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0年9月,看过钱江潮仍觉得不过瘾的慢外婆和潇然,谋划着看一次更精彩的“水之舞蹈”,于是将目光投向了黄河。恰好九月中下旬开始,网络上高频次出现壶口瀑布的身影,据说今年水量大,壶口瀑布特别出彩。因疫情关闭的壶口瀑布景区也从9月17日开始解禁。此时有朋友去了陕西,朋友圈晒了雨岔大峡谷图片,惊艳了一众看客,慢外婆便跟随她们的脚步开始网游,结果遗憾地发现,该线路的第一天是最高潮,其后景点渐次逊色。于是我们想另辟蹊径,自定路线出发。可是等我俩来回折腾后已时至九月底了,考虑到天气原因和瀑布的水量因素,我们决定改变方向放弃自组来一次跟团游。经比较选择了宁波飞扬旅行社的五晚六天山西行精品游产品。也许我们的诚意感动了老天,愣是将一场30人的团游变成了6人纯玩团,并且一路天气晴好,气温合适,不仅欣赏了晋中大地的美丽秋色还与初雪迎面相逢,在欣赏自然风光的同时领略了以晋商、大院、佛教等为特色的人文景观,颠覆了以往对山西文化的偏见(一直没去山西源于对大院文化的排斥)。接下来请各位看客跟随慢外婆的镜头开启轻松自由的山西行。</p><p class="ql-block">第一站:壶口瀑布唱响“黄河大合唱”</p><p class="ql-block">这里是著名的山西省临汾市吉县壶口镇黄河瀑布国家地质公园。吉县是东西沟通晋陕,南北纵深吕梁之地,素有“秦晋通衢”之称。而位于晋陕两省边界的壶口瀑布名闻天下,可以说是集“江、河、湖、海”所有形态于一身的集大成者。壶口瀑布不是“遥看瀑布挂前川”那样从高处跌落,让人仰视悬挂空中的水幕,而是由平地向更低的沟里跌去,让人俯视一河黄浪翻腾、摇滚、咆哮而去。有名的景致有:群龙戏浪、孟门夜月、十月流凌。群龙戏浪:八月的黄河水在壶口跌宕而下犹如群龙昂头翘尾,翻江倒海,腾云覆雨。到了九月登上孟门山,观赏黄河小岛的夜景,明月高悬,映入河中,虚虚实实,分外好看,谓之孟门夜月。“十月流凌”则是冰封雪冻,瀑布挂满冰凌,银装素裹,别有情趣。</p> <p>初“遇”壶口瀑布(蓓蓓摄)</p> <p>10月12日我们从运城出发,于上午9点到达壶口瀑布景区。在天气晴好,水量充足的条件下,有幸看到了壶口瀑布景区独有的“水底冒烟”“群龙戏浪”等壮美景观,每年9月到11月,黄河壶口段水流量会稳定在每秒1000到1500立方米左右,这样的水流量会使得黄河壶口瀑布的主瀑布与副瀑布相连,形成宽达300多米的瀑布群景观,这也是黄河壶口瀑布的最佳观赏期。(图为黄河上游宽阔的河床)。</p><p>走下景区的台阶就领略了群龙戏浪的澎湃激情。只见黄河水从500多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一个接一个的漩涡向谷底跌去,在河床里旋转,发出阵阵轰鸣,回荡在山谷,让人感觉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演绎着“群龙戏浪”、十里龙槽的无比魅力。下面就请静静聆听听黄河的咆哮吧。</p> <p>虽然事先对壶口观瀑做了很多设想,也听到去陕西朋友忠告,不要对其抱太大希望。但下车时看到晴好的天气,听到远处如雷轰鸣的涛声,激动得匆匆向黄河边跑去,举着相机准备大干一场。旋即发现,相机根本不能用,离得老远就已经被水雾“侵袭”,只能借助手机应急。事后,从拍摄效果来看这“群龙”跌入十里龙槽的壮观和震撼,还是动态的视频更合适。</p> <p>跌入龙槽</p> <p>潇然拍摄“水下生烟”。</p> <p>说真的,壶口瀑布的气势一点不逊色于钱江大潮。据说曾有一头黑猪掉进漩涡,再漂上来时,浑身的毛竟被拔得一根不剩,水势之厉害可见一斑。此情此景与老盐仓的回头潮掀翻观潮客的“力道”可以等量齐观。亦如李白之咏“其险也如此,使人闻之凋朱颜”。观看丰水期的壶口瀑布,最大好处在于不用担心错过精彩瞬间,游客可以率性而为,不惧轰鸣,不问东西,带一身黄河水雾,看个痛快,比之钱江潮瞬间即是永恒,有更多可供回味的余地。黄河的伟大虽然只在冲过壶口的一刹那才闪现出来被我们所看见。但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的性格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p> <p>我们三人各自是小学、初中、高中不同时段的同学。