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六小名师+】提升学生读写能力 落实有效好课堂(二)根植文本 随文练习

美友38296015

<p>  管建刚在他的《我的作文教学革命》中这样写道:“写作是思考中的思考,写作是一件辛苦的事,它需要意志的支撑。”作文教学既是语文教学中的难中之难,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思考中的思考。读是输入,写是输出;读是储蓄,写是训练,两者互相制约。读影响着写,写促进了读。</p><p> 随文练笔选材角度小,写作内容较为简短,紧随课堂阅读教学,适时、适度地进行,既能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促进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降低学生习作的难度,使学生这“思考中的思考”,不再那么辛苦。陈静“名师工作室+”五年级老师以学生为本,在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开展随文练笔。</p> <p> 💕研修体成员风采💕</p> <p>  根据研讨主题,结合本年级学生特点,陈溪老师提出以下观点:</p> <p>  在小学高年级,将随文习作融入阅读教学过程中是十分必要的,因为阅读促进写作,写作又能再促进阅读,最终可以获得双赢的最佳效果。高年级的随文习作不但讲究指导方式、方法,还要重视情感熏陶。那么,如何在讲究指导方法、调动学生随文习作兴趣的同时,注重情感的熏陶呢?</p><p><b>一、调动随文习作的兴趣</b></p><p> 充分利用饶有趣味的文章。对于小学生而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尽管是高年级了,但年龄注意力有效的集中时间不长,同时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及求知欲。所以,在进行随文习作时,选择阅读的文本更应侧重于趣味性比较浓的,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如民间故事这个单元,课本中的文章全是学生耳熟能详的民间故事,像《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故事的语言轻松易懂,学生对故事情节了解透彻。</p><p> 在教学这两篇课文时,教师要充分利用文章中人物的对话和动作,进行创造性的复述故事。想象:猎人海力布劝乡亲们搬家时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乡亲们死活不愿意搬家,乡亲们会对海力布说些什么?海力布百般无奈之下又会说些什么?学生想象海力布和乡亲们的语言、动作、神态等,进行创编,可以先进行表演,表演后学生的印象比较深刻,然后再用文字整理在本子上。这样做既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又锻炼了学生的习作能力。</p><p><b>二.&nbsp;巧妙采用富有趣味的教学方式。</b></p><p> 教学要“活”,才能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使其进行独立学习。只有学生自己愿意学习,才能更好地开展随文习作,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应因文而异,巧妙采用充满趣味性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练笔的兴趣。对于那些教学故事性强的课文,可以引导学生抓住故事的前因后果,掌握内容,再抓住某个环节的空白,让学生提出疑问,这样能够为课堂教学注入一份活力,也为小练笔打下基础。有的课文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转换,更好地理解内容。如教学《桂花雨》一课时,作者描述了自己小时候在故乡的快乐时光,在教学中让学生回忆自己的老家的风土人情、自己童年最喜欢的游戏,激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学生先用语言描述,课后,让学生以小练笔的形式写下来。教学中,先引导学生侧重从童年的快乐来表达对童年的怀念。学生回忆当时的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然后进行具体的细节刻画。这样一来,学生回忆的对象明确,情感细致入微,又有课文的写法可参照,写起来多数能够得心应手。</p><p><b>三、重视情感的熏陶</b></p><p>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作性表述的过程。”随文练笔不应被视作单纯的写作技巧方面的训练,它会受到原文情感的影响与制约,只有深入理解,把握文本的情感性,才有可能更好地完成随文练笔。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小学高段学生不管是生理,或者是心理,都处于一种过渡期。