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新市一直想去,一则是杭州附近的千年古镇,对我们这个年龄的人来说,来去方便,不必多加思考就可决定;再则它是电影《林家铺子》的拍摄地,很想就地一游,感受那年那地那景那情,当初对“林老板”就有种说不清的情愫,那挣扎在生死线上的林老板,让人憎恨,或者可怜,抑或同情?还真是道不明。大概是作为过来人总觉得生活不容易,谁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吧?!<br>群里同学听说我要前往,纷纷提供线路:1/ 高中彭同学提供线路说:“去新市,从杭州出发,342公交车公交总公司上车到塘栖,从塘栖换湖州地区公交304到亁元,再换到新市的公交车,我们老年人一分钱不用花。”<br>2/ 初中梅同学说“乘车到塘栖,再换德清公交车304路到德清乾元终点站,換乘207乾元到新市。304路和207路要70岁的浙江省老年人优待证免费。”</h3> <h3>照片来自网络。</h3> <h3>两位老同学的线路对我来说都有点绕,且陌里陌生,定会磕头碰脑。最后考虑省时省力少动脑,在清泰立交桥下坐长途专车,25元,直达新市(回杭如法炮制),就这样单趟也要近两小时,不管怎么说,这是目前我们体力经济都能承受的。<br>这不,新市我们来了,我们走在了新市的大街上了。(20201024)</h3> <h3>第一次去新市,不知有什么好看的?<br>据网上介绍,新市古镇位于德清县,距今已有数千年历史,而建制历史就达1200多年。千百年来居民临河而建,傍桥而市,形成典型的江南风情,新市是浙北地区大运河侧的重要商埠,自古繁华,民风质朴,人才辈出,其中明清宅居群、觉海寺院、古桥梁等,均值得一访究竟。<br>主要景点有:千年古刹觉海寺,单孔石桥太平桥和钟楼弄。</h3> <h3>走在新市大街上,看到一座矗立在街上的碑,厚重的碑面上镌刻着“仙潭”二字。原来新市古称仙潭,因水成市,因水成街,又因水被分割成18块,再由架在河面上充满浓郁水乡情调的72座桥梁连成一片,36条各具特色的弄堂贯穿于街市之间,构成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的诗意画卷,仙潭也因此而得名。</h3> <h3>问觉海寺怎么走,车站路口的师傅建议我们坐三轮车,5元一辆。不贵,不过2小时的车程,脚都有点不听使唤了,还是走走,活动一下再说。当然如果是“黄包车”倒是可以考虑坐坐,毕竟我们那个年代还没有尝试过。</h3> <h3>其实走不了几步就是预计目的地了。穿街傍市的溪塘很快就在眼前。<br>在清代新市古镇以“七十二座桥,三十六条巷”而名扬四海,新市河多,桥多。今保存有古桥11座,有驾仙桥、会仙桥、望仙桥、广福桥、太平桥、龙带桥等,大多始建于宋朝前。<br>这是我们新市接触的第一座桥——公路桥广福桥。</h3> <h3>老广福桥广福桥是三孔平桥,始建于明前,明清二代均有重修。1962年5月,电影《蚕花姑娘》将广福桥摄入镜头。<br>《蚕花姑娘》是 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于1963年的一部电影,其主要剧情为:蚕乡姑娘小萍,想当演员,养蚕粗枝大叶。嫂嫂巧莲学习养蚕虚心踏实。一次小萍为看戏使蚕生了病,挨了批评。一气之下跑到镇上找到剧团里当演员的小梅,刚巧小梅也因要演主角在闹情绪,见此情她有所悔悟。这时巧莲赶到,以姑嫂情谊感动了她,使她转变了思想,决心做一个热爱农村的蚕花姑娘。</h3> <h3>电影《蚕花姑娘》剧照。电影没看过,名字倒熟悉。</h3> <h3>以广福桥(公路桥)为界,先沿着西河口北段走走。