷时旁边留白不够,怎么印都印不全。有次一直折腾到晚上8、9点,问题还没有解决。吃完晚饭回校的的花老师看见文印室还开着灯,便走进文印室帮我解决了难题。慢慢地,接触的版式越来越多,几乎所有版式都会印了。今年再次接受文印的工作,轻松很多。</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开学时除了文印的任务较重,还要帮学生中心完成新生学籍上传。去年这项工作让我焦虑地睡不着觉,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会,就怕做错了,使学生的学籍出现问题,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幸好,虽然学校里没有老师会这项工作,但王老师帮我请了武实小的查晓明老师教我。在他的细心指导下,我学会了上传学籍信息,批量修改并上传照片,因此今年的学籍上传地非常顺利。不仅如此,我还提出学籍照片由学校统一组织的建议,薛老师帮忙拍摄,我负责处理。我加了一周的班,把428张新生照片一张张处理过去虽然很累,但是看到学籍系统中整齐统一的照片以及照片中孩子甜美的笑脸,我想付出的劳动是值得的。</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来到人小,遇到了很多从没遇到过的任务和挑战,但是在这过程中,我也学到了很多,感谢一路走来帮助我的人,也学会了遇事不害怕,总有解决的办法,相信自己会越来越坚强,越来越有担当。</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生命中,总是会有不期而遇的温暖和生生不息的希望。”工作也有数年,我逐渐学会了如何与家长相处。家校相处之道,不仅要做到不卑不亢,还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说话更是要把握分寸。很幸运,大多数家长都十分友善,他们对我的工作十分配合,只要班里有需要,总会第一时间出现,帮助处理班上的一些事务。因此,一个月下来我们相处得也比较融洽,他们对我们老师们的工作也十分认可。但是,凡事总有“例外”,上星期,我就碰到了这样的“例外”。</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十一假期前夕,可能是因为要放长假了,孩子们都难以定下心来学习,常常心思不在学习上,家长与我沟通,有些事令我很震惊,感慨过后,我必须来着手处理事情,我先找来学生进行谈话,把事情的来龙去脉理弄清楚,在掌握了事件的经过后,再与家长进行沟通。打电话通知家长的那一刻起,我知道,这次的对话会有一定难度,于是我找到了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们,向她们说出了我的不解,长长的一段话让我受益匪浅。其中,让我尤其印象深刻的一句是:有时候,我们想象中的情况是心中的那个“标准答案”,但像试卷一样,怎么会所有试卷都与你心中的“标准答案”一致呢?</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是啊,世界上不会总有跟随内心的“标准”,凡事总有“例外”,关键是你如何来平衡面对“标准”与“例外”之间的心态。每一次事件的出现到收尾,总有一大批不求回报的前辈为我指点迷津。温习温暖,那些我遇见的人,用温暖让我成为一个有温度的人。这些人,那些事,总让我感受到不期而遇的温暖,燃起生生不息的希望……</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很多时候“美好的开始”并不难,难的是“一直坚持、不断反复”,在整个九月中,我将“重复”作为我教育教学工作的关键词,以此严格要求自己。</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班主任工作中,是一点点的经验告诉我“重复”有多重要。有时候我会突然想起来一个好主意,比如选择一个小朋友当“卫生小警察”检查班级卫生,比如举办一个小比赛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中得以放松。但好像一些不错的主意,其实并没有发挥出它们最大的效果。仔细反思,可能因为有些安排只是我当时的灵机一动,学生觉得很新鲜所以很认真地去对待,但我没有“重复”,没有给他们及时的反馈,没有将它继续下去。对孩子来说,只有一次两次的甜头并不足以让他们坚持完成一些枯燥的任务,缺少“重复”,孩子失去了兴趣,教育也就没有了效果。所以在九月中旬,我要求自己:把需要完成的事情一件件记在备忘录,检查课前预习、活动结束将照片反馈给家长……刚开始,看着满满的备忘录每天都很头痛,感觉每天的事情都做不完,做完了也还需要“重复”。调整心态以及合理安排任务后,慢慢地我发现班级在发生一些改变,以前经常有人忘记预习,好像最近这样的小朋友少了,因为大家知道宣老师一定会来检查,没有了侥幸心理也就也就能认真完成任务了。我还发现,自己的工作量其实减少了,我安排了我们班小赵同学写每天的放学通知单,刚开始要每天“重复”提醒他,但现在他已经能按时自己组织好小朋友在讲台登记相关信息。是每天的“重复”让小朋友意识到了宣老师的认真与严厉,也是每天的重复让孩子知道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情,“重复”使孩子更加自觉。</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与家长的沟通中,“重复”同样重要。记得上周,小花同学的爸爸在群里给我发了消息,让我提醒孩子下课去门卫拿水杯,我当时还及时回复并记录在了备忘录,结果放学一看备忘录居然把这事给忘记了。想想小朋友可能因为我一时疏忽一天没喝水,实在是愧疚,所以立马联系了家长,向小朋友道歉。这件事情后,我又对自己提出了要求:此类事情做完以后才能在群里和家长反馈。其实对老师来说,这只是很小的一件事情,小到它可能时时在发生,小到它过去就过去了,但站在家长的角度,其实这就是一次家长与老师之间的沟通,而没有特殊情况,很多家长又不会主动联系老师。想到这些,当再与家长沟通时,我就有意识地强调了“重复”。小姚同学的妈妈微信上联系了我,说孩子前面的小朋友太高,她有时候看不清黑板,想让孩子换一下座位。我在换完位置后及时与家长联系,麻烦家长大概一到两周后给我反馈一下,看孩子是否适应新座位、新环境。这其实就是“重复”的热效应,使沟通不再是单向、单次,而是我与你连续不断地相互了解。在“重复”的沟通下,慢慢地我们班的家长对我越来越信任,我对他们、对孩子的了解也越来越多。</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万事开头难,能做到“重复”也很难,接下来我会对自己严格要求,以“重复”督促自己、提升学生。</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