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一季一风景,一季秋风凉。秋天最是短暂,晚秋还来不及回味,就已经扬起了北风。在这寒意渐浓的日子里,为了引进新观念和新思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升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能力,万境水岸小学在10月24日、25日组织学校全体语文教师利用周末时间学习。</p> 活动时间安排 认真学习的老师们 课例《我的拿手好戏》 <p>活动开始,共同观看潘文彬老师带来的《我的拿手好戏》。</p><p>潘文彬老师通过让孩子们列提纲的方式来更好地把握作文的详略。</p> <p>孩子们动手列完提纲后,请两位同学上台与大家分享。</p> <p>最后,让同学们从“是否切题”“有无故事”“详略分明”“重点清楚”四个方面来评一评。</p> 《让儿童快意地表达》 <p>潘文彬老师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讲述“如何让儿童快意地表达”。</p> <p>习作是什么?</p><p>黑格尔说:“人们经常挂在嘴边的名词,往往是我们最无知的东西。”</p><p>叶圣陶老先生说过:“何以为教,贵穷本然。化为践履,左右逢源。”</p><p>《语文课程标准》中写到,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p> <p>冰心:心里有什么,笔下写什么,此时此地只有“我”……只听凭此时此地的思潮自由奔放,从脑中流到指上落到笔尖。微笑也好,深愁也好,洒洒落落,自自然然地画到纸上。</p><p>欣赏同学写的《我真想变成爸爸》</p> <p>对于小学生来说,习作是姓“小”名“习”。</p><p>习作姓“小”就是说,习作是属于儿童自己的,是儿童自己的一种生活需求,是儿童自己生活的一种真实再现,是儿童自己的情感的一种自然流淌。</p><p>习作姓“小”含有如下几个要义:</p> <p>欣赏学生作品</p> <p>潘文彬老师指出,我们要确立小学生作文就是儿童作文的观念。只有确立了这样的观念,我们才会蹲下身子,用儿童的视野来审视和评价儿童的作文,才能从儿童作文中感受儿童的独特生活,窥见到儿童的心灵世界,体会到儿童的天真烂漫,也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在评价儿童作文时,能够<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心怀赏识,多就少改,保护儿童的习作兴趣,收获儿童的性灵文字。</span></p> <p>感受学生作文中的温情与感动</p> <p>我们要确立生活第一,而不是习作第一个理念。只有确立了这样的理念,我们才会<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关注儿童的生活,并想方设法的解放儿童,切实减轻儿童的学业负担,让儿童拥有更多属于自己的闲暇时间</span>。</p> <p>有时候在我们眼中奇奇怪怪的理想,其实正是孩子们内心最真实的想法。</p> <p>《遐想》的小作者来自乡下,他说来到南京读书后,很少看到满天的星星。以前总是在爷爷奶奶家的院子里看满天的星星。</p><p>小小的遐想里竟然藏着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p> <p>潘文彬老师还指出,我们还要确立习作就是儿童的一种需要的观念,切实地<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把习作渗透到儿童的全部生活中去,使儿童对习作能够产生一种持久而稳定的动力</span>。</p> 儿童为何怕写作文? <p>欣赏孩子例文</p> <p>要想让孩子不怕写作文,就要走出以下三个误区:</p> 如何让儿童快意地表达? <p>习作是一项极为复杂的心智活动,是儿童语文素养、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等诸方面素质的综合反映。</p> <p>通常情况下,学生完成一篇习作需要经历三个“转化”:</p> <p>潘文彬老师以他讲的课“我的拿手好戏”为例,开头是以潘老师的书法作品引出题目。</p> <p>以六上第八单元的作文“有你,真好”为例。</p> <p>(一)多倾听,巧用鲜活的生活语言</p><p>(二)多阅读,善用规范的书面语言</p> <p>(三)多模仿,化用他人的表达方式</p><p>王勃: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p><p>庾信: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p> <p>欣赏例文</p> <p>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对于表达的两点突破:</p> <p>随后潘老师简述单元习作教材的编排特点</p> <p>简述每个习作单元</p> <p>关于习作的教学建议</p><p>(一)把握作前指导的分寸</p><p>(二)习作练习宜当堂进行</p><p>(三)要从精批细改中进行突围</p> 《提升朗读素养,提效朗读教学》 <p>24日下午,田红老师主要从三个方面讲述如何“提升朗读素养,提效朗读教学”</p> 1.