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节

春牛犹健

<p>  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有着光輝灿烂的历史文化和传统节日。中国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传统节日形成的过程,是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从远古先民时期发展而来的中华传统节日,清晰地记录着中华民族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乃中华民族特有的特色节日。</p> 上集 <h1><font color="#ed2308" style=""><b> 1 . 中国春节</b></font></h1><h3>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阴历年已有四千年的历史。阴历年起源有多种说法,具有代表性的有:源于腊祭说、源于巫术仪式说、源于鬼节说。最被普遍接受的说法是:农历年由虞舜时期兴起,公元前两千多年的一天,舜继天子位,带领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且将这天称为元旦,这就是农历年的由来。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时期,中国启用阳历纪年。为区分阳历,阴历两节,袁世凯将阳历一月一日定名为元旦,将阴历正月一日改名为春节。春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h3> <p> 俗语:“ 年有三天,端午一日"。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普天同庆,人间团圆的节日。年三十吃团圆饭成了过年中重要习俗,千家万户几乎一个模式地摆盛宴分享团圆之乐,少的举杯给长者敬酒祝寿;长者为少的夹菜且分发压岁钱。全家乐融融,人间真爱总是情。初一至三是拜年的高峰期。</p> <h3><b> 2 . 元宵节</b></h3><h3> 中国农历正月(元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日为元宵节。又称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根据道教“三元"之说法,正月十五日又称为:上元节。</h3><h3> 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近有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此外不少地方有游龙灯、舞狮子、划旱船…传统民俗表演。</h3><h3> 元宵节的形成,有较长的过程:源于民间开灯祈福。据一般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受到重视。作为全国民俗节日在汉魏之后。燃灯习俗的兴起与佛教东传有关。唐朝佛教大兴,仕官百姓在正月十五这一天“燃灯供佛",佛家灯火布遍民间。元宵张灯,从唐代起成为法定之事,至今无人改变。</h3> <h3><b> 3 . 中和节</b></h3><h3>农历二月初二为中和节,俗称龙抬头,又叫龙头节。风俗习惯:人们不邀而同,在该日不能动地土。</h3> <h3><b>    4 . 中华古代民间节日 . 花朝节</b></h3><h3> 花朝节简称花朝,俗称“花神节"、“百花生日"、“花神生日"。中国是花的国度。花朝节期因地而异:中原和西南地区以农历二月初二为花朝;江南和东北地区以二月十五为花朝。“花朝"对“月夕",与八月十五中秋节相对应。</h3><h3><br></h3> <h3><b>  5 . 中国传统节日 . 寒食节</b></h3><h3> 寒食节在农历冬至后105日,清明节前一二日。是晋文公纪念大臣介子推母子的节日。春秋時期,晋国公子重耳流亡他国十九年,大臣介子推始终追随左右。重耳励精图治,终成为一代名君“晋文公"。而介子推不求利禄与母亲归隐绵山,晋文公为迎其出山相見,介子推坚决不出山,被火焚而亡。晋文公感念忠臣之志,将介子推母子厚葬于绵山,并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这才是寒食节的由来。</h3> <h1><font color="#ed2308" style=""><b> 6 . 中国清明节</b></font></h1><h3> 清明节之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间一种固定的民俗。</h3><h3>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人们将清明这天称为清明节。俗语:“三月(农历)里头是清明"。该节气一般在农历三月上旬或中旬,在阳历四月四日或五日。清明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h3> <h3>祭祀先祖慰我心,清明时节倍思亲。</h3><h3>借问酒家在何处,杜康三杯敬先人。</h3> <h3>年年清明雨寄哀,漫漫山花泣血开。</h3><h3>岁岁碑前献鲜花,呜呼祭祖悲中来。</h3><h3>神州大地各家营,美酒河村忠骨埋。</h3><h3>万里丰功子孙记,缕缕青烟叩祭台。</h3> <h1><b><font color="#ed2308"> 7 . 中国端午节</font></b></h1><h3>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又称端阳节、重午节、午日节、龙舟节、正阳节、浴兰节、天中节。最初是以祛病防疫的节日,后来爱国诗人屈原在端午节这天抱石跳汨罗江自尽,这样成了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节日。端午节习俗甚多,因地域不同而异,但食粽子,赛龙舟是普遍习俗。</h3> <h3><b> 七律 . 端午 (唐)殷尧藩</b></h3><h3>少年佳节倍情多 老去谁知感慨生。</h3><h3>不效艾符趋习俗 但祈蒲酒话升平。</h3><h3>鬓絲日日添白头 榴锦年年照眼明。</h3><h3>千载贤愚同瞬息 几人湮没几垂名。 </h3> <h3><b> 端午感怀</b></h3><h3>傲骨忠肝何处寻?一腔热血万民钦。</h3><h3>诗韵千古今犹在,滚滚长江朗朗吟。