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名师相约,筑教育梦想——平桥区三小分校(光明路学校)数学名师课堂研讨会

<p>  秋高气爽,长空清阔,阳光褪去了猛烈的芒刺,湛蓝的天空,蓝得更清澈、更明朗了一些。在这个美不胜收的季节里,平桥区三小的老师们参加了第十一届“双核素养视角”下的“教”与“学”育人方法引领暨名师课堂引领观摩研讨会。参会的老师们每一场培训都早早的来到会场,以期占据绝佳的位置,生怕错过了每一个精彩绝伦的瞬间。</p><p><br></p> <p>  此次研讨会名师荟萃,专家云集,有张齐华、仲广群、顾志能、牛献礼和强震球这五位特级教师给大家分享了自己宝贵的经验智慧。大师们深厚的文化底蕴、幽默的教学语言、睿智的数学思维、精湛的教学艺术、简约并不简单的教学设计,无不生动诠释了双核素养下的教育内涵,展示了独特的教育魅力。</p> 数学王子——张齐华 <p>  10月24日上午我们聆听了“数学王子”张齐华老师趣味课堂《K和M为何在一起》,张老师从生活中的孩子们喜欢的肯德基和麦当劳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让孩子们提出数学问题,用数学思维进行简化,让学生们做为两家快餐店的高管进行店铺选址,进而引发数学思考。</p> <p>  接着张齐华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社会化学习:基于共同体的学习重建》的主题讲座,张老师首先从“新三学”纵深路上的新困惑,从课堂实例介绍了团队对当前课堂的最新研究成果,发现当前课堂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都处于“闹死亡”状态(即没有真正参与课堂,很少有高品质思维发生),从而反思当前课堂学生的学习机会严重不足,学习深度浮于浅表,学习生态是竞争个体。</p><p><br></p><p> 然后张齐华老师从基于学习共同体的学习场景重建,对当前课堂提出了解决方法,以七大学习力为底层逻辑,以共同体学习为核心,为更多学生创造学科素养与社会化素养协同发展的学习新生态——社会化学习。具体就是①重心下移,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②场景转换,建构全新的学习生态;③结构调整,重塑全新的责权关系。</p><p><br></p><p><br></p> <p>  通过聆听张齐华老师的课堂和讲座,让我们受益匪浅,引发了我们对当前课堂教学效率的深度思考,在接下来工作中我们将以本次学习为契机,不断探索,让课堂成为带着数学的眼光看世界的课堂,让学习真正在每一个学生身上发生。</p> 助学课堂——仲广群 <p>  24日下午两点半,我们迎来了特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南京市瑞北教育集团总校长仲广群老师,他为我们带来了一堂精湛的观摩课《解决问题的策略》,真可谓是听专家一堂课,胜读十年书。</p><p> 他的课首先由两个数学案例引出了两种解决问题的策略,正推和反推。接着分别设计了玩计算、玩扑克、抢12、猜年龄这四个游戏环节来加强学生对正推、逆推这两种解决问题方法的训练。在整个课堂中,老师真正做到了尊重了学生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并相继对其学生发出邀请,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提问,回答,并补充,质疑,再总结的良性循环。本节课可以说是形成了一节高效,我的课堂我做主的好课。</p><p> </p><p> </p> <p> 紧接着,仲老师又进行了一场主题报告《助学课堂 不教之教的当代实践》,提出了我们心中理想的课堂应该是脑中有标、胸中有本、目中有人、手中有法。并且指出了当代课堂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助学课堂是一种自助、互助、师助的模式。接着他又提出了“一探二学三生疑”的自主探究策略,研究出了六种助学单并一一解读。</p> <p> 听了仲老师的课,我们一致认为非常有必要将助学课堂的思维和方法运用到我们的课堂中去,培养学生乐学、好学、会学、活学、勤学、善学的意识,真正的帮助学生去开拓思维,去创新思维,探索蕴含在数学中的奥秘。</p> <p><br></p><p> 25日上午,顾志能、牛献礼两位名师用他们独特的教学艺术和先进的教学理念给我们呈现了一节节精彩的课堂。从这次观摩中,我们受益匪浅,感触颇深。</p><p> </p><p> </p><p><br></p><p><br></p> 生问课堂——顾志能 <p>  在顾志能老师的课堂上,他先让孩子们进行提问,以此来切入课题。进入课题后,仍然以问题为切入点,由学生提出“抽屉和数学有什么关系?”“什么是抽屉原理?”“为什么叫抽屉原理?”随后大屏幕展示出三个抽屉和四个苹果,通过大屏幕的显示又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提出“有几种方法可以把四个苹果放进三个抽屉中?”“每个抽屉可平均放几个苹果?”学生归纳出分苹果的方法后,顾老师再次引导学生找找这几种分类方法有什么共同之处?变换苹果和抽屉的数量后,可以分为几种?可以得到什么结论?从而引出狄里克雷抽屉原理:把N➕1个苹果放到N个抽屉中,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两个苹果。