</h3> <h3>网友说,西河口北段的仙潭老汤面馆,有着号称新市四大神面:葱油拌面、酥羊大面、笋干酥鸭面、虾仁爆鳝面。进堂点了酥羊大面和笋干炖鸡面,味道不错。<br>这次时间太紧,下次去一定去尝尝。</h3> <h3>西口河北段店铺鳞次栉比。</h3> <h3>食客随处可见。</h3> <h3>老同学今年第一聚,难得,拍一张合影。</h3> <h3>小白花缀在蓝色印花布上做桌布,看上去有一种老底子的味道。</h3> <h3>看到做编织小买卖的当地人,夫人似乎碰到了知音。一个说是编的,一个说是勾的,两人交流犹如老友。</h3> <h3>组合照有点特别,初看还以为是孔乙己喝酒处那曲尺型的店面。</h3> <h3>路过“董润夫博物馆”,需凭票进入。查资料了解一下:董润夫,新市人,中国纺织工业先驱。民国初离开新市到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回国后投身实业救国,为我国纺织业作出了重大贡献。</h3> <h3>太平桥是一定要登一下的,登太平桥愿求终生太平。太平桥是一座相当古老的桥梁,始建于晋朝,但当时是一座木桥,无桥名。现桥为清代光绪乙未仲冬里人钟选青发起重建,单孔石拱桥,桥东西向横卧于西河口市河上。</h3> <h3>关于太平桥桥名,有一个古老的传说:那是隋朝末年,群雄割据天下大乱。当时的吴兴郡守叫沈法兴,是武康县人,新市亦属武康县, 沈法兴在新市招兵买马起兵反隋,并在此桥上杀死一个绅霸,他在桥上题了"天遗英豪杀不平,杀尽不平方太平"的诗句,镇人将此桥称谓"太平桥"。 <br>约在唐宋时,太平桥重建时改为石桥,后成拱桥,经清朝顺治,乾隆四十二年二次重修,现存之桥是1895年重建的。</h3> <h3>太平桥上远眺。太平桥造型优美,均用花岗岩砌成,无一杂石,桥长16米,宽2.5米,两边有石阶10级,望柱镌刻姿态各异的石狮。太平桥虽然较小,却有难见的特色,它的雕刻艺术相当精雅,引人注目的是拱圈两侧长柱石有阳刻正楷楹联,楹联外有2厘米宽的长方形框架,框架顶端刻有如意吉祥图案,这种石刻图案在拱桥上甚为少见。特别是楹联隶书为晚清书法大家俞樾所书。<br>南联曰:水椄三潭环如玉带,路通九陌固若金堤。北联曰:市尘要道路接东西,舟楫通渠港分南北。</h3> <h3>数百年来,镇上习俗,凡是婚嫁喜事必过此桥,婴儿满月也由亲人抱过桥,以保终生太平。</h3> <h3>在太平桥脚上。</h3> <h3>太平桥东广场上的沈銓塑像。沈銓(1682-1760),字衡之,号南苹,新市镇人,清代著名宫廷画师。</h3> <h3>风格独特的走马楼。</h3> <h3>写生的美女</h3> <h3>一大丛绿萝让我停住了前行的脚步。</h3> <h3>茑萝,俗称五角星花、狮子草。家里有种,格外亲切。《诗经》云:“茑为女萝,施于松柏”,意喻兄弟亲戚相互依附。茑即桑寄生,女萝即菟丝子,二者都是寄生于松柏的植物。茑萝之形态颇似茑与女萝,故合二名以名之。花期长,花期能从每年的四月至十一月。对土肥要求不高,撒籽于湿土上即可发芽。</h3> <h3>尤宅(新市古镇研究会)尤宅始建于清代宣统三年,庭院落成后尤宅先祖取名为《敦本堂》,为新市镇近代最具代表性的古建筑之一。</h3> <h3>大门为砖雕门楼,呈庄严之感。</h3> <h3>尤宅内景不让参观,看来是私宅。</h3> <h3>进士坊进士坊中间立柱的楹联:一千余年儒科陈迹共耀仙潭文化,三十几名金榜乡贤常思社稷民生。<br>新市人材辈出,南宋时有吴门三进士,明朝新市中进士有胡门三进士,明清时期,新市人在书画方面均有大家,还有乾隆年间的沈赤然等等。</h3> <h3>广场的西北面有一组浮雕:新市史画。<br>刘王庙前的浮雕,可惜时间有限,再加上浮雕前有被褥晒着,只得拍了一个角罢了。全景图只能借助网络了。