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水仙花来源之迷

南州木棉

<p>十年艰辛探索年代,漳州“宜春”水仙花几乎遭到灭顶之灾,听说只剩两三亩种田。</p><p>大概是1978年春节过后,萧君的同宿舍的戴金祥从老家回来,带了福清螃蜞花来。看到久违的水仙花,不禁眼光发亮,问他哪里来的。他说是福清的,说螃蜞成熟季节才开,所以叫螃蜞花。记得福清的水仙花叶比漳州宜春水仙花叶黑。</p><p>前不久查资料,翻到明嘉靖二十六年乙未(1547年)《福清县志续略》,里面有近五百年前,福清花农种植水仙的方法。</p><p>志云:“丛生,其根叶皆似蒜。花白色黄心。亦有单叶六出者。冬生夏萎。九月初栽于肥地则花饶,瘦地则无花。五月初收根,以童尿浸一宿,晒干,悬灶壁边,乘烟暖气,花旺。”</p><p>像这样详细介绍水仙种植旧志少见,福清水仙如何衰败,是否和倭乱有关,不得而知。</p> <p>明祟祯九年《尤溪县志》也详细记载水仙花开放时间,“花之属 水仙,似蒜,一名金盏银台,冬月生叶,春初抽茎。其花莹润,其香清出。”可见到明末,尤溪一带有种水仙习俗。</p> <p>百度度娘称,1978年,时任平潭县企业局局长的冯立朝先生,把家乡的野生水仙花球茎送往厦门市园林部门,经鉴定确认为中国水仙花品种之一,平潭水仙花从此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并加以继续培育。据说平坛野生水仙有两百多年历史。</p><p>平坛旧属福清,平坛野生水仙分布于海边。那福清海边也有水仙也就顺理成章。至于戴金祥先生当年拿来的水仙产于何处,只有问到本人才知出处。</p><p>早些年听说,人民大会堂的漳州水仙实是平坛水仙,平坛水仙个头结实,但没漳州花香。</p> <p>而在宜春水仙花故乡——漳州,明正德《大明漳州府志》、嘉靖《龙溪县志》、万历癸酉《漳州府志》、崇祯《海澄县志》都没有水仙任何记载。</p><p>唯一万历癸丑《漳州府志》有写到水仙花,是水仙花而不是水仙。但引用的资料却是:“华夷考曰:单叶者金盏银盘,心深红。有千叶者,花辫卷皱密蹙,下轻黄,上淡白。王元美诗:……”清康熙五十三年《漳州府志》也只是重复万历癸丑《漳州府志》内容,别无新意。</p><p>漳州月港时期,民间富足,有玄云七才子,迄今未见有咏水仙诗,岂不怪哉?</p><p>反观土楼,明嘉靖进士黄文豪留下一首《咏土楼》诗,是漳州是土楼起源的历史见证。</p><p><span style="color: rgb(25, 25, 25);">漳州明代物产丰富,与吴越地区贸易交流物质甚多,惟不见水仙记载。</span></p> <p>康熙府志详细介绍原来漳州只城南塘北人种花,近则城居以迄郊野无不种花者。品种来自外洋外省,品目繁多,未见记载水仙。</p> <p class="ql-block">清康熙五十六年《龙溪县志》称“花产于塘北距城五里,乡人卖花为业……,水仙岁暮家家互种,土产不给,鬻于苏州”。是说龙溪县水仙种植销售比较兴旺,供不应求,还需去苏州采购。</p><p class="ql-block">塘北即九湖公社长福村,漳州著名花乡。</p> <p class="ql-block">清代水仙种植不囿于圆山脚下。主要分布海边,可是至今无法觅寻。《蔡苑张氏家乘》三房十一世“世荷光传”看到这一段描述:“水仙之种,出自海山,沿海之滨。四五月间售之。土人以归蓺以经。每本各有大颗、小颗,附者二三,大花或者数朵。取乾笼之,以贩南粤,即广东也。归而市其所有以来,往返之利甚便。世荷光父子务营之,居者种,行者斋,竭其膂力,以图所欲。”讲的是世荷父子贩买水仙的故事,并无种植水仙之意。世荷光出生于康熙三十一年,距离康熙府县志修志时间为二十二年和二十五年,世荷光不到而立之年,那蔡坂一带水仙花应当不早于康熙五十六年。种出海山,等于否定明朝携带回来的传说,“世荷光”即世荷公,族谱规定己故者用公,生者用光,也就是族谱写时,张世荷还在世。</p><p class="ql-block">以归爇以经,大致是归类包装的意思。</p> <p>到了乾隆年间,龙溪水仙花己誉满吴越。历史的天平终于眷顾了这多兵灾的闽南大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