</h3><h3>少读《离骚》学楚辞,</h3><h3>长歌《天问》到如今。</h3><h3>白头不肯随杨柳,万里龙舟拜国魂!</h3> <p><b> 8 . 中国情人节</b></p><p> 中国情人节指中国本土关于爱情的节日,目前大致有三种说法:一是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日);二是上巳节(农历三月初三);三是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p><p> 七夕节起始于西汉,鼎盛于宋代。经历史发展,七夕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美丽爱情传说,使其成为了象征爱情的节日,从而被认为是中国最具浪漫色彩的流传节日,在当代更是产生了“中国情人节"的文化含义。</p> <h1><b>  9 . 上元节 10 . 中元节 11 . 下元节 </b></h1><h3>上元节:农历正月十五日,新年第一个月圆之夜,故曰上元节。又称为元宵节。</h3><h3> 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日,这天正是祭祀之日,故曰中元节。也称七月半,又称鬼节。</h3><h3> 下元节:农历十月十五日,源于道家道教的一些传统礼仪性节日,故曰下元节。又称为道节。</h3> <h3>  </h3><h1><font color="#ed2308" style=""><b> 12 . 中国中秋节 </b></font></h1><h3> 中秋节起源于古代对月之崇拜,至今已有悠久历史。“中秋"一词最早记载于《周礼》,因我国古时历法,农历八月十五日正好是一年的秋季,又是八月中旬,故称为“中秋"。</h3><h3> 中秋节、端午节、清明节、春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自二OO八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日。</h3><h3> 中秋节,又称祭月节、月光诞、赏月、月夕、秋节、仲秋节、拜月节、月娘节、月亮节、团圆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饮桂花酒等民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起源于上古时代;普及于汉代;定型于唐朝初期;盛行于宋朝以后。</h3><h3> 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h3> <h3><b> 13 . 重阳节的故事</b></h3><h3>三皇五帝之一帝舜:字重华,也叫仲华、玄景、重明。皆因舜两眼睛有三个瞳仁而得名。舜生于公元前二三O八年,农历九月初九,寿终百岁。后人称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老人节、长寿节。又称为舜帝诞辰纪念日!</h3> <h3><b> 14 . 寒衣节</b></h3><h3>农历十月初一是寒衣节,又称: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秋祭,民众称为鬼头节,扫墓,祭拜,为先祖送寒衣。</h3> <h3><b> 15 . 冬至节</b></h3><h3>冬至节,又称日短至、冬节、亚岁,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是四时八节之一,享祀先祖。冬至节节期是农历冬至之日;阳历十二月二十一至二十三日交节。</h3> <h3><b> 16 . 腊八节</b></h3><h3> 腊八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俗称“腊八"。农历十二月初八。我国北方更盛行。腊八是佛教盛大节日之一,这天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又称为“法宝节"、“腊祭"、“佛成道节"、“成道会"等。</h3><h3>腊八一词源于南北朝时期,当时又称“腊日"。本为佛教节日,后经历代演变,逐渐成为家喻户晓的民间节日。</h3> <h3> 腊八粥:又称七宝五味粥、佛粥、福寿粥、福德粥、大家饭等。制腊八粥方法各异,谷物加果实煮粥。喝腊八粥已有千年历史,至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为盛行。</h3> <h3><b> 17 . 灶王节</b></h3><h3>祭灶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也称小年、谢节、灶王节。祭灶是一项在汉族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传统习俗。北方将腊月二十三日定为小年;南方将腊月二十四日定为小年。</h3> <h3><b>  18 . 中国传统节日一一除夕</b></h3><h3> 除夕是除旧布新,阖家团圆,祭祀祖先的日子,与清明节、七月半、重阳节都属中国民间传统的祭祖大节。除,即去除之意,夕,指夜。除夕是岁除之夜,又称大年夜,除夕夜。</h3><h3> “岁穷月尽,挨年近晚"。除夕是新一年的前夕,是除旧迎新的时间交界点。除夕常在农历十二月二十九或三十日,该日称为大年三十。除夕自古就有祭祖、守岁、团圆饭,贴纸红,挂灯笼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h3> <h3><b> 19 . 上巳节</b></h3><h3>农历三月三是上巳节。人们喜欢在郊外水边宴饮,踏青赏春,是旅游日。青年男女结伴而行,是中国古老的情人节。春暖花开,适少年野外游玩,中国古代的儿童节。民间流传习俗,吃甜菜煮鸡蛋。</h3><h3>自古流传: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黄帝生"之说。故上巳节是黄帝诞辰纪念日。</h3> <h3><b> 20 . 祭神节 . 六月六</b></h3><h3> 农历六月六祭大禹仪式直到宋朝还在举行,此外,这一天还有祭祀其它神灵的,如南宋朝庭祭崔真君诞辰,或谷神,或鲁班等。六月六是汉民族和一些少数民族的传统佳节。地区不同,节期有异。汉族、布依族均是农历六月初六过节。称为六月六,也称为六月街、六月桥,农民称它为“虫王节"。传统民俗:回娘家、看谷秀、晒虫虫、祭神等。民俗云:六月六,请姑姑。</h3> <h3> </h3><h3><b> 观世音菩萨的故事</b></h3><h3> 观世音:观音。