<br></h3> <h3>向一对小夫妇问路,美女是当地人,她建议我们去看看刘王庙,说是一座古庙,值得一看,本来准备去觉海寺的,那就先去刘王庙看看。从古镇沿河而上,在西安路东北侧牌坊后,刘王庙默默伫立。这是一座有着九百多年历史的庙宇,里面供奉着南宋与岳飞同时代的抗金名将刘锜。</h3> <h3>刘王庙位于新市镇刘王堂,为德清县现存唯一纪念南宋历史人物的古庙。刘王庙有九百余年历史,现存有石刻大门、戏台及大殿,大门是清代乾隆年间所重建,有着近三百年历史,也是浙江地区原汁原味保存到今天的重要庙宇。</h3> <h3>刘王殿刘锜为南宋名将刘仲武之子,自少随父征战,南宋时被授为陇右都护,多次战胜西夏。后来,在顺昌之战中大破金将完颜宗弼。后被罢去兵权,晚年又再被任用,公元1162年去世,谥号“武穆”。他的一生战绩辉煌,与韩世忠、岳飞、张俊一起并称“张、韩、刘、岳”。而他为人也是性格豪爽,深沉果断,深受百姓爱戴,因此,才有民间百姓自发为其建庙。不过如今的刘王庙显得有些破败。</h3> <h3>刘王塑像英名留新市一生忠气山河壮,德行颂乡里千载精神日月明。</h3> <h3>秋风里刘王庙內虽现一派萧索,却不乏岁月的浸润。</h3> <h3>长廊墙壁上的一块块浮雕,讲述的是刘将军一生的辉煌事迹。</h3> <h3>刘王庙戏台楹联:七八步能走遍天下,五六人即百万雄兵。<br>据说,戏台这里曾经发掘出一面墙壁,上面记录着一百多年前的珍贵戏曲墨记,记录着清代同治到光绪年间,在刘王庙戏台演出的戏班名及所演剧目,引起巨大轰动。</h3> <h3>2020年第22届新市蚕花庙会今年又如期而至。今年受“新冠疫情”影响,新市通过“云直播”的方式,展示了新市镇民俗文化,传承了运河水乡之千年习俗的精彩纷呈。</h3> <h3>刘王庙砖雕</h3> <h3>新市多的是里弄。</h3> <h3>新市的小弄烟火气很浓,小弄闹中取静,显得十分地恬静。说生活在新市,一点也不为过,据说不少杭州人来此买房。</h3> <h3>小弄四通八达,纵横交错。走在青石板铺就的小弄里,看着斑驳的白灰色的高墙,好像回到了小时候。</h3> <h3>江南蚕文化馆文化馆要凭票入内,时间紧,不进也罢,请教度娘了解一下吧。江南蚕文化馆位于司前弄,楹联:探丝路源头蚕俗蚕花,望仙潭陌上桑园桑梓。<br>大厅蚕神娘娘马鸣王端庄秀丽,两边展板分别展示了新市丰富多彩的蚕桑文化,尤其是馆中介绍的新市第一个国家原蚕制钟场,第一个姑嫂共育室、第一部电影《蚕花姑娘》,全国乡镇第一的蚕茧产量等。</h3> <h3>灰白如削的墙面、青石板铺就的胭脂弄,是旧时古镇每年结社祭神,最为熙熙攘攘的地段。由于胭脂弄窄不过五尺,结社当天,四乡八邻的乡农都需要经过这条小巷,就更显得人山人海。而男女混挤,插着蚕花头饰的少女少妇,常常受到用力猛烈的男人挤推,被轧在其中。这里既有巷道窄、客人流量大的原因,更有男女挤轧所形成的神爽情趣蕴含在其中。“清明红雨暖平沙,陌上晴桑欲吐芽。作社祭神同结伴,胭脂弄里轧蚕花。”此诗以简笔形式勾勒出一幅“轧蚕花”闹春图。</h3> <h3>“杨元兴官酱粮食”,一位住在对面的大姐看我读不清楚,就给我示范了一遍。她告诉我,这里生产的酱酒都是朝贡朝廷的,我说你住在对面,闻香都闻饱了,大姐笑了,大概也觉得很自豪。<br>据说,杨元兴酱园开设于清代同治元年,主要是生产酱酒,距今已140余年。大门上砖刻“杨元兴官酱粮食”,代表该酱园为清政府定点产品,所产酱酒部分呈贡朝廷,可知杨元兴昔日之繁华。 </h3> <h3>觉海禅寺近在咫尺。</h3> <h3>觉海寺周边景色。</h3> <h3>千年古刹觉海寺位于德清县新市镇北迎圣桥北堍(tù,桥两头靠近平地的地方),原德清三中旁。始于唐宪宗元和十年(公元815年),建成“大唐兴善寺”。至唐代时由唐燕公书匾额,悬挂山门,其书直径三尺,书体壮益。