</p> <p>  整节课下来,问题贯穿始终,顾老师善于用一个题目来引出多个问题,从而引导学生探究,在这个过程中体现了顾老师的教学理念“生问课堂,魅力数学”。生问课堂的价值:首先,体现在有助于学生提问能力的发展,让学生敢提问、会提问,它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更是一种宝贵的学习能力。其实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其次,体现在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说明学生是在真思考,教师要引导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最后,体现在有利于教学改革的探索。</p> 深度教学——牛献礼 <p>  在牛献礼老师的课堂中,他以问题导入法为开端,在了解了学生对月历表的理解情况后,引导学生观察的月历表并让学生说一说从中获得的信息,接着又引导学生把自己手中的月历表补充完整,再把缺失的月历表和完整的月历表进行比较,说一说能够获得什么信息,从而一步步的让学生总结归纳出数与数之间的规律。随后通过游戏《猜一猜》引出一位数学家毕达哥拉斯以及他的名言“在数学的世界里,重要的不是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而是我们怎么知道的。”告诉学生在游戏中不止要说出答案,还要说出算出的方法。</p> <p>  牛献礼老师全程以小组合作、小组交流、小组自主探索的方式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小组协作能力及探索学习能力。整节课,牛老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p> <p> 在这短暂一上午里,我们听了2节课,细细的品味下来,每堂课都有闪光点供我们参考、学习、借鉴,我会把其中的精华加以吸取,尝试运用到以后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来逐步的提高和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p> 博学多识——强震球 <p> 25日下午,我们观摩和聆听了来自江苏省江阴市实验小学强震球老师的示范课《角的度量》及探讨“几何中的测量单位”如何教才更有意思的专题讲座。</p><p> 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强老师的教学设计,课堂上,强老师用了绝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如何引导学生一步步创作量角器上,而真正的角的度量却仅仅的用了不到十分钟,但是正是因为有了前期的创作的铺垫,最后角的度量便水到渠成,学生掌握的异常轻松。真是观念一转,别有洞天哪!</p> <p> 紧接着强老师指出来我们“几何中的测量单位”日常教学存在的三个误区:1,重识记轻本质,2重操作轻思维,3,瞻当前不顾后。就存在的误区强老师提出了改进措施。 在教学内容的编排上可以首先让学生经历非标准单位测量比较物体,体会计量单位测量的必要性;把认识单位概念作为核心内容统一表述,并通过操作活动建立单位概念,建立空间表象;注重学生积累用标准单位进行估测的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即量感。把真正的“体验”落到实处,注重思维的参与致力于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学习经验的改造和提升。</p> <p> 强老师深入浅出,亲身示范,转变了我的教学观念,为我以后再上长度,角的度量,面积,体积这些同类课时指明了方向。</p> <p>  纵观五位名师的课堂,虽然他们的风格各有差异,但是却无时无刻不彰显着“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大师们都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能够俯下身子,放低姿态,走进孩子,成为孩子们学习的好伙伴。课堂上和学生们平等地进行交流和探讨,允许他们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奇特的想法、不同的意见,创设出一种“心理自由”的课堂教学环境,让学生的心智和心灵在他们的课堂上自由自在的飞翔。这也正是我们每一位老师所追求的教育教学之路。</p> <p>  两天的培训短暂而又珍贵,感谢校领导给我们这次学习的机会,让我们一睹了名师们的风采。培训虽然结束了,新的教育征程却才刚刚开始。感恩名师,感恩他们热情的指导;铭记名师,铭记他们辛勤的付出;学习名师,学习他们无私的奉献。“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要想达到名师的境界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或许前行之路充满艰难险阻,但是我们相信:风雨过后,面前会是鸥翔鱼游的天水一色;荆棘过后,面前会是铺满鲜花的康庄大道。让我们珍惜当下,不负时光,不负自己!</p>

课堂

学生

学习

老师

数学

名师

教学

抽屉

我们

提出