哈哈,今天都凑到黄河边上了,一定要留住这特别的瞬间。其实她们两位都是专业摄友,水平、器材都已经到位。需要寻找的就是合适的拍摄对象。当我寻找山西行旅伴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蓓蓓,征求意见时,她欣然答应,成为6人团成员之一。</p> <p>嘻嘻,“借光”慢外婆也来一张。</p> <p>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然后一个接一个的漩涡向谷底跌去,在河床里旋转,发出阵阵轰鸣,这就是“群龙戏浪”。(蓓蓓摄)</p> <p>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撞击出数米高的水雾,形成“水下生烟”之奇观。(蓓蓓摄)</p> <p>恋恋不舍的离开“惊涛骇浪”,奔赴第二站:王家大院。</p> <p>第二景点:王家大院</p><p>王家大院位于陕西省灵石县静升镇。由王氏家族经明清两朝、历300余年修建而成,包括东院高家崖和西院红门堡,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它不仅占地大,更是一座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建筑艺术博物馆。</p> <p>东院高家崖建筑群,其中有大小院落35座,房屋342间。</p> 王家大院的砖雕、木雕、石雕题材丰富、技法娴熟,大量采用了世俗观念认可的各种象征、隐喻、谐音,甚至禁忌的艺术形式,在文人、画家、雕刻艺人的共同参与下,将花鸟鱼虫、山石水舟、典故传说、戏曲人物或雕于砖、或刻于石、或镂于木。右上图为砖雕:指日高升:图中的状元郎一手叉腰,一手指着太阳,好像在说“我中了状元,离做官的日子也就不远了。”右下图为“宫灯型”柱础石。柱础石在建筑中,有负荷承重、防腐防潮,审美祝吉等作用。该柱础石分上下六层雕刻,分别为鼓、袱锦、蝙蝠祥云、钟鼎底座、回纹等。 <p>王家大院的建筑构件精致、雍容典雅。如穿廊上的斗拱、额枋、雀替等处的木刻,柱础石、墙基石等石刻装饰以及各院落内的楹联匾额,形式多样,做工极佳,体现了中国古代北方地区民居 “坚固、实用、美观”的建筑特点。</p> 王家后人历经数代保留的嘉庆年间颁发给王家的一道圣旨,是一份珍贵的实物资料,对于后代研究清代历史、文书制度、官制、书法、针织等方面的演变、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有没有被颠覆的感觉?原来圣旨并不都是从电视剧中看到的那样方方正正的一幅,而是可以长达1米开外。 <p>东院高家崖建筑群,其中有大小院落35座,房屋342间,皆为三进四合院,每院除有高高在上的祭祖堂和两旁的绣楼外,又都有各自的厨院、家塾院,并有共用的书院、花院、长工院、围院。周边堡墙紧围,四门择地而设。大小院落既珠联璧合,上下左右相通的门多达65道,又独立成章。</p> <p>东院的“三进四合院”很规整,高高在上的祭祖堂与分列两旁的绣楼清晰可见。</p> <p><br></p> 王家大院建筑充分体现了清代建筑装饰的风格,以及将儒、道、佛思想与传统民俗文化凝为一体的特点。 大院的建筑装饰则是清代“纤细繁密”的集大成者,结构附件装饰均绚丽多彩。 西院红门堡主干道,不同的视角,不一样的效果。 西院红门堡建筑群是堡又似城,依山而建,从低到高分四层院落排列,左右对称中间一条主干道,形成一个很规整“王”字造型。同时隐含“龙”的造型。堡内88座院落各具特色,无一雷同。 围墙、亭子、院落与远处的山麓静静矗立,似一幅美妙的静物写生,令人遐想万千。 夕阳下的红门堡围墙上,精巧的亭子吸引了无数游客,大家久久不愿离去。 <p><br></p> 告别王家大院前往忻州,明天去五台山啦(蓓蓓摄) <p>回眸王家大院</p> <p>第三景点:阎锡山故居。这景点真没啥好看的,只有院子的影壁上书写的“博爱”两字还有点“故事”。</p> <p>阎锡山故居里孙文先生的墨宝</p> <p>故居修建了长长的地道,以备不时之需。确实,生命安全第一,一旦危险来临可以从院子进入后面的山区,估计这性命之虞就没有了。只是不能实地进入参观,无法实地体验,有点扫兴。</p> <p>吸引慢外婆目光的不是故居的房屋、岗楼,倒是那午后阳光下黄绿相间的带来秋日问候、挤挤挨挨灿烂无比的不知名树叶。