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重阳节 浓浓敬老情 三年一班重阳节剪影

*

<p>  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节期为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于重阳之日享宴高会,感恩敬老。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p> <p>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赏菊习俗源于菊文化。菊本是天然花卉,因其花色五彩缤纷且傲霜怒放而形成赏菊赞菊的菊文化。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在中国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菊是长寿之花,又为文人们赞美作凌霜不屈的象征。</p> <p>松山区第十五小学三年一班全体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了解重阳节的由来,这个尊老孝老的节日。没有大地母亲整整一个春天和夏天的耕耘,就没有秋天的五谷丰登;同样,没父母长辈倾心竭力的付出,就没有我们幸福美好的今天。所以,我们要把这个日子牢记,把尊老孝亲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延续!</p> <p>  古代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重阳登高习俗源于此时的气候特点以及古人对山岳的崇拜。登高“辞青”也是源于大自然中的节气,重阳节登山“辞青”与古人在阳春三月春游“踏青”相对应。登高的地点,没有统一的规定,登高所到之处大抵分为登高山、登高楼、抑或是登高台。</p> <p>顾老师亲自设计重阳节主题班会</p> <p>亲切地为孩子们指导</p> <p>同学们都聚精会神地听讲</p> <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0px;">三年一班全体同学朗诵重阳诗歌</b></p> <p><br></p><p>本次活动让同学们体验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之间浓浓的亲情,了解重阳节特有的传统文化习俗的同时,让他们知道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相信在孩子们内心深处一定会埋下一颗懂得珍惜、理解关爱、学会感恩的种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