理清内涵,提升朗读素养 <p>厘清朗读内涵,要做到:</p><p>1.正确地朗读</p><p>2.流利地朗读</p><p>3.有感情地朗读</p><p><br></p> <p>其中,正确地朗读中,田红老师提出一要发音正确</p> <p>二要发音清晰、响亮</p> <p>朗读过程中,还要做到“四不”,不读错字,不丢字,不添字,不“吃”字</p> <p>“流利”地朗读中,要求我们做到断读,不破句,不重复。正确停连,灵活通畅。</p><p>还要做到“五不”即不破词、破句,不打顿,不重复字句,不唱读,不顿读</p> <p>其中,有感情的朗读要注意以下四点:</p> <p>各种文体的朗读也需要注意:</p> 2.遵循规律,提效朗读教学 <p>在朗读中理解、发现、成长</p> <p>(一)遵循音义形结合的规律在朗读中识字写字</p> <p>(二)在朗读中发现语言的精妙</p><p>1.融情想象,点燃词语的亮度</p><p>2.合理拓展,拉近词语的跨度</p><p>3.整体联系,开掘词语的深度</p><p>从而在朗读中发现文本的情意</p> <p>(三)语境中积累,联系生活使用</p> <p>(四)拓展思维,学会思考</p> <p>叶圣陶先生曾说:“多年来我一直认为,语文课的主要任务是训练思维,训练语言。”</p> <p>激活学生思维</p> <p>展示思维过程</p> <p>学科思维养成</p> 3.把握文本特点,朗读教学例举 <p>以二上《寒号鸟》为例</p> <p>通过田红老师的讲述,我们深刻的感受到在读中也可以更好的理解,更好的感悟。</p> 《精卫填海》 <p>紧接着,林春曹老师向我们分享了课例《精卫填海》</p> <p>出示其他神话故事图片,引出“精卫填海”</p> <p>三个问题,层层深入</p> <p>为什么要一代代传颂这个故事呢?</p><p>引出精卫鸟的“不畏艰难,意志坚强”的精神</p> <p>那么,现实中有像精卫鸟一样的人吗?</p> <p>《山海经》中,顾炎武写的“精卫”简短的几个字就把故事概括完整。</p> <p>由顾炎武的“精卫”延伸到四年级学子“精卫”</p> 深度学习:三核备课,T型课堂 <p>林春曹老师由《精卫填海》课例讲到“三核备课,T型课堂”</p> <p>“三核备课”是指核心内容,核心问题,核心练习</p> <p>核心内容</p> <p>核心问题</p> <p>核心练习</p> <p>三核备课引导老师们在丰富多元的教学内容中作整合取舍,聚焦于一点,指向学科的核心素养。</p><p>我们坚信:备课中,唯有不断地“减少”;课堂中才能有效的“增加”!</p> 从三维目标到核心素养 <p>25日上午,由郑重老师带来讲座——由“三维目标”到“核心素养”</p> <p>纵览目标演变</p> <p>解析三维目标</p> <p>学科教学与学科教育</p> <p>审视核心素养</p> <p>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p> <p>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应该是一部完整的乐章,每一节课应该是一个不离谱的音符,待全部音符演奏完毕,沉积下来的应该是学生语文学习的思维理解,语言组织,审美鉴赏,文化传承能力…</p> 善用策略,撬动阅读课堂深度学习 <p>25日下午,宋非老师带来讲座——《善用策略,撬动阅读课堂的深度学习》</p> 1.统编版教材编排思路 2.特殊单元的引入 3.特色单元的引入 4.不同文体的渗透 5.课内外阅读一体 <p>25日下午,宋运来老师为我们带来三上第三单元《我来编童话》课例。</p> 全批全改作文的困境与突围 <p>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师最头疼的问题。宋运来老师针对“全批全改作文如何突围”进行以下讲述:</p> 1.欣赏比指瑕重要 2.发表即成功 3.赞美拼粉丝 <p>人人都说小孩小,谁知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还要小。</p> <p>下面一起欣赏学生自我修改作文。</p> <p>习作修改:</p><ul><li>改是为了用不着改</li><li>修改学生的作文要手下留情</li><li>培养学生自我修改的能力</li></ul> <p>正确运用修改符号</p> <p>最后,关于写作的评价,宋运来老师这样说:</p><p>1.要观察学生对作文内容,文字表达的修改</p><p>2.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p><p>3.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p> <p>老师们珍惜每一次学习的机会,认真记录每个精彩的点。</p> 采得百花酿蜜后,我最辛苦我最甜 <p>老师们认真听课,认真记录!</p> <p>这次学习为所有语文教师提供了一次交流学习的机会,相信在本次活动中,所有老师共同研讨,携手共进,定会成长的更快。也会促进教师队伍的成长,使我们在教学的道路上稳步前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