径山行

巷陌寻柚

<p>径山游完全是一次偶然。10月18日,因为是周日,随家人到杭州郊外去走走,散散心。</p> <p>驱车半个多小时,很偶然地在一处乡村景点停住了。现在浙江的乡村建设都很重视,因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已经深入人心。</p> <p>原野里空气清新,我们随意漫步。</p> <p>有山有水,到处风景如画</p> <p>疏竹清水</p> <p>垂钓者三五,看钓者的样子似乎心不在渔……</p> <p>我以为水的那一边就是径山,朦朦胧胧的</p> <p>据说这是一座大水库,夏季漂流者甚众</p> <p>这里还移栽了不少树</p> <p>孩子们乐此不疲,开心</p> <p>禅境水灵</p> <p>行走到此,发现一座雕像,仔细辦别,居然是苏轼。</p> <p>仔细读碑文介绍,读到后面几句,不由怦然心动:本雕塑后为其手书《送渊师归径山》……</p> <p>这就是东坡先生的手书:</p><p> 我昔尝为径山客,至今诗笔余山色。师住此山三十年,妙语应须得山骨。溪城六月水云蒸,飞蚊猛捷如花鹰。羡师方丈冰雪冷,兰膏不动长明灯。山中故人知我至,争来问讯今何似。为言百事不如人,两眼犹能书细字。(作者原注:“径山夏无蚊。余旧诗云:问龙乞水归洗眼,欲看细字销残年。”)</p> <p>原以为眼前景就是径山,没有想到,径山还在景之外,才知道此去还有十几公里,这激起了我莫大的兴趣,到径山走一遭。</p> <p>车子刚走了一公里,就遇到了交警,一问,被告知不能上了,因为有限制下午三点钟就停运接驳车了。</p> <p>但心有不甘,碰碰运气。</p> <p>这是径山下的农家</p> <p>停车场小车已经满了</p> <p>农家院里停车费要20元,还不知道有没有上山的车,从这里上山还有五公里。</p> <p>正在有点失望时,意外得知还有一班车上山,但四点半一定要返回。</p> <p>真是喜出望外,富有喜剧性</p> <p>于是,我们终于上了径山</p> <p>盘旋而上,有点上庐山的味道。但没有“跃上葱茏四百旋”之感。</p> <p>前头有一只黄犬引路,据说,这只流浪狗在寺庙里被收留,已经有十三年了,它不时回头看看游客,默默地为大家引路。</p><p> 人说,佛性的核心是“善”;禅境体现的是“淡”。这只黄犬久居山寺,居然是“近朱者赤”,近“善”为善,你看它不吠不语。真的让人肃然了!</p> <p>到了径山才知道它可品味的地方</p> <p>径山有三宝:名茶、良泉、水煮笋。径山除了竹子,就是茶园,中间穿插着一股股清澈的山泉。好山、好水、好茶;空气好、风景好、吃住好;春天赏花、夏天避暑、秋天观景、冬天玩雪……</p> <p>双径归堂</p> <p>眼前是一块雄伟的照壁,它面朝案山的御爱峰,照壁上写有“双径归堂”四个大字,为宋代径山中兴祖师大慧宗杲禅师墨迹。这“双径”指的是古时人们来径山寺有两条古道,如今古道依然存在,游客仍可从山下沿古道来到径山寺;这“归堂”是指来此参禅修行。照壁两侧都为几百年的参天古树。</p> <p>汉白玉的狮子雕塑:雄壮,威武</p> <p>古树名寺,已实实在在就在眼前</p> <p>径山寺是这样的</p> <p>同一般的景点不同的是,寺院的历史用的巨幅长廊来介绍,字大清晰。不用弯腰去看橱柜里的书卷。-</p> <p>宋朝时径山寺高僧大德辈出,南宋高僧大慧宗杲主持径山法席后,更是盛极一时,香火鼎盛。当时寺内常住僧众达1700余人,宋孝宗御书“径山兴圣万寿禅寺”,被评定为“五山十刹之首”(五山即径山、灵隐、净慈、阿育王、天童)、“江南第一禅寺”。</p> <p>到了径山,才知道了许多过去非常模糊的东西。这是旅游的重要收获。</p><p> 人生三万屈指日,</p><p> 何忧六如露影失。</p><p> 移步径山实地游,</p><p> 不叹梦幻空悲戚。</p><p>注:佛家把人生看成是”如梦、如幻、如影、如露、如电”的”六如”,苏轼却一直追求着”六如”灭尽后的”真吾”境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