每年农历二日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三个节日,各佛教寺院要举行庆祝仪式。祝仪是:唱《香赞》,诵菩萨名、《大悲咒》,唱《观音大士赞》、《观音菩萨谒》,念观音圣号、拜愿。这种庆祝观音圣诞的香会称为观音会或观音生。</h3> <h3> 21 . 观音生</h3><h3>观音生三个圣诞节分别是:</h3><h3>农历二月十九是诞辰日。</h3><h3>农历六月十九是成道日。</h3><h3>农历九月十九是出家日。</h3><h3>起源和依据,至今无法考定,民间传说。</h3> <h3><b> 22 . 孔子诞辰纪念日</b></h3><h3> 农历八月二十七日是历代儒家信众祭拜孔子的节日。人们把这天称为:孔子诞辰纪念日。民国政府曾将这天作为:教师节。</h3> 下集 <h3><b> 1 . 元旦节</b></h3><h3>元旦节:一九四九年九月二十七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年用公元纪年法"。为区别农历和阳历两个新年,将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阳历一月一日定为“元旦"。</h3>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2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b></p><p>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大典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又称十一、国庆节、中国国庆节。一九四九年十二月二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决议指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兹宣告:自一九五O年起,以每年的十月一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的伟大日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p> <h3> 双节同庆 . 陈迪吉/文</h3><h3>中秋国庆喜相逢 灿烂骄阳照碧空。</h3><h3>双节欢歌传笑语 河清海晏乐无穷。</h3><h3>公元2020.10.1(庚子八月十五日)</h3> <h3><b><font color="#ed2308"> 3 . 中国共产党诞生日</font></b></h3><h3> 一九二一年七月二十三日各地共产主义小组派出李达、李汉俊、张国焘、刘仁静、董必武、陈谭秋、毛泽东、何叔衡、王尽美、邓恩铭、陈公博、包惠僧、周佛海十三人代表全国各界五十七名党员在上海市兴业路76号(原望志路106号)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会,因被帝国主义密探发觉,会议又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只游船上继续进行。参加会议的还有共产国际代表马林,赤色职工国际代表尼柯尔斯基。大会通过了党的章程,选举陈独秀为党中央总书记,宣布中国共产党成立。一九四一年党中央决定:将一九二一年七月一日作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日和纪念日。</h3> <h3><b>   4 . 八一建軍节</b></h3><h3>八一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h3><h3>一九三三年七月十一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根据中央军事委员会当年六月三十日之建议,决定阳历八月一日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纪念南昌八一暴动的胜利与工农红军的成立)。一九四九年六月十五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以“八一"两字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和军徽的主要标志。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特将该纪念日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h3> <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5 . 香港回归纪念日</b></h1><p> 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在香港向全世界郑重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成立。从此,这一天成为香港回归纪念日。 附背景资料: 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英国在十九世纪通过同清朝政府签订的三个不平等条约,先后强行割让和租借了香港。</p><p><br></p> <h3><b>  6 .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b></h3><h3>二0一四年二月二十七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以国家立法的形式通过决议,确定阳历九月三日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h3> <p><b> 7 . 九一八纪念日</b></p><p>九一八是国耻日,也是“九一八事变"纪念日,更是伟大的中华民族觉醒日。</p><p>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在中国东北爆发一次軍事冲突和政治事件,冲突双方:中国国民革命军东北边防軍和日本关东軍。日本軍队以不实之借口侵占沈阳,因张学良下令“不抵抗",三个月之内,日军侵占中国东北全境。一九三二年三月一日满洲国成立,中日矛盾激化。九月十八日则被中华民国视为“国耻日"。</p> <h3><b> 8 . 