</p><p> 在随文练笔教学中,教师应进行正确价值观的引导,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中进行随文习作意义重大。我们一定要精选合适的课文,找准练笔点,采用恰当的指导方式、方法,在着眼学生书面表达能力提高的同时,注重情感熏陶。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表达能力与认识水平的提高。</p> <p>  随堂练笔是一种随着课堂教学活动的展开,而进行的写作训练。仔细搜寻每篇阅读课文都能找到了一个“读写结合训练点”,一起来看看辛莹老师的教学设计。</p> <p> 💕研修体成员风采💕</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b></p><p><b> 辛 莹</b></p><p><b>一 、复习导入</b></p><p>1.朗读词语,发现了什么?</p><p>皇家园林 众星拱月 金碧辉煌 玲珑剔透 蓬岛瑶台 艺术瑰宝 </p><p>侵入 闯进 掠走 销毁 灰烬 </p><p>回顾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毁灭的过程。</p><p>2.梳理课文内容,又发现了什么?</p><p>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但是文章却用大篇幅描写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呢?</p><p>【设计意图:这个问题的设计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写法,体会作者这么写的原因及好处。】</p><p><b>二 、感受圆明园昔日的辉煌</b></p><p>1.默读第2-4自然段,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写出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p><p>布局 建筑 文物</p><p>2.小组合作学习,选择其中一个方面进行讨论交流,结合搜集的资料,感受圆明园昔日的辉煌。</p><p>3.昔日辉煌之一布局:</p><p>(1)理解“举世闻名”和“众星拱月”的含义。</p><p>(2)借助地图,直观了解“众星拱月”,补充资料卡,体会圆明园布局之宏大。</p><p>4.昔日辉煌之二建筑:</p><p>(1)圈出相关建筑,看插图,感受圆明园昔日的辉煌。</p><p>(2)引导学生观察文本,思考:这么多著名的建筑,作者是用什么将它们连接起来的?</p><p>学生发现词语:有……也有……有……也有…… ……还有…… 不仅……还有……</p><p>【设计意图: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初步认识“对举”的写作手法,通过对这一自然段的学习,体会到它的用法,并感知这样描写的好处。学生为自己的今后习作积累了新的写作手法。】</p><p>(3)配乐有感情朗读本段,体会圆明园建筑之宏伟。</p><p>5.昔日辉煌之三文物:</p><p>(1)抓住表示时间的词语,联系上下文说说感受。</p><p>(2)学生分享自己搜集的关于圆明园文物的资料,并尝试运用第三自然段中“对举”的写作手法进行小练笔,来介绍圆明园昔日的珍宝。</p><p>出示填空:</p><p>圆明园珍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有____________,也有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____,也有_________________。园中有许多名人字画,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有许多玉器瓷器,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园中不仅有______________,还有__________________。这真是让人眼花缭乱、数不胜数。</p><p>【设计意图:学生刚刚学习了“对举”的写作手法,结合圆明园的奇珍异宝这部分内容进行相关拓展,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活学活用,学生通过自己的描述,真切体会运用这种写法的好处,相信学生在今后的写作中也会尝试进行使用。】</p><p>(3)学生充分感受到圆明园收藏的文物珍宝的年代跨度大、种类多、数量多,齐读最后一句。体会圆明园建筑之珍贵。</p><p><b>三、感受圆明园的毁灭</b></p><p>1. 过渡:了解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我们不禁为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感到惊叹,走进它,就像是走进了一座艺术宝库。然而…… </p><p>2. 阅读第5自然段,圈出刺痛你的词语或句子,在旁边写下你的体会。</p><p>(1)抓动词,体会侵略者的野蛮贪婪。