</p><p><br></p><p>第四景点:五台山佛教建筑群:</p><p>五台山中心区台怀镇集中了数十座寺庙,作为五大禅处的显通寺、菩萨顶、塔院寺、罗睺寺、殊像寺,是核心区古建筑群的灵魂。它们与周边的碧山寺、圆照寺、金阁寺、南山寺、龙泉寺等几十座寺庙共同构成了极具气势的佛教建筑群,形成一片互相联系、气势恢宏的古建筑群,完整的表现了明清鼎盛时期的建筑文化景观。<br></p> 参观的第一座寺庙:普华禅寺。该寺建于明代,原名帝释宫,明末改名为玉皇庙。清末重建,更名为普化寺,为佛道合一的寺观,现为佛教寺院。是一座以砖石雕刻艺术为特色并具有园林风格的寺院。精美的砖石雕刻可在寺庙的门楼上“窥见”。嘻嘻,慢外婆也是在写游记时才发现这个奥秘的。看来每次写游记还是大有裨益的哦。<div>“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仰天大佛即普化寺背靠山(研伽罗山)乃罕见的自然奇观,每天早晨太阳出山之时,可以同时领略到东台日出时的壮丽景象,看到仰天大佛头顶赫然涌现出万道霞光,一轮红日就在霞光万道云海中冉冉升腾跃出。好似当年释迦牟尼佛给弟子讲《楞严经》时“头顶放无量光”的情景。若在雨雾朦胧时节瞻仰大佛,可见到另一番动人景色:细雨薄雾中的仰天大佛特别静默无染,仿佛沉浸在“禅定”中,令人顿觉清凉如入圣境。</div><div>这些美景我们都无从考量了,只是在事后的审视中觉得,将普化寺作为五台山佛教建筑群参观的起点,让我们对于“有我无我”同宇宙合一的极妙境界有了一点“藕断丝连”的想像确实奇妙无比。</div> 大兴土木的广化寺。 对崭新的寺庙建筑不是很有兴趣,不过与高居寺庙中央的塔吊“混搭”那又将另当别论了。 暖阳下惬意觅食的鸽子。 这是广化寺哪个大殿的藻井?慢外婆也搞不清楚了,反正看着挺漂亮的,那就漏一下“脸”吧。 这大概也是五台山寺庙的特色吧,处于山峦之中,静谧安详。 带着现代气息与时尚感的停车场与周边的寺庙群相映成趣,瞬间有了年代感。 开启寻找塔院寺“历程”的同伴们。 爱热闹的慢外婆一个人脱离队伍爬上山坡居高临下拍了一张自鸣得意的照片。呵呵,必须亮相哦。 <p>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拍到一张还算看的过去的五台山“标志图”——塔院寺的大白塔。</p> <p>塔院寺:位于显通寺南侧,原是显通寺的一部分,元代大德六年(公元1302年)由尼泊尔匠师阿尼哥设计,至明永乐年间独立起寺,与显通寺分开,院内修建白塔一座,取名为塔院寺。人们进入台怀镇,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高大的塔院寺白塔,非常引人注目,常被人们看作是五台山的标志(潇然摄)</p> <p>慢外婆版塔院寺</p> <p>寻找大白塔的副产品:将两个路人“定格”在塔院寺的红墙上。哈哈,还是蛮有意思的。</p> <p>菩萨顶:位于显通寺北侧的鹫峰上。从下往上仰望层层台阶,犹如天梯,直达菩萨顶上的梵宇琳宫。相传文殊菩萨就居住在山顶上,故起名叫菩萨顶</p> <p>大圆觉寺</p> <p>潇然版的“震悟大千”</p> <p>慢外婆版“震悟大千”,可谓: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呢。</p> 五台第一钟,嘻嘻,只是慢外婆咋看也没看出一点门道。 大显通寺位于台怀镇中心地,是五台山历史最古、规模最大的寺庙。该寺始建于汉明帝永平年间,原名大孚灵鹫塔院寺。北魏孝文帝时期扩建,因寺侧有花园,赐名花园寺。唐代武则天以新译《华严经》中记载有五台山,乃更名为大华严寺。明太祖重修,又赐额“大显通寺”。现占地面积约120亩,各种建筑400余座,规模浩大。 <p>众里寻她千百度的“大白塔”</p> <div><br></div> <p>大白塔“爆棚”了</p> 缺了大半截的五台山标志牌。 望寺亭 <p>殊像寺</p> <p class="ql-block">五台山佛教建筑群中心区(毛先生摄)。前两天的行程在参观完殊像寺后宣告结束,当天入住五台山石油宾馆,度过了一个十月即需供暖的夜晚。也为第二天早上领略“五台雪景”埋下了伏笔。再见了朋友,有缘我们还能在《山西,我们来了!》(下篇),欢迎为慢外婆捧场,聚个人气!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