二七纪念日</b></h3><h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将阳历二月七日定为:二七纪念日。是中国铁路工人斗争的纪念日。(是纪念一九三二年二月七日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h3> <h3><b> 9 .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祭日</b></h3><h3>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决定:阳历十二月十三日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h3> <h3><b>  10 . 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 </b></h3><h3>阳历三月八日是国际劳动妇女节,又称三八节、妇女节、三八国际妇女节。是世界各国妇女争取和平、平等、发展的节日。一九四九年中国政府将该日定为法定节日。</h3> <h3><b> 11 . 五一国际劳动节</b></h3><h3> 五一劳动节起源:一八八六年五月一日美国芝加哥等城市工人大罢工,世界八十多个国家的工人响应行动。一八八九年七月第二届国际就职大会宣布每年的五月一日为国际劳动节。一九四九年十二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决定将阳历五月一日定为:五一劳动节。</h3> <h3><b> 12 . 五四青年节 </b></h3><h3> 五四青年节源于中国一九一九年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也是中国新民主义革命的开始。一九三七年,陕甘宁边区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规定阳历五月四日为中国青年节。</h3> <h3><b> I3 . 六一儿童节 </b></h3><h3>国际儿童节又称儿童节、六一儿童节。一九四九年十一月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在莫斯科举行理事会议,会议决定阳历六月一日为国际儿童节。是为了悼念一九四二年六月十日利迪策惨案和全世界在战争中死难的儿童;反对虐杀和毒害儿童;以及保障儿童权利。我国中央政府于一九四九年十二月宣布:以“六一国际儿童节"代替原来的“四四儿童节"。</h3> <h3><b> 14 . 中国父亲节</b></h3><h3> 民间专家学者为弘扬孝文化且倡议将阳历八月八日定为父亲节。一九四五年民国政府批准:阳历八月八日成为全国性质的法定“父亲节"。又称八八节。</h3><h3> 阳历六月的第三个星期日是美国的父亲节,在节日里习俗:子女佩戴红色玫瑰表示对健在父亲的爱戴;子女佩戴白色玫瑰表示对已故父亲的悼念。</h3><h3> 出门三五里,习俗各异。中国人要过好自己的父亲节,父爱如山,“八八"…音近“爸爸"。“八八"…两字上下排列形像“父"。八月八日定为中国父亲节具有文化内涵。过自己的父亲节。</h3> <h3><b> I5 . 母亲节在中国</b></h3><h3> 中国官方并没有把国际母亲日作为法定庆祝日。但从一九八O年起,中国民间逐渐在阳历五月第二个星期日庆祝母亲节。近年专家学者提议,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感念母爱而设立“中华母亲节",并以孟母形象代表,节期定在农历四月初二。</h3> 五大行业性节日 <h3> </h3><h1><font color="#b04fbb" style=""><b> </b></font></h1><h1><font color="#b04fbb" style=""><b>16 . 中国护士节</b></font></h1><h3>阳历五月十二日是国际护士节,也是中国护士节。是为纪念现代护理学科的创始人弗洛伦斯 . 南丁格尔于一九一二年设立的节日。护士节的宗旨是倡导、继承和弘扬南丁格尔不畏艰险、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勇于献身的人道主义精神。</h3> <h1><font color="#b04fbb" style=""><b>  17 . 中国教师节 </b></font></h1><h3><font color="#010101"> 一九八五年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确定:一九八五年九月十日为中国第一个教师节。民国时期教师节多种版本,农历八月二十七日(孔子诞辰日)、农历六月六日(晒书节)。</font></h3> <h1><b><font color="#b04fbb">  18 . 中国记者节 </font></b></h1><h3>二OOO年国务院同意将中国记协的成立日作为中国记者节。阳历十一月八日。</h3> <h1><b><font color="#b04fbb"> 19 . 中国医师节</font></b></h1><h3> 中国国务院于二O一七年十一月三日批复:同意自二O一八年起,将每年八月十九日设立为:中国医生医师节。</h3> <h1><b><font color="#b04fbb"> 20 . 中国 农民丰收节</font></b></h1><h3>经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自二0一八年起,将农历每年的秋分日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h3> <h3><b> 21 . 中国植树节</b></h3><h3> 一九七九年二月二十三日,我国第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决定:以阳历三月十二日为:中国植树节。绿化祖国,惠泽子孙。</h3><h3> 将孙中山先生诞辰纪念日定为中国植树节,为了缅怀孙中山先生的丰功伟绩。</h3> <h3><b> 22 . 双十一</b></h3><h3> 阳历十一月十一日是当代年轻人购物的狂欢节。源于淘宝商城(天猫)二00九年十一月十一日举办的网络促销活动。</h3> <h3>才疏学浅,撰不成文。</h3><h3>错讹之处,批评指正。</h3><h3> 陈迪吉于大冶.2020.10.26.</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