</p><p>(2)表示时间的词语给你带来了什么样的感受? </p><p>(3)你有没有什么疑问?出示资料卡,了解当时清政府的腐败无能。</p><p>3.观看《火烧圆明园》片段,看完后,你有怎样的感受?</p><p>4.过渡:众星拱月般的建筑格局从此没有了… …一应俱全的建筑从此没有了… …最珍贵的历史文物被洗劫一空了… …举世瞩目的圆明园从此毁灭了,最后留给我们、留给全世界的只有—— 一片废墟、一片灰烬。 </p><p>有感情朗读第五段(带着愤怒的心情、语气)。</p><p><b>四、感情升华:</b></p><p>1. 课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作者为什么用那么多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p><p>【设计意图:课文学习完之后,学生认识到这是对比的写作手法。作者大篇幅的文字描写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将如何庞大的、壮观的圆明园展现在我们眼前,让我们震撼无比,但最后用短短一个自然段告诉我们拥有无数珍宝的圆明园竟然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就毁于侵略者之手,更能凸现这样一座文化艺术宝库的毁灭是一件多么令人痛心的事。学生了解到这种写法给我们带来的强烈对比,为今后的写作提供了新的写作思路。】</p><p>2.阅读链接:</p><p>(1)过渡: 其实在那个政府腐败、社会落后的年代,被掠去的不光有文物、财产,还有我们的领土,政府陆续签署了不平等条约,割让出来香港、澳门等地,从此港澳等地与祖国分离…… </p><p>(2)出示两首《七子之歌》,体会它们与《圆明园的毁灭》表达情感的相似之处。</p><p>3. 师总结:“落后就要挨打。” 圆明园的毁灭,对于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是一种刻骨铭心的痛。但它也提醒我们不忘国耻,发奋图强,重新创造更美好的家园……</p><p>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的祖国飞速发展,变得强大起来,1997年香港顺利回归,1999年澳门也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我们的祖国日益强大,人民生活幸福。那现在,我们可以为祖国做些什么事情? </p><p><b>五、作业布置:</b></p><p>1.小练笔:运用“对举”的写作手法,用“没有……也没有……没有……也没有”等词语来介绍圆明园被毁灭后的景象,写在作文本上。</p><p>【设计意图:为了让学生巩固“对举”这个写作手法,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我特意创设了新的写作内容,也改变了连接词,让学生尝试进行仿写,学生在练习中加深对这种写作手法的印象,便于今后的写作运用。】</p><p>2.观看纪录片《圆明园》。</p><p><br></p> <p><b>许娜老师结合本次研讨主体设计了《少年中国说》一课与大家分享</b></p> <p> 💕研修体成员风采💕</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少年中国说(节选) 教学设计</b></p><p><b> 许娜</b></p><p><b>教材分析:</b></p><p> 《少年中国说》写于“百日维新”失败后的1900年。当时清政府腐败无能,国家命运岌岌可危,帝国主义嘲笑中国为老大帝国,在此背景下,梁启超写了这篇文章。文章热情讴歌了祖国未来的英姿及其光辉灿烂的前程,对肩负着建设少年中国的中国少年寄予了无限希望。 号召“中国少年”应肩负起救国的责任,为创造一个繁荣富强的“少年中国”而努力奋斗。 课文多为四字一句,或六字一句,而且押韵,多处运用反复、对偶、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大量引用典故。文章读起来铿锵有力,朗朗上口。</p><p><br></p><p><b>设计说明:</b></p><p> 本文表现了作者热切盼望祖国繁荣富强,并且对中国的未来满怀希望。文言文是一种传承祖国灿烂文化的载体。《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本设计就把体会作者对国家前途满怀信心的豪迈感情作为教读的主线,借助文言文的特征,在教学中坚持自学为主,重点指导朗读和背诵,强化感悟、注重积累的策略,采用情景引领、以读为本、相机点拨、拓展积淀的方式,带领学生去读,去思考,去汲取,力图让学生体验到学习古文的乐趣。</p><p><b>教学目标</b>:</p><p>1、认识“泻、鳞”等6个生字,会写“泻、潜”等7个字。</p><p>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做到有气势。背诵课文。</p><p>3、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本文句式整齐、气势磅礴的语言特点。