北宋时,由镇人太史章靖刻碑藏寺内之墨妙亭。至宋朝的治平二年(公元1065年)此庙宇改名为“觉海寺”。当时的大雄宝殿为三开间,殿宇宏壮,后屡建屡毁,到清代中叶毁后再未重建。1995年觉海寺集资百万,于翌年底重建了大雄宝殿,此殿结构精巧,造型独特,气势宏壮。殿须用黄色陶瓦覆面,两条飞龙昂首苍穹,四角飞檐铃声袅袅。殿门上方悬赵朴初(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行书“大雄宝殿”匾额,秀丽遒劲,气势非凡。</h3> <h3>觉海禅寺前,为纪念高宗御驾的迎圣桥。<br>新市古镇有的桥,不仅是有正名和俗名,更有乳名,就像“寺前桥”,此桥乳名为“福地桥”,正名为“迎圣桥”,俗名则为“寺前桥”。<br>民间有这样的说法,“迎圣桥”是南宋皇帝赵构(又称:“康王”)曾路过这里,寺院里的僧侣全部出寺在寺门的桥堍下拜迎,故称“迎圣桥”。这一美丽传说,来自于觉海寺西北处一座“康王祠”的来历。</h3> <h3>俩老同学站在迎圣桥上,不知是否想起了桥的典故。</h3> <h3>迎圣桥上的企盼。</h3> <h3>觉海禅寺</h3> <h3>大雄宝殿</h3> <h3>弥陀菩萨满面笑容相迎,韦陀菩萨一脸严肃护法,四大金刚保驾护寺。</h3> <h3>省庵大师(公元1686~1734年),清代僧,号省庵。省庵大师出生于世代书香之家,自小就不吃荤腥,少年时便有出尘的志向。</h3> <h3>“七宝池”与“接凡桥”大雄宝殿前有“七宝池”,据说此池天下雨不会满,天旱亦不涸,传说通市河。池底植宝藕,有绿色莲叶长成一片,池中开五色莲花。池水中自然野生二种小鱼,一种黄色,一种金色,有时还可看到好几只乌龟爬在上面,别有一番情趣。<br>七宝池上建“接凡桥”,二边左右石栏板,饰石狮只只雌雄成双配对,也甚可爱。古说,“觉海寺里跑仙桥,免脱阴司奈何桥”,据说人们都要来跑一跑这仙桥。</h3> <h3>视频中可见“接凡桥”。</h3> <h3>站在觉海寺前看迎圣桥及河景。</h3> <h3>出了觉海寺,一侧白墙上一个大大的“当”字很吸引人的眼球。</h3> <h3>阳泰当行<br>介绍说,新市自古即是商贸重镇,典当业比较发达,至晚清作为八家当铺之一,为湖州市唯一一处历史原貌保存完好的当铺,开设于清中期,民国初关闭。</h3> <h3>到觉海寺路走走,与耄耋老人聊了几句,虽然有点耳背,但从她的微笑的脸上可以看出生活的安逸和满足。</h3> <h3>让人流连的河埠头。</h3> <h3>中午用餐地——新市大酒店“张一品”。百度查知:清末宁波张和松来新市镇开“张一品酱羊肉”已有 100 多年的历史。因过去有“一品当朝”的美句,该店的羊肉又在同行中独占鳌头,故取名“张一品”。</h3> <h3>原路返回去车站。</h3> <h3>会仙桥,因下午2:30为新市至杭州的末班车,未能到达。会仙桥,电影《林家铺子》曾在此取景。《林家铺子》水华执导、夏衍编剧、谢添主演的剧情片,于1959年上映。该片根据茅盾的同名小说改编,以1931年的 中国江南某小镇为背景,通过小工商业者的挣扎生存、最终倒闭,和林老板一家的命运,展现了当时社会尔虞我诈、“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黑暗现实。</h3> <h3>电影《林家铺子》剧照。</h3> <h3>新市参观3个小时,西河口南段因时间关系未达,时间不等人,只好匆匆而别,下次吧,再见!</h3> <h3>诗情画意之新市掠影。<br>河上小桥流水,河畔绿树成荫,河中舟楫不绝,河岸桥宅相连——好一幅天然市井图。</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