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眉山三苏祠

松柏

<p>2020年10月25日九九重阳节下午,阳光明媚,风和日暖,我和爱人从彭山区出发,骑自行车沿太和大道,向眉山骑去,打算参观眉山三苏祠。</p><p><br></p><p>三苏祠是宋代大文豪苏洵、苏轼、苏辙三父子的故居,它座落于眉山城西南沙穀行,元代延祐年改宅为祠。明代洪武二十九年(1396)增修扩建,后经战火毁坏,仅存五碑一钟,清代康熙四年(1665)重建三苏祠。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加強对古迹文物的保护,不断增修扩建,使三苏祠已由原来的五亩宅院增至百亩,祠内建筑多为清代建筑群,形成了“三分水、两份竹、祠在水中央″的独特风貌,是四川清代园林的典范。</p> <p>这是眉山第一树——千年古树</p> <p>这是六百年树龄的银杏树</p> <p>一进入三苏祠的大门,我们就被左右的千年古树和拥有六百年树龄的银杏树所吸引。看着那高大的身影和粗壮的腰围,似乎在向游人诉说这里的古老和神秘。一</p> <p>再往里走,是供奉三苏父子的神圣殿堂。每座殿堂门前都有一付诗联,无不透露出一种浓郁的诗文化的纷围。“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正好点明了三苏祠的主题。</p><p><br></p><p>館藏文物有详细的苏氏家谱、塑像和各朝代的名人留下的墨宝。其中有何绍基(1853)任四川学政使时,来眉卅监秀才试,因仰慕三苏才华,题写了《谒三苏祠》诗五首,其“三苏祠”三字悬掛于三苏祠正门。另館藏有何绍基书东坡词四条屏。</p> <p>这是苏东坡塑像</p> <p>这是苏氏世系简表</p> <p>这是何绍基简介</p> <p>这是何绍基书东坡词四条屏</p> <p>这是苏氏六公子图</p> <p>离开殿堂,我们`来到苏宅古井.黄荆树旁。此井经年不枯,井水甘冽,孕育了三父子,被称为“圣水”,常饮令人耳聪目明,神清气爽。井旁黄荆树,传为苏洵手栽。千年古井和黄荆树为三苏祠的祥瑞之宝。</p> <p>此为千年古井</p> <p>此为千年黄荆树</p> <p>随后,我们来到苏祠瑞莲池。瑞莲,又称并蒂莲,即在一枝花柄上并开两朵荷花。此种承异现象是大自然难得一见的奇观。自古以来,人们便将视其为吉祥喜庆的征兆。</p><p><br></p><p>三苏祠瑞莲池中,有一座清代康熙四年(1665)建的瑞莲亭,为中华名亭之一。亭上悬掛一匾:瑞莲重至,系四川总督能泰所题。</p><p><br></p><p>相传,苏洵曾手植莲花于苏宅池中。嘉祐二年,池中莲花喜开并蒂,苏轼兄弟在京城双双进士及第,即所谓科甲之兆。</p><p><br></p><p>明成仕二十一年,苏池瑞莲重现,眉卅知卅许仁据此撰写了《眉卅八景诗》,笫一首诗“苏池瑞莲”中有:“莫讶为祥在科甲,生前元自擅文章”的诗句,认为瑞莲兆科甲之说,只是美好的愿望而已。但传说一直流传至今。</p><p><br></p><p>2006年7月中旬。千年瑞莲再次绽放三苏祠,这意味着国泰民安,幸福吉祥。</p><p><br></p> <p>离开揣莲池,我们来到披风榭。</p><p><br></p><p>披风榭始建于南宋眉卅城内环湖,为重檐歇山式,一楼一底。披风,有临风、披揽之意。</p><p><br></p><p>南宋年间,诗人陆游来眉卅登披风榭,写下了《眉卅披风榭拜东坡先生遗像》诗:“蜿蜓回顾山有情,平铺十里江无声。孕奇蓄秀当此地,郁然千载诗书城"。眉山自此有“诗书城"之美誉。</p> <p>离开披风榭,我们来到连鳌山。</p><p><br></p><p>连鳌山原址在眉山广济乡。连鳌山三字为苏轼十七岁时与兄弟苏辙及友人同登连鳌山时手书,每字三米见方,雄劲飞动,大如屋宇。后因同登之人都相继科场得中,故“同登连鳌"的佳话流传至今。</p><p><br></p><p>有趣的是,在此处遇到两位身着古装的美女在此拍照,大概也想沾沾“同登连鰲"的喜气,明年能考上清华、北大。</p> <p>我们相继来到“八娘伴母"处。</p><p><br></p><p>“八娘″,即苏八娘,苏洵之女,苏轼、苏辙之姐。苏洵称其“女幼而好学,慷慨有过人之节漏,为文以往往有可喜"(《自尤》)。后人以其原型塑造了苏小妹形象。母即程夫人,苏洵之妻,司马光赞其“勉夫教子,底干光大″,是历史上有名的贤母之一。</p> <p>随后,我们参观了各处园林景观,沾完三苏父子喜气之后,来到大门外和三苏祠对面的“三苏纪念馆″留影,结束了这次文化熏陶之旅,收获满满愉快返程。</p> <p>文字/松柏编辑</p><p>图片/松柏拍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