</p><p>4、体会作者殷切期盼祖国繁荣富强的强烈愿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激发爱国热情。</p><p><b>教学重难点</b>:</p><p>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本文句式整齐,气势磅礴的语言特点。</p><p>2、体会作者殷切期盼祖国繁荣富强的强烈愿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p><p>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等。</p><p><b>课时安排</b>:2课时。</p><p>第二课时</p><p><b>一、复习背诵,引入新课</b></p><p>1、这篇课文讲了什么?</p><p>2、谁来背诵第1自然段?</p><p>3、作者心目中的少年中国是什么样的?</p><p>课件出示:智慧、富有、强大、独立、自由、进步、胜于欧洲、雄于地球的中国。</p><p>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剩下的内容。</p><p>板书课题</p><p>剩下的内容,句子长,背起来困难,看我们能不能沿用上一节课的方法把它攻下来。</p><p>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文本,夯实语文学习的基础,同时为品读剩下的文本做好铺垫。</p><p><b>二、品读内容,感受画面</b></p><p>1、课件出示第2自然段</p><p>同学们,谁来读读?</p><p>2、体会这组句子有什么特点?</p><p>小结:</p><p>(1)都是四个字一句,而且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2)用了许多比喻。(3)感情充沛。</p><p>师:我们在习作中也可以用到这种方法抒发感情,这种四言韵语更有助于抒发作者对少年中国的热情赞颂和无限向往的感情,同时也把文章的感情推向高潮,使读者的心灵受到强大的震撼和鼓舞。</p><p>3、小组合作交流:这段话中有些难理解的词语,在书中也给了注释,请借助注释请展开想象,尽可能用生动的语言把你想象中的画面描绘出来,小组交流。</p><p>小组合作交流汇报:</p><p> 我看到了这些画面,听到了这些声音:</p><p>一轮红日刚从东方喷薄而出,放射出万道金光。汹涌的黄河从地下涌出,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一泻万里,浩浩荡荡奔向汪洋大海。潜伏的东方巨龙从深渊中腾空跃起,在云中飞舞鳞爪。小老虎在山谷里咆哮,成千上百的野兽都吓得胆战心惊,四散奔逃。雄鹰才试试它的翅膀,掀起的狂风吹得尘土漫天飞扬。珍奇的花含苞待放、姹紫嫣红,显得一片辉煌。宝剑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锋刃发出耀眼的光芒。少年中国像个屹立在东方的巨人,头顶着苍天,脚踏着黄土大地。她有几千年的文明历史,有幅员辽阔的疆域。她的前途像大海那样无边无际,未来的日子很长很长。通过学生想象画面, “红日初升”象征着少年中国的灿烂前程;“河出伏流”象征着少年中国发展的不可限量;“潜龙腾渊”“乳虎啸谷”和“鹰隼试翼”比喻少年中国的英姿勃发;“奇花初胎”歌颂少年中国在发展中的壮丽前景;“干将发硎”以刚刚磨砺过的无比锋利的宝剑比拟为创建少年中国立功德的中国少年;“天戴其苍,地履其黄”描写了少年中国像顶天立地的巨人屹立在地球之上,雄视整个世界;“纵有千古,横有八荒”表现了少年中国无比广阔的前景。</p><p>4、师生合作、配乐朗诵</p><p>师总结:展开想象在习作中至关重要,学会运用这一方法使我们的习作素材丰富多彩,更有利于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让我们一起再去展开想象,感悟画面,读出文字背后的感情。</p><p><b>三、再次读文,体会象征</b></p><p>1、孩子们,这一部分作者写了哪些事物?你能快速圈画出来吗?圈一圈(学生汇报)</p><p>课件出示:红日,(黄)河。潜龙,乳虎,鹰隼。奇花,干将。</p><p> 同学们,请注意我这里用的标点。你们知道我为什么要这样用标点吗?学生汇报</p><p>课件出示:这些事物可以分成三类,第一类是自然界的景物,第二类是动物,第三类是静物。</p><p>师总结:每一类事物的安排也有次序,第一类是从天上到地下,第二类是从大到小,第三类是从有生命的到没有生命的。我们习作中也可以按照这样的方法来行文,这样会使文章条理清楚,更有层次感。</p><p>2、你们能把这些事物按原来的次序复述出来吗?</p><p> 同学们,请在复述主要事物的基础上,尝试背诵原文。</p><p>设计意图: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个性化的阅读来理解文本,引导学生对照注释,揣摩句意,理解文本,文言文已经在学生的头脑中逐步形成了白话文。通过把握语言的形式规律,解决了积累背诵的问题。</p><p>四、激情赞颂,情感升华</p><p>1、同学们,作者对中国的前途充满信心,字里行间洋溢着一股昂扬奋发的朝气,让我们一起来赞美我们的祖国、赞美我们的少年吧!</p><p>课件出示: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p><p>师:同学们,多么美丽啊,我们的少年中国,她同苍天一样不会衰老;多么壮丽啊,我们的中国少年,他们同少年中国一样万寿无疆,永远发光。在习作中学会运用直抒胸臆的方法会使我们的情感得到升华。</p><p>2、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的关系</p><p> 孩子们,这里出现2个词,一个是中国少年,一个是少年中国,请你联系全文,这两个有怎样的关联?</p><p>学生汇报:他们的命运息息相关、他们相辅相成、他们密不可分……</p><p>3、查阅资料(配乐)</p><p>120年前的中国:</p><p>师:1900年,英法等八国联军大肆侵入中国,他们在中国的土地上烧杀抢掠,当时的中国四分五裂,任人宰割,当时中国的城市危机四伏,硝烟四起,枪声响彻,当时的百姓更是水深火热,所有外国人都说这样的中国就是“老大帝国”就是东亚病夫,就是一盘散沙,甚至一些不求上进的中国人都在说:中国必亡,任何一个列强国家3天内就能把当时的中国给灭掉,就在这样的时候,梁启超为了振奋国家,振奋百姓,他洋洋洒洒写下了这一篇文章。现在来看,这样的新生事物,他其实是在象征少年中国——灿烂的前程,光辉的前景,不可限量的发展,英姿勃发,壮丽前景……</p><p>现今的中国:我们的国家已经发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天的中国,上可九天揽月,下可五洋捉鳖,今日的中国它的发展好似乘上飞驰的地铁,中国百姓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我们老百姓在这一片土地上安居乐业,这一代又一代自强不屈的中国人让我们国家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课前,请大家搜集一些为强国梦而不断奋斗的人的故事,你来说一说,为实现强国梦而不断努力的还有谁?</p><p>4、齐读全文</p><p> 孩子们,就是这一代又一代奋发的中国人,这是这间续不断对力量让我们的国家强大起来,屹立在世界民族之领,我们不能忘记那一个个响亮的名字,他们是:少年孙中山,少年毛泽东,少年周恩来,少年钱学森……是这一个又一个少年,他们从小立志,他们报效祖国,让我们的国家如此繁荣如此昌盛。</p><p> 孩子们,现在请大家轻轻起立,我们一起来再来读一读梁启超先生的这一篇《少年中国说》,让我们牢记梁启超先生在开篇就提到的这句话:</p><p>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p><p>师总结:读文是理解文意的基础。学生多次读文,通过自主、合作等探究形式,层层推进,扎实训练,不仅让学生能流畅地读文,还能让学生理解句子含义,感悟文中每一句话在表达上的特点,在今后的习作中能更好的运用。</p><p>五、说练结合,灵活运用</p><p> 同学们,作为当代的少年你将怎样做?谈谈你的做法,写一写。</p><p>六、布置作业,情景表达</p><p> 同学们,课后请搜集《少年中国说》全文,用背读法尝试着读一读。课下请查找有关地质学家李四光、核物理学家邓稼先、数学家华罗庚、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袁隆平等为国家富强而努力奋斗的杰出人物的故事,读一读,也可以试着做一份手抄报</p> <p>🔸🔹🔸🔹🔸🔹🔸🔹🔸🔹🔸🔹🔸🔸</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陈静老师点评</b></p><p> 两位老师的教学设计采用正面积极引导进行表达训练,力争将语言文字的训练落到实处,锻炼学生的想象力、表达力,提高习作水平,适时把学生的学习引向课外,不仅拓展学生的视野,还增加了语言积累。</p> <p>  随着阅读教学中“加强语言文字训练”这种教学理念的深入人心,我们在阅读课堂上总不难发现“小练笔”的身影,这是一种可喜的现象!许娜、辛莹两位老师的教学设计,都能在课堂上重视练笔赏评,把主动权还给学生,使学生通过逐步的积累,为练笔打下基础,从而逐步提高写作水平。五年级的老师们紧扣“如何提高随文练笔的实效性”这一中心问题进行的研讨,取得了一定的收获。结合两位老师的课堂教学我们可以发现,抓准练笔落脚点,让学生有话可说是最行之有效的良方。依据课文,抓住“空白”补一补;抓住情感练一练;在单薄处添一添,这些方法都能让教材发挥其最大的优势,引导学生以文本为依托,学会习作的技巧。</p><p> “大河不拒涓流”,作为随文练笔,是学生对文本领悟后的豁然开朗,不管是只言片语,一点体会,一丝灵光,都是一次积累的过程。因为“随笔”,让学生有了自我的主张;因为“随笔”,让心声有了呐喊的出口;因为“随笔”,让文字有了徜徉的舞台。精心设计的随文练笔,是学生展示习作生活的百花园、袒露纯真心灵的芳草地、练就写作能力的大舞台,真正实现有效课堂的教学目标。</p> <p>文字来源:陈溪 辛莹 许娜</p><p>编辑:张宇茜</p><p>审核:陈静</p>

学生

圆明园

少年

练笔

随文

习作

教学

中国

写作

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